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名的诗歌 马致远最有名的十首诗】文章简单介绍最有名的诗歌,以及马致远最有名的十首诗的详情,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
最有名的诗歌

文章插图
最有名的诗歌如下:
1、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宋】辛弃疾《破阵子》
这首词作于辛弃疾失意闲居信州之时,虽然他文武兼备,智勇双全,渴望报效国家,但长期得不到朝廷重用,空留一头白发,空有一腔爱国热血却无处可洒,只能借写词抒发自己的壮志难酬之情 。
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神锋前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这首元曲小令被称为“秋思之祖”,属于元曲中当之无愧的千古绝唱 。最精彩之处是能带给人深深的共鸣,基信此小令以类似于名词积累的方式,描写了塞外深秋极具代表性的几个景物,组成一幅浪迹天涯的游子深秋跋涉的凄清画面,满是天涯孤客的离愁别绪 。
3、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李白将飞流直泻的瀑布游清描写得雄伟奇丽,气象万千,宛如一幅生动的山水画 。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 。
马致远的思乡的诗句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2.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
3.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5.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度大庾岭》
6.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唐.王维《杂诗三首》
7.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8.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菩萨蛮》
9.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0.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11.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
12.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1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1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15.悲莫悲兮生别离——战国.楚.屈原《九歌.少司命》
16.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17.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18.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南唐.李煜《清平乐》
19.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20.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21.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唐.杜甫《赠卫八处士》
2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渭城曲》
2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中国历史上水平最高的十首诗词是哪十首,哪一首最好呢?作为一个中国人,我觉得我们中国的历史文化不仅悠久,而且还令人折服 。尤其是中国的诗词,哪怕只有简短几句诗,也能表达出令人震撼的情感 。那么,中国历史上水平最高的十首诗词是哪十首,哪一首最好呢?中国历史上水平最高的十首诗也就是李白的《将进酒》,屈原的《离骚》,白居易的《长恨歌》等十首诗词,若是要说哪一首最好的话,这个就得看个人的见解啦,毕竟各有各的好,看自己的感觉,我自己比较推荐白居易的《长恨歌》 。
白居易的《长恨歌》,它是一首千古绝唱的叙事的诗词,这首诗在艺术上的成就是特别高的,即使是现在,许多人对这首诗的艺术魅力都是相当赞赏的 。这首诗是属于句式整齐的"自由体"诗,对格律一点都没有讲究,全看诗人的兴致而来 。
屈原的《离骚》是在屈原被贬之后有感而发写出来的,这首诗在中国的历史上是有一定的地位的,所以屈原也被称为"骚人" 。居然打破了那种整齐的四言句的体制,创造出了句式长短不一的"骚体诗" 。而李白的《将进酒》,虽然篇幅不是特别长,但是它具有非常让人震撼的情感,他潜藏在画底下,有波涛汹涌的抑郁又愤怒的一种情绪,整片情感处于大起大落的状态,具有鬼斧神工的绝妙之处 。
除此之外,中国历史上水平最高的十首诗还包括苏轼的《水调歌头》和《念奴娇.赤壁怀古》,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李熠的《虞美人》,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李白的《静夜思》 。这些诗词,在中国历史上,都是有让人非常欣赏的闪光点,或者说是创造出不一样的体制等,所以如果想说哪一首最好的话,这个就看自己的想法来,毕竟每个人欣赏的点都不一样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古诗赏析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 。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古诗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
抒发一个飘零天涯之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之凄苦愁楚之情 。这支小令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意丰 。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
原文:
天净沙⑴·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⑵,
小桥流水人家⑶,
古道西风瘦马⑷ 。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⑸ 。
