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谷子收购价格

2021年稻谷最低收购保护价上调,这意味着什么?稻谷最低收购价上调 2021年国家继续在稻谷主持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 。综合考虑粮食生产成本、市场供求、国内外市场价格和产业发展等因素 。虽然籼稻最低收购价已连续两年小幅上调,但2022年继续上调的可能性仍较大 。
1、2021年物价持续上涨,尤其是化肥、农药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导致水稻种植成本增加,农户水稻种植收益同比下降,需要通过上调稻谷最低收购价来保障农户种植水稻的合理收益 。
2、2022年小麦最低收购价已经上调,稻谷最低收购价上调也在情理之中 。
3、2021年稻谷最低收购价小幅上调后,《政府工作报告》仍提出要适度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保障好14亿人的粮食安全 。
因此2022年稻谷最低收购价上调的概率很大 。同时我国稻谷总产量已多年产大于需,大幅上调最低收购价并不合适,且2022年小麦最低收购价上调幅度为2元/百斤,因此稻谷最低收购价调整幅度预计在2~3元/百斤的可能性较大 。随着籼稻最低收购价连续两年小幅上调,粳稻与籼稻的最低收购价持续趋近,预计2022年粳稻最低收购价也有小幅上调的可能 。
应答时间:2022-01-17,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
2022年水稻什么时候下跌2022年水稻什么时候下跌
预计2022年国内稻米市场:供求矛盾或将缓和 市场重心有望上移
2021年国内、国际大米市场表现均不好,但主产区托市收购量同比大增,预计2022年稻谷供大于求的矛盾会有所缓和,加之最低收购价大概率会继续小调上调,稻米市场重心或将小幅抬高,总体走势或将强于上年 。
2021年,我国粮食产量和稻谷产量双双刷新历史纪录,稻谷产量连续11年稳定在2亿吨以上,继续稳居世界第一,确保了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而且装的是中国粮 。由于总体供应较为宽松,2021年国内稻米市场弱势震荡,没有大的波动 。
展望2022年,预计稻谷供大于求的矛盾会有所缓和,稻米市场重心或将小幅抬高,总体走势或将强于上年,这将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和产业健康发展 。
2021年国内稻米市场比较弱
2021年国内稻米市场未能延续春节前的强劲走势,而是在春节后持续走弱,这与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小麦价格连创新高的情形很不合拍,但早籼稻上市后高开高走,走势相对独立 。下半年新季中晚稻上市后,主产区还大范围启动了最低收购价预案,才有效稳定了稻米市场,市场整体呈现“南强北弱”“稻强米弱”走势 。
由于市场整体走势较弱,托市收购同比大幅增加,黑龙江成为托市收购的主力军 。截至2021年12月22日,中储粮系统累计完成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收购839万吨,较上年同期大增710多万吨 。其中,收购中晚籼稻169.5万吨,收购粳稻669.5万吨 。分省看,安徽稻谷80.4万吨,江西32万吨,河南57万吨,黑龙江669.5万吨 。
