吃月饼的来历传说唐高祖李渊与文武百官欢度中秋,他兴致勃勃地看着吐蕃送来的圆圆的“胡饼”,指着天上明月说要以圆饼邀明月 。后来中秋吃月饼的习俗就流传开来 。
月饼最早并不是叫月饼,而是叫胡饼,它是用胡桃仁、芝麻制作而成的;唐太宗在吃胡饼的时候,觉得胡饼这个名字不好听,而那天正好是八月十五中秋节,于是抬头看着月亮就说既然月亮这么圆,就将这种胡饼叫做月饼 。
月饼最初是祭月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相结合,赠月饼、吃月饼,象征人月两团圆 。
关于月饼的来历月饼是古代中秋拜祭月神的供品,沿传下来,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 。

文章插图
【吃月饼的来历】祭月在中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月饼是古代中秋拜祭月神的供品,也是中秋节的时节食品 。在古时候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祭月 。设大香案,摆上月饼、水果等祭品 。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 。
“月饼”一词,在现存文献,最早收录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 。中秋节赏月和吃月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 。
寓意:
月饼寓意团圆,也应该是明朝开始有文字记载的 。如果综合明朝有关月饼与中秋节民俗的资料来看,应该能够看出月饼取意团圆的历史轨迹:中秋节祭月后,全家人都围坐一起分吃月饼月果(祭月供品) 。因为月圆饼也圆,又是合家分吃,所以逐渐形成了月饼代表家人团圆的寓意 。
广东部分地方有中秋拜月的习俗,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 。江南一带的民间在中秋节人习俗也是多种多样,南京人中秋爱吃月饼外,必吃舞火龙金陵名菜桂花鸭 。四川省人过中秋除了吃月饼外,还要打糍粑、杀鸭子、吃麻饼、蜜饼等 。
月饼的来历 月饼的来历简短 月饼最早起源于上古时期古人祭月的贡品,而吃月饼的习俗据说最早起源于唐朝 。月饼本质上是用于唐朝军队祝捷的食品,在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突厥,是依靠月饼隐蔽的神话传说取得胜利的,并且在八月十五这一天凯旋而归,所以群臣吃月饼为他庆祝胜利,此后,八月十五这一天吃月饼也成为了每年的习俗 。
月饼简介
月饼(Moon Cake),又称月团、小饼、丰收饼、团圆饼等,是中国的汉族传统美食之一 。月饼最初是用来拜祭月神的供品 。
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 。发展至今,中秋节吃月饼和赏月是中国南北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 。月饼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赠送亲友 。
月饼作为拜祭月神的供品,其由来历史悠久 。月饼一词,在现存文献,最早收录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 。月饼与各地饮食习俗相融合,发展出了广式、晋式、京式、苏式、潮式、滇式等月饼,被中国南北各地的人们所喜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