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那拉氏青樱真实历史

读懂青樱父亲之死,才知宜修“延续乌拉那拉荣耀”,不是为面子《如懿传》开篇,宜修死前,死死抓住青樱的手,含着眼泪,无可奈何却又语重心长地对她说:“姑母必须得死,她才会让你活下去,你才能够延续乌拉那拉氏的荣耀 。”

乌拉那拉氏青樱真实历史

文章插图
第一次看这部剧的时候,我不太能理解宜修,觉得她不过就是一个活在虚名之中的女人,为了她所谓的“荣耀”,做下了太多的孽 。
临死之前,却还要把这种为了宗族荣耀而活的思想,灌输到青樱身上,实在是有些令人讨厌 。
【乌拉那拉氏青樱真实历史】可直到读了《如懿传》原著“那尔布之死”的章节后,我才明白,“乌拉那拉氏的荣耀”是否能够得到延续,不仅关乎着一个大族的名利富贵,更关乎着族人的生死和沉浮 。
如懿被打入冷宫之后,原本已经心如死灰,可在听闻父亲那尔布的死讯之后,才知道如今家中已经败落得不成样子了 。父亲死前,家仆散尽,只剩下母子三人守在病床前,连一般的大夫都嫌他们家晦气,不肯上门看诊,田庄上的收成更是一天不如一天......
乌拉那拉氏原本是大族,只因朝中无人,后宫女子成为弃妃,就沦落到连丧事都操办不起的地步了 。
除此之外,父亲临终前还留了一句话给她——“青樱,你没用!”
这句话像一盆冷水一样,陡然浇醒了在冷宫浑浑噩噩的如懿,让她开始真正理解姑母那句话的含义,延续乌拉那拉氏的荣耀,看起来是为了光大门楣,实际上,却是为了保障自己的亲人族人,不至于因为家道中落而跌入 社会 的底层 。
相比之下,我们也就不难理解,身为中宫又有嫡子的富察皇后,为何还那般战战兢兢,担心皇帝宠妾灭妻,夺了自己的中宫之位 。
因为她的中宫之位不仅干系着自己的身家和荣辱,更干系着“富察氏满门的荣耀” 。
这种荣耀,在家族鼎盛的时候,是锦上添花之物,可以让皇帝多提携自己的族人,振兴门楣,而在家族没落的时候,则是救命的稻草,可以避免自己的家族一落千丈,避免自己的父母亲人遭人践踏,沦为笑柄 。
这在古代阶层分明的 社会 里,就是最为深刻的现实 。
后宫女人对于乌拉那拉氏的重要性,从《如懿传》的另一个细节当中也可以体现出来 。
青樱在三阿哥那落选以后,因为有着姑母皇后宜修的照拂,还能去参加弘历的选秀 。
可是在宜修被幽禁景仁宫之后,那尔布却在家里急得团团转,因为失了皇后这个倚仗,青樱又连着两次落选,她的婚嫁都成了一个大问题 。
“那往后你还能嫁一个什么样的人家啊?”
第一次听这句话的时候,我以为是因为青樱两次落选,失了面子,所以才没人肯娶她的,可是现在想来,才发现是因为皇后倒台了,乌拉那拉家失去了唯一的指望,再也掩盖不住家族的败落之气,所以才没人看得上他们家的女儿 。
否则的话,乌拉那拉氏好歹也是个大族,宫里又有皇后撑腰,他们家的女儿,就算落选了,又怎么会不金贵、不吃香呢?
况且历来王公贵族所娶的女子,也都是先经过皇帝和皇子们的挑选后剩下来的啊!
