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的起源与发展中国诗歌的起源与发展如下:

文章插图
【中国诗歌发展史】中国诗歌的历史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唐诗和宋词,是中国诗歌史的两个高峰 。中国诗坛和词坛,美不胜收 。
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按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 。
战国时期的楚国伟大诗人屈原以及深受他影响的宋玉等人创造了一种新的诗体楚辞 。楚辞发展了诗歌的形式 。它打破了《诗经》的四言形式,从三、四言发展到五、七言 。在创作方法上,楚辞吸收了神话的浪漫主义精神,开辟了中国文学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 。
诗经、楚辞之后,诗歌在汉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即汉乐府民歌 。汉乐府民歌流传到现在的共有100多首,其中很多是用五言形式写成,后来经文人的有意模仿,在魏、晋时代成为主要的诗歌形式 。
诗歌发展到唐代,迎来了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 。在唐代近三百年的时间里,留下了近五万首诗,独具风格的著名诗人约五、六十个 。
词在南宋已达高峰,元代散曲流行,诗词乃退居其后 。明代诗歌是在拟古与反拟古的反反复复中前行的,没有杰出的作品和诗人出现 。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西周时期,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出现,是古代文学史上头一件大事 。《诗经》收集了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多年间,三百零五篇诗 。它按音乐标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是周王朝京都之外的地方乐歌,“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乐歌,“颂”则是宗庙祭祀时的乐舞曲 。《诗经》的思想内容反映的社会生活非常广泛 。有的诗篇揭露了统治者的腐朽,喊出反剥削,反压迫的呼声,如《硕鼠》、《伐檀》;有的诗篇表达了对徭役兵役的憎恨,如《伯兮》、《君子于役》;有的诗篇歌颂了男女之间真挚的爱情,和对美好婚姻生活的向往,如《静女》、《蒹葭》;有的则表现了妇女婚姻的不幸,如《氓》 。总之,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以及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都在《诗经》中得到了真切的反映 。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人民性 。在艺术上,《诗经》音调流畅,语言朴素,常用赋、比、兴的手法来表情达意 。赋的手法是直陈其事,比即打比方,兴是感物起兴,先咏它物来引发情意 。后世把《诗经》奉为学习的最高典范 。
战国后期,在南方的楚国,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诗人,在学习楚民歌基础上,创造了具有楚文化独特光采的新体诗——楚辞 。楚辞体诗句式以六言、七言为主,长短参差,灵活多变,多用语气词“兮”字 。诗歌充满着神奇瑰丽的想象,洋溢着楚地特有的文化浪漫 。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运用这种诗歌形式,创作了古代文学史上第一抒情长诗《离骚》,优美动人的《九歌》十一篇,言志述怀诗《九章》九篇,以及《天问》等,共25篇楚辞作品 。屈原的后继者有宋玉、唐勒、景差等人 。《离骚》作为楚辞艺术的颠峰之作和代表,在文学史上与《诗经》并称“风骚”,垂范于后世 。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纷争,游说之士蜂起 。在百家争鸣的政治文化环境中,产生了一批政治家和思想家,写作了大量以说理透辟、逻辑严密、言辞锋利、善用比喻为特点的论说散文,又称诸子散文 。诸子散文各具特色:《论语》雍容和顺富有哲理性、《孟子》雄畅犀利富有鼓动性、《墨子》朴实谨严富有逻辑性、《荀子》淳厚富赡富有学术性、《韩非子》峻峭透辟富有政治性、《老子》玄妙精警富有思辨性、《庄子》汪洋谲怪富有浪漫性 。在诸子散文中,文学性最强当数《庄子》、《孟子》、《荀子》、《韩非子》 。与诸子散文辉映一时的,是以记言记事为主的历史散文 。《左传》、《国语》和《战国策》,或以年为序,或以国为别,多出于各国史官之手 。其中许多优秀篇章,情节曲折,人物生动,剪裁得体,有很高的艺术性,如《左传》中的《鞍之战》、《郑伯克段于鄢》,或叙述激烈的战争进程,或表现统治集团内部的争斗,在叙事写人方面均很出色 。《战国策》中的人物形象更有个性光彩,描写技巧愈加高明,是历史散文中文学价值最高的一部 。
