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道家吐纳法

道家有一种发声养生的方法,就六个字的发声方法,这六个字,我只记得前两个是:嘘,呵,后面是什么谁知道练习六字诀掌握了要领有利于提高质量,消除练功中不良反应,使练功能沿着正确的轨道顺利发展,以期取得良好的效果,六字诀的基本要领为:

第一,松静自然:在练功中要做到关节肌肉尽可能地放松,身体各个部位放松了,气就自然顺畅,肌肉筋骨全部松开,就自然达到了“气遍周身不少滞”的要求,松是舒展,而不是软和缩,形体舒松气自顺通,从而达到体松、意静、气运自然 。

静是由定中产生,神不外驰,精神内守,静了以后才能安心,心安以后才能达到充分发挥调整肌体自然平衡的本能 。静,并不是思想静止 。练功中的要求神不外驰,集中注意力,以一念代万念,排除外来的一切干扰 。不要过分紧张强求入静,不必向其它方面追求 。六字诀是动中求静,是以动促进静而收养气之效,以静养之气促进体内血液循环畅旺 。

法归自然 。自然就是有规律的运动,运动的协调均衡是自然发展规律的体现,任何物体的运动必须符合于协调均衡的自然规律才能够存在和发展 。违背自然就要发生混乱偏差以至停止运动而消亡 。由于宇宙运动永远保持整体协调平衡,所以宇宙无始无终,永恒长存 。养气功效法自然 。自然必须在静的条件下才能实现 。养生的目的是为了益寿延年,在日常生活应付事物中,也应注意到“自然”,所以中庸上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

所以中和之气就是自然 。自然就是均衡 。经常保持着生命活动的协调均衡,也就会自然而然的得到益寿延年 。松静自然的要领即是练功的过程,又是练功的目的 。

第二,呼吸锻炼:六字诀是通过调整呼吸来达到吐出脏腑之毒,吸进天地之清的目的,是练功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六字诀属于吐纳法 。人们的呼吸活动,是由植物神经系统支配的,可以控制和调整 。呼吸活动又是对人体生理各方面有着广泛的影响,通过对呼吸的锻炼来达到调整整个肌体的功能,极为重要 。

六字诀是采用顺腹式呼吸,吐字呼气时略提会阴(小腹内收,提肛缩肾),横膈上升,使浊气排除,吸气时轻合嘴唇,舌抵上腭,会阴放松,腹部自然隆起 。呼吸深、细匀长,加强了呼吸功能,促进了肺循环,同时,加强 腹内的自我按摩,改善腹腔的血液循环,增强了胃肠的蠕动,加强了食物消化及营养吸收功能,在意识上是主动呼气,吸气时自然放松,使神经系统做到最大的放松 。

第三,注意吐字时的口型锻炼:脏腑的内部运动和经络的运行受人体内外不同作用力的影响,而呼气时用不同的口型可以使唇、舌、齿、喉产生不同型状和位置,从而造成胸腔、腹腔不同的内在压力,影响不同的脏腑 。古代养生家从长期实践中总结出六个宇,分别以口型影响着不同脏器的气血运行,从而取得治病健身的效果 。

多年临床经验证明,开始初学时,一定要出声,这样可以使气通顺,通过发音才能正确掌握口型 。因为念字的口型不一样,唇、舌、齿、喉,开口、合口、半合口、半开口部有很大的区别 。正因为这种不同的念字口型,才能区别我国五声音阶上的角、徵、宫、商、羽,配合肝、心、脾、肺、肾五脏的关系 。不发声则没有五音,就没有口型,那就失掉了六字诀养生法的治病效能 。

我在临床应用时,曾分别试验,发声的比不发声的收效快,所以就决定初练时要发声,发声时口型容易掌握 。我给它起名叫风呼吸 。等到口型正确,腹式呼吸练熟了,自然呼吸深长,由胸腔深入小腹丹田之内,真气调动起来,水到渠成,就不期然而然地不出声了 。一般说来,半个月或一个月就不出声了 。这时会感觉到有一种气流通行上下,有的感到热,有的感到凉,有的感到麻胀,有的感到轻松 。

