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李贽四人主张有何异同①黄宗羲政治上激烈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继承先秦民本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 的民主思想; 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 .
②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主张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 指出“亡国”与“亡天下”的 区别,具有强烈的爱国色彩.
③王夫之是中国古代唯物主义理论的集大成者,认为“气理相依” ,认识来源于实践; 有朴素辨证法思想.相同1.反传统,反教条主义
2.反对封建制度,带有一定的民族色彩
3.经世致用
4.符合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
1.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康德的思想主张和他们的著作! 2.李贽、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的思想主张!1.伏尔泰主张开明的民主制度,强调自由和平等,支持社会改革 。代表作《哲学辞典》、《形而上学论》、《牛顿哲学原理》等 。
2.孟德斯鸠反对神学,提倡科学,但又不是一个无神论者和唯物主义者,他是一名自然神论者 。提倡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但同时又强调自由的实现要受法律的制约,政治自由并不是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 。提出法制思想、三权分立思想、君主立宪思想 。代表作《论法的精神》 。
3.卢梭在哲学上,主张感觉是认识的来源,坚持“自然神论”的观点;强调人性本善,信仰高于理性 。在社会观上,卢梭坚持社会契约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主张自由平等,反对大私有制及其压迫;提出“天赋人权说”,反对专制、暴政 。在教育上,他主张教育目的在培养自然人;反对封建教育戕害、轻视儿童,要求提高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从封建专制主义下解放出来的要求 。主要著作《论科学与艺术》《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新爱洛伊斯》《社会契约论》(《"民约论"》《爱弥儿》《山中书简》《忏悔录》 。
4.康德信仰不可知论,是唯心主义者 。“三大批判”构成了他的伟大哲学体系,它们是:“纯粹理性批判”(1781年)、“实践理性批判”(1788年)和“判断力批判”(1790年) 。代表作品: 《纯粹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 、《实践理性批判》。
1.李贽以孔孟传统儒学的“异端”而自居,对封建的男尊女卑、假道学、社会腐败、贪官污吏,大加痛斥批判,主张“革故鼎新”,反对思想禁锢 。李贽主张宇宙的万物是由天地(最终是阴阳二气)所生,否定程朱理学理能生气、一能生二的客观唯心主义论断 。李贽还认为,人们的道德、精神等现象存在于人们的物质生活中,“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焚书·答邓石阳》),就是他提出的著名理论,这是带有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李贽信奉佛教和王阳明的心学,所以,他的整个哲学体系的中心是主观唯心主义的 。他的政治思想主要有:① 主张个性解放,思想自由 。② 提倡人类平等 。③ 反对封建礼教 。④ 反对理学空谈,提倡功利主义 。⑤ “至道无为”的政治理想 。著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等 。
2.顾炎武继承明季学者的反理学思潮,不仅对陆王心学作了清算,而且在性与天道、理气、道器、知行、天理人欲诸多范畴上,都显示了与程朱理学迥异的为学旨趣 。顾炎武为学以经世致用的鲜明旨趣,朴实归纳的考据方法,创辟路径的探索精神,以及他在众多学术领域的成就,宣告了晚明空疏学风的终结,开启了一代朴实学风的先路,给予清代学者以极为有益的影响 。顾炎武还提倡“利国富民”,并认为“善为国者,藏之于民” 。他大胆怀疑君权,并提出了具有早期民主启蒙思想色彩的“众治”的主张 。他所提出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口号,意义和影响深远,成为激励中华民族奋进的精神力量 。他提倡经世致用,反对空谈,注意广求证据 。著有《日知录》、《肇域志》、《音学五书》、《亭林诗文集》等 。
3.王夫之是中国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一生主张经世致用的思想,坚决反对程朱理学 。坚持“太虚一实”的唯物论思想;“无其器则无其道”、“尽器则道在其中”的唯物主义道器观,系统地驳斥了割裂、颠倒道器关系的唯心主义思想;“太虚本动天地日新”的辩证法思想;因所以发能、能必副其所的唯物主义认识论; 有欲斯有理的伦理思想 。《读通鉴论》、《宋论》为其代表之作 。