词句注释
⑴天净沙:曲牌名,属越调 。又名“塞上秋” 。
⑵枯藤:枯萎之枝蔓 。昏鸦:黄昏时之乌鸦 。昏:傍晚 。
⑶人家:农家 。此句写出诗人对温馨之家庭之渴望 。
⑷古道:古老荒凉之道路 。西风:寒冷、萧瑟之秋风 。瘦马:瘦骨如柴之马 。
⑸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之人,此处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之旅人 。天涯:远离家乡之地方 。
白话译文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之乌鸦 。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 。在古老荒凉之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之瘦马驮着游子前行 。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极度忧伤之旅人还漂泊在天涯 。
整体赏析
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全曲无一“秋”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之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之心境 。这首被赞为秋思之祖之成功曲作,从多方面体现中国古典诗歌之艺术特征 。
一、以景托情,寓情于景,在景情之交融中构成一种凄凉悲苦之意境 。
中国古典诗歌十分讲究意境之创造 。意境是中国古典诗歌美学中之一个重要范畴,它之本质特征在于情景交融、心物合一 。情与景能否妙合,成为能否构成意境之关键 。清王夫之《姜斋诗话》曰:“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 。神于诗者,妙合无垠 。”王国维《人间词话删稿》云:“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马致远这首小令,前四句皆写景色,这些景语都是情语,“枯”“老”“昏”“瘦”等字眼使浓郁之秋色之中蕴含着无限凄凉悲苦之情调 。而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作为曲眼更具有画龙点睛之妙,使前四句所描之景成为人活动之环境,作为天涯断肠人内心悲凉情感之触发物 。曲上之景物既是马致远旅途中之所见,乃眼中物 。但同时又是其情感载体,乃心中物 。全曲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构成一种动人之艺术境界 。
二、使用众多密集之意象来表达作者之羁旅之苦和悲秋之恨,使作品充满浓郁之诗情 。
意象是指出现在诗歌之中之用以传达作者情感,寄寓作者思想之艺术形象 。中国古典诗歌往往具有使用意象繁复密集之特色 。中国古代不少诗人常常在诗中紧密地排列众多之意象来表情达意 。马致远此曲明显地体现出这一特色 。短短之二十八字中排列着十种意象,这些意象既是断肠人生活之真实环境,又是他内心沉重之忧伤悲凉之载体 。如果没有这些意象,这首曲也就不复存在 。
与意象之繁复性并存之是意象表意之单一性 。在同一作品之中,不同之意象之地位比较均衡,并无刻意突出之个体,其情感指向趋于一致,即众多之意象往往共同传达着作者之同一情感基调 。此曲亦如此 。作者为表达自己惆怅感伤之情怀,选用众多之物象入诗 。而这些物象能够传达作者之内心情感,情与景之结合,便使作品中意象之情感指向呈现一致性、单一性 。众多之意象被作者之同一情感之线索串联起来,构成一幅完整之图画 。
意象之繁复性与单一性之结合,是造成中国古典诗歌意蕴深厚、境界和谐、诗味浓重之重要原因 。
古典诗歌中意象之安排往往具有多而不乱,层次分明之特点,这种有序性之产生得力于作者以时间、空间之正常顺序来安排意象之习惯 。
有人称马致远之这首《天净沙·秋思》为“并列式意象组合”,其实并列之中依然体现出一定之顺序来 。全曲十个意象,前九个自然地分为三组 。藤缠树,树上落鸦,第一组是由下及上之排列;桥、桥下水、水边住家,第二组是由近由远之排列;古驿道、道上西风瘦马,第三组是从远方而到目前之排列,中间略有变化 。由于中间插入“西风”写触感,变换描写角度,因而增加意象之跳跃感,但这种跳跃仍是局部之,不超出秋景之范围 。最后一个意象“夕阳西下”,是全曲之大背景,它将前九个意象全部统摄起来,造成一时多空之场面 。由于它本身也是放远目光之产物,因此作品在整体上也表现出由近及远之空间排列顺序 。从老树到流水,到古道,再到夕阳,作者之视野层层扩大,步步拓开 。这也是意象有序性之表现之一 。
三、善于加工提炼,用极其简练之白描手法,勾勒出一由游子深秋远行图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小令中出现之意象并不新颖 。其中“古道”一词,最早出现在署名为李白《忆秦娥·箫声咽》词中“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宋张炎《壶中天·扬舲万里》词中也有“老柳官河,斜阳古道,风定波犹直” 。董解元《西厢记》中有一曲《赏花时》:“落日平林噪晚鸦,风袖翩翩吹瘦马,一经入天涯,荒凉古岸,衰草带霜滑 。瞥见个孤林端入画,蓠落萧疏带浅沙 。一个老大伯捕鱼虾,横桥流水 。茅舍映荻花 。”其中有六个意象出现在马曲之中 。又有元代无名氏小令《醉中天》(见《乐府新声》):“老树悬藤挂,落日映残霞 。隐隐平林噪晓鸦 。一带山如画,懒设设鞭催瘦马 。夕阳西下,竹篱茅舍人家 。”也有六个意象与马曲相同 。
十分明显,《醉中天》是从《赏花时》中脱化而来,模拟痕迹犹在,二曲中出现之意象虽与马曲多有相同之处,但相比之下,皆不如《天净沙·秋思》纯朴、自然、精练 。
马致远在创作《天净沙·秋思》时受到董曲之影响和启发,这是无疑之,但他不是一味模仿,而是根据自己之生活体验与审美目光进行重新创作 。在景物之选择上,他为突出与强化凄惨凉悲苦之情感,选取最能体现秋季凄凉萧条景色,最能表现羁旅行人孤苦惆怅情怀之十个意象入曲,将自己之情感浓缩于这十个意象之中,最后才以点晴之笔揭示全曲主题 。他删一些虽然很美,但与表达之情感不合之景物 。如茅舍映荻花,落日映残霞,一带山如画,使全曲之意象在表达情感上具有统一性 。
在词句之锤炼上,马致远充分显示他之才能,前三句十八个字中,全是名词和形容词,无一动词,各种景物之关系以及它们各自之动态与形状,全靠读者根据意象之间之组织排列顺序以及自己之生活经验去把握 。这种奇妙之用字法,实在为古之所罕见,温庭筠《商山早行》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与马曲用字法相似,但其容量仍不如马曲大 。马曲用字之简练已达到不能再减之程度,用最少之文字来表达丰富之情感,这正是《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艺术上取得成功之原因之一 。
四、采用悲秋这一审美情感体验方式,来抒发羁旅游子之悲苦情怀,使个人之情感获得普遍之社会意义 。
