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外桃花三两枝”的全诗是什么?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文章插图
【作者】苏轼【朝代】宋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
翻译: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苇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
扩展资料
这一首诗成功地写出了早春时节的春江景色,苏轼以其细致、敏锐的感受,捕捉住季节转换时的景物特征,抒发对早春的喜悦和礼赞之情 。全诗春意浓郁、生机蓬勃,给人以清新,舒畅之感 。
诗人苏轼提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东坡题跋》卷五《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在他的这首题画诗《惠崇春江晚景》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
竹外桃花三两枝哪首古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出自宋代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 惠崇春江晓景二首》
【竹外桃花三两枝的全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
竹外桃花三两枝的全诗是竹外桃花三两枝全诗:惠崇《春江晓景
》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
[注释]
1.惠崇:宋初僧人,擅长诗歌和绘画 。这是苏轼为惠崇画的《春江晓景图》所做的题画诗 。晓:早晨 。
2.蒌蒿:生长在河滩上的一种草本植物,可以食用 。芦芽:芦笋 。烹调河豚时,用蒌蒿和芦笋做佐料,味道十分鲜美 。
3.河豚:一种有毒的鱼,经过加工后可以食用 。河豚欲上时:河豚春天要从海里回游到江河,初春正是河豚将要逆流而上的时候 。
竹外桃花三两枝全诗的意思 竹外桃花三两枝谁写的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出自北宋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
2、含义: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是芦苇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
3、这是一首著名的题画诗 。作者因为懂画、会画,所以他能紧紧抓住惠崇这幅《春江晚景》的画题画意,仅用桃花初放、江暖鸭嬉、芦芽短嫩等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了早春江景的优美画境 。尤其令人叫绝的是“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一句,他把画家没法画出来的水温冷暖,描绘得如此富有情趣、美妙传神!此外,他的高妙还表现在幽默的想象上,他能看到画外,以画上并没有的“河豚欲上”,来点染初春的气息,深化画中的意境 。如果说惠崇的画是“画中有诗”的话,那么这首诗便是“诗中有画”了 。难怪它能作为一首人人喜爱的名诗而传诵至今!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全诗?《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
萎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这是苏轼为僧人惠崇的画题诗的前两句 。桃花既在竹外,可知竹多桃花少 。竹子一片,桃花疏疏落落三两枝,横出竹林外,临水而开 。苍翠竹幕上点缀着数枝腥红桃花,分外艳丽 。春来冰开,群鸭戏水,冷暖只有鸭子首先领略,这是诗人对鸭子感受的揣测 。实际上诗人把鸭子人格化了,像人一样知寒知暖,并设身处地为之着想 。画中既有竹子桃花的自然景色的静穆,又有鸭子戏水的活泼动态,动静和谐,一幅画图宛然呈现眼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