第四,导引动作要柔和,并要做到气尽式成 。使动作的快慢与吐气的速度一致并受气的支配,做到“气为元帅,手足为兵丁”之格言 。

第五,在练功的初级阶段,不要强调以意领气或意气相随,随着动作的熟练,松静程度的提高,在明确了经络的起始运行路线以后,气感就会在练功中自然产生,就会在精神内守的前提下,随着吐字,气就会相依地在经络轨道中运行,这样就会水到渠成 。

这就是太极拳经所谓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之理论,所谓“着熟”就是练气功之呼吸自然,所谓渐悟就是“勿助长”,不要急于求成 。这一条戒律要特别注意,求急者反以得缓,所以孔子再三说,率性之谓道 。孟子谓拔苗助长之比喻 。

第六,六字诀中六个字的次序是根据祖国医学五行生克之理论排列的 。它影响着病情好转还是加重,不宜变更颠倒 。要按次序练习 。肝属木,木旺于春,四季以春为首,所以先练嘘字功,是因应天时,收效较快 。木能生火,心属火,练呵字可以补心气 。再炼呼字补脾,脾属土,为火所生 。呼字练完,可以练呬字功,呬能补肺气 。肺属金,为脾土所生 。练完呬字功,再练吹字,吹能补肾气,肾属水,为肺金所生 。吹字练完,五脏之气都得到补养 。三焦主气,再加嘻字功,导引行气则全身之气血通调而疾病不生 。

六字诀还可根据个人身体条件和病情疾患的虚实需要进行补泻 。先按顺序练,然后有针对性地单独练某个字;我们在临床上,应用几十年都收到了可喜的效果 。
内功有人会吗 我要真正的内功不是那种肤浅的吐纳法 例如佛家的内息调法 有谁会其实中国的内功是起源于道教,儒家,医家的.佛门最早并没有内息术,佛家僧课晚课的入定,是一种对佛理的静思,也算是内功的入静.这在印度密教传说中就有记载.印度密教经典《度母秘义经》《摩诃支那功修法》等,皆称其“支那功”传自中国.这些都对后来的佛家产生影响.
内功的练习顺序-入静-吐纳-培气,采气-聚气,采气-行气.
在入静,吐纳阶段可以不分先后的练习.但2者最后都要进入培气,在培气,聚气阶段所有内功练习方式大同小异,只在行气阶段各有区分,也从此产生了个个流派.采气的作用是辅助,也可以作为单独的练习方式.
内功的练习会产生几种作用,力量大,耐力强,促进血流量和内分泌.安神,心定,的作用,增强机体的活力.不说别的你看下中国举重队成绩就知道了.
最后告诫一点所有内功都是附加在武术,中医,修道,修僧习业者身上的,任何号称只内功不会武术,中医的全是骗子,因为练习内功在最后的行气阶段会有偏差,需要有人调整.而且不要带着蔑视的心情去看待低阶段的练习,比如肤浅的吐纳.带这这种情绪是练不好内功的.这也是为什么道家讲究无为.佛家讲究寂灭的道理了.
前期的入静,吐纳可以自学,但是后期的培气,聚气,行气阶段一定要拜师,否则出偏差就不好了.
道家功法的简介内丹是以天人合一思想为指导,以人体为鼎炉,精气神为药物,而在体内凝练结丹的修行方式 。下面是我为专门您整理好的:道家功法的简介 。

