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24个尊老爱幼的成语故事中国古代24个尊老爱幼的成语故事
有:舜孝感动天,曾参啮指痛心,仲由百里负米,芦衣顺母,郯子鹿乳奉亲,老莱子戏彩娱亲,董永卖身葬父,丁兰刻木事亲,江革行佣供母,陆绩怀橘遗亲,郭巨埋儿奉母,黄香扇枕温衾,蔡顺拾葚异器,孔融让梨,姜诗涌泉跃鲤,王裒闻雷泣墓,崔山南乳姑不怠,王祥卧冰求鲤,吴猛恣蚊饱血,杨香扼虎救父,孟宗哭竹生笋,庾黔娄尝粪忧心,朱寿昌弃官寻母,黄庭坚涤亲溺器 。
一、黄香尊老爱幼
黄香,东汉人,少年时就善于写文章,当时的人称颂他:“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但黄香最难能可贵的,还是他很小就知道孝敬父亲 。
黄香9岁时母亲去世了 。
他十分悲伤,就把对母亲的思念和爱全部倾注到父亲身上 。
冬夜,天气寒冷 。
黄香就先钻到父亲的被窝里,躺一会儿才回到自己的床上睡觉 。
夏天夜里很热,黄香就手执蒲扇,对着父亲枕席使劲扇着 。
黄香长大后,朝廷觉得他是个人才,让他担任魏郡太守 。
有一年,魏郡遭受特大水灾,百姓苦不堪言 。
黄香拿出自己的钱财赈济灾民,百姓没有不感动的 。
二、孔融让梨
一天,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盘梨子,给孔融兄弟们吃 。
父亲叫孔融分梨,孔融挑了个最小的梨子,其余按照长幼顺序分给兄弟 。
孔融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大梨该给哥哥们 。”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
孔融说:“因为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应该让着他 。”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汉朝 。
三、扼虎救父
杨香14岁这年,曾随同父亲杨丰(有可能是三国时期之后改名杨丰的游侠杨阿若)去田里割小米,忽然蹿出一只大老虎,扑向杨丰,一口将他叼住 。
杨香急坏了,一心只想着父亲安危的她,完全忘了自己与老虎的力量悬殊 。
好个杨香,只见她猛地跳上前去,用力卡住老虎的头颈 。
任凭老虎怎么挣扎,她一双小手始终像一把钳子,紧紧卡住老虎的咽喉不放 。
老虎终因喉咙被卡,无法呼吸,瘫倒在地上,他们父女才得以幸免遇难 。
一个小女孩,徒手搏虎,并从虎口中救出了自己的父亲 。
四、卧冰求鲤
父母有病,他日夜照顾不得休息 。
有一次继母一心想吃活鱼,当时天气寒冷,河面结冰,王祥脱下衣服,准备破冰去抓鱼 。
冰面自动破开,两条鲤鱼从水中跃出,王祥就把它们拿回家(做给母亲吃) 。
继母又想吃烤黄雀,又有几十只黄雀飞进帐子里,他便拿去供奉继母 。
同乡人都感到惊奇而感叹,以为是王祥的孝心感动了天地的缘故 。
五、闻雷泣墓
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 。
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 。
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 。
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 。”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
古代愚孝的故事“郭巨埋儿”、“卧冰求鲤”、“恣蚊饱血”、“哭竹生笋”、“闻雷泣墓”等 。

文章插图
1、郭巨埋儿
郭巨,晋代隆虑人(今河南省林州市人),原本家道殷实 。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 。
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的母亲非常疼爱孙子,自己总舍不得吃饭,却把仅有的食物留给孙子吃 。
郭巨因此深感不安,觉得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 。”
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面写:“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
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从此,郭巨不仅过上了好日子,而且孝顺的美名传遍天下 。
2、卧冰求鲤
晋朝的王祥,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并不养他,常在其父面前数说王祥的是非 。他因而失去父亲之疼爱,总是让他打扫牛棚 。父母生病,他忙着照顾父母,连衣带都来不及解 。
一年冬天,继母朱氏生病想吃鲤鱼,但因天寒河水冰冻,无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于冰上,忽然间冰化开,从裂缝处跃出两条鲤鱼,王祥喜极,捉住鲤鱼回家供奉继母 。
继母又想吃烤黄雀,但是黄雀很难抓,在王祥担心之时,忽然有数十只黄雀飞进他捕鸟的网中,他大喜,旋即又用来供奉继母 。他的举动,在十里乡村传为佳话 。人们都称赞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 。
3、恣蚊饱血
吴猛是晋朝豫章(今江西南昌人) 。从小就非常孝顺父母 。吴猛家里很贫穷,床塌上没有蚊帐 。南方蚊子多,每到夏天,又大又黑的蚊子咬得一家人睡不好觉 。
八岁的吴猛心疼劳累了一天的父母,为了让他们睡个踏实觉,他想了一个办法 。每到晚上,吴猛就赤身睡在父母身旁 。小孩子家细皮嫩肉的,蚊子都集聚在他身上,且越聚越多 。吴猛却任蚊子叮咬吸血,一点也不驱赶 。
吴猛认为蚊子吸饱了自己身上的血,便不会去叮咬父母,八岁孩童的这种想法真是可笑,却让人笑不出来 。
4、哭竹生笋
孟宗,三国时期江夏人,年少的时候父亲就早早地去世了,只有年老体衰的母亲和他相依为命 。
一日母亲深感不适,经过求医问药,得知用新鲜的竹笋做汤就可以医好母亲 。因为正值凛凛寒冬,所以根本就没有鲜笋,小孟宗非常希望母亲的身体好起来,可是又无计可施 。
担心忧愁中,小孟宗独自一人跑到竹林,扶竹而哭 。他的哭声打动了身边的竹子,于是奇迹发生了,只听呼的一声,地上就瞬间长出了许多的嫩笋 。
小孟宗看到时心里特别高兴,他小心地摘取了竹笋,欢欢喜喜地回到了家里 。回到家之后,他马上用竹笋为母亲熬好了笋汤 。母亲喝了笋汤之后身体果然大有好转 。孟宗后来大有作为,官至司空 。