后来,在太监来宣旨,说青樱被弘历选为侧福晋时,那尔布一家更是高兴得跟什么似的,像是终于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 。
从前只觉得,他是为女儿高兴,如今看来,那份高兴,更是因为自己的家族又有了一份新的指望 。
所以后来如懿到了宫里,封了娴妃,才会一直省吃俭用,贴补家里 。由此可见,那时乌拉那拉家就已经入不敷出了,只有靠着宫里的娴妃,才能维持着家族的最后一丝尊严,然而这一切,也都随着如懿被废入冷宫的那一刻戛然而止 。
没有了娴妃这个“面子”做支撑,乌拉那拉家的败落之势就再也掩盖不住了,就这样一夜之间坠落下去,以至于那尔布受不了这样的处境,只能含恨而终 。
因此家族的重担,又落到了如懿的身上 。她从冷宫出来的那一刻,已经不再是从前那个青樱了,而是真正的乌拉那拉·如懿 。
读懂了青樱父亲那尔布之死,才知宜修之所以要“延续乌拉那拉氏的荣耀”,并不是为了面子,而是为了家族的生存 。
觉得我分析的有道理吗?欢迎留下你的看法!
谁知道纯帝继皇后(就是乌拉那拉青樱)是几岁嫁给弘历的啊?弘历即位时她还很年轻啊!纯帝继皇后16岁嫁给弘历 。是辉发那拉氏不是乌拉那拉氏 。
纯帝继皇后(1718年03月11日-1766年08月19日)辉发那拉氏(《清史稿》记载乌喇那拉氏为误),满洲镶蓝旗人,乾隆帝的第二任皇后,一等承恩公、佐领讷尔布之女 。
雍正十二年(1734年)十一月初八日,16岁的那拉氏嫁与时为宝亲王的爱新觉罗·弘历,为侧福晋 。九个月后,雍正帝驾崩,乾隆登基 。弘历即位后一个月,即雍正十三年(1735)九月二十四日将她封为娴妃,其封号“娴”在内务府《鸿称通用》中记载的满语为“elehun”,意为“安和的、恬静的” 。
扩展资料:
人物生平:
乾隆十年(1745)正月二十三日,晋封为娴贵妃;十一月十七日行娴贵妃册封礼 。
乾隆十三年(1748)三月十一日,弘历的嫡皇后孝贤皇后病逝,中宫皇后的位子出现空缺,后娴贵妃被皇太后和乾隆帝定为新后的人选 。
乾隆十五年(1750)八月初二日,举行了册立皇后之礼 。从此,那拉氏登上了皇后宝座 。
纯帝继皇后在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七月十四日薨,下旨以皇贵妃礼葬(实际仅相当于嫔),不举行国孝三年,可以说是不废而废;那拉皇后既未附葬裕陵,也未单建陵寝,却葬在了妃园寝内,既不设神牌,死后也无享祭,入葬以后也只字不提 。根据内务府档案记载,整个丧事仅用银200两7钱9分7厘,还不如一个低级朝廷官员 。
参考资料:-皇后辉发那拉氏
《如懿传》在历史上有原型故事吗原型为清高宗乾隆帝的第二位妻子纯帝继皇后辉发那拉氏 。
乾隆的第一个皇后是孝贤皇后,乾隆非常的爱她, 孝贤皇后生的两个儿子都被秘密立为太子,可惜这两个儿子都死了,孝贤皇后也死了,乾隆皇帝很悲痛,孝贤皇后死后两年才立乌拉那拉氏为皇后 。
扩展资料
原名青樱,与弘历二字相对,有“青樱红荔”之美意 。然而青樱盛放,红荔未见;红荔将熟,青樱已落 。二人的青梅竹马之情终在婚姻围城中分崩离析 。
因为自己姑母的身份而受牵连,处处遭人嘲弄,却只能忍气吞声 。昔日的熹贵妃钮祜禄氏,当今的太后娘娘,顾及青樱的为难之处,特赐名“如懿” 。
此名太后是为告诫如懿完满难求,有时候退而求其次便是满足 。然而最后竟是一语成谶,如懿如懿,一生未能如意 。
乌拉那拉氏是什么?乌拉那拉氏是满族的贵族 。乌雅氏是满族的平民 。