真正的道家吐纳法

文章插图
道家功法
丹者,单也,一者,单也 。惟道无对,故名曰丹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谷得一以盈,人得一以长生 。内丹是以天人合一思想为指导,以人体为鼎炉,精气神为药物,而在体内凝练结丹的修行方式 。从中华道教宗祖轩辕黄帝求道于广成子记载算起,内丹已经经历了五千年的发展历程 。丹道祖经丹道的发源,是非常早的事 。《道德经》、《文子》、《列子》、《庄子》、《内业》、《心术》、《楚辞·远游》和《阴符经》以及黄老学派作品可是说是所有丹经必本的祖经,后世一切丹经均从其中发挥而来,一直是内丹法诀的纲要 。
道家功法基本介绍
道家功是道家学者和道教门徒所习练的功法 。道家功以道教文献《道藏》中记载的功法为主体体系,在我国气功诸流派中,道家功最具民族特色,是我国气功的优秀代表和唯一可以和佛家功媲美的流派之一 。
道家功法详细介绍
道家功祖述老庄,《道德经》说:“虚其心,实其腹”,“专气致柔,能归婴儿乎” 。道教循之,创胎息法 。唐代司马承帧又提倡“存想”,即存我之神,想我之身,达到入静之境,且用意念导气运行,这是后来“金液还丹”、“大小周天”等功法的滥觞 。
道家功以长生为目的,主要有正一、全真两大派,两大派分若干宗派,两大派外也还有若干小派 。各派在其功理、功法方面也各具特色 。尽管如此,无论何宗何派其修持功夫都以炼养阴阳、性命双修为第一要义,都以返朴归真,天人合一为最高境界,都以延年益寿和长生不老为最终目的 。
道家功的理论体系,没有佛家那样严谨,也不像佛家那样对气功名词、概念予以诠释 。加之道家功理多用隐语,导致很多名词涵义、概念含混不清 。晋代之后,许多道教学者在理论改革时吸收、借鉴了佛家功法理论,道家功才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
道家功非常注重个人的实践,数千年来,为了寻找行之有效的功法,许许多多的道士付出了毕生的精力 。据说五代道士吕洞宾为练开天目穴,进行了极其悲壮的实验,三千弟子死去八百 。可以说,道家功法体系就是在不断吸取这些人的实践经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
道家初期的功法比较简单,除老子倡导的守一法再就是庄子宣扬的心斋、坐忘、踵息、吹嘘呼吸和熊经鸟伸之类的仿生导引功 。道教成立后,出于宗教目的吸收了许多古老的养生术和所谓“仙术”,并在总结古老气功的基础上创编了一些具有道教特色的功法后,道家功日益丰富多彩,成为气功史上的一条主流 。
 
