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骸骨和致仕的区别

致仕与乞骸骨区别是什么?致仕与乞骸骨区别是,乞骸骨是古代官员自请辞职,回家安度晚年,皇帝有可能不同意 。致仕是指古代官员,年龄大正常退休,一般会得到皇帝同意 。

乞骸骨和致仕的区别

文章插图
【乞骸骨和致仕的区别】

致仕与乞骸骨的含义
致仕为交还官职,即退休 。相当于现在社会的到了退休年龄申请退休 。如,永宁元年,称病上书致仕 。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 。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一般致仕年龄为70岁,汉代只有高级官员有致仕,致仕条件是年老或是有疾 。
乞骸骨,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 。如,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都是古代官员年老后退休的一种说法 。
致仕与乞骸骨区别古时候,官员到了七十岁就会辞去官职,生了病的可以提前,把这个称为“致仕”或“休致” 。官员退休之后的俸禄数目以及是否朝见等,主要与他的官职、功绩和皇帝的恩宠有关 。与之相似的称呼还有“乞骸骨”,但是二者又有区别 。那么,二者的区别在哪里呢?一起来看看吧!
致仕与乞骸骨区别 致仕与乞骸骨有什么不同
致仕与乞骸骨区别
致仕与乞骸骨的区别在于二者主动性不同 。“致仕”是官员年龄为七十岁时辞去官职,相当于现在社会的到了退休年龄申请退休 。而“乞骸骨”是古代官吏因年老主动请求退职 。
“致仕”的意思:1、“致仕”也称“休致”,意思是辞去官职 。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官员以何官称致仕,致仕后的俸禄数目及是否朝见等待遇,与其原官品、功绩及皇帝的恩宠程度有关 。
2、致仕官的简称 。《汝宁府志》:“远志,洪武五年,由兵部司务升陕西道御史,升大理寺丞,寻升佥都,建言被谪,升户部主事员外,调永州府同知,升应天府丞,致仕 。”
致仕与乞骸骨区别 致仕与乞骸骨有什么不同
“乞骸骨”,意思是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 。在句中作谓语,指告老还乡 。例如,梁实秋《退休》:“乞骸骨居然造成这样的轰动,可见这不是常见的事 。”
西汉时期,太子太傅疏广年事已高就上书皇帝请求与侄儿一起退休,好让一把老骨头能葬在故乡 。他们的请求得到批准,离京时,公卿大夫在城外为他们饯行,因他们知足不辱,功成身退,被人们尊为“贤大夫” 。
乞骸骨和致仕一样吗不一样 。
古代官吏自己辞官时,常称为“乞骸骨”,意思就是让死后自己的骨骸回到故乡,让自己可以葬在故乡的土地上,也就是所谓的落叶归根 。
而致仕相当于现在的退休,在古代官员当官也有年龄限制,当官员的年龄到达这个退休年龄的时候,就会退休回家,也就称为“致仕” 。
拓展资料
退休一词,最早见于唐宋,唐代文学家韩愈的《复志赋序》中有“退休于居,作《复志赋》”一句,《宋史·韩贽传》上也说:“退休十五年,谢绝人事,读书赋诗以自娱 。”官员退休后,国家为了使其老有所安,还会发放一定的退休金,金额的多少与其官职、功绩和皇上的恩宠程度有关 。
古代虽有关于退休的制度,但制度归制度,许多时候,各朝皇帝们都颇有弹性,并不怎么按制度办事,官员到了退休年限,皇帝照样强制延迟 。如元朝的郭守敬,年逾古稀屡次申请退休,但就是得不到批准,最终86岁时死于任上 。这样的例子在历朝历代比比皆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