乌拉那拉氏和乌雅氏,康熙的德妃即雍正帝的生母乌雅氏德妃,雍正的继后叫乌拉那拉氏宜修,是德妃乌雅氏即恭孝仁皇后的外甥女,乌拉那拉氏作为满族第一大姓也属于皇姓,因为清朝乌拉那拉氏出了很多皇后 。
像爱新觉罗一样是皇姓,乌雅氏虽也是大族,但毕竟平民和皇族还是有差别的 。乌雅氏是自康熙年间乌雅氏德妃而兴起的,但是乌雅氏并没有做过皇后,雍正帝即位后封母亲乌雅氏德妃为恭孝仁皇后,因为皇帝都希望自己是嫡出希望自己的母亲是皇后 。
雍正死后皇四子弘历即乾隆帝即位后封富察氏为皇后,乌拉那拉氏青樱为娴妃,后封为贤贵妃,乌拉那拉氏青樱是乾隆帝还作为隆亲王时娶的侧福晋是乌拉那拉氏宜修的外甥女,福晋富察氏死后,乌拉那拉氏青樱即为皇后 。
延展阅读:
1、乌雅氏简介
满族姓氏之一 。又译吴雅氏 。乌雅氏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 。见于《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 。女真最古老的姓氏,唐末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乌延氏,金旧姓“兀颜氏”,又有辽鞑靼“乌丸”说 。世居哈达、乌喇、德尔吉穆湖(待考)、讷殷、伯都讷(吉林省松原市)、长白山等地 。乌雅氏,属正黄旗 。曾经在康熙去世后自杀,但未成功 。
2、乌拉那拉氏简介:
乌拉那拉氏是满族姓氏,又译乌喇那拉氏,满语,穆麟德转写为Ula Nara 。原为明末海西女真四部之一乌拉部的部族姓氏,为满洲八大姓之一 。乌拉那拉氏源自那拉氏(纳拉氏),为那拉氏分支 。因部落得名 。乌喇纳喇氏是明朝末期海西女真乌喇部遗族,与哈达纳喇同祖,即纳齐布禄之裔、乌喇部长之前 。
乌拉那拉氏如懿原型是什么?原型为清高宗乾隆帝的纯帝继皇后辉发那拉氏 。
乾隆帝继皇后(1718年03月11日-1766年08月19日),辉发那拉氏(《清史稿》记载乌喇那拉氏为误),满洲正黄旗人,世袭三等承恩公、佐领讷尔布之女 。
雍正年间,嫁与时为宝亲王的爱新觉罗·弘历,为侧福晋 。乾隆二年(1737年)册封为娴妃,乾隆十年(1745年)晋封为娴贵妃,乾隆十三年(1748年)晋封为摄六宫事皇贵妃,乾隆十五年(1750年)册立为皇后 。乾隆三十年(1765年)正月随驾南巡;闰二月十八日,乾隆派额驸福隆安扈从皇后那拉氏,由水路先行回京(《上谕档》记载)(乾隆后称其忤旨截发);五月十四日收缴皇后、皇贵妃、娴贵妃、娴妃共四份册宝夹纸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七月十四日薨,下旨以皇贵妃礼葬(实际仅相当于嫔),不举行国孝三年,可以说是不废而废 。
就是还珠格格里面的皇后 。
如懿传如懿就是娴妃吗《如懿传》和《延禧攻略》都是围绕乾隆及其妃嫔之间的宫廷生活展开的,演员不同、感情主线不同,使得两部剧的剧情走向有着千差万别 。
在《延禧攻略》里娴妃成为继皇后,《如懿传》里青樱改名为如懿后也成为了继皇后 。那究竟《如懿传》里的如懿是不是《延禧攻略》的娴妃呢?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 。
据了解,《如懿传》的如懿,其实就是《延禧攻略》里的娴妃,只是名字不同而已 。《如懿传》里的继皇后全名叫“乌拉那拉·如懿”,《延禧攻略》里全名叫“辉发那拉·淑慎” 。实际上,《延禧攻略》对于这位皇后的体现才是最贴近历史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