道家功法基本功法
道家
早期修炼功法的内容,主要有心斋、坐忘、缘督、导引、吐纳、听息、踵息、守静、存想、守一、辟谷、服食、房中、行炁、胎息、外丹、内丹等等,下面作以简明介绍:
心斋
心斋,“斋”即清心之义,心斋指内心清虚宁静 。最早出自《庄子·人间世》:“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意思是说:大道至虚至静,因此人心应当清虚宁静,以合大道 。所以中华道家所讲的真正斋法,不是外表吃素谓之斋,乃指内在的心里干净,这也是中华道家修养的高妙义谛之所在 。
坐忘
坐忘,即静坐忘身 。见《庄子·大宗师》:“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 。”意思是说:肢体废去不动,聪明免去不用,离开形体去掉思虑,心同于无所不通之大道,就叫做坐忘 。道家这时的坐法,不是后来佛教的盘腿打坐法,而是坐于杌上或席地而坐 。
缘督
缘督,指遵循中道,或云运行督脉 。见于《庄子·养生主》:“缘督以为径,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意思是说:遵循中道(或运行督脉)作为途径,就可以做到保养身体,可以做到完善生命,可以做到奉养亲人,可以做到尽享天年 。后世修炼中的任督周天,即依此作为理论根据 。
导引
导引,即导行肢体,以通经络 。《庄子 。刻意》云:“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 。”意思是说:象熊一样攀援树木而自悬,如鸟一样展翅而伸腿,这是为了长寿的需要,是导引锻炼、保养身体,象彭祖长寿的这一类人的爱好 。在三国时华陀所传之五禽戏,即属中华道家之导引法 。
吐纳
吐纳,指吸进清炁,而呼出浊气 。《庄子 。刻意》云:“吹嘘呼吸,吐故纳新 。”意思是说:用呼吸之法,吐出浊气,而吸人清炁 。这就是中华道家修炼的调息之法 。后文筑基炼炁之吐纳法,即渊源于此 。
听息
听息,又称“听炁” 。指静中用炁听呼吸,以凝神合道 。见《庄子·人间世》:“无 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炁 。”意思是说,不要用耳朵去听呼吸,要用心去听呼吸;又不要用心去听呼吸,要用炁去听呼吸 。因为这时心与炁 打成一片,心已在炁中了,所以不用心听而用炁听 。这种方法,也是中华道家调息入静的一种 。听息法的目的,最后是要达到无心而听炁;世俗流传的数息法,最后 还是有心在数息 。比较而言,用“听息法”比用“数息法”,更为容易入静,而且入静的层次更深 。
踵息
指内呼吸功深,而达于踵 。据《庄子·大宗师》:“古 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 。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 。”意思是说:古代修道的人,他们睡觉不会做梦,他们醒来不会忧愁,他们吃 东西不求厚滋味,他们的呼吸很深很深 。有道之人的呼吸,可以由内直接到达脚后跟;平常之人的呼吸,只能够由外到达于咽喉 。这是修道人所用的内呼吸,与平常 人所用的肺呼吸,决不相同 。一般人用深呼吸,炁机最多只能到达丹田;而有道真人的呼吸,却可以直接到达足后跟,可见古代修炼的真人,已经具备很深的修炼功 夫 。
守静
守静,即收心求静以守之 。源出《道德经》:“归根日静,静日复命 。”意思是说:归到生命的根本,就是人静,入静之后,生命可以得到回复 。成为后世中华道家修炼学的重要义理 。《太平经》云:“求道之法静为根 。”
存想
存想,又称存思、存神 。即内聚精神,不使外游 。《天隐子》日:“存谓存我之神,想谓想我之身 。”存想的意思,原来是存想自己身上的神灵 。因为道家认为人身各处,都有神灵统领,存想这些神灵,就能使其守在自己身上,从而可使生命牢固,做到长生久视 。中华道家最早的主要修炼经典《黄庭经》,其中所述即为存神法 。
守一
守一,即守心一处,或守一于道 。《庄子·在宥》云:“我守其一,以处其和 。”意思是说:我守心一处,而处于身内阴阳二炁的和谐之中 。守心一处,或可大之而守于道,或可小之而守于窍 。后世道家修炼之中的守规中法、守丹田法、守祖窍法、守会阴法等等,即来自于此 。
