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豆瓣评分

《大明王朝1566》经好友推荐,来《大明王朝1566》看一看,这确是一部无与伦比的作品 。自2015年的《琅琊榜》以来后,这是我5年来第一次看电视剧 。看完后,意犹未尽 。全剧看得精彩,不时令人拍案叫绝,不时有泪潸然落下 。

《大明王朝1566》是一本书,也制成了剧 。很多人说看不懂剧可以去看书,因为书中有很多的心理描写,可以为读者释疑解惑 。我看了一下书籍,觉得还是看剧好,看剧轻松,最主要是这部剧的演员个个都是实力派,看得让人好生欢喜 。这部《大明王朝》,看完了全剧的我认为,该剧是以一个“苦”字贯穿了始终,承“责任”二字之重走完的整部剧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辛酸艰苦,同时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责任担当 。

帝王之苦,我们来看嘉靖 。朱厚熜,明朝第十一位皇帝 。嘉靖身为臣民之父,担的是天下人的家长 。做一代明君实非易事,而君王为天下之主,一旦有差错可能祸及的就是百万黎明百姓,就要留骂名于后世 。嘉靖身为君王身为君王,不愿过多问政,一心只想修仙,所以他需要用人,如严嵩严世蕃等 。大权加于身,时间长了,便有贪腐 。掌天下之权,继而贪腐天下财 。嘉靖深谙“水至清则无鱼”之理,这造就了他极其善于平衡忠奸的能力 。这种能力在我看来,更多的是被逼出来的无奈 。嘉靖年间,严党掌政二十多年,尽管贪腐,但很多事嘉靖也只能交给他们来做,开始他们也做的很好 。例如严嵩举荐的胡宗宪,在浙江一带的抗倭,这功劳是无法掩盖的 。而到了后来,严党结党营私人数太多,容易牵一发而动全身 。嘉靖志不在治国,而在于修仙,以致很多事情他只能通过平衡臣子去平衡国家 。嘉靖聪明而且智慧,若非志不在国,恐怕这嘉靖年又是一个国运昌盛的传奇年代 。同为君王,我想到了他的子孙朱由校,本来一心只想做个好木匠,却可怜生在了帝王家 。嘉靖也是一个想撂挑子的君王,但同时又不愿意当一个昏君 。可能嘉靖适合做一个道士,仙风道骨,一心修仙,不问世事 。而朱由检,专心做一个木匠,或成名匠,一生也快乐 。

嘉靖之苦,苦在生而为王,别无他选 。

臣子之苦,我们来看海瑞 。海瑞,字汝贤,号刚峰,是这部剧中最惨最苦之人,没有之一 。和嘉靖的生而为王不一样,作为臣子,是可以选择做或者不做的 。海瑞选择了做官,而且要做一名好官 。大明当时已是浊浊之势,海瑞选择走这条路,注定是一路崎岖,满地荆棘 。

剧中的海瑞四岁丧父,三十五岁参加乡试中举,初任福建 南平 教谕,四十八岁因谭纶举荐任浙江 淳安 知县,由此开始了他与明朝大奸大恶争斗的传奇一生 。剧中的他,一生无子,但有一女,其名阿囡 。后任江西兴国知县之时,忙于政事,她的女儿不慎掉入河中,无人及时搭救,溺水而亡 。她妻子受到打击太大,导致当时腹中的孩儿也没了 。在名医李时珍开出药方后,妻子好不容易再次怀上了孩子 。结果妻子难产,时间恰逢海瑞因《治安疏》而入狱,海瑞是罪臣,当妻子要生孩子难产的时候,没有医生愿意接生,结果妻子和孩子都没保住 。于是剧中的海瑞,唯一的女儿被淹死,另外两个孩儿腹死胎中,妻子也难产而死 。说一句冒犯的话,谁做了他的妻子孩儿,真的是倒了十八辈子的大霉 。与之相反的,是海瑞管辖的百姓,可能是大明朝是最幸福的百姓了 。剧中嘉靖送了海瑞八个字“无父无君,弃国弃家”,潜台词“但为民也” 。这八个字就是海瑞一生的写照 。

