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存在问题及对策 小班孩子好动分析与措施

这次简单介绍小班幼儿存在问题及对策 , 以及小班孩子好动分析与措施的详情 , 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
小班幼儿存在问题及对策 二、小班幼儿良好生活常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带小班幼儿对于幼儿教师来说 , 是一件较为辛苦的事情 。一方面 , 刚入园的幼儿由于和家长分离产生不安和焦虑 , 哭闹不止;另一方面 , 小班新生需要进行生活常规的建立 。此时幼儿生活常规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自理能力差不能独立地穿脱衣服;自我控制能力差 , 喜欢和其他同伴抢玩具 , 容易分生争吵;卫生习惯不讲究 , 自己随地大小便 , 不会脱裤子;不听教师的话不理不睬 , 甚至出现爱发脾气 , 摔东西等攻击性行为 。经过反思分析 , 笔者发现其中的原因以下几方面 。
(一)幼儿方面
3岁组左右的幼儿心智不成熟 , 突出特点为:一是喜欢模仿 , 幼儿对周围的事物充满探索和好奇的欲望 , 看到别人在做什么 , 就不自主地去模仿 。二是容易冲动 , 此时期的幼儿情绪波动大 , 上一秒欢天喜地 , 下一秒就可能哭闹不止 , 自制力较差 , 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2] 。三是依恋行为 , 小班的幼儿踏入幼儿园之后 , 会对周围环境感到陌生 , 并产生不安全感 , 对于父母和家庭环境十分依赖 , 在家里父母呵护备至 , 什么事情都帮幼儿做 , 幼儿的自理能力差 , 作息时间自由 , 在幼儿园需要依据固定的作息时间安排 , 适应能力较差的幼儿会有些难以适应 。
(二)家庭方面
幼儿在每一位家长的心里都是心肝宝贝 , 对于孩子的要求几乎是有求必应 , 事无巨细 , 穿脱衣服父母会帮着 , 吃饭父母用勺喂 , 上厕所要父母帮忙脱裤子 , 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 , 将幼儿该自己动手的全部包办 , 幼儿锻炼机会少 , 习惯去依赖父母 , 事事要父母安排计划 , 没有主见 , 生活常规较差 。幼儿在幼儿园期间 , 需要自己独自面对其他同伴和老师 , 遇事情没有父母帮助 , 会感觉手足无措 , 难以快速融入集体生活 , 显得不合群 。
(三)幼儿教师方面
幼儿教师的素质高低 , 对于幼儿身心健康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班的幼儿年龄小 , 情绪波动大 , 需要幼儿教师有足够的耐心和好的脾气 , 才能顺利开展教学活动 。有的幼儿园教师的薪资待遇不是太高 , 工作时间长 , 职业压力大 , 每天面对幼儿的哭闹 , 难免会感到疲惫不堪 。有些幼儿教师经验不足 , 教学水平不高 , 与家长沟通少 , 幼儿在生活常规方面适应能力差 , 也会容易使教师发火 , 没耐心 , 造成小班幼儿生活常规难以真正建立 。
三、小班幼儿良好生活常规的对策
(一)培养幼儿树立良好生活习惯的意识
首先让幼儿认识到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 , 让其对良好的生活习惯充分的认识与理解 , 并意识到自身的主体地位 , 自己积极主动地去实践 , 才会慢慢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会为日后的中班、大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 也会让幼儿受益终身 。吃饭、午睡、洗漱、解便在成人看来非常简单 , 对幼儿来说却是有些难 , 教会他们自己动手 , 从小就开始锻炼 , 使他们自理能力得到提高 , 从而自觉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意识 。