辟谷
辟谷,又称断谷、绝谷、断食、辟粮、绝粒、休粮、断粮等 。辟谷约可分为五种类型:1.不食五谷杂粮,即米面之类 。2.不食人间烟火,即不吃熟食 。3.不食油盐,中华道家又称为“上清斋” 。4.禁绝一切食物,专门服炁 。5.服用药物,代替食物 。辟谷的目的,一是为了清洁内脏,从而达到净化内炁的效果 。一是为了休息肠胃,从而达到治愈身体某些疾病的效果 。一是为了解决住山修炼之时,避免断粮之后造成困境 。
服食
服食,又称为“服饵”,指服食药物或外丹 。《服炁精义论》日:“诸药以代于谷,使炁味兼致脏腑而全也 。”服食有时是为了服用药物,以达到帮助修炼的某些效用;有时是为了代替饮食,以解决因为吃饭带来的负担;有时是为了服用外丹,以坚固自己的形体 。但是服用外丹,必须有充足的内修作为根基,才能降伏其性,不为所制 。
房中
房中,古代又称房内、房中术、御女术、黄赤之道、闺闱之道等 。其术源于远古时期的生殖崇拜 。房中原是古代道家和神仙家研究房事禁忌和却病延年之卫生术 。中华 道家不讲禁欲,而讲寡欲 。《汉书·艺文志》日:“乐而有节,则和平寿考 。”《抱朴子》日:“其大要在于还精补脑之一事耳 。”道谚日:“若要不老,还精补 脑 。”后世因为此术易遭毁谤,道教遂而不传 。但是许多古代道家关于房内的书籍,今日还有保留 。值得一提的是,中华道家人元丹法,绝非等同于房中术,有人大 肆宣扬房中为人元修炼,是属伪道 。
行炁
行炁,亦称引炁、运炁、通炁、逼炁、闭炁等 。指调动体内真炁,以通经脉 。《抱朴子内篇》说:“初学行炁,鼻中引炁而闭之 。……及引之,皆不欲令己耳闻其出 入之声,常令人多出少 。”意思是说,开始学习行炁的方法,从鼻孔引炁闭住,然后引入身体内部,但是都不要让耳朵听到呼吸出入的声音,经常要做到进炁多而出 少 。这里也是闭炁的一种方法 。
胎息
胎息,即如胎儿般以肚脐呼吸,直至用毛孔呼吸 。高层次丹道的胎息,指与天地同其呼吸 。《云芨七签》日:“人能依婴儿在母腹中,自服内炁,握固守一,是名胎息 。”意思是说:人能按照婴儿在母亲腹中时的呼吸方法,自我服用内炁,攥拳握固(如婴儿一般以余四指攥住大拇指,叫做握固),守心一处,这种方法名为胎息 。胎息是道家内呼吸的重要目标,最后精炁神归于丹田一处,即可结丹 。
外丹
外丹,又称炼丹术、金丹术、烧炼法、黄白术、地元丹法、地元神丹等 。指用炉鼎等器具,烧炼金石草木,炼成神丹,以为修炼之用 。《抱朴子内篇》云:“夫金丹之 药物,炼之愈久,变化愈妙 。……服此二药,炼人身体 。”外丹的方法,大约有两种:一是黄白术,又称点金术,是用矿物质炼成黄金白银,以充道财;一是地元外 丹,即神丹,即是为了服食之用,以求长生 。
内丹
内丹,指以人身三宝精、炁、神作为药物,在体内修炼成丹 。笔者认为,内丹的修炼方法应当早于外丹,试看《庄子》所载广成子教导轩辕黄帝的一席话,即属高层次的内丹法 。但其名称,乃与内丹相对而言,在隋朝时罗浮炼士苏元朗昭示之,见《罗浮山志》:“(元朗)乃著《旨道篇》示之,自此道徒始知内丹矣 。”推测内丹开始流传较为隐秘,由苏元朗著书始才显露于世 。至唐末出现钟离权、吕洞宾所倡之“钟吕金丹道”,内丹学说遂逐渐形成完整系统,自后流传久远,成为中华道家修炼法之主流 。
中华道家修炼学,就是在以上众多修炼方术的基础之上,经过历代修炼家的不断发展完善,终于形成博大精深的完整体系,成为中华民族传统 文化 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既已光辉于远古,亦必照耀于未来!
(注:“炁”,在道家修炼之中指先天之炁或体内阳炁,以区别于空气、呼吸之气或体内阴气 。)
道家功法代表性功法详解
道家功有守一、吐纳、导引、行气、存神、坐忘、心斋、还精、辟谷、踵息、胎息、内丹、太极拳、八卦掌等,其中守一、导引、胎息、存神、内丹最有代表性 。
守一:
所谓守一,即指意守一处,是一种通过反观内省达到调和形神的内修功夫 。守一法始于先秦,〈〈道德经》中的“抱元守一”、“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至柔”,〈〈庄子》的“我守其一,以处其和”,“唯神是守,守而勿失,与神为一”皆为道家守一法之滥觞 。老子认为,守一可以有效地入静,入静又可以保养人体真气,使人长生久视,还能“体内达外”,获取道的真谛,故应“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道教奉老庄为本教始祖,同时继承了道家守一法,《太平经》明确指出:“守一之法,为万神根本” 。“人有一身,与精神常合也 。形者乃主死,精神者乃主生 。常合即吉,去则凶 。……常合即为一,可以长存也 。……故圣人教其守一,言当守一身也 。”《太平经》还指出守一之法百日为小静,二百日为中静,三百日为大静,大静成功后“此神可睹” 。
守一法虽然简单,却是道家意守功最基本的方法,后世一切以意守为主的功法,或多或少都包含“守一”的内容 。
胎息:
道家功中有很多注意呼吸锻炼的动静相兼的功法,其中胎息法是道教徒们最喜欢习练的功法之一,从史料记载看,很多著名道士都练过此功 。
胎息即闭息 。相传道家的胎息功源于仿生龟息气功,到汉代才演变为胎息 。《后汉书 。王真传》:“悉能行胎息、胎食之方” 。李贤注曰:“习闭气而吞之,名曰胎息,习嗽舌下泉而咽之,名曰胎食 。”胎息属道家密宗,是种极缓慢而深沉的呼吸,故也称潜呼吸 。由于此功技术性很强,非有师父传授才能修炼 。据说胎息功练成后“谓之大定”,可达到食气和辟谷的神奇境界 。
内丹:
唐代以前,道教主要以外丹实现肉体的不死和飞升 。唐代后,外丹衰落内丹兴起,炼气结丹成了道教徒主要修持功法和追求的最高境界 。
道教内丹功把炼气结丹分为四个修炼阶段:
1.筑基 。即练好身体,达到精足、气满、神旺的“三全”境界,为炼丹创造必要条件 。
2.炼精化气 。即将精与气合炼而成气,达到“三归二” 。
3.炼气化神,即将气与神合炼,使气归神,达到“二归一” 。
4.炼神还虚,即“练一还无”达到与道合真的最高境界 。道教传说内丹术练到此境界,能在体内产生形状“大如鸡蛋”光辉灿烂的金丹 。
运功路线:由尾椎向上至百会,再由百会至丹田 。
呼吸法:吸气时鼓腹,呼气时收腹 。
内丹功是道家功中最高级、最严谨的功法 。
道家功法修真入门
道家功法,从北五祖、南五祖,至七真师祖,已有一套完整的性命双修功法,既是金液还丹,也是九转还丹法 。其功理功法是以阴阳的造化,用清、浊、动、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的原理,以顺逆颠倒之法 。顺去生人,逆来生仙 。生仙也有十月怀胎,三年乳哺,九年调婴 。丹经有云:“炼己无限,修仙有程 。”炼己者即是从筑基到炼己,期限不定,而因人而异 。修仙有程者,即是十二年,称为一纪飞升 。修仙节次有九:一筑基,二得药,三结丹,四炼己,五还丹,六温养,七脱胎,八得玄珠,九赴瑶池 。初三节炼精化气,可为人仙 。中三节炼气化神,可为地仙 。后三节炼神还虚,可为天仙 。如筑基未能复成强健之体时,不能得药 。不明三候,无结丹友,未以特定周天运数时,岂能结丹 。炼己未熟,不能还丹 。温养功行未满,不能脱胎,脱胎后须经七七四十九,三年乳哺,九年调婴 。修丹每节功成,各有印证 。结丹有成时:是人仙,是罗汉,金刚不坏体 。无漏尽通,出现六候,毫光四射,外肾不举,阳关一闭生命长 。还丹温养成圣胎时:已入大定,是地仙,是菩萨,具无四相,自行辟谷,胎息 。手无六脉,发白重黑,齿落重生 。脱胎得玄珠后:是天仙,身外有身,天人合一,具有六神全通的特异功能 。有志斯道者,应明白这一修炼过程与效验,但也应具备有四大条件:法、财、侣、地,才能有力地完成此项金丹大道诸功果 。
道家功法修真理论基础介绍
修真者,借假修真也 。借此四大假合之肉身,修成吾金刚不坏之真身 。古今天下,没有不死的肉身,只有永恒的法身 。所谓:本来真性号金丹,四大为炉炼作团 。
肉体者,四大假合矣,虽曰父母恩赐,然父精母血本为凡俗之物,数十年后焉能不坏?何为四大?地、水、风、火,是也 。地构成骨胳肌肉和脏腑,水构成身中之血液,风构成呼吸系统,火则构成身中之恒常体温 。
修真又分现实修真及小说修真 。小说修真的名词和境界不具备任何可行性,仅为小说家言,供人娱乐 。