悲秋,是人们面对秋景所产生之一种悲哀忧愁之情绪体验,由于秋景(特别是晚秋)多是冷落、萧瑟、凄暗,多与黄昏、残阳、落叶、枯枝相伴,成为万物衰亡之象征,故秋景一方面确能给人以生理上之寒感,另一方面又能引发人心之中固有之种种悲哀之情 。宋玉首开中国以悲秋为主要审美体验形式之感伤主义文学先河,他通过描写秋日“草木摇落而变衰”之萧瑟景象,抒发自己对人生仕途之失意之感,而且他将自己面对秋色所产生之凄苦悲凉之意绪形容成犹如远行一般,“僚僳兮(凄凉),若在远行”,“廓落兮(孤独空寂),羁旅而无友生” 。这就说明悲秋与悲远行在情绪体验上有着相同之处 。宋玉之后悲秋逐渐成为中国文人最为普遍之审美体验形式之一,而且将悲秋与身世之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便是一例 。马致远这首小令也是如此 。虽然曲中之意象不算新颖,所表达之情感也不算新鲜,但是由于它使用精练之艺术表达方式,表达出中国文人一种传统之情感体验,因此它获得不朽之生命力,可以引起后世文人之共鸣 。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天净沙·秋思》属于中国古典诗歌之中最为成熟之作品之一 。尽管它是元曲(曲体),但实际上,在诸多方面体现着中国古典诗歌之艺术特征 。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的诗句1. 关于天净沙秋思的诗句是
关于天净沙秋思的诗句是 1.天净沙秋思的作者及诗句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
语句注释
1、天净沙:曲牌名
2、秋思:曲题
3、枯藤:枯萎的枝蔓 。
4、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昏:黄昏,傍晚
5、人家:农家 。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 。
6、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公路)或年代久远的驿道 。
7、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 。
8、瘦马:瘦骨如柴的马 。
9、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极度悲伤、流落他乡的游子,因为思乡而愁肠寸断 。
10、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 。[2]
译文
枯萎的藤蔓,垂老的古树,黄昏时的乌鸦,扑打着天净沙·秋思翅膀,落在光秃秃的枝桠上 。纤巧别致的小桥,潺潺的流水,低矮破旧的几间茅屋,愈发显得安谧而温馨 。荒凉的古道上,一匹消瘦憔悴的马载着同样疲惫憔悴的异乡游子,在异乡的寒冷、萧瑟的秋风里踌躇而行 。夕阳渐渐落山了,但是在外的游子,何处是归宿?家乡在何方?念及此,天涯漂泊的游子怎能不愁肠寸断!
2.天净沙*秋思古诗
《天净沙·秋思》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①老树昏鸦②,
小桥流水人家③,
古道④西风⑤瘦马⑥ 。
夕阳西下,
断肠人⑦在天涯⑧ 。
注释译文
词语注释
①枯藤:枯萎的枝蔓 。
②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昏:黄昏,傍晚
③人家:农家 。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 。
④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路)或年代久远的驿道 。
⑤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 。
⑥瘦马:瘦骨如柴的马 。
⑦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极度悲伤、流落他乡的旅人,因为思乡而愁肠寸断 。
⑧天涯:天边,非常远的地方 。
3.天净沙秋思描写景的诗句是什么
《天净沙·秋思》描写景的句子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
1、诗句解释
这几句的意思是: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 。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
这几句用富有特征的九个景物描绘了一副秋原黄昏旅行图 。
2、作品简介
《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全曲如下: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这首小令语言极为凝练,以景托情,寓情于景,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
3、作者简介
马致远,元代杂剧家、散曲家 。号东篱,一说字千里 。大都(今北京)人 。所作杂剧今知有十五种,现存七种 。曲词豪放洒脱 。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同称“元曲四大家” 。其散曲成就尤为世所称,有辑本《东篱乐府》,存小令百余首,套数二十三套 。
4.天净沙秋思的诗
《天净沙·秋思 》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译文: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
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 。
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前行 。
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涯 。
《天净沙·秋思 》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小令,是一首著名的散曲作品 。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它抒发了一个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这支小令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意丰 。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
- 做手帐怎么做好看
- 罗非鱼的营养价值 罗非鱼的作用及功效有哪些 福寿鱼的功效与作用
- 我国现存最早的兵书
- 格兰仕洗衣机温度怎么使用 格兰仕洗衣机洗涤和温度灯闪烁报警
- 贵妃手镯圈口51相当于多少
- 和平精英家园壁纸怎么买
- 上字加上偏旁可以组成什么新字
- 东北沙金是金吗
- 夏妈麻辣鱼干零食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