(二)家长方面
孩子自出生之日起就和父母生活在一起 ,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 , 幼儿比较喜欢模仿 , 父母的言行举止也会让幼儿不知不觉中去模仿下来 。家长应该做好表率 , 帮助幼儿从小开始养成良好的生活常规习惯 。幼儿在学校中需要遵守学校的作息时间安排 , 回家之后 , 家长也可以制定与幼儿园作息一致的时间表 , 提醒幼儿按时起床、睡觉 , 逐渐形成有规律的生活作息 。家长切不可过渡溺爱幼儿 , 包办代替 , 这样会导致幼儿产生依赖心理 , 变得懒惰 , 家长应该适时对孩子放手 , 鼓励孩子自己多动脑筋 , 学会最基本的自理技能 。
(三)幼儿园方面
幼儿园应该为幼儿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学习环境 , 幼儿活泼好动 , 这是天性使然 , 幼儿教师不可压制 。幼儿园要提供相应的游戏设备 , 同时班级要布置温馨而充满童趣的场景 , 提高幼儿适应能力 。幼儿教师应该尊重和爱护每一个幼儿 , 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 小班幼儿各方面有所不足 , 需要教师耐心地引导幼儿培养良好生活常规习惯 。教师应该多鼓励 , 多关怀 , 让幼儿感到集体的温暖和安全感 , 同时以身作则 , 用良好的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幼儿 。
小班幼儿个案观察记录与分析措施范文三篇小班幼儿个案观察记录与分析措施范文三篇

小班幼儿存在问题及对策 小班孩子好动分析与措施

文章插图
通过观察幼儿的行为以及各种问题表现 , 可以分析出行为产生的原因 , 进而采取行之有效的引导策略以及矫正措施 , 帮助幼儿解决问题、提升经验、获得进步 。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小班幼儿个案观察记录与分析措施范文 , 欢迎大家参考!
小班幼儿个案观察记录与分析措施范文一【小班幼儿存在问题及对策 小班孩子好动分析与措施】问题表现:铭铭是个非常活泼、聪明的孩子 。刚来幼儿园的第一个星期 , 发现他做什么事情都不专心 , 总是走来走去 , 吵着要爷爷 , 对阿姨说自己要睡觉 , 对老师说要打电话给爷爷 , 让爷爷快点来接他 , 但是到了午睡时间 , 他却又按耐不住 , 说要去外面走走、玩玩 。于是 , 每天午睡时间 , 我就一直陪伴着他 , 铭铭喜欢拍着背睡觉 , 但是有时候 , 无论怎么陪伴他 , 他都不能安心入睡 , 一直叫着要爷爷来接 。
原因分析
⒈铭铭从小由爷爷带大的 , 爷爷对他疼爱有加 , 每天来接送都是抱着他的 。
⒉铭铭在家里非常的自由 , 没有睡午觉的习惯 , 喜欢走出去玩 。
采取措施
⒈个别教育 , 给予铭铭“特别的爱” , 午睡陪伴着他 , 在一日生活中积极发现他的兴趣爱好 。
⒉与家长共同商量、讨论解决问题的策略 , 请家长在家里积极鼓励、疏导幼儿的入园焦虑 , 并在家里也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 。
幼儿个案跟踪记录
情况
午睡室
操场
活动室
表现
其他小朋友都进入了梦乡 , 铭铭小朋友时不时的坐起来 , 叫着要爷爷来接 , 打电话给爷爷 , 我在旁边陪着他 , 拍着他让他入睡 , 也无济于事 。
早操活动中 , 铭铭小朋友表现得不太高兴 , 不想做任何动作 , 只是一个人站在那里 。活动的时候 , 他也一个人坐在木马上 。整理玩具时 , 他表现得很积极 。