通过烧炼金丹,服食来达到长生的外丹术已逐渐没落 。现修真界主要以金丹大道的内丹学,即丹道为主流,讲究修炼神气 。
老子道德经曾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丹道即三返二、二返一、一合于道 。其名词为炼气化神、炼神还虚(后又增添炼虚合道、虚空粉碎一说)即精气神的返还过程 。又因人精气不足,又创出补足精气的练精化气,使人从后天补亏达到先天,以便开始修炼 。
唐末五代以来,以内丹说理解《参同契》的流派逐步压倒外丹派,成为仙学的主流 。著名内丹学家钟离权、吕洞宾、崔希范、陈朴、陈抟、施肩吾、刘玄英、张伯端等以内丹仙学度人,奉《周易参同契》为丹经之祖,《参同契》作为仙家修炼秘典的价值被社会所公认 。当时内丹仙学已发展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开始形成一些各具特色的门派 。这些内丹门派皆远溯黄帝、彭祖、王乔、赤松,依托老子 。
一派自称传自关尹子(唐代封文始真人),故称文始派 。另一派自称传自东华紫府少阳帝君王玄甫(汉代人),故称少阳派 。文始派以虚无为本,以养性为宗,法本《老子》、《庄子》、《文始真经》,属最上一乘虚无大道,虚极静笃,大彻大悟,盗天地虚无之真机,顿超直入,齐是非,同人我,进入无天无地的混沌境界,修性而兼修命 。少阳派主张性命双修炼养阴阳,以有为法而至于无为法,分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诸步骤,次第分明,门派繁衍甚广 。
自唐末五代以来,少阳派有钟离权、吕洞宾、陈抟、麻衣道者、火龙真人、刘操、张伯端等大开法门,历经宋、金、元、明、清几个朝代,逐渐形成南宗、北宗、中派、东派、西派、青城派、伍柳派等门派 。因而内丹仙学中有以文始派最高,以少阳派最大的说法 。另有元、明间张三丰真人,综合了文始派和少阳派之所长,创三丰派(又称隐仙派),既不执于有为,又不执于无为,于阴阳栽接中创一清净法门,兼具南宗和北宗的特点 。
这些众多的门派,从功法上讲,略分三类,其一是阴阳双修的栽接法门,其二是清净孤修的静坐法门,其三是阴阳栽接派和清净孤修派的结合体 。
根据门派不同,所持论调各不相同,每个人的情况又不同,功法亦千变万化 。
世俗修真门派以东派、西派、南派、北派、中派]划分,隐世门派为古仙派 。(古仙亦有分别,此处不便多述)简而言之,修真方法无人引路不可私自修习,否则后患无穷,如今慕仙之士也要防止上当受骗 。
道家功法门派种类
道家功法非常之多,我们概括归纳为若干门类 。这些门类古已有名称的,昼沿用古称;古时未有名称或名称不确切者,由我们冠之以名称 。由于尊重门派的规矩,对有些功法只介绍入手练法,而不披露后面的内容 。
道家功法包括道教未成立前,为道家所修炼之功法及道教成立之后寓于道教中的气功 。道家气功或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练养派,通过不同的练功方法提高身心健康水平,以达到长生久视,返璞归真;另一类是符派,用画符、掐诀、念咒等方法来达到治病健体的目的 。符派本属正一派的一部分,我们把正一派中的修炼功法划归练养派中,将符的内容单独列为另一大类 。
道家功法练养派
练养派可分为自然无为法门、周天法门、服气法门和导引法门四种门类 。
一、自然无为法门(又称清静法门)
这一门派主张最根本的清静无为,属于老子所讲的 “ 常无欲以观其妙 ” 和庄子所讲的 “ 纯素之道,唯神是守 ”。它不管形体,不管气,练就是把人的生命活动与大自然统一起来 。其中又有不同层次的功法 。
(一)纯自然无为法 。
(二)清静观光法(又称观光法) 。
(三)性光法(又称清静性光法) 。
(四)玄关法(又称直入玄关法) 。
(五)心斋法(又叫听息法) 。
(六)自然周天法门 。
(七)守中法 。
二、周天搬运法门
练气功的人把真气沿经络循行一周,称为周天 。一般将真气沿任、督二脉循行称为小周天 。小周天加上循行四肢为大周天 。即气从丹田到会阴后,从一侧腿内侧下至涌泉,从脚趾经脚掌外侧上至尾闾,再从另一侧腿下,上来之后沿督脉上至大椎后,从一侧臂下,下来后再从另一侧臂下,回至大椎穴后继续沿督脉上头部,然后沿任脉下 。周天搬运法的特点是用呼吸催动或用意念调动体内真气按周天路线运行,练气修脉,使内气充足,经脉通畅,精、气、神合一,最后达到高级境界 。
