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典故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主人公是谁?吕蒙 。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典故

文章插图
吕蒙(178年—220年) , 字子明 , 东汉末年名将 , 汝南富陂人(今安徽阜南吕家岗) 。少年时依附姊夫邓当 , 随孙策为将 , 以胆气称 。邓当死后 , 吕蒙统领其部众 , 拜别部司马 。孙权统事后 , 渐受重用 , 从破黄祖作先登 , 封横野中郎将 。
鲁肃去世后 , 代守陆口 , 设计袭取荆州 , 击败蜀汉名将关羽 , 使东吴国土面积大增 , 拜南郡太守 , 封孱陵侯 , 受勋殊隆 。建安二十四年年末(建安二十四年是公历219年 , 但在年末是公历220年初) , 因病去世 , 享年四十二岁 。
吕蒙发愤勤学的事迹 , 成为了中国古代将领勤补拙、笃志力学的代表 , 与其有关的成语有“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吴下阿蒙”等 。
刮目相看典故
吕蒙小的时候家里很穷 , 靠姐夫接济 , 没有机会读书 , 后来跟着姐夫打帐很勇敢 , 最终得到了孙权的赏识 。目不识丁的他以为凭勇敢就能打天下 。有一次 。孙权很认真地对吕蒙说:“你现在是国家的栋梁 , 要好好读书啊“ 。 
吕蒙嘻皮笑脸地回答说:“我现在整天打仗 , 忙得很呢 , 哪里有时间读书啊 。” 孙权很严肃:“我这个当国王的要比你还忙吧?我读了那么多书还嫌不够用 , 现在还抽空读许多史书和兵书 , 很有好处啊 。你看现在曹操 这么老了 , 还很好学呢 , 你可不要把我的话当玩笑啊 。”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来自三国故事中的一个典故 , 故事的主人公是谁?说的是吕蒙
士别三日 , 出自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吕蒙传》 , 原文讲述吕蒙原是一介武夫 , 经孙权劝学后 , 渐有学识 , 鲁肃称之“士别三日 , 非复吴下阿蒙” , 指隔了很久 , 常与“刮目相看”连用 , 形容大有长进、焕然一新 。