2021年国内稻米市场出人意料地弱,主要是稻谷供应总体较为宽松 。一是稻谷持续增产,稻米市场产大于需,供应压力较大 。2021年稻谷产量4257亿斤,比上年增加20亿斤,再创历史新高,占国内粮食总产量的31.2% 。二是国际大米市场持续走弱,大米进口激增,再创历史纪录,给国内大米市场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三是上年企业市场化采购的稻谷库存同比大增 。2020年产稻谷托市收购仅600多万吨,而政策性稻谷却成交了1700多万吨,市场化稻谷库存同比大增,加之2021年稻谷产量再创历史纪录,2021年托市收购同比虽快,但化解供应压力仍需时日,预计短期稻米市场仍不具备大幅上涨的条件,将以小幅震荡为主基调 。
2022年稻谷总体仍将产大于需
一方面,2021年我国稻米市场走势比小麦、玉米市场弱,稻谷比价继续走低 。2021年12月20日,早籼稻、中晚籼稻和粳稻全国平均收购价分别为2609元/吨、2663元/吨、2734元/吨,较上年底分别下跌11元/吨、128元/吨和63元/吨;同期小麦价格为2786元/吨,玉米收购价格为2532元/吨,分别较上年底上涨378元/吨、39元/吨 。早籼稻与小麦、玉米的比价为100︰106.8︰97,上年底三者比价为100︰91.9︰95.2,稻谷比价下跌明显 。因此,水稻种植收益与小麦、玉米相比有所降低,2022年“水改旱”现象可能会增多,尤其在东北地区,部分水稻产区可能会改成玉米等作物,使得水稻种植面积出现小幅减少 。
另一方面,在扩大豆、扩油料的情况下,水稻种植面积可能也会受到挤占,只能靠挖掘增产潜力来稳定稻谷产量 。2021年我国稻谷单产虽创历史纪录,但2021年冬季又进入了拉尼娜状态,预计2022年稻谷单产继续增产难度较大,持平略减的可能性更大 。因此,2022年我国稻谷总产量可能稳中略减,不过总体仍将产大于需 。由于2021年早籼稻收购价格较高,预计2022年双季稻生产可能会有所增加,早籼稻产量也有小幅增加的可能 。
稻米市场供应压力仍将较大
2021年,稻米市场总体较弱,与玉米的比价进一步缩小,稻谷比价优势更加明显,稻谷的替代效应将会有所增强 。特别是超期存储的稻谷因价格更低廉,竞争力将更强,有助于扩大其在饲料用粮和工业用粮方面的需求 。超期储存稻谷2020年至2021年已经销售了2000多万吨,有效减轻了政策性稻谷库存压力,预计2022年出售进度仍将较快,但口粮大米需求依旧较弱 。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2021年12月份预估,2021/2022年度国内稻谷总消费为20684万吨,比上年度减少348万吨 。其中,食用消费15800万吨,比上年度减少50万吨;稻谷饲料消费及损耗3050万吨,比上年度减少300万吨;工业消费1700万吨,与上年度持平 。2021/2022年度全国稻谷供需结余866万吨,比上年度增加345万吨 。如果考虑到稻谷饲料消费及损耗3050万吨中有1000多万吨是超期储存稻谷,其供应来源于库存,那么,稻谷供需结余就将达2000万吨左右,稻米市场的供应压力仍将较大 。
最低收购价有可能继续上调
虽然籼稻最低收购价已连续两年小幅上调,但2022年继续上调的可能性仍较大 。一是2021年物价持续上涨,尤其是化肥、农药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导致水稻种植成本增加,农户水稻种植收益同比下降,需要通过上调稻谷最低收购价来保障农户种植水稻的合理收益 。二是2022年小麦最低收购价已经上调,稻谷最低收购价上调也在情理之中 。三是2021年稻谷最低收购价小幅上调后,《政府工作报告》仍提出要适度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保障好14亿人的粮食安全 。因此,2022年稻谷最低收购价上调的概率很大 。同时,我国稻谷总产量已多年产大于需,大幅上调最低收购价并不合适,且2022年小麦最低收购价上调幅度为2元/百斤,因此,稻谷最低收购价调整幅度预计在2~3元/百斤的可能性较大 。随着籼稻最低收购价连续两年小幅上调,粳稻与籼稻的最低收购价持续趋近,预计2022年粳稻最低收购价也有小幅上调的可能 。
