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贤是武则天的亲儿子吗?李贤是武则天的亲儿子 。

文章插图
李贤是高宗李治的第六个儿子,也是与武则天的第二个儿子 。他从小博览全书,才华过人,并且长得玉树临风,史称“容止端雅”,深得李治与武则天的喜爱 。
上元二年(675),太子李弘病亡,李贤接替哥哥成为太子,期间三次监国,表现突出,为朝野上下所称赞,令身体一向不好的高宗喜出望外,下诏赞扬李贤为:“家国之寄,深赋所怀 。”但李贤也有一个缺点,也是年轻人的通病,个性张扬,不良嗜好较多 。
轶事典故
忧愤谱曲
章怀太子李贤不仅文史造诣深厚,可能还具备相当音乐修养 。《旧唐书·李嗣真列传》记载了太子被废前一段插曲 。当时李嗣真前往太清观奏乐,发现曲调十分悲哀,就问道士刘概和辅俨:“这曲子为何如此哀怨不和谐?”,两人答道:“这是太子谱的《宝庆乐》 。”
按理说《宝庆乐》应当欢快喜悦,由太子作出却充满悲凉,反映了李贤当时愤懑抑郁的心情 。果然没过多久,太子即被废黜 。后来刘概将此事讲给高宗,高宗也觉得十分惊奇 。
李贤是怎样死的?唐朝章怀太子李贤:是被丘神勣逼令自杀的 。
文明元年(684年),高宗驾崩,中宗李显继位,但仅一个多月就被武后废黜,改立睿宗李旦,武后由此把持朝政 。不久后命令左金吾卫将军丘神勣前往巴州搜查庶人李贤的住宅,以防备谋反隐患 。丘神勣到巴州后将李贤囚禁别室,逼令自杀,年仅二十九岁 。
武则天得知李贤死讯后,曾在洛阳显福门举哀,并将丘神勣贬斥,但不久重获启用 。
垂拱元年(685年),武则天诏令恢复李贤雍王爵位 。神龙初年(705年),唐中宗李显复辟,追赠李贤司徒,并遣使者到巴州迎回李贤灵柩,以亲王身份陪葬乾陵 。景云二年(711年),唐睿宗追加李贤皇太子身份,谥号“章怀”,与太子妃房氏合葬于章怀太子墓 。
李贤死因:
李贤在朝堂的日益崛起,让他的母亲深感忧虑不安,自显庆年间参政至今,武则天已在朝廷站稳脚跟,成为帝国除丈夫外最有权势的人 。
长子李弘死后,为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在丈夫的默许下,武则天组建了自己的政治班底 。弘文馆直学士刘祎之、著作郎元万顷、周思茂、胡楚宾等人以编写《列女传》、《臣轨》的名义(又是著书立说),从北门出入皇宫,参与决策,世人称之为“北门学士” 。
当此之际,太子李贤却锋芒毕露,逐渐在朝廷成势 。历经废王立武和其后多年政治斗争的武后心里清楚,待到高宗去世,李贤继位,自己这个皇太后就得退出朝堂,呆在后宫养老,这对权力欲极强的武则天而言,自是无法容忍 。
以上内容参考:-李贤
武则天的第二个儿子是谁?武则天与唐高宗生4个儿子,分别是李弘、李贤、李显、李旦 。(还有一个小女儿就是太平)
李弘是武则天的长子,生于永徽三年(652年),显庆元年(656年)立为太子,为太子19年,数次镇国,亲理政务,礼敬大臣,人际关系颇好 。上元二年(675年),从幸合壁宫,病发而死,享年24岁 。
李弘之死是千百年来人们指责武则天凶狠的一条重要理由,这是根据史书上说她毒死了自己的亲生儿子 。其实,李弘太子真正的死因是患肺结核病 。肺结核病在古代被称之为痨瘵 。痨瘵在当时是不治之症,终于在4年之后病人膏盲,一命归天 。从唐高宗颁发的诏书和唐高宗亲自撰写的孝敬皇帝睿德记碑文都能清楚地看出这个事实(关于李弘的死因,历史上有争议) 。
李贤是武则天的次子,生于永徽五年(654年)十二月十七日拜谒昭陵的途中 。李贤是武则天比较有才华的儿子,曾经注《后汉书》献于朝 。上元二年(675年),李弘死后立李贤为太子,时年22岁 。5年之后,永隆元年(680年),太子已27岁,可能他对父母配合的理政方式不满意,所以其行为常令武则天不满意 。武则天曾令北门学土择撰《少阳正范》、《孝子传》赐太子,以示规劝 。在不见成效的情况下,武则天多次作书批评指导,怎奈太子又颇好歌舞和女色,与户奴赵道生等关系特殊,多赐金帛 。司议郎韦承庆上书谏劝也不听 。有人告发此事,朝廷派宰相薛元超、裴炎和御史大夫高智周审问,又从东宫马坊搜得皂甲数百领,作为谋逆证据 。户奴赵道生也如实交待了太子派他杀死正议大夫明祟俨的全部经过 。这样就构成一桩谋逆案,于是武则天提议废除太子,以示惩戒 。八月二十二日,废太子李贤为庶人,幽于别所,严惩同党 。太子洗马刘讷言送给太子的小说《俳谐集》被搜出来,唐高宗看后大怒曰:“以六经教人犹恐不化,进俳谐鄙说,哪里是辅导之义”立判刘讷言流于振州 。左卫将军高真行之子高政,为太子典膳丞,事有牵连,唐高宗交其父训责 。高政才入门,其父高真行和伯父户部侍郎高审行及堂兄高璇立即把他杀死 。苏州刺史曹王李明、忻州刺史嗣蒋王李炜,按太子同党给以降爵和除名的处分 。