鲁肃临时代理周瑜的职务 , 去陆口的时候路过吕蒙屯兵的地方 。当时鲁肃还是很轻视吕蒙的 , 有人劝鲁肃说:“吕蒙将军的功名一天天增长 , 不能拿以前的眼光看待他了 , 您应该重视这个事情 。”鲁肃于是去拜访吕蒙 。酒到酣处 , 吕蒙问鲁肃:“您担负重任以抵御关羽方面军 , 打算用什么方法应付突然发生的袭击?”鲁肃轻慢地说:“临时想办法就行 。”吕蒙说:“现在东吴和西蜀是暂时联盟 , 关羽毕竟对我们有威胁 , 怎能不提早做好应对的打算呢?”于是就这个问题 , 为鲁肃想了五种应对的方法 。鲁肃又佩服又感激 , 从饭桌上跨过去 , 做在吕蒙旁边 , 手抚着吕蒙的背 , 亲切地说:“吕蒙 , 我不知道你的才能策略竟然到了如此的境地!”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 , 并和吕蒙结为朋友 , 告别而去 。
当初 , 孙权对吕蒙蒋钦说:“你俩现在一起做当权的大官 , 应当多学习 , 对自己有好处 。”吕蒙说:“在军中经常苦于军务繁忙 , 恐怕没有时间读书 。”孙权说:“我又不是让你做编纂文档经典的博士 , 只是想让你多涉猎一些历史典故 , 你说军务繁忙 , 再忙也不能比我忙呀 , 我小时候读《诗》《书》《礼记》《左传》《国语》 , 只是不读《易》 。一直到统帅江东以后读三史(魏晋南北朝以《史记》《汉书》《东观汉记》为三史)、各家的兵书 , 自己觉得大有益处 。像你们两人 , 脑筋好用 , 学了肯定有用 , 为什么不去做呢?应该赶快把《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学习了 。”孔子言:“终日不食 , 终夜不寝以思 , 无益 , 不如学也 。当年光武帝统帅兵马的时候还手不释卷 , 曹操也自称是老而好学 , 更何况是你们”
吕蒙就开始学习 , 终日不倦 , 他所看的书 , 连老儒生都比不了 。后来鲁肃正式提升 , 代替周瑜 。过来找吕蒙谈话 , 鲁肃摸着吕蒙的背说:“我以前说老弟是一介武夫 , 只有勇力 , 但是到了现在 , 学识也如此渊博 , 已经不是以前的吴下阿蒙啦 。”吕蒙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 兄长这么说 , 怎么和被人称作反应迟钝的穰侯(战国秦昭之舅魏冉 , 封于穰 , 号穰侯 , 范雎曾说他“反应迟” 。)一样呢?兄长您现在接替公瑾(周瑜的字) , 已经很艰难了;又和关羽接壤 , 这个人年长而好学 , 读《左传》朗朗上口 , 而且非常有霸气!只是他太自负了 , 总是气势凌人 , 不把别人放在眼里 , 这是他最大的弱点 。现在如果和他对垒 , 应该用单复阵 , 用卿来对付他 。”秘密的对鲁肃说了三条计策 , 鲁肃郑重的接受了 , 并且保密 。
孙权经常叹道:“人一边长大 , 一边这么学习的 , 象吕蒙蒋钦这样的 , 没人比的上 。已经是荣华富贵了 , 还能这么学习 , 轻视财富 , 好意气 , 德行兼备的人 , 来做国家的栋梁 , 那不是太好了么??”
什么是“士别三日 , 当刮目相看 。”“士别三日 , 当刮目相看”的意思:很久没见到过这人 , 今天看到了 , 就应当立即重新刮目相看招待 。比喻即使多日不见 , 别人已有进步 , 即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人 。
“士别三日 , 当刮目相看”的原因:三日后能被人刮目相看的必须是“士” , 也就是有志气、有志向的人 。士要被人刮目相看必须别“三日” , 这里的三日当然不是指三天(这里的三日是虚数) , 而是指经过一段时间之后 。时间可以改变一切 , 量的积累会导致质的变化 。事物是发展变化的 , 不能用老眼光、老观点看待同一事物 。
典故:
当初 , 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事务 , 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辞 。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 , 成为学识渊博的人吗?我只是让你泛览书籍 , 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军务繁多 , 哪个像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 , 自己认为很有好处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
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 , 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 , 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 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 , 应当用新眼光来看待(我) , 长兄为什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 , (与吕蒙)结交为朋友然后离开 。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故事的启示是什么?告诉我们如何面对人生中的缺陷 。短处是可以通过努力转化为长处 , 短处正是我们人生奋斗的动力 。这点我们要向吕蒙学习 。
告诉我们看人、看物、看事 , 都要用发展的眼光 。而且 , 看到事物今天的表象不够 , 要看到事物的本质 , 这样才能寻到发展的规律性 。
作为刚步入社会的青年 , 无论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完善自身 , 还是练就一副“慧眼” , 都对我们人生有极大的益处 。

我们国家从过去面对列强的侵略只能忍气吐声、割地赔款 , 到现在的国际地位明显提升 , 国际影响力明显增强 , 拥有了一定的国际话语权 。就是对这句话的最好诠释 。也告诉我们如何面对人生中困境和缺陷 , 通过自身的努力 , 困境可以转变成顺境 , 缺陷可以强化优点这点我们要向吕蒙学习 。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典故】士别三日 , 当刮目相待 。告诉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待人接物 。而且 , 看到事物今天的表象不够 , 要看到事物的本质 , 这样才能寻到发展的规律性 。
“士别三日 , 当刮目相看”这个典故 , 请你说说对我们的启示 。这个典故说的是吕蒙和鲁肃之间发生的事 , 一是启示应通过不断的学习 , 来提升自己的能力 。二是时间可以改变一切 , 量的积累会导致质的变化 。三是事物是发展变化的 , 不能用老眼光、老观点看待同一事物 。

    【什么知道】www.shenmezhidao.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