2022年稻谷托市收购量或下降
由于2022年我国稻谷仍可能丰收,产大于需的局面仍将存在,需要启动最低收购价预案来稳定市场 。而2022年稻谷最低收购价大概率会上调,也利于增加托市收购量,但2022年水稻种植面积可能会有所下降,加上2021产中晚稻托市收购同比大增,利于稻谷供需形势缓和,稻米走势有可能会前低后高,预计托市收购范围将比上年度缩小,托市收购量预计也会有所下降 。
我国大米进口或将保持高位
2021年,受国际大米市场走势更弱、国内外大米价差持续拉大影响,我国大米进口同比激增 。2021年1月至11月我国累计进口大米438万吨,同比增加96.8%,较历史最高年份的2017年全年进口量还多35万吨;累计出口大米220万吨,同比增加1%;累计净进口大米218万吨,是我国稻谷增产量的2倍多,给国内稻米市场带来了较大的压力 。
由于2022年初国际大米价格仍处于低位,大米进口动力依旧强劲 。同时,国内玉米价格仍保持较高水平,碎米的替代需求依旧旺盛,预计碎米进口量难以降低 。不过,2022年下半年,国际大米供大于求的状况可能会有所改观,与国内大米的价差或将缩小,大米进口可能会呈现前高后低的现象,但总体仍将保持较高水平,并有可能再创历史纪录 。
政策性稻谷成交量或将增加
一方面,受2021年稻米市场持续走弱影响,政策性稻谷成交量大幅下降,全年只有542万吨,同比大减1181万吨,降幅达68.5%,是6年来的最低水平 。虽然2021年超期储存稻谷销售大增,但主要作为饲料和工业原料用粮,不进入口粮领域 。政策性稻谷成交减少,有助于改善后期国内稻米市场的供求状况 。
另一方面,由于2021年中晚稻托市收购同比大增,进入2022年二季度后,预计稻谷市场供应压力同比会有所减轻,企业对政策性稻谷的需求可能会增加 。因此,2022年政策性稻谷拍卖同比增加的可能性非常大 。一旦后期人气提升,全年成交破千万吨也是有可能的 。
2022年稻米市场或强于2021年
2021年国内、国际大米市场表现均不好,主产区也大范围启动了托市收购,但托市收购量同比大增,有利于缓解稻谷供应压力,因此,2022年稻米市场可能不会那么悲观 。
2022年春节前,由于大米需求进入旺季,而经销商和大米加工企业的库存并不高,在需求的推动下,预计稻米市场短期或呈稳中略强走势,总体走势可能好于预期;春节后,随着需求减弱,加上地方储备稻谷轮换和政策性稻谷拍卖带来的供应压力,预计稻米市场短期可能会有所走弱 。但在稻谷最低收购价小幅上调支撑下,预计稻米市场下跌幅度有限,而2021年产稻谷托市收购同比大增,将使市场供大于求的压力得到缓解,二季度后新稻供应可能会有所偏紧,推动市场探底企稳,并缓慢回升 。
2022年新早稻虽仍有可能小幅增产,预计仍将产不足需,收购价仍可能高开,但高开高走的可能性不大,总体仍将高于最低收购价 。新季中晚稻集中上市后,由于产大于需,局部仍将启动最低收购价预案,但启动的范围和力度将小于上年 。由于2022年中晚稻产量可能小幅下降,产大于需的压力会有所减轻,加上国际大米可能触底反弹,预计国内中晚稻上市后价格可能低开并小幅走高 。即使主产区启动稻谷最低收购价预案,由于最低收购价小幅上调,稻谷重心也将会高于2021年 。
由于2021年产稻谷托市收购同比大增,稻谷比价继续走低,预计2022年水稻种植面积可能小幅下降,稻谷供应压力将会有所缓和,加上最低收购价大概率会继续小幅上调,预计2022年稻米市场重心将会有所上移,但上涨空间预计不大 。
四川省达州市收谷子多少一斤呢四川省达州市收谷子一点三五元一斤 。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今年国家稻谷最低保护价1.27元每斤,比去年增加0.01元,达州市国有粮库稻谷平均收购价格1.35元每斤,较同期提高0.10元,上涨百分之七点四 。
种粮大户收获的早稻谷80元一百斤,农户们为何抢着买?种粮大户收获的早稻谷80元一百斤,农户们为何抢着买?