秦代实行文化专制政策,焚书坑儒,二世而亡,几乎无文学可言 。除留存下来少数歌颂秦皇功德的刻石文字外,李斯《谏逐客书》是这一时期少有的优秀散文篇章 。
两汉崇文,大一统的鼎盛帝国,要求用文学来歌舞升平 。于是一种以铺写帝王和都市生活为主的文学样式——辞赋便应运而生 。赋是两汉最流行的文体,是一代文学的标志 。其体式导源于荀子的《赋篇》,并吸收了楚辞的某些形式要素而形成的 。汉初贾谊、淮南小山的赋,尚未脱楚辞形迹,被称为骚体赋;枚乘的《七发》奠定了汉代大赋的形式格局;至汉武帝时代,献赋诵赋风气大盛,产生了一大批赋家 。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极写帝王苑囿之盛、田猎之乐,稍后的扬雄,有《甘泉》、《羽猎》诸赋 。这些赋写得铺张扬厉:多以歌功颂德为宗旨 。到了东汉,班固的《东都赋》《西都赋》,张衡的《东京赋》《西京赋》仍是散体大赋中的煌煌巨作 。随着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帝国强势不再,一些有识之士开始用辞赋来抒情志、来刺时世 。张衡的《归田赋》,赵壹的《刺世疾邪赋》,蔡邕的《述行赋》等是这方面的名作 。他们的创作突破了大赋原有的体制,对以后魏晋时期的抒情小赋和唐宋时期的散文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
以上回答你满意么?
简述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1.春秋时期:《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至春秋中叶的诗歌 。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我们学过《关雎》《蒹葭》等名篇便出于此 。
2.战国时期:屈原用楚国方言,创造出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体 。代表作是《离骚》 。
3.两汉时期:汉代诗歌以“乐府”为代表,形式朴实自然,内容丰富多彩,语言通俗深刻 。代表作品《十五从军征》《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等 。
4.魏晋南北朝时期:
(1)建安文学:以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为代表 。建安七子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代表作曹操的《观沧海》《短歌行》,王粲《七哀诗》,蔡文姬《悲愤诗》
(2)田园诗:东晋陶渊明,代表作《归园田居》《桃花源记》,内容清新自然,风格朴实恬淡 。
5.唐朝时期:中国的古典诗歌在唐朝进入黄金时代 。
(1)初唐:初唐四杰:王勃、骆宾王、杨炯、卢照邻 。
(2)盛唐:诗歌成就最大,诗人辈出 。山水田园诗代表人物有王维、孟浩然,二人合成“王孟”;边塞诗代表人物有高适、岑参以及“七绝圣手”王昌龄 。但众多诗人中当属“诗仙”李白,“诗圣”杜甫成就最高 。李白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 。杜甫的代表作有三吏三别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
(3)中唐:诗坛倡导诗歌要反映生活,代表人物白居易、刘禹锡 。
(4)晚唐:杜牧、李商隐,别创新格,咏史诗感人至深,两人号称“小李杜” 。
6.两宋时期:文学的主要成就是“词” 。
(1)豪放派:苏轼是豪放派的创始者,主要代表《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辛弃疾继承和发展了苏轼的豪放词风,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达到很高水平,作品经常流露出对祖国山河分裂的悲痛,散发着浓厚的时代气息 。代表作《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等 。陆游,其词不乏感慨国事的豪放之作,充满了国耻未雪、壮志难酬的悲愤激情 。代表作《示儿》《游山西村》等 。