泥塑活动中 , 铭铭用橡皮泥制作了一个三层蛋糕 , 展示给小朋友们看 , 大家还为他唱了生日快乐歌 , 我也为他贴上了小红花 。
效果分析
⒈铭铭小朋友渐渐地想成为小伙伴们的好朋友 , 一个人自说自话的行为也有所减少 , 他也能够积极地帮助伙伴们一起整理玩具等 。
⒉铭铭最喜欢捏橡皮泥 , 他能够专心致志地捏出各种橡皮泥造型 。
矫正措施
⒈积极鼓励铭铭小朋友根据自己的兴趣来表现自己 , 并展示给全班幼儿看 。
⒉引导其他小朋友和铭铭积极交流 , 主动和他成为好朋友 。
幼儿个案结案记录
现有表现
我们慢慢发现 , 铭铭小朋友整理东西的能力也很不错 , 有时候小朋友将不同颜色的橡皮泥装在一起 , 他就会及时发现 , 并且帮助他们从新分类装好 。于是 , 我就请铭铭小朋友当小组长 , 专门负责收取娃娃家的材料、橡皮泥材料等 。在“工作”的过程中 , 铭铭与小伙伴们主动交流 , 和他们成为了好朋友 。
从那以后 , 我们慢慢发现 , 铭铭小朋友能够坐得住了 , 而且做事情也变得认真起来了 。
有效措施
⒈继续以铭铭的兴趣点着手 , 积极鼓励他发挥特长 , 并挖掘他的其他兴趣爱好 。
⒉鼓励铭铭与同伴们友好相处 , 做好小组长的工作 , 与小朋友们积极交流 , 共同游戏 。
思考与启示
新入园的幼儿 , 刚开始总有一些入园焦虑 , 有的小朋友表现为哭闹 , 有的小朋友表现为不声不响、不想做任何事情 , 也有的小朋友表现得很活跃 , 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等等 。作为老师 , 应该给予他们特别的爱 。首先要微笑地面对他们 , 每天早上在门口 , 要热情地迎接孩子们 , 一个爱的眼神和一个爱的拥抱 , 都会让宝宝心里舒服许多;其次要积极发现他们的兴趣爱好 , 鼓励孩子们发挥自己的特长;再次是请家长朋友们一同配合 , 共同引导、鼓励孩子摆脱入园焦虑 , 与幼儿园建立深厚的情感 。
小班幼儿个案观察记录与分析措施范文二观察背景:馨冉是一个三岁半的小女生 , 平时只是奶奶带着 , 妈妈工作很忙 , 偶尔会休息 , 爸爸就是基本不在家 , 刚来幼儿园的时候妈妈和奶奶来送馨冉 , 妈妈就是一万个不放心 , 交待我们她的牙齿不好 , 吃东西会很难吃 , 她做事的时候还很慢 , 让我们督促他一点 , 她不和其他的小朋友一样让我们多关注一点...确实刚上几天的时候她出现了妈妈说的这一系列的问题 , 吃饭不好 , 不会主动问老师要东西 , 不交流 , 别的小朋友做什么他做什么 , 不知道自己是小男生小女生等等 , 不过最为严重的还是她到现在为止都不认识自己的学号 。
观察实录:
镜头一:还没来幼儿园的时候我们就告知家长孩子的学号 , 以便家长在家里帮忙孩子认识馨冉刚来幼儿园的时候总是拿错杯子 , 找不到小椅子 , 毛巾 , 凡是有学号的东西她都找不到 , 我们问他几号的时候 , 她只会说“嗯?我是几号?”反问我们 。
镜头二:吃水果吃饭的时候 , 老师会说 , “小女生先来拿水果 , 小男生再来 , 但是每次小男生都拿完了 , 馨冉还没过来 , 问他为什么不过来拿水果他也总是会回答“嗯?什么?”
分析及措施:
分析:
1.馨冉对于自己的学号很懵懂 , 但是可能奶奶在家里也和馨冉说过 , 他自己是多少号 , 但是馨冉只是有一个大体的印象 , 因为奶奶的文化并不高 , 所以他可能觉得她教了 , 但是不知道馨冉学会了没有 , 在幼儿园的话 , 因为是一个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 , 馨冉又是适应能力很差的人 , 所以一问她是多少号的时候他就很懵 , 她到底是多少号 , 就分不清了 。
2.因为这是认知的问题 , 馨冉不仅对自己的学号很模糊 , 也对自己是那男女生的问题很模糊 , 所以导致老师问男女生的时候他不知道自己是小男生还是小女生 , 加上从小都是奶奶带着 , 可能也没有认真的教过小男生和小女生的区别 。
措施:
