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郭勒大草原歌曲

中国最大的草原是哪里中国最大的草原是锡林郭勒大草原!

锡林郭勒大草原歌曲

文章插图
【锡林郭勒大草原歌曲】锡林郭勒大草原面积197300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草原,名副其实的辽阔草原,所以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宣传口号:唯有辽阔草原才有千里风景大道!
说到中国最大草原,很多人会想到呼伦贝尔,其实这是一个很大误区,要知道锡林郭勒大草原差不多是呼伦贝尔草原的2倍大,呼伦贝尔草原面积只有11.2万平方公里,而锡林郭勒大草原的面积是19.7万平方公里 。
主要还是锡林郭勒大草原的低调给大家造成了误解,不过也正是这种低调,让锡林郭勒大草原没有过度商业开发,成为中国草原的最后一片净土!
锡林郭勒大草原位于内蒙古中东部,北京正北方,是距离首都北京最近的天然草原牧区 。2005年被《中国国家地理》评选为“中国最美草原”,2010年被《中国马业协会》授予“中国马都”称号,也是全国唯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国际生物圈监测体系的国家级草原自然保护区 。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歌中描绘的就是锡林郭勒大草原的美丽风光和草原奔腾场面,是火华老师1975年到锡林郭勒开会深入体验草原生活,2年后回想草原往事,而创作的一首歌曲 。
锡林郭勒大草原是蒙元文化发祥地,草原都城-元上都就坐落于这片草原上,这片草原上至今仍保留传统的游牧部落 。
锡林郭勒大草原的最佳旅行时间是每年的6-8月,当城市里酷暑难耐时,锡林郭勒大草原18°的凉爽天气,一望无际的碧草蓝天,朵朵白云下成群结队的牛羊,一派壮美的草原风光 。
中国最大的草原是哪个?中国最大的草原是呼伦贝尔草原,地理位置在呼伦贝尔市大兴安岭以西 。呼伦贝尔草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大兴安岭以西,因呼伦湖、贝尔湖而得名 。地势东高西低,海拔在650~700米之间,总面积约为10万平方千米(一亿四千九百万亩),是世界著名的天然牧场 。
呼伦贝尔草原是众多古代文明重要的发源地,是北方众多游牧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东胡、匈奴、鲜卑、室韦、回纥、突厥、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曾繁衍生息于此,被史学界誉为“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摇篮”,在世界史上占据较高地位 。
扩展资料:
地理环境
呼伦贝尔草原是世界著名的天然牧场,总面积约10万平方千米,天然草场面积占80%,是世界著名的草原之一,这里地域辽阔,3000多条纵横交错的河流,500多个星罗棋布的湖泊,一直延伸至松涛激荡的大兴安岭 。
呼伦贝尔草原四季分明,被世人誉为世界美丽的花园 。呼伦贝尔草原年平均温度0℃左右,无霜期85~155天,温带大陆性气候,属于半干旱区,年降水量250~350mm左右,年气候总特征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年温度差、日期温差大 。能种植春小麦、马铃薯及少量蔬菜 。
震撼开嗓!内蒙古高中生传承长调,“长调”究竟是什么?一、事件梗概
近日,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一群高中生演唱曲调婉转悠长的长调走红 。音乐老师哈斯其其格介绍,她的学生多是牧民的孩子,从小就接触长调,为传承保护传统长调,学校也增加了长调课程 。
据了解,蒙古族长调旋律悠长舒缓、意境开阔,被称为“草原音乐活化石” 。
二、长调简介
长调是蒙古民族声乐 。而蒙古长调可称为游牧文化的一朵永不凋谢的花朵 。常伴有颤音和装饰音 。哪里有草原,哪里就有长调,哪里有牧人,哪里就有长调 。长调是草原上的歌,是马背上的歌 。

长调民歌“乌日汀道”,根据其内容和形式,大体上可分为三类:奈日乌日汀道(礼仪歌)、潮尔道(一种带有持续低音伴唱的二重结构长调演唱形式)和一般歌曲 。表现内容多为训谕和伦理道德为主,根据不同地域和歌曲的结构规模、旋律形态、节奏组合和心理感受等差异不同,形成不同的色彩区域,锡林郭勒大草原就是其中最具典型特征的色彩区域之一 。音乐特点为音调高亢,音域宽广,曲调优美流畅,旋律起伏较大,节奏自由而悠长,多采用复合式节拍 。曲式结构以上、下句构成的乐段较为常见,也有复乐段乃至多乐段构成的联句体,以非方整性结构居多 。歌词多以两行为一段,在不同的韵步上反复叠唱 。词曲结合则“腔多字少”,常用甩腔和华彩性拖腔,以各种装饰音(诺古拉)点缀旋律 。除独唱外,还有齐唱、对唱、伴唱,乃至“潮尔”合唱等演唱形式,集中地体现出蒙古族长调民歌极至抒情的本质特征,代表着长调民歌艺术的高峰 。
三、长调现状
2020年12月22日至2021年1月19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向社会公示,西乌旗申报的蒙古族长调民歌(乌珠穆沁长调)名列其中 。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和政府加大了对蒙古族长调民歌的扶持力度,采取了各种积极有效措施,广大专业文化艺术工作者和牧民群众对传承长调民歌的热情与日俱增,推动促进蒙古族长调民歌艺术发展的各种活动频繁不断,使一度濒危的这一古老艺术瑰宝又呈现出勃勃生机 。

比较《草原》与《乌兰巴托大草原》的异同点一、相同点:都描写了草原的美,对草原的美景发出由衷的赞叹和歌颂 。都是静动态描写,语言优美,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 。
二、不同点(描写范围不同):《草原》文章主要讲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和蒙汉联欢图 。表达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和对蒙汉两族的深情厚谊 。《锡林郭勒大草原》主要通过描写草原是个辽阔、美丽而欢腾的世界来表达赞美之情 。
《草原》主要通过描写草原大美的特点和蒙汉情深来表达赞美之情;《锡林郭勒大草原》主要通过描写草原是个辽阔、美丽而欢腾的世界来表达赞美之情 。
《草原》作者老舍(1899年~1966年),现代著名小说家、戏剧家 。原名舒庆予,字舍予,满族人 。老舍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 。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当过中小学教员 。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他开始用白话创作 。1924年赴英讲学,并进行文学创作 。1930年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 。1937年,代表作、著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问世 。1946年赴美国讲学并进行创作,近百万字的长篇小说《四世同堂》问世 。
1949年年底回到祖国,先后写了《龙须沟》、《西望长安》、《茶馆》、京剧《十五贯》等23个剧本 。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草原》这篇课文摘自老舍写的访问记《内蒙风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