(2)婉约派:柳永是北宋词坛婉约派的主要代表 。他的词主要反映市民的生活面貌,具有浓厚的市民气息 。代表作《雨霖铃》《望海潮》等 。李清照亦是婉约派的集大成者,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美誉 。代表作有《一剪梅》、《声声慢》《如梦令》《醉花阴》等 。
7.元朝时期:元朝文学的主要成就是“元曲”,在文学史上与唐诗宋词并称 。
元曲四大家为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四位元代杂剧作家
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史古典诗词的发展简况 为了便于大家了解诗词的艺术特点极其体裁的分类,首先介绍一下古典诗词的发展历史 。在中国文学史上,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的诗是距今三千年左右的《诗经》,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一共三百零五篇,古称《诗》或《诗三百篇》 。其内容有“风,雅,颂”三个部分,这是从音乐角度上分的 。在表现手法上有“赋,比,兴”三种 。因此前人把“风,雅,颂”和“赋,比,兴”称作《诗》的六义 。在语言的句法上,基本上是四个字一句 。继《诗经》之后,公元前四世纪,在楚国出现了一种新的诗体,叫“楚辞”,它的创始人是屈原 。后来,汉朝人把屈原,宋玉等人写的作品编成一书,叫《楚辞》 。《楚辞》突破了《诗经》的四字句,发展为五言句,七言句,即把偶字句(四个字一句)变为奇字句(五个字以及七个字一句),不但能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而且韵律和节奏也更富于音乐性 。到了汉代,出现了为配合音乐而歌唱的诗即“乐府诗” 。在语言上有四言,五言,杂言,但多数是五言的 。这以后曹操父子以及陶渊明为首的文人们发展了五言诗 。同时,七言诗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在魏晋南北朝以前,诗的格律和声韵还没有形成大家共同遵守的规律,只是由作者按照个人的内容需要和声韵感觉来进行写作 。到了魏晋,由于受到了印度(古称天竺)的梵音学的影响,我国的声韵学得到了发展 。齐梁的周喁和沈约总结了汉字的发音规律,提出了“四声”“八病”之说,使诗歌创作由自然的声律发展到讲究追求声律,出现了作诗要注意平仄和韵律的性质,形成了格律诗的主要内容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是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 。在继承前代诗歌的基础上,唐代的诗歌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且形成了固定的分类 。其分类有两种,一是古体诗,也叫古风;所谓古体诗,是指模仿唐代以前的传统诗体,没有一定格律,篇幅可长可短,用韵平仄都比较自由,句子的字数有整齐的,也有不整齐的;其中主要分五言古体和七言古体两种 。二是近体诗,也叫今体诗(这个“今”指的是唐朝),就是我们所说的格律诗;近体诗不象古体诗那样自由,在篇幅,用韵,平仄,对仗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 。它基本上可分为两种:律诗和绝句 。律诗和绝句都分五言和七言,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作排律 。在唐代中期,由诗派生出新的体裁,这种体裁到了宋代最为发达,这就是词 。由于词是由诗派生出来的,所以词又被称为“诗余”;另外,由于词的句子字数长短不一,古人也称为“长短句” 。到了元明两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体裁,叫曲,也称散曲 。曲可以说是词的另一体 。那么它跟词有什么不同呢?除了咏唱时的伴奏乐器不同以外,在语言上更加接近口语 。最突出的特点是可以加衬字 。如张养浩的《闲居三首之一》“昨朝杨柳依依,今朝雨雪霏霏,社燕秋鸿(忒)疾苦 。(不是)浊醪有味,(怎)消磨(这)日月东西 。”其中括号内的字就叫衬字 。上面简略地介绍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发展历史 。
- 2022全国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
- 2017英语六级什么时候考 2017英语六级什么时候考试
- 魔道祖师简介 魔道祖师人物关系梳理 魔道祖师十大公子排名
- 自热火锅怎么做 自热火锅怎么操作
- 对付小三的绝招狠毒
- 九寨沟在哪个省
- 请再次输人同一密码
- 芝士片和奶酪片一样吗
- 邢台属于华北地区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