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楼在福建什么地方 福建土楼在福建什么地方

福建土楼主要位于福建省漳州市、龙岩市、泉州市境内,包括南靖土楼、永定土楼、华安土楼、平和土楼、诏安土楼、泉州土楼等土楼群 。土楼,是利用未经焙烧的按一定比例的沙质黏土和黏质沙土拌合而成的泥土,以夹墙板...,以下是对"福建土楼在福建什么地方"的详细解答!
土楼在福建什么地方

土楼在福建什么地方 福建土楼在福建什么地方

文章插图
福建土楼主要位于福建省漳州市、龙岩市、泉州市境内,包括南靖土楼、永定土楼、华安土楼、平和土楼、诏安土楼、泉州土楼等土楼群 。
土楼,是利用未经焙烧的按一定比例的沙质黏土和黏质沙土拌合而成的泥土,以夹墙板夯筑而成墙体(少数以土坯砖砌墙)、柱梁等构架全部采用木料的楼屋,简言之,就是以生土版筑墙作为承重系统的任何两层以上的房屋 。
根据《现代汉浯词典》的解释,所谓“楼”,就是“两层或两层以上的房子” 。据此,一层的房子,即使以生土墙承重、以木料作为柱梁等构架,也不能称为土楼,只能称为土屋.土楼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大型民居形式,被称为中国传统民居的瑰宝 。
【土楼在福建什么地方 福建土楼在福建什么地方】土楼以生土为主要建筑材料、生土与木结构相结合,并不同程度地使用石材的大型民居建筑 。它们是几次中国乃至东亚历史动荡和民众大迁徙的产物 。其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多、品类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是福建土楼 。
土楼已被严格确认的福建土楼建筑有3000余座,主要分布在福建省龙岩永定县、福建省漳州南靖县和华安县 。土楼的兴建高潮是客家民系在中国动乱由中原向南方迁移之际 。这些时期包含唐末黄巢之乱、南宋政权南移与明末清初 。
参考资料:
直至17世纪之后,不但让客家人最后定居于中国东南沿海,也让土楼分布地点以中国闽粤地区为大宗 。出于抵御山林野兽、强盗的需要,并体现儒家思想下大家族共同生活的理想,乃建造此种形式特殊的建筑的 。
福建土楼在福建什么地方福建土楼,分布于福建和广东两省,主要有龙岩市境内的永定土楼,漳州市境内的南靖土楼、华安土楼、平和土楼、诏安土楼、云霄土楼、漳浦土楼以及泉州土楼等 。
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 。土楼以石为基,以生土为主要原料,分层交错夯筑,配上竹木作墙骨牵拉,丁字交叉处则用木定型锚固 。
2008年7月6日,福建土楼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此次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福建土楼”,由福建省永定、南靖、华安三县的“六群四楼”共46座土楼组成 。
建筑特点
福建土楼是以土作墙而建造起来的集体建筑,呈圆形、半圆形、方形、四角形、五角形、交椅形、畚箕形等,各具特色 。土楼最早时是方形,有宫殿式、府第式、体态不一,不但奇特,而且富有神秘感,坚实牢固 。楼中堆积粮食、饲养牲畜、有水井 。
由于方形土楼具有方向性、四角较阴暗,通风采光有别,所以客家人又设计出通风采光良好的圆土楼 。现存的土楼中,以圆形的最引人注目,当地人称之为圆楼或圆寨 。
建筑材料由土、沙石、竹木,甚至是红糖及蛋白都有,就地取材,以建造外墙厚达一米至二米的土楼,坚固得可以抵御野兽或盗贼攻击,亦有防火抗震及冬暖夏凉等功用 。
永定土楼在福建什么地方永定土楼在福建省龙岩市 。
所谓“客家人”,他们的祖先为躲避战乱饥荒,从中原地区南迁到当今福建一带定居 。因为客居他乡,所以称呼自己为“客家人” 。因此,客家人的宗族观念特别强,往往一个大家族聚居在一起,共同抵抗匪患野兽或其他人的攻击,建造了堡垒一样的土楼 。
永定土楼,又称筒子楼,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最古老的是馥馨楼,位于湖雷镇下寨村,是福建现存最早的土楼 。福建地势呈“依山傍海”态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山地、丘陵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90%;地跨闽江、晋江、九龙江、汀江四大水系,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
“土楼之王”——承启楼
据传从明崇祯年间破土奠基,至清康熙年间竣工,历世3代,阅时半个世纪,其规模巨大,造型奇特,古色古香,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 。“高四层,楼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圆中圆,圈套圈,历经沧桑三百年”承启楼以它高大、厚重、粗犷、雄伟的建筑风格和庭园院落端庄丽脱的造型艺术,融与如诗的山乡神韵,让无数参观者叹为观止,深圳锦绣中华都有承启楼模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