2021年谷子收购价格

文章插图
鄱湖平原盛产谷稻,并且一直有鱼米之乡的称号 。在农家有一句话,不栽八一禾 。意思就是讲到8月1号的时候,晚稻的插秧工作已经基本完成 。所以目前早稻已经是收获完毕 。虽然现在已经有了收割机,但是仍然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劳力 。
今年的种粮大户,以50公斤80元的价格出售刚刚收割的早稻,咋一听,感觉种粮大户,一定很亏,但是细细想想,刚刚收割的稻子,还有很多的水分,所以它的数量就会比较多 。但是种粮大户却可以省去很多的人工和时间去晾晒稻谷,而且有的种粮大户,因为数量庞大,有的时候没有场地晾晒,所以只能拿去烘干厂烘干,这样的话,无形中又多了一笔费用 。因此将刚收割的水稻直接以低价售卖,其实是含水分的时候就售卖,这样再加上此后的各种晾晒烘干等费用,其实也差不多 。
我们前面说了种粮大户为什么80元100斤售卖水稻,这对种粮大户当然是有利的 。下面我们说一下,农民为什么要抢着购买,那他们也是觉得有利的 。
今年我国的国家粮食局价格已经下发,早稻的收购价格是每50公斤121元,中晚稻的收购价格为每50公斤127元 。而有很多农民的土地早已流转出去,所以农民并没有收获粮食的来源,他们只得从市场上购买,所以80块钱100斤稻谷是非常吸引人的,虽然没有经过晾晒,但是农民可以有大把的空闲来晾晒,这样的肯定比市场上直接购买的稻米好吃且实惠 。手机年薪冠肺炎的影响,有很多农民认为粮食可能会涨价,所以大家都会有屯粮 。而且这么好的价格,所以农民就会抢购 。
所以种粮大户低价售卖,农民也很买账,这是因为对双方都有利好的事情 。而且种粮大户一般都是大规模的种植,而农民又是直接从农村购买,这些粮食没有经过加工,一定是更加天然的,也是更加便宜的 。一旦拿到市场进行加工以后,价格立马就会上升 。
民以食为天,中国有句古话,吃饱了不想家,这也和当时的粮食紧缺有密切的关系 。在我国古代,确实有被饿死的人,也有小孩,因为营养不良而瘦骨嶙峋 。这是我们现代人,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我们只是从图片和电视当中了解 。但是粮食对我们人类一直都非常的重要,再加上今年的经济形势,各个国家都不同程度的印刷钞票,这将会使物价飞涨,这个时候更应该精打细算的过日子 。
现在稻谷一斤卖多少钱呢?有没有很大的盈利空间呢?全国各地的水稻价格是不一样的,主要是商品粮的分类、水稻分类以及运费差异决定,而我们黑龙江农垦东部四个水稻大局就比较悲催了,三等粮、运费较高 。
今年7月我国大部地方开始高温炙烤模式,大部分地区早稻也已经收割,且产量有一定增长,据了解,由于市场信心缺乏,导致目前早稻收购价仍然不高 。全国各地的水稻价格要根据市民们的需求量来定,如果水稻优质,价高,如果农药残留或有其他有害物质的水稻价低,甚至消毁 。市民们都有健康意识,他们买什么牌的米都要经过化验来定 。


除可食用外,还可用于酿酒、提取酒精和制造淀粉及米粉 。稻壳可以做燃料,也可以做肥料及稻糠,稻草也可作为牲畜垫草、饲料、扫帚等 。
我的关点是,2021年水稻价格不会有什么变化,国库里有一定量的库存,可以调节市场,春节后也不会有多大变化,国家的政策是控制粮价,稳定粮食市场 。粮食是国家战略物资,在任何时期都不可能完全市场化,如果市场涨幅较大的话,国家会开仓放粮来调控市场粮价的,何况我国根本不缺人的口粮,特别是稻谷更不缺!
我国南方,人们以水稻为主粮 。现在是计划经济,市场调节,价格是以供求关系来变化的 。水稻产星提高了,价格状下降 。
水稻是国家调控范围之内的粮食产物,粮食是国人的命脉,粮食安全问题政府一直非常重视,如果粮食价格不加调控,也不从国外进口,粮食的市场价格要比现有的价格不知道要翻多少番,必然会引起粮食市场的混乱,所以政府一直在调控着粮食的价格 。
【2021年谷子收购价格】即使长价也有限,国家肯定会对粮食调空稳定,现在农民正当春耕过几月新粮又将上市 。根本用不着恐慌,农民对粮食长价也没有什么意义,再长也长不过化肥农药 。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