1.趁馨冉妈妈偶尔休息来送馨冉的时候 , 和妈妈沟通过 , 妈妈说确实对孩子的陪伴很少 , 所以大多数都是奶奶在操办一些事情 , 奶奶呢 , 还有很多东西不懂 , 所以导致了现在馨冉的认知能力不是很好 , 和馨冉妈妈说了馨冉不认识学号 , 不知道是小男生小女生的问题以后 , 妈妈说回到家自己重新教给馨冉 。
2.配合妈妈在家教给馨冉认识自己的学号 , 在幼儿园我们也会给馨冉的学号增加一些小标示 , 更加有辩认读 , 每次分水果的时候 , 也会特意的提高女生的声音 , 让馨冉意识到是再叫自己了 。
效果及反思:馨冉从刚开始到现在是有进步的 , 刚开始对自己的号是一无所知 , 在家加强了认识和增加在幼儿园的标示以后 , 开始认识自己的号码 , 现在不用有小标示都会认识自己的号码了 。
其实孩子的认知慢和家长的教育有着非常大的关系 , 通过和家长的沟通 , 妈妈也意识到了缺少陪伴是有多严重 , 所以现在妈妈也尽可能的抽出更多的时间去陪孩子 , 参与孩子的成长 。
小班幼儿个案观察记录与分析措施范文三一、观察对象:
幼儿姓名:天天
性别:男
年龄:3岁
幼儿表现:天天是小班的孩子 , 看起来聪明可爱 , 感觉是一个比较调皮的孩子 。可是他妈妈却告诉我 , 天天是一个异常内向的孩子 , 平时在家话不算多 , 出去玩都只跟家里人玩 , 只要有别的小朋友靠近了 , 他就会退让 , 宁可不玩 。他是一个行为表现比较特殊的孩子 , 表现如下:
1.性格内向 , 不喜欢和别人接触 , 更不愿主动交流 。
2.话语少 , 和教师交流少 , 不和小朋友交流 。即使偶尔和教师讲话 , 也总喜欢把手指含在嘴里 , 显得异常紧张 。在区域活动时 , 所有的小朋友都进了自我喜欢的区域 , 天天却不会参与任何活动 , 一个任坐在自我的位置上拿着区域卡 , 看着其他小朋友玩 。
二、情景分析
天天刚上幼儿园 , 难免会有入园焦虑 , 不喜欢和别人交流很正常 。但时间久了 , 所有的小朋友都慢慢熟悉起来 , 都能开开心心来上幼儿园 , 天天还是这样 , 早上紧紧抱着妈妈的脖子不放开 。据了解 , 天天多数时间都是在家里玩玩具度过 , 遇到幼儿园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 , 他更加沉默 , 缺乏自信 。
三、观察记录
有一天孩子们午睡时 , 我特意坐到天天的床边 , 等他脱下鞋子后 , 大声的表扬她:“哇 , 天天太厉害了 , 会自我脱鞋了 , 来 , 让教师抱一抱 。”我温柔的抱起她 , 第一个给他盖被子 , 微笑的看着他入睡 , 这时 , 他说话了 , 虽然很轻 , 可我欣喜的听见了:“我在家妈妈教过我的 。”我又俯下身来 , 用手摸了摸她的头:“你真是个能干的孩子 , 教师真喜欢你 , 教师陪你睡觉好吗?”他含羞的点点头听话的闭上了小眼睛 。
四、指导策略
(一)家长工作方面
利用家长接送幼儿时间与家长交流教育观点及方法 , 反馈孩子在园表现 , 提议家长多腾出时间亲近孩子 , 固定时间与孩子进行交谈 , 引导孩子说出自我身上发生了什么趣味的事 , 有没有认识新朋友等等 。日常生活中多创造他与其他小朋友交流的机会 , 晚饭后或者节假日带孩子出去玩耍 , 供给交往锻炼的机会 , 鼓励孩子与小朋友分享玩具等等 。
(二)语言教学活动
为了让孩子尽快熟悉新的生活环境 , 异常组织了语言教学活动 , 让孩子对团体进行了解和接纳 , 鼓励天天接触新朋友 , 把自我介绍给大家认识 , 主动与小伙伴儿打招呼 , 并且鼓励他 , 表扬他 , 帮他逐步建立自信心 。
五、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关注 , 天天有了很大的转变 , 由原先不喜欢说话的小朋友变得愿意参与同伴游戏 , 体验到了同伴、教师、父母的关爱 , 体验到了与同伴交往的乐趣 。天天变得开朗多了 , 偶尔也会过来抱抱教师 , 看着他一点一点提高 , 心中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