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与大洋得次一级地貌

一级地貌和次一级地貌的区别【大陆与大洋得次一级地貌】

大陆与大洋得次一级地貌

文章插图
一级地貌和次一级地貌的区别:一级地貌包括次一级地貌,一级地貌是由多个次一级地貌组成的 。一级地貌类型和地标形态是大陆和海洋盆地,次一级地貌分河谷和山地两种类型 。
地貌等级一般划分为四级:
1.巨型地貌大陆与海洋,大的内海及大的山系都是巨型地貌 。巨型地貌几乎完全是由内力地质作用形成的,所以又称大地构造地貌 。大陆具有极其复杂多样的形态,并受力地质作用的改造,海洋则相对单纯,受到水层保护而比较原始 。
2.大型地貌陆地的山脉、高原、大型盆地及海底山脉、海底平原等均为大型地载 。基本上也是由内力地质作用形成的 。
3.中型地貌河谷及河谷之间的分水岭、山间盆地等为中型地貌,主要由外力地质作用造成 。内力地质作用产生的基本构造形态是中型地貌形成和发展的基础,而地貌的外部形态则决定于外力地质作用的特点 。
4.小型地貌残丘、谷坡、沙丘、小的侵蚀沟等为小型地貌,主要由外力地质作用造成,并受岩性的影响 。
大洋盆地及其次一级地貌是如何形成的地貌类型按其形态分类,可把大陆地貌分为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平原五种类型 。海底地貌可分为大陆架、大陆坡、大洋盆地及海底山脉等 。
按其成因分类,可分为以内力地质作用为主形成的地貌叫构造地貌,以外力地质作用为主形成的地貌有侵蚀地貌、堆积地貌等,根据动力作用的性质又可分为河流地貌、冰川地貌、风或地貌,海岸地貌、岩溶地貌、黄土地貌等 。
按规模大小,可分为星体地貌、大型地貌、中型地貌和小型地貌等 。
大陆地形和洋底地形的区别在哪区别就是以海平面为分界线 。
海底地形是全球地质演化的结果,在内外营力的作用下经历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而成为今天的状态 。按照海底地形的基本特征,大致可分成大陆边缘、大洋盆地和洋中脊三个大单元 。所谓大陆边缘,即大陆表面和大洋底面之间存在的一个广阔过渡带,是一个巨大而复杂的斜坡带,是大陆与海洋连接的边缘地带 。全球大陆边缘纵延35万公里,总面积约为8000万平方公里,占全球表面积的15.9%左右 。大陆边缘地形通常又可分为大陆架、大陆坡、大陆隆、海沟和岛屿等次一级地形单元 。大陆边缘在整个地球历史中变化最大,同时也是地质矿产比较丰富、开采最有利的地区 。大洋盆地是海洋的主要部分,地形广阔而平坦,占海洋面积的45%左右 。大洋盆地倾斜度小,大约在0°20′~0°40′左右,深度从大陆隆起一直可以延伸到6000米左右 。在宽阔的大洋盆地中,由于没有光线和温度很低,所以大洋深处的海底动物群非常稀少,其洋底沉积物主要是由繁殖在大洋表层上面的浮游生物的钙质和硅质骨骼沉到海底加入软泥中,形成钙质软泥及硅质软泥 。在深度大于4700米的海底沉积物中,发现了分布广泛、储量很大的锰结核资源 。大洋底部很重要的地势特征是呈脉状分布的、具有全球规模的海底隆起 。它像屹立在大洋底部的巨大山脉,延伸四大洋 。这些洋底“山脉”,称为大洋中脊,规模超过陆地最大山谷,其物质组成为硅镁质火山岩 。这里有火山、地震活动 。
大陆和大洋上各有哪些地貌类型大致分为海岸带、大陆边缘以及洋底盆地和中洋脊三部分简介其地形特徵.
a.海岸带:
海岸带,它是陆地和海洋的分界线,其地貌特徵是受控於波浪、潮汐、海流等作用下形成的,此小节主要是介绍包括海岸的组成单元、分类以及营力作用对其形貌变化的影响.
b.大陆边缘:
大陆边缘是大陆与海洋之间的过渡带,按照构造活动性分为稳定型和活动型两大类,两类的形貌单元组成略有不同,本小节旨在简介大陆棚、大陆斜坡、大陆隆堆及海沟等大陆边缘单元特性以及大陆边缘型态的分类及特徵.
c.洋底盆地及中洋脊:
大洋底位於大陆边缘之间是大洋的主体,由洋地盆地及中洋脊两部分组成,中洋脊贯穿四大洋,全长约65*104km,是世界上规模最巨大的环球山系,其分布状态及特徵于各大洋略有不同,而洋底盆地地形平坦而且分布广阔,内部包含数个次级盆地,本小节主要在於介绍洋底盆地与中洋脊的分布情形与特性.
喀斯特地貌是次一级地貌吗不是 。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构造地貌分为3个等级:第1级是大陆和洋盆,第2级是山地和平原、高原和盆地,喀斯特地貌是第2级地貌 。喀斯特地貌在中国分布最广,其集中分布于桂、黔、滇等省区,川、渝、湘、晋、甘、藏等省区部分地区亦有分布 。

    【什么知道】www.shenmezhidao.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