可分为卦爻周天、经脉周天和意念周天三大类型 。一般而言,卦爻周天是从精入手,炼精化气;经脉周天是从气入手,使丹田真气入于经脉;意念周天从神入手,用意念搬运体内混元之气 。三者都要以清静为前提 。
三、服气法门
四、导引法门
对于上述四大类练养法门,古人认为周天法门是道家正宗,清静法门是道家精华 。但曲高和寡,练清静法门的人很少 。服气法门和导引法门则被视为旁门 。我们从人体生命科学来看,认为这些功法都是好的 。至于道家正宗的周天功门派很多,有北派和南派两派 。北派属清修,一个人自己修;南派主双修,讲阴阳和合 。北派在中国内地占统治地位,南派为秘密传授,北派称南派为泥丹法,其实南派并非都是泥水丹法 。
符派
符,是道教常行之法,符指画符,指印木之图文,认为是通神之灵文,用以禳灾祛病与练功 。道家有三山符 之称,上清 出于茅山,灵宝 出于阁皂山,正一 出于龙虎山 。符 派并非专技画符和掐诀、念咒 。符 派中也有练练养法门的,依其功法分别归入周天法门和清静法门里 。专技符咒者按其祖传功法,有特殊练气功的的内容,不像祝由科完全不练功 。符 派练得最多的功法是凝神法、存神法和假想法(这些功法有些练养派也练) 。
凝神法是把意念和目光放在体内的某一部分或体外的某一事物上 。在体内的多为建里穴、鼻尖,更多的是外眼角;在体外的多为灯、球 。看体外之物,要求瞪着眼睛不眨眼地看 。开始练瞪眼看时,眼睛会有发痒、流泪等不舒服感,以后便会慢慢消失 。练久了小如针尖大的东西可以视若很大,甚至一望无边;也可以什么东西都看不见 。它的机理是:集中精神看久了,大脑皮层反就累了就不去反应,大脑也就入静了,体内气机便发生变化 。
存神法是把意念放在体内某一脏腑上,把它作为一个神存于体内 。凝神法与存神法本是两个不同之功法,但常被混淆,将凝神法称为存神法 。符 派也有练存神法的,但不如练凝神法的多 。
假想法是用意念假想某一事物,然后意守住它 。假想之事物,有自己设想的,也有老师事先灌输的 。
佛教与道教的六字诀是什么啊道家六字诀:嘘、呵、呼、呬、吹、嘻 。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养生方法,为吐纳法 。
佛家六字真言:唵(ōng)嘛(ma)呢(nī)叭(bēi)咪(mēi)吽(hōng) 。
道家以“道”为核心,认为大道无为、主张道法自然,提出道生法、以雌守雄、刚柔并济等政治、经济、治国、军事策略,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
《西游记》作者生活在明朝:
彼时中国人儒释道三教合一在书中得到充分体现 。孙悟空最初冒犯的天庭是道教加神话传说的中华本土权威,后来玉帝扛不住孙悟空打击,搬救兵,请西方极乐世界如来佛祖,这如来与玉帝到底是隶属关系呢,还是合作关系?
从玉帝派遣使者看,有召唤的意思 。但是,唐僧师徒四人最后是受如来佛祖加封,看权威,好像还是西方如来佛祖大 。
“嗡”表示佛部心,代表法、报、化三身,也可以说成三金刚,是所有诸佛菩萨的智慧身、语、意 。
“嘛呢”表示宝部心,就是摩尼宝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随心所愿、无不满足,向它祈求自然会得到精神需求和各种物质财富 。
“叭咪”表示莲花部心,就是出污泥而不染的莲花,表示现代人虽处于五浊恶世的轮回中,但诵此真言,就能去除烦恼,获得清净 。
“吽”表示金刚部心,是祈愿成就的意思,必须依靠佛的力量,才能循序渐进、勤勉修行、普渡众生、成就一切,最后达到佛的境界 。
【真正的道家吐纳法】六字真言是佛教中最常见的经文,即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咒 。在藏族地区,常常可以见到有人手摇转经筒,虔诚的口诵六字真言,为当地的人们祈福消灾,祈求观世音菩萨的庇佑 。

    【什么知道】www.shenmezhidao.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