一代名臣海瑞,廉洁一生,不畏权贵,只求为天下百姓争一分权益,让人敬佩;海瑞写出的天下第一疏--《治安疏》,写出了大明王朝的铮铮铁骨,这份耿直和勇气,让人仰视 。我未曾为官,也没有胸怀天下的气魄,只有小家的情怀 。不敢妄谈伟人,但从丈夫和父亲的角度来看,海瑞是有愧于家人的 。尽管那个年代或许风气如此,无关对错,但还是难以接受 。海瑞的女儿阿囡,是全剧我最喜欢的角色,没有之一 。哪怕是聪慧可爱的小万历也比不上 。因为她的世界里没有尔虞我诈,她非常可爱乖巧,她的笑容是天底下最美最纯的花(第十八集的第三十分钟到第三十五分钟) 。但愿海瑞的家人,来生能生于平凡安于平凡,这便是最大的幸福了 。

海瑞之苦,苦在君王辜负,更苦在家人 。

宦官之苦,我们来看杨公公 。杨金水,人称杨公公,江南织造局兼浙江市舶司总管太监,剧中浙江贪污大案的关键人物 。这一个角色是王劲松先生主演的 。王劲松先生在这部剧里面的演出水平,我想用“炫技”来形容 。宦官,是直接听命于圣上 。在外面是无比威风,见官大三级;可是在上司的眼里,就是一条狗 。你是否能得势,基本取决于你有多听话 。延伸而去,郑泌昌何茂才这一类贪官也是如此:“无骨之人”,得势时如得天下,失势时某种程度上当真是连狗都不如,命贱如草芥 。时至今日,为人当有三分傲气,七分骨气,这样在落魄之际,才能坦然面对 。

杨公公的苦,是苦在“奴才”二字 。

商人之苦,我们来看沈一石 。沈一石是在大明王朝1566里面的浙江首富织造局官商,由赵立新扮演 。

沈一石初露面是素衣青衫,瘦削如弓,两眼精光 。剧中的沈一石纵横官商场二十年,如鱼得水,游刃有余,面面俱到 。他将自己最心爱的女人芸娘,送给顶头上司杨公公 。女子伺候公公,当时叫对食 。

沈一石私下伙同浙江按察使郑泌昌、布政使何茂才,献计坑害新来的钦差大臣杭州知府高翰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软硬兼施逼得清高自居的高翰文就范 。短短一日之间,便将高翰文从不愿签字去贱买百姓农田,逼得无奈而同意贱买百姓田地,最后气急攻心,当堂晕倒 。沈一石这厮洞察人心后,以雷霆手段步步紧逼高翰文就范,这一段将沈一石的儒家才情、心机奸猾、狠心霸道演绎得淋漓尽致 。

而后沈一石联合郑泌昌何茂才用朝廷织造局的名义,去贱买灾民的农田 。中途遇到了海瑞这个硬茬,沈一石于是便摇身一变从贱买良民农田的奸商变成为君王解忧的良人,把贱买农田的粮食说成是帮皇上赈难民的救命粮 。这一出好戏,沈一石自导自演,把朝廷上下当猴耍 。拿粮贱买百姓良田,若成了,便是把国策“改稻为桑”落到了实处;若不成,摇身一变是替皇上赈灾,传颂盛名 。只这一个举动,就将大明朝的皇帝、内阁还有司礼监这三座最大的山玩弄于股掌之间 。可最后,就算绝顶聪明如沈一石,也终是落得个抄家的下场 。“历来国库亏空要么打百姓的注意,要么打商人的注意”,百姓是保住了,可他自己保不了了 。

“侯非侯,王非王,千乘万骑归邙山 。狡兔死,良弓藏 。我之后,君复伤,一曲《广陵散》,再奏待芸娘 。”这段文字为沈一石的这一生画上了句号,同时还为剧中后半段的“倒严”埋下了伏笔 。沈一石为朝廷织丝绸二十年,战战兢兢,浙江第一富商最后的家财竟不及当时的一个普通的中产阶级 。沈一石以一个“苦”字贯穿了一生,既为朝廷,又顾贪官,为商苦;心为芸娘,爱而不得,为爱也苦 。为商却有儒雅之才、精通音律,可也只得自己独赏独伤 。

沈一石之苦,是苦在生不逢时 。

众生皆苦,幸得生于盛世 。然因责任在身,众人应苦,且乐 。嘉靖虽苦,但不至于昏庸;海瑞虽苦,但留名于万世;杨金水虽苦,但避劫难而存于世;沈一石虽苦,但成全了所爱之人 。人活一生,不可虚度,且歌且行且回味 。

