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中三国周瑜是什么人物形象 周瑜是个什么样的人

大江东去 , 浪淘尽 ,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 惊涛拍岸 ,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 小乔初嫁了 ,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 , 多情应笑我 , 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 , 一尊还酹江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

正史中三国周瑜是什么人物形象 周瑜是个什么样的人

文章插图

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千古传颂 , 总算为周瑜正了名 。出于对《三国演义》的“迷信” , 很多人可能会问 , “羽扇纶巾”不就是用来描述诸葛亮的吗?赤壁破曹不是诸葛亮的功劳吗?在他们眼中 , 周瑜不过是一介心胸狭窄的小人 , 一心要和诸葛亮争个长短 , 结到最后竟然把自己给气死了 。那历史上的周瑜真的有这样不堪吗?
三国是一个战乱纷扰的时代 , 自然也是一个恢弘的时代 , 短短不到一百年的时间 , “江山如画 , 一时多少豪杰” 。曹操的奸诈、刘备的仁厚、吕布的骁勇和关羽的傲娇 , 这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能够这样深入人心 , 都得益于罗贯中《三国演义》的流传 。这部号称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旷世作品有多脍炙人口 , 那么他对后人的“毒害”就有多深 。世人只道是诸葛孔明借来东风 , 一把火烧了曹军片甲不留 。却不知道孙刘联军赤壁之战的胜利主要是周公瑾的谋略 。
究其原因 , 清朝人魏裔介说了实话:“世人鲜有读三国史者 , 惟于罗贯中演义得其梗概耳” 。罗贯中不愧是小说家 , 经过他一通改编 , 原本晦涩无趣的《三国志》 , 竟一下子变得脍炙人口起来 , 从元末明初一直流传到现在 。罗老爷子大概非常同情蜀汉阵营 , 以至于把个人情感都倾泻到了书里面 。经过罗老爷子“不负责任”的篡改 , 赤壁之战的功劳便自然而然的被诸葛亮分走了一大杯羹 。随便还把“雄姿英发、羽扇纶巾”的周公瑾丑化了一番 , 似乎只有这样 , 才能凸显诸葛孔明的智慧 。
(《三国演义》)至于写人 , 亦颇有失 , 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 , 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小说用了很大的篇幅来写“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 , 特别是周瑜临死前的长叹“既生瑜何生亮”更是把周瑜钉死在了心胸狭窄的标签上 。他与孔明明争暗斗的故事情节确实精彩绝伦 , 但终究不是史实 。
那么历史上真正的周瑜到底是怎样的人呢?豪杰自不必说 , 而且是个大大的豪杰 。陈寿《三国志》对他的评价是:周瑜、鲁肃建独断之明 , 出众人之表 , 实奇才也 。
周瑜与东吴的奠基者孙权之兄孙策同龄 , 二人相交甚厚 。想当年 , 孙策自父亲孙坚死后 , 决定要脱离袁术队伍单干 , 周瑜就率军前来投奔 。二人领兵协同作战 , 一起打拼下了东吴江东六郡的原始股 。
会策将东渡 , 到历阳 , 驰书报瑜 , 瑜将兵迎策 。策大喜曰:“吾得卿 , 谐也 。”遂从攻横江、当利 , 皆拔之 。乃渡击秣陵 , 破笮融、薛礼 , 转下湖孰、江乘 , 进入曲阿 , 刘繇奔走 , 而策之众已数万矣 。——《三国志周瑜传》
后来 , 孙策遇刺身亡 , 周瑜便开始辅佐其弟孙权 。曹操拿下荆州后 , 写信恐吓孙权 , 江东胆寒 。孙权下面张昭等一干老臣皆主张投降 , 只有周瑜痛陈利弊 , 劝说孙权与刘备合力抗曹 , 这才保住了当初辛苦攒下的江东基业 。
瑜曰:今使北土已安 , 操无内忧 , 能旷日持久 , 来争疆埸 , 又能与我校胜负於船楫(可)乎?今北土既未平安 , 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 , 为操后患 。且舍鞍马 , 仗舟楫 , 与吴越争衡 , 本非中国所长 。又今盛寒 , 马无藁草 , 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 , 不习水土 , 必生疾病 。此数四者 , 用兵之患也 , 而操皆冒行之 。将军禽操 , 宜在今日 。瑜请得精兵三万人 , 进住夏口 , 保为将军破之 。” ——《三国志周瑜传》
那他到底是否是个小心眼呢?关于这一点 , 老将程普有话说:与周公瑾交 , 若饮醇醪 , 不觉自醉 。原来在东吴的这班老将中 , 只有程普与他不睦 。程普自以为自己年长 , 资格老 , 言语间经常凌辱周瑜 。周瑜始终不与他计较 , 终于令程普敬服于他 。程普对别人说:“和周公瑾交往 , 就像喝美酒一样 , 不知不觉就醉了 。”试想 , 若非宅心仁厚 , 如何能做到这一点 。就连刘备都说他:“公瑾文武筹略 , 万人之英 , 顾其器量广大 , 恐不久为人臣耳” 。这句话虽有在孙权面前挑拨离间之嫌 , 但从自诩仁厚的刘备口中说出 , 想必可信度也是蛮高的 。
另据《三国志》记载 , “瑜长壮有姿貌” , 还是一个美男子 。同时 , “瑜少精意於音乐” , 还留下了:“曲有误 , 周郎顾”的典故 。都足以证明周瑜的“雅量高致”了 。
【正史中三国周瑜是什么人物形象 周瑜是个什么样的人】如此说来 , 真假周郎 , 已经有了公断 。有陈寿的《三国志》和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千年不朽的佐证 , 大都督大可以瞑目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