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是什么意思

温病?什么是温病?温病感受温邪所引起的一类外感急性热病的总称 。又称温热病 。属广义伤寒范畴 。以发热、热象偏盛(舌象、脉象、便溺等热的征象)、易化燥伤阴为临床主要表现 。

温病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主要有以下治疗方法:
解表法 具有疏泄腠理、驱邪外出的作用 , 适用于温病初起 , 病邪在卫 。解表法有多种 , 其中辛凉解表 , 适用于风温初起 , 邪袭肺卫之证;宣表化湿 , 适用于湿温初起 , 湿热之邪郁表之证;疏表润燥 , 适用于秋燥初起 , 燥热伤肺之证 。
【温病是什么意思】清气法 具有清泄气分邪热的作用 , 适用于温邪燔灼气分 。其中轻清宣气 , 适用于温邪初入气分 , 气机不畅 , 热郁胸膈 , 热势不甚之证;辛寒清气 , 适用于阳明热盛之证;清热泄火 , 适用于气分蕴热不透 , 郁久化火之证 。
化湿法 具有宣通气机、和中利水的作用 , 适用于湿热病 。其中宣气化湿 , 适用于湿温初起 , 湿阻中焦 , 气机不畅 , 湿热又郁遏于肌表之证;燥湿清热 , 适用于中焦湿热互结之证;分利湿邪 , 适用于湿热郁阻下焦之证 。
通下法 具有通腑泄热、荡积通瘀的作用 , 适用于热结胃肠、湿热结滞及血蓄下焦等证 。其中通腑泄热 , 适用于热传阳明 , 燥屎结于肠腑的腑实证;导滞通便 , 适用于湿热积滞 , 胶结于胃肠之证;通瘀破结 , 适用于胃肠或下焦蓄血之证 。
开窍法 具有促使神志清醒的作用 , 适用于温邪入心包或痰浊蒙闭心包 。
熄风法 具有平肝熄风、镇痉的作用 , 适用于温热内燔 , 肝风动越 。
清营凉血法 具有清营泄热、凉血解毒的作用 , 适用于温邪入于营血 。
滋阴法 具有生津养液、滋补真阴的作用 , 适用于温病中后期阴液耗伤 。
温病是什么意思
温病的解释
中医学病名 。感受风寒而引起的热病的总称 。《素问· 生气 通天论》 :“冬伤於寒 , 春必温病 。” 汉 张仲景 《伤寒论·伤寒例》 :“中而即病者名曰伤寒 , 不即病者 , 寒毒藏於肌肤 , 至春变为温病 , 至夏变为暑病 。” 汉 应劭 《 风俗 通· 穷通 · 司徒 中山祝恬》 :“司徒 中山 祝恬  , 字 伯林  , 公车徵 , 道得温病 。”
词语分解
温的解释温 ē 不冷不热:温带 。保温 。降温 。温泉 。温和。温床 。性情 柔和 : 温柔。温存 ( 抚慰 体贴 ) 。温情。温顺。温静 。温良 。温文尔雅。稍微 加热:把酒温一下 。复习:温习 。温故而知新 。古同“瘟” 。姓 。暖 病的解释病 ì 生物体发生不 健康 的现象:疾病 。病症 。病例 。病痛 。病情 。病源 。病愈 。病变 。病危 。病逝 。病榻 。病残 。缺点 ,  错误 :语病 。通病 。弊病 。损害 , 祸害:祸国病民 。不满 ,  责备 :诟病 。烦躁 , 担忧 。
温病是什么意思?古代发烧叫温病 。病温 。热病 。燥热 。
《红楼梦》第五二回:“ 晴雯服了药……仍是发烧头疼鼻塞声重 。”
《红楼梦》第一百回:“今日是 张大爷 的好日子 , 所以被他们强不过 , 吃了半钟 。到这时候脸还发烧呢 。”
《三侠五义》第八回:“他的精神短少 , 饮食懒进 , 还有点午后发烧 。”
《素问·热论 》:“今夫热病者 , 皆伤寒之类也 。”
《素问·热论》:“凡病伤寒而成温者 , 先夏至日者为病温……”
《内经》中就有了温病的名称以及有关证候、病因、脉象和治疗原则的记载 。汉代张仲景《伤寒论》指出温病初起“发热而渴 , 不恶寒”的特点 , 书中不少处方如白虎汤、诸承气汤等 , 实为后世温病治法的基础 。但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 , 温病学未能摆脱伏寒化温和伤寒学说体系的束缚 , 因此在理论上和临床上都没有重大突破 。
金代刘河间率先提出“六气皆能化火”、“六经传受 , 自始至终 , 皆是热证” 。
计六奇 《明季北略·马懋才<备陈大饥疏>》:“而食人之人 , 亦不免数日后面目赤肿、内发燥热而死矣 。”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 。症见身热、头痛、呕吐等 , 但《经》多以“病温”为名 。
《素问·生气通天论》:“冬伤于寒 , 春必病温 。”
《灵枢·论疾诊尺》:“尺肤热甚 , 脉盛躁者 , 病温也 。”
《素问·评热病论》:“有病温者 , 汗出辄复热而脉躁疾 , 不为汗衰 , 狂言 , 不能食 , 病名阴阳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