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的产婆术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创立了产婆术它体现的主要教学方法是什么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创立了产婆术它体现的主要教学方法是谈话法 。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青年的问答法著名 。问答法又称产婆术,由讽刺法、归纳法、助产法等几个步骤共同组成 。问答过程即讨论过程 。谈话法旧称问答法,教师引导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回答问题,以此学习新知识、巩固旧知识,并使所学知识得到检验的一种 。也是尤为古老的教学方法之一,古时中国的孔子、阿尔巴尼亚的苏格拉底等基本原理都擅长运用这一方法,其基本形式是师生问答 。
孔子与苏格拉底的启发式教学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孔子和苏格拉底启发式教学法的同: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

文章插图
1、采用问答法 。
孔子和苏格拉底的启发式教学都采用了问答法的方式引导学生获得知识,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相互提问 。孔子的问答法具有引人思考、由浅入深的特征 。
同样,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也采用了问答法的方式,先由老师发问,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继续发问直到学生发现自己的无知,教师再帮助学生“助产”获取知识,最后将特殊事物归为一般定义 。
2、有教无类 。
在教育对象上无论是孔子还是苏格拉底都认为教育是面向所有人的,无论贵贱、种族与身份地位 。孔子拥有弟子三千,他们的身份背景各不相同,比如颜回出生贫寒、子贡是经商的、公治长坐过监狱等 。孔子对弟子资格没有特殊的要求,10条干羊肉就能成为其弟子 。
苏格拉底对教学对象也没有特殊要求,无论贫富贵贱甚至是雅典城邦的奴隶都可以成为他的学生 。只要在街上遇到需要帮助的人,他都会不厌其烦地开导,直到困惑消失 。
3、思维训练 。
孔子和苏格拉底的启发式教学法都反对直接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他们主张通过启发学生的方式让学生获得知识,在启发诱导的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
苏格拉底将美德定义为“美德即知识,知识是一个绝对定义,我对于此一无所知” 。苏格拉底说他自己对知识一无所知,自然他就不可能向学习者传授知识,于是就出现了“产婆术”,为知识接生 。


不同之处:
1、主体地位 。
虽然孔子和苏格拉底都采用启发式教学,但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地位是不一样的 。孔子信奉的是学生自己是教学中的主体,他们要学会自主思考,在思考而不得的基础上教师才可以启发学生 。
在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中,教师占据了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从一定意义上就是一种教师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法 。
在这种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习者熟悉的事物提出问题,按照自己的预设目的不断追问,达到让学生自我矛盾、困惑不解的境地,然后再通过启发诱导,让学生得出教师希望看到的结论 。
2、教学形式 。
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孔子的形式多种多样且与实际紧密结合,而苏格拉底的教学组织形式单一 。孔子的教学组织形式既包括个人单独教学、集体形式讲学还有周游列国、实际考察等方式 。
相对孔子教学形式的多样化、灵活化,苏格拉底的教学形式就显得比较单调,他大多针对一个人进行单独教学,通过苏格拉底法的4个步骤让学习者改变原来是似而非的观念,形成正确的认识 。
苏格拉底产婆术是什么教学方法?产婆术也叫“接生术”、“助产术”。
别称“理智助产术”、“精神助产术”,它是在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用以寻求普遍知识的方法 。主要是由双方的交谈,以一问一答的方式揭示对方谈话中的矛盾,从而让对方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从个别上升到普遍的认识 。
苏格拉底的介绍 。
苏格拉底的母亲是一个接生婆 。他从小就跟着母亲到别人家去接生,帮助递递器械,打打下手 。这一段生活经历在苏格拉底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后来,他从助产中得到了启迪,创立了一种教育方法,他称其为“产婆术” 。
这种方法首先让对方说出自己的观点,然后按照对方的逻辑进行推理,从而发现矛盾,让对方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这时再不失时机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让别人来接受你的观点,这样比直接驳斥反而更有效 。
如何理解苏格拉底创立的教学方法“产婆术”?苏格拉底认为知识不是他传授给学生的,他所做的无非就是把学生心中的真知唤醒并挖掘出来 。

这就像接生婆一样,他所做的是帮人生孩子(知识),孩子(知识)是每个人自在自有的 。故他把自己的教学方法称为“产婆术”,而把自己比喻为知识的接生婆 。

也许纯属巧合,苏格拉底的母亲恰恰就是一位接生婆 。苏格拉底算是子承母业,母子俩共同做着助产的工作而乐此不疲 。

苏格拉底常常从对方所熟知的具体事物和现象开始,通过提问揭示对方的自相矛盾之处,如此层层推进,直至最终得出双方都认可的结论 。

且不说苏格拉底的认识论正确与否,他所创立的“产婆术”在教人求知求真方面确是匠心独具,开了“启发式谈话法”的一代先河,千百年来无人能出其右 。
产婆术是谁提出的苏格拉底提出的 。
产婆术(art of midwifery),亦译“接生术”、“助产术” ,别称“理智助产术”、“精神助产术” 。是指古希腊苏格拉底关于寻求普遍知识的方法 。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通过双方的交谈,在问答过程中,不断揭示对方谈话中自相矛盾之处;从而逐步从个别的感性认识,上升到普遍的理性认识、定义、知识 。苏格拉底一贯自称无知,但却能帮助别人产生知识,正像他母亲费娜瑞特(Phaenarete)是一个产婆,自己年老不能生育,却能给人接生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