4.黄宗羲认为设立君主的本来目的是为了“使天下受其利”、“使天下释其害”,也就是说,产生君主,是要君主负担起抑私利、兴公利的责任 。对于君主,他的义务是首要的,权力是从属于义务之后为履行其义务服务的 。君主只是天下的公仆而已,“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 。对君主“家天下”的行为从根本上否定了其合法性 。是“民主”精神的启蒙 。哲学上反对宋学中“理在气先”的理论,认为“理”并不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而是“气”的运动规律,认为“气质人心是浑然流行之体,公共之物也” 。具有唯物论的特色 。“盈天地皆心也”的观点又有唯心论的倾向 。这与黄宗羲服役阳明学,深受其影响有关 。黄认为王学中“致良知”的“致”,就是“行”,两者别无二致 。对君主“家天下”的行为从根本上否定了其合法性 。著作有《明儒学案》、《宋元学案》、《明夷待访录》、《孟子师说》、《葬制或问》、《破邪论》、《思旧录》、《易学象数论》、《明文海》、《行朝录》、《今水经》、《大统历推法》、《四明山志》等 。
简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主要主张?顾炎武:对理学的正面批评他认为“天下”是“匹夫”的“天下”,社会“治乱之关必在人心风俗”,对于“正风俗”,顾炎武则提倡了“行己有耻”的道德教育 。
“行己有耻”的道德教育观点 顾炎武认为:“国家治乱之原,生民根本之计”首先在与人人“行己有耻” 。
“多学而识”的治学主张 顾炎武认为:学习在于“博学于文”、“好古敏求”,“在于得理而验于事物” 。
“经世致用”的教育改良主张
王夫之:“太虚本动天地日新”的辩证法思想
因所以发能、能必副其所的唯物主义认识论
理势相成
有欲斯有理的伦理思想
内极才情外周物理的美学思想
孔子 董仲舒 朱熹 顾炎武的思想朱熹思想
的本质:存天理,灭人欲是儒学的哲学化
董仲舒思想:“天人感应”“大一统”主张限田、薄敛、省役“三纲五常”,提倡孝道 。
孔子思想主张:仁礼
孔子
董仲舒
朱熹
顾炎武的思想所反映的本质不一致,但都是儒家思想 。
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的主要代表及其共同思想主张

文章插图
【顾炎武的思想主张】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1、背景:明末清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剧烈动荡的时期.当时,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封建社会的危机日益加深,资本主义萌芽在某些地区出现并得到缓慢发展,自然科学也有了一定发展,在此形势下,涌现了一批进步思想家.士大夫面对危机,寻求改革方案; 提倡以史为鉴,提倡研究与结合现实,形成经世致用的思想.其中最突出的是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他们有着早年参加抗清斗争、后来隐居著书立说的类似经历.
2.经世致用的主要思想: 何谓“经世致用”——中国宋代后逐渐形成的一种提倡研究当前社会政治、经济等实际问题,要求经书研究与当时社会的迫切问题联系起来,并从中提出解决重大问题方案的治学方法.又称经世致用之学.其特点是以史为鉴,学术研究和现实结合,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从中发挥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并用于社会改革.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主张有:一、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倡“法治”,改革君主专制,强调衡量治理天下成功的标准应当是看广大百姓快乐与否.顾炎武也激烈反对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认为,保卫一家一姓的国家,是君主及其大臣的事,而保卫天下是所有人的事,这段话后来被后人提炼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鼓励人民关心国家大事.王夫之认为天下的土地不能被君主一人所有,而应当是从事农业的老百姓都有份.二、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强调经世致用.黄宗羲驳斥轻视工商业的传统思想,指出工商业和农业一样,都是“民生之本”,应该受到保护.顾炎武、王夫之主张文人多研究一些有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反对空谈.三、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黄宗羲批判旧儒学的“君为臣纲”的思想,继承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新思想命题.顾炎武批判道学脱离实际的学风,主张发挥孔子的“博学于文,行已有耻”的积极思想,提倡走出门户,到实践中求真知.王夫之批判理学先前宣扬的“天命论”和“生知论”,建立了超越前人的唯物主义体系.
3.影响:生活在明清之际的三大思想家,他们继承了晚明进步的思想传统,反对民族压迫和封建专制主义,重视手工业、商业,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这些主张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 草木灰适合种什么蔬菜 草木灰适合养什么植物
- 国庆广州地铁运营时间
- 2022年高考语文作文多少分
- 一万以下的创业好项目 一万以下的创业好项目是什么
- 去重庆旅游攻略
- 越吃越瘦的食物,你都知道哪些呢? 越吃越瘦的10种蔬菜
- 411024是哪里的身份证
- 青少年长胡子怎么处理好
- 内向不爱说话能做客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