处分李贤后的第二天(八月二十三日),册立李显为太子 。开耀元年(681年)十一月八日,迁废太子李贤于巴州 。光宅元年(684年)正月,武则天派左金吾将军丘神绩到巴州监视李贤,结果丘神绩到巴州后竞通令李贤自杀 。为此,武则天降罪于丘神绩,贬为叠州刺史 。四月十五日,为李贤举哀于显福门 。次日,追封李贤为雍王 。过了不久又召回丘神绩,再为左金吾将军 。
李贤之死,史学家郭沫若认为是裴炎从中作祟,怕召回李贤对自己不利,故假传圣谕杀死李贤 。这一看法很有道理 。裴炎是查处李贤案的主持人,不论行为是否公正,李贤怀怨是完全可能的 。在巴州枉杀李贤有可能是裴炎的政治目的 。武则天在事后查明此事真相又不能马上怪罪裴炎,所以在当年九月,众官都力保裴炎的情况下,武则天断不听从,立斩裴炎于都亭 。正是这件事给了武则天沉痛的教训,因此,在废掉李显14年后,为再起用李显而接其回朝廷时,采取了一个十分谨慎的办法 。圣历元年(698年)三月初九,派徐彦伯到房州,瞒过宰相狄仁杰和所有朝臣,巧妙地接回李显 。
《狄梁公传》记载:“后潜发内人十人到房州,宣敕云‘我儿在此,令内人就看 。州县长吏,抑数出数人,无令混杂,阴令内人一人代庐陵王,庐陵王穿内人衣,以旧数还 。’州县不悟 。数日达京,朝廷百僚一无所知 。”这样周密的安排,显然是汲取了李贤被害的沉痛教训后不得已而作出的 。武则天怕儿子再度被害的心情,从此可见一斑 。
李显是武则天的第三个儿子,显庆元年(656年)十一月初五生于长安,永隆元年(680年)八月二十三日立为太子,弘道元年(683年)十二月十一日称帝,为中宗,时年28岁 。称帝后于次年年初改元嗣圣,二月初六,被废为庐陵王 。其原因是他在即位仅2个月内便欲以岳父韦玄贞为侍中,又欲授乳母之子五品官 。宰相裴炎固争以为不可,李显大怒曰:“我以天下与韦玄贞何不可!而惜一侍中邪”裴炎害怕,告知武则天 。武则天决定废唐中宗为庐陵王 。初七,立相王李且为皇帝,改元文明,政事决于武则天太后,命李旦居于别殿,不得有所干预 。从此,开始了武则天临朝称制独揽朝政的年代 。九月,武则天改元光宅 。
光宅元年(684年)四月二十二日 。迁庐陵王李显于房州,二十六日迁均州,次年三月二十一日再迁房州 。从此,李显开始了14年的幽居生活,直至圣历元年(698年)召回朝廷立为太子 。李显于神龙元年(705年)再次称帝,在称帝后的第五年(景云元年)六月被韦皇后及安乐公主毒杀于神龙殿,享年55岁 。看唐中宗李显的一生行事,被认为是个平庸之才 。武则天当年废李显实属先见之明,14年后再度起用乃是无可奈何之举 。
李旦是武则天的第四个儿子,于龙朔二年(662年)六月初一出生,光宅元年(684年)称帝,为睿宗,时年22岁 。称帝后改元文明,但一直未管理朝政,武则天临朝之初被幽于别官 。20多年后,景云元年(710年)又称帝,由于不善处理朝政,两年后于延和元年(712年)让位于三子李隆基 。由此看,唐睿宗李旦也是个平庸天子 。
人常说“知子女莫若父母” 。武则天之临朝正是知道儿子的无能,若自己退位交出皇权无异于自献首级,她和唐高宗奋斗一生的基业将会落入宗室王公之手,她与她的子孙们也只能面临死亡 。所以,武则天挺身临朝,在击败政敌之前,子孙幽闭宫中,一则防乱,二则保护子嗣,更防他人挟皇子乱天下造成母子之间的战乱 。在击败政敌之后,铺平了通往帝座的道路,她安安稳稳地当了15年的女皇帝,最后将帝位传给了儿子 。
李贤真的不是武则天的亲生儿子吗李贤是唐高宗与武则天的第二个儿子,旧唐书记载李贤是早产儿,有人认为李贤不是武则天的亲儿子,他是李治和武则天的嫂子韩国夫人生的,因此难免被杀的厄运 。章怀太子李贤真的不是武则天的亲生儿子吗?