《大明王朝1566》,不愧是豆瓣评分国剧榜首 。
如何看待《大明王朝1566》在豆瓣上将近两万人评分?‍‍这部剧导演张黎、编剧刘和平,二人的巅峰合作,张黎前有《走向共和》,刘和平前有《雍正王朝》,但是《走向共和》因为碰触底线处于暧昧不清的禁播状态,《雍正王朝》因为一屁股坐在帝王一边饱受知识界诟病 。两颗恒星交汇于2006年,诞生了《大明王朝一五六六》这部中国电视剧史上的神作 。从2006年首播,到现在,十一年了,我先后看过五遍,每次看都觉得像是从头看起一样,每次都会在细节上有一些新感受 。在我看来这部剧最大的作用是细致入微地揭示了传统社会的运转逻辑,这里面包括最高权力与官僚阶层、最高权力内部、官僚阶层内部、官僚与百姓、皇帝与百姓,彼此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借用豆瓣上点赞最多的短评说“据说《冰与火之歌》中的权力斗争在《大明王朝1566》中活不过三集”,在我看来,《冰与火之歌》加上《权力的游戏》可能都难以企及这部剧 。演义的是,权欲、物欲诱惑之下,展开的种种争斗 。让大家看到在绝对权力的高压下,无论身处何位,所有的事情都成为保命要紧与搂钱第一的结果,即使贵为皇帝,也是如此 。根子上不对的话,制度建设的再完备也是没用的,我们还是得呼唤一种基于自由民**主的制度才合适 。剧的开头不就是围绕国库亏空,怎么弄钱给嘉靖修宫殿开始的庙堂之争嘛 。但是这部剧评分虽高,打分人数却不是那么多,比起《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116378人评价、《仙剑奇侠传》的78392人评价、《甄嬛传》的161084人评价,还是差一些,要是打分人数能对换一下,这个社会可能会更好 。
‍‍
把《大明王朝》和《雍正王朝》放在一起看,两剧的差距,就出来了提到中国 历史 剧,《雍正王朝》和《大明王朝1566》是两座绕不过去的高峰 。

