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是为了纪念什么的传说是为了纪念嫦娥 。会赏月、祭月、吃月饼

文章插图
中秋节
英文名:Mid-Autumn Festival
别称:团圆节,秋夕,八月节等
节日时间:农历八月十五日
流行地区: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
节日活动:赏月、祭月、吃月饼等
简介: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主要节日之一 。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 。
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
中秋节是为了纪念什么的?1、纪念嫦娥
中秋节源自嫦娥奔月的故事,据史书记载:“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 。”嫦娥此举所付出的代价是罚作苦役,并终生不能返回人间 。嫦娥自已虽觉月宫之好,但也耐不住寂寞,在每年八月十五月圆夜清之时,返回到人间与夫君团聚,但在天明之前必须回到月宫 。
后世人每逢中秋,既想登月与嫦娥一聚,又盼望嫦娥下凡一睹芳容 。因此,许多人在焚香拜月之时,祈求“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 。”年复一年,人们把这一天作为节日来庆祝 。
2、抗元起义纪念日
中秋节是推翻元朝统治的一次起义纪念日,在元朝末年,老百姓不堪忍受官府的统治,在中秋季节,把写有“杀鞑子、灭元朝;八月十五家家齐动手”的字条藏在铬好的小圆饼内相互传递 。
到了八月十五日晚,家家户户齐动手,一举推翻了元朝统治 。后来,每逢中秋节,都吃月饼来纪念这次历史性的胜利 。
扩展资料:
关于中秋节的趣闻轶事
1、玄宗故事
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 。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 。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 。
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谱曲编舞,创作了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
2、玉兔捣药
嫦娥身边有只玉兔 。据说嫦娥身体变轻,开始升空时,惶恐中抱起了一直喂养的白兔 。白兔便随她一起上了月亮 。玉兔在月宫有一只捣药杵,夜晚在药臼中捣制长生不老的灵药 。这个神话传到日本后,变成了玉兔在捣年糕 。
人民网-关于中秋节的来历和传说 不仅仅是嫦娥和月饼
中秋节是为了纪念谁?为了纪念嫦娥 。
传说嫦娥本是后羿之妻,后羿射下9个太阳后西王母赐其不老仙药,但后羿不舍得吃下,就交于嫦娥保管 。后羿门徒觊觎仙药,逼迫嫦娥交出仙药,嫦娥无奈情急之下吞下仙药,便向天上飞去 。
当日正是八月十五,月亮又大又亮,因不舍后羿,嫦娥就停在了离地球最近的月亮,从此长居广寒宫 。后羿回家后心痛不止,于是每年八月十五便摆下宴席对着月亮与嫦娥团聚 。
扩展资料;
中秋节的习俗
1、观潮
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 。
2、燃灯
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 。如今湖广一带仍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 。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 。
3、猜谜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
4、吃月饼
中秋节赏月赏月和吃月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 。
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 。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 。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 。
【中秋节纪念什么】参考资料来源;-中秋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