据《旧唐书高宗纪上》记载,永徽五年十二月十七日武则天生李贤于去昭陵的路上,是早产 。由于武则天在上年年初生下了李弘,此后又生过一女,即被她亲手扼杀的长女,在两个年头里生三个孩子,况且李贤为不足月早产,又是数九寒天在路上,所以那个在拜谒昭陵路上所生的不足月孩子,可能并未活下来 。
《旧唐书章怀太子贤传》记有当时官人私下里的传说:“贤是后姊韩国夫人所生,贤亦自疑惧 。”作为替身的李贤,原来是武则天姐姐韩国夫人之子 。李贤和武则天长子李弘差两岁,但他们之间还有那个被武则天杀死的小公主,无论如何两年不可能生三个孩子 。有人认为当时韩国夫人正受宠,武则天为夺权就认下了李贤 。
影视中的李贤
韩国夫人早年守寡,因武则天而人宫,得幸于高宗,如果武则天小产孩子死了,正巧这前后韩国夫人也临盆生子,那么悄悄地抱来私生子顶替,也是可能的 。李贤问世仅一个月,父皇就给他封王,急急忙忙要确定小孩的身份地位,也侧有什么缘故 。
武则天起初不会反对这种安排,多一个儿子只会使她在后宫的地位更加优越,当李贤成年后,武则天越来越不放心这位非己所生的儿子,对立他为太子,就显得很勉强 。当李贤知道了自己出生的秘密,他自然难免被废、被杀的结局 。
关于这点在史料上并没有真正记载,在史料上都记载着武则天疼爱子女的纪录,但是唯独没有留下对于李贤得纪录,因此被认为章怀太子李贤有可能不是武则天所生 。
李贤作为武则天的二儿子,为什么不受武则天的喜欢?一来是因为李贤十分得高宗李治与朝臣的拥戴,当时已涉政多时的武则天担心他会危及自身权势;二来是因为有奸人在旁挑拨,从而使武则天更加不喜李贤 。武则天共育有四个儿子,这其中最为年长的是李弘 。武则天于655年被立为皇后,第二年年仅四岁的李弘被立为太子 。担任储君期间,李弘一直备受高宗宠爱与器重 。只可惜在675年的时候,这位被寄予厚望的大唐储君却突然因病逝世,年仅二十三岁 。
李弘身为储君的那段时期,其母妃武则天的权势逐日提升 。从660年开始,武则天便因高宗风疾发作而开始干预前朝政务 。等到了674年,武则天更是成为了“天后” 。李弘于675年猝死之后,大唐储君变为武则天次子李贤 。同一年,高宗因风疾加重而一度想要禅位给武则天,但是宰相的劝阻而最终作罢 。但是由此依旧可以看出,这个时期的武则天已经大权在握 。对于这一时期的武则天来说,李贤这位新储君的册立俨然就是一个威胁 。
李贤这位新储君因为处事公允,举止得体且聪慧,所以高宗对他颇为重视,朝臣亦对他十分拥戴 。其中在676年的时候,高宗还曾特地下诏称赞李贤,说他:“家国之寄,深副所怀 。”由此可见,高宗对李贤的评价是非常高的 。不同于高宗的宠爱,武则天对李贤这个儿子却颇为不喜,二人的母子也因此十分紧张 。相比起母子亲情,当时的武则天更为重视手中权势,所以她对李贤这个有可能威胁其权势的优秀儿子难免怀有诸多猜忌 。
【武则天的二儿子李贤】除此之外,当时颇得武则天宠信的明崇俨还经常挑拨离间 。此人常常在武则天面前非议李贤,声称武后第三子要比李贤更有天子之资 。与此同时,当时宫中还有李贤并非武后亲生儿子的流言 。在这些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李贤与武则天的母子关系日趋紧张,武则天还曾多次斥责李贤 。
- 10公分等于多少厘米
- 空间站的作用
- 脑动脉榴夹闭术后多久才能抽烟 脑动脉瘤夹闭术后多久可以坐飞机
- 2023年中级经济师报名时间和条件
- 2022冬奥会多少个大项
- 人无再少年花有重开日是什么意思
- 失业金领好还是不领好
- 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中曾的读音
- 辽宁省沈阳市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