大明王朝1566豆瓣评分

文章插图
但奇怪的是,这两部高分 历史 剧在问世后,命运却完全相反 。
《雍正王朝》的播出本身就是一场“赌博” 。
1999年,央视买入了《雍正王朝》版权,但因为剧情“超前”原因,很多人对其能否顺利播出,是有不同看法的,为此很多家地方台不敢接手 。
【大明王朝1566豆瓣评分】央视认准品质,果断出手买下版权,与此同时也做好了“打水漂”的准备 。
幸运的是,这部剧最终获准播出,且最高收视率高达16.7%,豆瓣评分高达9.2 。
这部剧引发了 历史 剧的拍摄热潮,后来的《康熙王朝》、《汉武大帝》、《贞观长歌》等剧都是它的追随者 。
《雍正王朝》的编剧刘和平见此情形同样很高兴,而且顶级的收视、口碑也给了他动力 。
随后他迈出了更大的一步,八年磨一剑,在2007年推出了《大明王朝》系列小说 。
这部作品野心极大 。
刘和平在创作时参考了《万历十五年》等优秀的 历史 作品,还得到了刘泽华和冯尔康两位 历史 大家的指导,写作过程中他根据篇幅酝酿了两套剧本,分为《大明王朝1566》和《大明王朝1587》,第一部用来铺垫,第二部则导向真正的高潮 。
在《大明王朝1566》的评审会上,参评专家一致认为这本书会把 历史 题材的影视剧提高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其中北大的 历史 学家王天有更是说“对 历史 的诠释已经达到了 历史 学界研究的前沿” 。
有了专家背书,这部剧被业内普遍看好,很快导演张黎召集演员将它影像化,2007年,这部剧正式出炉,剧名仍是《大明王朝1566》 。
原本它是为央视量身打造的,没想到半路被湖南卫视截胡,芒果台花高价买下了这部剧的5年转播权,并作为2007年的开年大剧播出 。
万万没想到,开播后《大明王朝1566》的收视惨不忍睹,最高收视率只有0.41% 。
这直接产生了三个后果 。
第一,刘和平梦想破碎 。
《大明王朝1566》首播失败后没在电视上重播过,他苦心勾勒的第二部《大明王朝1587》项目也直接受到打击,小说创作陷入停滞 。
第二,芒果台“死心了” 。
因为这部年度大剧的扑街,芒果台高层对观众有了更为清醒的认识,于是改变了战略计划,次年转向了 娱乐 偶像剧,推出了《一起来看流星雨》,从此在 娱乐 道路上一去不复返 。
第三,10年无人问津 。
芒果台购买的独家版权是5年,但是2012年到期后,并没有第二家电视台敢冲上去接手,买了就等于直接亏损,这一冷又是5年,这也是为何后来网上传言“禁播10年”,当然禁播这个词并不符合事实 。
但是金子总会发光 。
2017年2月,优酷在买下《大明王朝1566》的网络版权后正式重播,小众范围内的口碑迅速传播到更广层面,观众都期待着一睹“神剧”的风采 。
果然,《大明王朝1566》上线24小时播放量就突破了400万,演员王劲松自豪地表示“告诉你什么是古装剧的标准” 。
后来这部剧调整了会员模式,许多剧迷为了这部剧专门充了会员,这部剧也赢得了它该有的地位,豆瓣评分冲上了9.7分,获得了“中国第一 历史 剧”的美誉 。
虽然《雍正王朝》和《大明王朝1566》命运完全相反,但好歹都落了个殊途同归的结局 。
问题来了,同样出自一个编剧之手,为何这两部剧却命运迥异,两部剧评分0.5的差距究竟在哪里?
对于这个问题,是有明确答案的 。
2007年,刘和平在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就给出了明确的结论 。
他说:“在思想深度、 历史 厚度和文学性上,《大明王朝1566》超过了《雍正王朝》 。”
在创作《雍正王朝》时,刘和平尊崇的是托尔斯泰的哲学发问“帝王是 历史 最大的奴隶” 。
而在写《大明王朝1566》时,他已经认识到“帝王是最大的囚徒”,即使表面上高高在上 。
这种改变看似抽象,但看完两部剧的观众应该深有体会 。
综合比对来看,皮哥觉得两部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
第一是创作背景的差别很大 。
《雍正王朝》改编自二月河的小说《雍正大帝》,是他“落霞三部曲”中的一部,二月河写这部小说时使用的是古典小说章回体的形式,其思想也是传统的拥君思想 。
小说写得精彩纷呈,通俗易懂,但也驳杂纷繁泥沙俱下,刘和平在改编成剧本时删繁就简,提炼了小说的精髓,但终究无法撼动小说的思想内核 。
而与此同时,这部剧播出时间是1999年,中国正经历下岗潮,改革开放正经历攻坚阶段,而剧中雍正被塑造成了一位改革的英雄,全剧有不少情节让人感同身受 。
但这一特殊的主题也要求《雍正王朝》在保持深刻性时必须兼顾通俗性,它在两者之间的尺度平衡上,需要拿捏得恰到好处 。
而后来刘和平创作《大明王朝1566》时,情况也完全不一样了 。
他摘掉了原版小说的桎梏,也不再背负时代任务,可以放开手脚来写自己心中的 历史 剧 。
他说自己写这部剧时是没有大纲挈领的,写完第一集不知道第二集写啥,就这么信马由缰地写了50集,才写到了一半,只好把剧本分成上下两部了 。
第二是创作主题完全相反 。
两部剧一个是戴着镣铐跳舞,一个是天马行空创作,这使得两部剧的主题思想完全是相反的 。
《雍正王朝》的主题就三个字:“为君难” 。
全剧以赈灾引发国库空虚为发端,接着上演了九子夺嫡的戏码,然后四阿哥脱颖而出,成为英明神勇的君主,之后他大刀阔斧上演改革:整治科举舞弊,摊丁入亩、组建军机处等等 。
雍正身边的人也是忠奸难辨:飞扬跋扈的年羹尧、临时反水的隆科多、酷吏田文镜、运气爆棚的李卫,还有自带外挂的邬思道 。
相比《康熙王朝》这样的爽剧,《雍正王朝》刻画出了 历史 人物的复杂性,可是它最大的问题就是:不敢拿皇帝开刀 。
其他人都在一个人性斗兽场上,只有雍正置身事外,拥有完美人设,看完这部剧给人的感觉就是:只要有明君在,即使我们遇到问题,他也一定能带领我们走上正确的道路 。
