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曲制作培训技术

酿酒的酒曲是怎么制作的四千多年前 , 中国人就开始应用霉菌糖化谷物进行酿酒 , 由此发明的酒曲是我国劳动人民对世界酿酒界的一大贡献 。“若作酒醴 , 尔唯曲蘖” , 说明酿酒必须依靠酒曲的作用 。酒曲是多种微生物的复合 , 是酿酒发酵的原动力 。要酿酒必须制曲 , 制曲实际上是扩大培养酿酒微生物的过程 。一般先用谷物为原料来富集微生物制成曲、再用曲促使更多的谷物经糖化、发酵酿成酒 , 曲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酒的质量和产量 。因而要出好酒必须用好曲 。【酒曲制作培训技术】

酒曲制作培训技术

文章插图

使用谷物芽酿酒和使用酒曲酿酒大不一样 , 前者仅利用谷物发芽所产生的水解酶类等对原料内含物进行分解 , 而后者是利用多种微生物产生的复杂酶进行糖化发酵作用 , 是边糖化边发酵的固态复式发酵过程 , 这是我国劳动人民的独特创造 , 它包含着高深的科学原理和技术 , 如固体曲的制作、保藏 , 曲种的传代和优化等等 , 都深刻地影响着现代酿酒技术的发展 。
我国生产酿酒时常用酒曲大致分为以下几类:大曲、小曲、红曲、麦曲、麸曲 。
小曲也称酒药、白药、酒饼等 , 是用米粉、米糠、麸皮等为原料 , 添加少量中药材 , 接种曲母 , 人工控制培养温度而制成 。因为颗粒小 , 习惯上称它为小曲 。由于小曲制作方法代代相传 , 小曲中的微生物经过反复的筛选 , 使小曲得以保持优良的品质 。
在小曲制作过程中 , 以往还常添加一些中药材 , 目的是促进酿酒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 并增加酒的香味 , 但经研究为了节约成本 , 防止盲目使用中药材 。目前已减少甚至不加中药材 , 制成无药小曲(无药糠曲) , 同样获得满意的效果 。
用小曲酿造的白酒酒味醇净、香气幽雅 , 风格独特 。同时 , 人们还常利用小曲来酿制营养丰富的黄酒 , 以及生产甜型、半甜型的封缸酒、香雪酒、沉缸酒等等 。
麸曲以麸皮为主要原料 , 接种霉菌扩大培养而成 , 它主要应用于麸曲白酒的生产 , 作为糖化剂使用 。利用麸曲代大曲和小曲来生产白酒 , 是解放后推行的一种新的生产方法 , 其主要优点是麸曲的糖化力强 , 原料淀粉利用率高达80%以上 , 在节粮方面有显著的效果 , 麸曲法白酒发酵周期短 , 原料适用面广 。
如何制作传统白酒酒曲酒曲的制造方法
大曲酒和小曲酒生产中 , 分别要以大曲和小曲作为糖化发酵剂 。制曲方法各不相同 , 现在分别以汾酒曲和药小曲为例作一简单介绍 。
一、汾酒曲
制作方法:
1.原料粉碎:把大麦60%、豌豆40%按比例配好 , 混匀粉碎 , 要求通过20孔筛的细粉占20~30% 。
2.踩曲:粉料加水拌匀 , 在曲模中踩成曲坯 , 由坯含水量为36~38% , 要求踩的平整 , 饱满 。
3.入房排列:曲室温度预先调节在15~20℃ , 地面铺上稻皮 , 把曲坯运入房中排列成行 , 间隔2~3厘米 , 每层上放置芦苇秆 , 再在上面放置一层曲块 , 共放三层 。
4.长霉:将曲室封闭 , 温度会逐渐上升 , 一天后曲坯表面出现霉菌斑点 , 经36~37小时 , 品温升到38~39℃ , 应控制升温缓慢 , 使上霉良好 。
5.晾霉:曲坯品温升至38~39℃ , 打开门窗 , 揭去保温层 , 排潮降温 , 并把曲坯上下翻倒一次 , 拉开间距 , 以控制微生物生长 , 使曲坯表面干燥 , 固定成形 , 称为晾霉 。晾霉时 , 不应在室内产生对流风 , 防止曲皮干裂 。晾霉2~3天 , 每天翻曲一次 , 曲层分别由三层增到四层和五层 。
6.起潮火:晾霉后 , 再封闭门窗进入潮火 , 品温上至36~38℃ , 进行翻曲 , 曲层由五层增到六层 , 并排列成“人”字形 , 每1~2天翻曲一次 , 昼夜门窗两封两启 , 品温两起两落 , 经4~5天曲坯38℃逐渐升到45~46℃ , 进入大火期 , 曲坯增到七层 。
7.大火(高温)期:这时微生物菌丝由表面向里生长 , 水分和热量由里向外散失 , 可开启门窗调节品温 , 保持44~46%的高温7~8天 , 每天翻曲一次 。大火期结束 , 有50~70%的曲坯已成熟 。
8.后火期:曲坯逐渐干燥 , 品温下降 , 由44~46℃降到32~33℃或更低 , 后火期3~5天 。
9.养曲:后火期后 , 为使曲坯继续蒸发水分 , 品温控制在28~30℃进行养曲 。
10.出房:把曲块出房 , 堆成间距10厘米的曲堆 。
二、药小曲又名酒药或酒曲丸 。它是以生米粉为原料 , 添加中草药粉和种曲母制成的 。
制作方法:
1.浸米:把大米加水浸泡3~6小时备用 。
2.粉碎:浸泡后的大米粉碎成米粉 , 并用180目的细筛进行过筛 。
3.配料接种:以3/4的米粉用于做坯 , 余下1/4的米粉用作裹粉 , 香药草粉用量为酒坯粉量的3% , 陈曲粉为2% , 水为60% , 相混拌匀 。
4.制坯:拌匀后制成酒饼 , 切成2厘米大小的粒状 , 并用竹筛筛圆成酒药坯 。
5.裹粉:把曲坯外面滚上一层细米粉 , 并控制酒坯含水量为46% 。
6.培曲:室温控制在28~31℃ , 把酒坯送入曲室 , 培养20小时后 , 霉菌菌丝生长旺盛 , 品温控制在33~34℃ , 最高不超过37℃ , 24小时后 , 为了促使曲坏中酵母繁殖 , 室温应控制在28~30℃ , 品温在35℃以下 , 保持24小时 。入房共48小时后 , 品温下降 , 曲子成熟 。
7.出曲:成熟的曲取出后在烘房干燥或晒干 , 贮藏备用 。
传统小麦酒曲的制作工艺1.大麦:大麦的粘结性较差 , 皮壳较多 , 单独制曲质量不好 , 若和豌豆共用 , 以3比2 , 就会有良好的曲香味 , 和清香味 。2.小麦 , 小麦淀粉含量较高 , 富含面筋等营养成分 , 20多种氨基酸及丰富的维生素 , 粘力较强是各种微生物繁殖、产酶的优良天然物 , 若粉碎适度、加水适中 , 制成的曲胚不易失水而分散 , 也不会粘力过大而存水过多制曲技术:大曲一般是小麦、大麦和豌豆等 , 为原料 , 经过粉碎、压制成砖块的曲胚 , 有人工控制一定的温度和湿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