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梅竹马取自哪个典故

青梅竹马的典故故事青梅竹马 ( qīng méi zhú mǎ )

【解 释】 竹马 , 把竹竿当马骑 。青梅 , 青色的梅子 。形容小儿女天真无邪玩耍游戏的样子 。现指男女幼年时亲密无间,“青梅竹马”的时代就是天真无邪的时代 。

【出 处】 唐·李白《长干行》诗:“郎骑竹马来 , 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 , 两小无嫌猜 。”

【用 法】 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

【示 例】 古华《芙蓉镇》第一章:“一对~ , 面对面地站在一块岩坂上 。”

【近义词】 两小无猜、亲密无间

【反义词】 背信弃义

【典故】

“青梅竹马”唐代大诗人李白有一首五言古诗《长干行》描写一位女子 , 思夫心切 , 愿从住地长干跋涉数百里远路 , 到长风沙迎接丈夫 。诗的开头回忆他们从小在一起亲昵的嬉戏:“郎骑竹马来 , 绕床弄青梅 , 同居长干里 , 两小无嫌猜 。”后来 , 用“青梅竹马”和“两小无猜”来表明天真、纯洁的感情长远深厚 , 也可以把“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放在一起使用 , 意思不变 。
青梅竹马成语故事_成语“青梅竹马”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成语】青梅竹马

青梅竹马取自哪个典故

文章插图
【拼音】 qīngméizhúmǎ
【解释】青梅:青的梅子;竹马:儿童以竹竿当马骑 。形容小儿女天真无邪玩耍游戏的样子 。现指男女幼年时亲密无间 。
【成语故事】
李白是唐朝最有名的大诗人 , 他有一首诗 , 是描述男女孩子彼此玩得很投机的情形;其中有两句是这么说的:“郎骑竹马来 , 绕床弄青梅 。青梅竹马”这句成语 , 就是从这两句诗中得来的 。它的意思是说:小孩子们聚在一起 , 感情很好 , 很少发生过打架、吵架的事情 。
小朋友 , 当我们在引用这句成语的时候 , 还应该注意到描述的对象是谁 , 如果是同一个家庭的兄弟姊妹 , 或者是已经成年的知己朋友 , 就不太适合了 。那么 , “青梅竹马”到底用在什么人身上最适合呢?它通常是指男女各一人 , 在孩童时代就已经奠定很好的友谊 , 等到双方都长大了 , 由于常有机会接近的缘故 , 自然而然的 , 就发生了情爱的事情 。这句成语 , 也可以用来追述两个成年人以往的感情 , 虽然他们都已经是成年人了 , 但是因为是追述他们的童年往事 , 所以 , 仍然可以引用 。其实 , 广泛一点来说 , 这句成语对于人数和性别 , 并没有严格的限制 , 例如:有一群小孩子 , 大家聚在一块儿 , 彼此都很好 , 这样就可以说是“青梅竹马” , 而不必特别去理会是男是女 , 或者是人数的多少了 。
青梅竹马的典故由来“青梅竹马”出自唐·李白《长干行》诗:“郎骑竹马来 , 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 , 两小无嫌猜 。”
意思是:你骑着竹马过来 , 我们一起绕着井栏 , 互掷青梅为戏 。我们同在长干里居住 , 两个人从小都没什么猜忌 。
原文:
妾发初覆额 , 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 , 绕床弄青梅 。
同居长干里 , 两小无嫌猜 , 十四为君妇 , 羞颜未尝开 。
低头向暗壁 , 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 , 愿同尘与灰 。
常存抱柱信 , 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 , 瞿塘滟滪堆 。
五月不可触 , 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 , 一一生绿苔 。
苔深不能扫 , 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来 , 双飞西园草 。
感此伤妾心 , 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 , 预将书报家 。
相迎不道远 , 直至长风沙 。
译文:
我的头发刚刚盖过额头 , 便同你一起在门前做折花的游戏 。你骑着竹马过来 , 我们一起绕着井栏 , 互掷青梅为戏 。我们同在长干里居住 , 两个人从小都没什么猜忌 。十四岁时嫁给你作妻子 , 害羞得没有露出过笑脸 。低着头对着墙壁的暗处 , 一再呼唤也不敢回头 。
十五岁才舒展眉头 , 愿意永远和你在一起 。常抱着至死不渝的信念 , 怎么能想到会走上望夫台?十六岁时你离家远行 , 要去瞿塘峡滟滪堆 。五月水涨时 , 滟滪堆不可相触 , 两岸猿猴的啼叫声传到天上 。门前是你离家时徘徊的足迹 , 渐渐地长满了绿苔 。
绿苔太厚 , 不好清扫 , 树叶飘落 , 秋天早早来到 。八月里 , 黄色的蝴碟飞舞 , 双双飞到西园草地上 。看到这种情景我很伤心 , 因而忧愁容颜衰老 。无论什么时候你想下三巴回家 , 请预先把家书捎给我 。迎接你不怕道路遥远 , 一直走到长风沙 。
扩展资料:
【青梅竹马取自哪个典故】诗人李白写过许多反映妇女生活的作品 , 《长干行》就是其中杰出的诗篇 。长干是地名 , 在今江苏南京 。乐府旧题有《长干曲》 , 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二载有古辞一首 , 五言四句 , 写一位少女驾舟采菱、途中遇潮的情景 。
与李白同时的崔颢有《长干曲》 , 崔国辅有《小长干曲》 , 也都是五言四旬的小乐府体 , 所描绘的都是长江中下游一带男女青年的生活场景 。这些诗歌内容都较简单 。李白《长干行》的篇幅加长了 , 内容也比较丰富 。
它以一位居住在长干里的商妇自述的口气 , 叙述了她的爱情生活 , 倾吐了对于远方丈夫的殷切思念 。它塑造了一个具有丰富深挚的情感的少妇形象 , 具有动人的艺术力量 。
这首诗对商妇的各个生活阶段 , 通过生动具体的生活侧面的描绘 , 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幅鲜明生动的画面 。诗人通过运用形象 , 进行典型的概括 , 开头的六句 , 婉若一组民间孩童嬉戏的风情画卷 。“十四为君妇”以下八句 , 又通过心里描写生动细腻地描绘了小新娘出嫁后的新婚生活 。
在接下来的诗句中 , 更以浓重的笔墨描写闺中少妇的离别愁绪 , 诗情到此形成了鲜明转折 。“门前迟行迹”以下八句 , 通过节气变化和不同景物的描写 , 将一个思念远行丈夫的少妇形象 , 鲜明地跃然于纸上 。最后两句则透露了李白特有的浪漫主义色彩 。
这阕诗的不少细节描写是很突出而富于艺术效果的 。如“妾发初覆额”以下几句 , 写男女儿童天真无邪的游戏动作 , 活泼可爱 。“青梅竹马”成为至今仍在使用的成语 。又如“低头向暗壁 , 千唤不一回” , 写女子初结婚时的羞怯 , 非常细腻真切 。
诗人注意到表现女子不同阶段心理状态的变化 , 而没有作简单化的处理 。再如“门前迟行迹 , 一一生绿苔” , “八月胡蝶黄 , 双飞西园草” , 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 , 展示了思妇内心世界深邃的感情活动 , 深刻动人 。
-长干行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