而《大明王朝1566》勇敢迈出了这一步,它的主题也是三个字:“制度烂” 。
之前《雍正王朝》就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层剥开了 历史 的真相,可是剥到雍正时戛然而止 。
《大明王朝1566》则直接撕掉了最后一层遮羞布 。
嘉靖皇帝在剧中参与到了这场 游戏 之中,他将中国帝王的权谋之术玩到了极致,依然改变不了残酷的现实 。
归根到底,就是封建这套制度不行,一个好的制度可以把坏人变好人,而一个烂制度可以把好人变坏人,这就是《大明王朝1566》的主题 。
第三是人物塑造差别很大 。
从第二条我们就可以看出,《雍正王朝》最大的bug就是雍正,其他角色都可以是棱角分明有血有肉的,只有他必须是光伟正的 。
为了填补这个Bug,刘和平在创作时不得不采用两种方式,凡是和雍正没有直接利益冲突的,都可以从人性的角度去塑造,凡是动了雍正皇帝奶酪的,必须脸谱化处理 。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九子夺嫡” 。
和雍正夺权的兄弟们全都“降智”处理: 历史 上的太子多次随康熙出征,这部剧中成了昏聩无能的阿斗;二爷成了被色欲困扰的懦夫,八爷在 历史 上的才能受到雍正的肯定,剧中成了沽名钓誉的阴谋家,而九爷十爷直接成了奴才 。
而四爷胤禛则直接拿到了主角光环:他勤俭爱民,锐意改革,简直是个完人,此外刘和平还给他安排了一个Bug级别的邬思道,邬先生简直就是个哆啦A梦,遇到啥事都能化险为夷 。
九子夺嫡、青海平乱、田文镜改革、李卫遇到麻烦,全都有这位虚构的邬先生来解决问题,他就是编剧在故事里的化身 。
“主角脸谱化、配角人性化”,《雍正王朝》几乎将 历史 剧创作的平衡术发挥到了极致,最终引向了一个结局:剧好,观众也爱看 。
而《大明王朝1566》则彻底放弃了讨好观众的一丝可能,在曲高和寡的路上走到了极致 。
主角海瑞直到第六集才出场,前几集讲述的是改稻为桑的故事,对于大多数观众是失焦状态的,包括嘉靖在内的人物轮番出场,我们根本分不清谁是好人谁是坏人 。
比如剧中的清流党,听名字是好人,可是浙江毁堤淹田时,他们最先想到的不是救济百姓,而是让百姓再苦一苦,以此攻击严党,这是哪门子的“清流” 。
更可怕的是清流领袖徐阶在老家松江干的是鱼肉百姓的勾当,后来严党是倒了,徐阶入阁了,严世蕃的位子被徐阶的儿子取代,本质上是换汤不换药 。
再比如严党的头子严嵩是 历史 上有名的大奸臣,可是剧中有个情节,严嵩把儿子的伞丢掉,动情地说:“我大明朝只有一个人能呼风唤雨,那就是皇上;只有一个人能够遮风挡雨,那就是我,不是你 。皇上呼唤的风雨我遮挡了20年 。”
很多人被严嵩的这个表述给打动了,而且严嵩干了很多坏事,但也知人善用,和胡宗宪情同父子 。
胡宗宪算是个好人吧,他不和贪官同流合污,可是面对自己的恩师严嵩也是手下留情 。
而严嵩和徐阶是政治上的死对头,可两人从来没有红过脸,甚至有时候还能说一些交心的话 。
对了,嘉靖给人的感觉是个无能的皇帝,可在剧中也是权术大师,他是努力不得才变得神神叨叨的,让人同情 。
海瑞是有名的清官,可是在剧中也是言语刻薄,做事极端,让很多观众都讨厌 。
主角很讨厌,皇帝很无奈,好人没那么好,坏人没那么坏,而且还没有男女感情戏份做调剂,这电视剧摆出的姿态就是劝退大部分观众的 。
正是以上三个方面的差距,使得《大明王朝1566》超过了《雍正王朝》半个档次,但刘和平也为自己的曲高和寡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之后刘和平在创作《北平无战事》时收敛了很多,回到了《雍正王朝》那路子上去了 。
让我们最遗憾的是,《大明王朝1566》因为收视惨淡,续集一直没有拍出来 。
这些年借助互联网这部剧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希望借着这股风潮,刘和平能将尘封14年的《大明王朝1587》重新完成,并交给张黎拍成续集,挑战 历史 剧的新高峰 。
我们相信,这个时代已经有足够的能力去接纳这样的作品 。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一粒鸡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豆瓣电视剧排行榜可信吗?上榜的电视剧有哪些是真的好看?豆瓣作为国内一个专门提供书籍、电影、音乐等作品信息的特色网站,如今已经被大多数人认可,里面的作品信息以及评论都由用户提供,它一直致力于帮助现代人群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在2013年豆瓣的用户就已经超过2亿,其中大多用户为大学生、白领、都市青年以及上班族,同时,豆瓣网中每个作品都有其读者评论等大量信息说明,也可以帮助浏览者去更加深入了解作品 。因此豆瓣在这个领域还是非常有说服力的 。所以说,豆瓣电视剧排行还是非常有可信度的 。或者来说,豆瓣排行在国内来说也算是最权威的了 。
个人觉得豆瓣中口碑和评分很高的那些电视剧都是很值得一看的,下面就给大家推荐几部不错的作品 。
《潜伏》
这部豆瓣评分9.3的谍战剧由孙红雷,姚晨等主演,一经播出就受到了非常高的评价,这部老少皆宜的电视剧不仅仅有传统谍战剧的悬疑刺激,还有幽默诙谐,孙红雷和姚晨这两个实力演员在给观众带去谍战剧刺激的同时又让观众感到了好笑的地方,而且这部电视剧的剧情结构和悬念设置也非常完美,这也是这部电视剧成功的地方和特色之处 。可以说这部电视剧就是谍战剧中最经典的一部 。看谍战剧这部电视剧必不可少 。