5、闻雷泣墓
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 。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 。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 。
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 。”
历史上有那些孝顺父母的故事,求解历史上孝顺父母的故事:
1.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 。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 。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
2. 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 。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 。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 。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 。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 。”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
3. 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 。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 。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 。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
4. 闻雷泣墓
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 。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 。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 。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 。”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古代孝顺父母的经典故事有哪些古代孝顺父母的经典故事有《涌泉跃鲤 》、《闻雷泣墓》、《乳姑不怠》、《卧冰求鲤》、《恣蚊饱血》、《扼虎救父》、《哭竹生笋》、《尝粪忧心》、《弃官寻母》、《涤亲溺器》等 。
1、《涌泉跃鲤 》
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古代孝敬父母的故事 。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 。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 。
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 。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 。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 。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 。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
2、《闻雷泣墓》
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 。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 。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 。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 。”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
3、《乳姑不怠》
崔山南,名,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 。当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 。
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 。”后来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长孙夫人所嘱,孝敬祖母唐夫人 。
4、《卧冰求鲤》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 。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 。继母食后,果然病愈 。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
5、《恣蚊饱血》
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 。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 。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
【闻雷泣墓的故事】
- 滴滴打车怎样更改手机号码? 滴滴出行怎么更改手机号
- 浪里白条张顺什么意思? 浪里白条什么意思
- 一周七天的菜谱三菜一汤
- 2022年湛江市高考有多少考场
- 儿童补锌产品排行榜前十名
- 男生左手无名指戴戒指代表什么 男生无名指戴戒指的含义
- 怎么查看电池寿命
- 蒜蓉蒸金针菇的做法,蒜蓉蒸金针菇怎么做好吃,蒜蓉蒸 蒜蓉金针菇怎么做
- 洞肖是哪几个生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