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性与实证性

什么是规范性研究?什么是实证性研究?1、规范性研究是在若干假定的前提下,依据事物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从纯理论上演绎推导出结论;实证性研究是从调查、观测或实验获取的样本数据和资料中,发现事物的本原,从个别到一般,归纳总结出带规律性的结论 。

规范性与实证性

文章插图
规范性研究的出发点和基础是一定的价值标准、行为准则,它从理论上对被研究的对象进行纯粹的逻辑思辨和数学演绎,对经济现象或经济问题做出合理与否的判断 。通常要给出“应该怎样”“怎样才是合理的”解说 。
2、实证性研究的出发点和基础是观测实验数据,通常要对被研究的现象做出“是什么”的回答 。
扩展资料
实证性研究的产生:作为一种研究范式,产生于培根的经验哲学和牛顿——伽利略的自然科学研究 。法国哲学家孔多塞(1743-1794)、圣西门(1760-1825)、孔德(1798-1857)倡导将自然科学实证的精神贯彻于社会现象研究之中 。
他们主张从经验入手,采用程序化、操作化和定量分析的手段,使社会现象的研究达到精细化和准确化的水平 。孔德1830到1842年《实证哲学教程》六卷本的出版,揭开了实证主义运动的序幕,在西方哲学史上形成实证主义思潮 。
-规范研究
【规范性与实证性】-实证研究
哲学中实证与规范是什么意思?一般说来,关于世界的表述有两种类型:实证的与规范的 。
实证的表述,是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规范的表述,则是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这些理论说起来似乎有些难以理解,那让我们尝试着结合工作来看看吧 。比如某项管理制度的制定,从实证的角度出发,我们应该去看日常工作中是如何做的,从现有的流程中总结合理的部分,适当修改,形成制度,这样的制度最容易执行,对现有工作状态的冲击更小;
而从规范的角度出发,则应该考虑我们为什么要制定这项制度,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这样的效果需要什么样的行为,从而形成制度,这样的制度对达成目标效果最好,有利于企业改革 。一般意义上来讲,习惯于实证思维的人会质疑基于规范角度制定的制度,从而产生抵触情绪;而成习惯与规范思维的人则会至于基于实证角度制定的制度的有效性 。
什么是实证性命题和规范性命题?两者的区别,举例说明,请稍微具体点,O(∩_∩)O谢谢(1)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经济问题的一门社会科学,经济 答:学研究的是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以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 (2)它们分配给不同的人 。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欲望的无限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对立性表现在:相对于人类无限多样性的欲望而言,经济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种类总是不足的 。统一性表现在:人类欲望的无限性和资源的有限性同时存在,要求人们在有限的资源的多种用途中进行权衡比较,有效地利用资源,更好地满足人们的欲望 。2、试举例说明学习经济学和现实生活的意义 。(1)学习经济学能更好地理解经济现象 。例如,今年武 答:汉的苹果、香蕉等外来水果价格出现了显著上涨,并且持续到现在 。水果价格上涨是什么因素引起的?它对人们的生活会产生什么影响?学习了经济学就能合理解释这一现象----由于西南地区出现严重干旱,导致武汉外来水果供应量骤减,使之供不应求,(2)理解和评价政府的经济政策 。例如,2008 年底价格上涨 。国家决定投资 4 万亿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有多大?2009 年号召全国搞低碳经济,低碳经济将如何展开?3指导企业经济决策 。例如,企业在不同时期会面临不同决定 。当市场不景气,企业遭受亏损,是停止生产还是继续生产?是否要做广告?做什么样的广告?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现代管理决策工具,而经济学是 (4)现代决策工具的理论基础 。能避免运用经济理论是常见的错误倾向 。例如,合成谬误的例子,只有一个家庭购买轿车会大大方便出行,而当所有的家庭都拥有了自己的私家车之后,道路、停车场可能车满为患,反而不如大家都乘坐公交方便 。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区别 (1)表现在: 从研究对象上看,微观经济学研究单个经济单位元
规范性是什么意思?规范的意思如下:
1、指明文规定或约定俗成的标准 。如:道德规范、技术规范等;
2、指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某一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 。如:规范管理、规范操作等;
3、规范是群体所确立的行为标准 。它可以由组织正式规定,也可以是非正式形成 。如:物流企业组织为了做到别具特色,需要规范自己的行为,影响组织的决策与行动 。
规范汉字,是指经过整理简化并由国家以《简化字总表》与《通用规范汉字表》的形式,正式公布的简化字与传承字 。不规范字主要指:繁体字与异体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