2.《走向共和》
这是一部由王冰、吕中、孙淳、马少骅、李光洁等主演的一部反映中国近代史的大型电视剧,豆瓣评分9.7,是电视剧中评分最高的几部电视剧之一 。这部电视剧以史诗般的笔触反映出了中国近代史上孙中山,李鸿章,袁世凯等人的历史作为,较公正的反映出了他们的历史状态,没有拔高好人,也没有随意贬低某一个人,高度还原了历史真相,将中国人民推翻帝制,走向共和这一波澜壮阔的过程描绘出来 。这部电视剧成功之处就在于他真实还原了历史,较为公正人性化地反映出每个历史人物的实际,不再是片面化的批判或是赞美 。而且这部电视剧也是由被称为“中国历史剧第一人”的张黎导演的作品,无论是从拍摄手法,画面以及服装语言等方面都是很完美的 。所以,这部电视剧才有如此好的口碑和评分 。




3.《武林外传》
这部电视是一部由沙溢、姚晨、闫妮、喻恩泰等主演的章回体古装剧情景喜剧,讲述了在一个客栈中几个有故事的年轻人之间发生的一件件啼笑皆非,却又同时发人深思,触人情感的故事 。这部电视剧不同于其它武侠电视剧的打打杀杀,却又描写了另类的江湖,可以说带给了观众无数的笑声,成为了中国无数人童年的回忆,伴随了一代人的成长,也抨击了血腥,只顾打打杀杀的江湖文化 。因此,这部电视剧收获了无数人的青睐,也成为了成长中难忘的回忆 。




4.《大江大河》
这是根据小说《大江东去》改编的一部由王凯、董子健、杨朔主演的电视剧,讲述了在改革开放大背景下,以宋运辉、雷东宝、杨巡为代表的思想先进者为了生活在变革浪潮中不断探索,不断寻求出路的故事 。这部电视剧自播出就收到了如潮好评,它以小见大地用三个人的奋斗成长史体现出了那个年代的故事和社会的变迁发展,反映出浓浓的年代感和历史气息,展现出了那代人所经历的艰苦奋斗岁月和真挚的情感,演员的表演也毫不浮夸,反映了青年人应有的风貌和诉求 。可以说是国产的良心剧了 。也不愧有这么好的口碑 。
除此以外,最近很火的《都挺好》也是非常不错的电视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