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那些牛逼的三父子 三父子指的是哪三父子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 数千年文明的历史长河中 , 家国这片神圣的九州大地上 , 曾涌现了一批又一批的才德兼备之人 , 他们曾为中华文明的推动和演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 历经千年而不衰 。

历史上有那些牛逼的三父子 三父子指的是哪三父子

文章插图
在这些伟大的人物中 , 有一些特殊的人群 , 他们同宗同源 , 却同为当世豪杰 。有副对联说:“一门父子三词客 , 千古文章四大家” , 这里的一门三父子便指的是四川眉山的苏门三父子 。三苏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 他们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 可谓家喻户晓 。
我国数千年的历史文明长河中 , 是否还有如三苏父子这样的一门豪杰呢?答案是肯定的 。今天我们就跟国学师兄一起来拜读浩瀚的历史中 , 那些一门三父子富有传奇色彩的壮阔人生!
01亳州三曹父子三曹是汉末魏初的曹操和他的儿子曹丕、曹植 。曹家父子三人在政治、文学上都对当时影响很大 , 他们是建安文学的代表 , 后人将他们合称为“三曹” 。
曹操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 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曹操在文学、书法、音乐等方面均有深厚的修养和造诣 。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孟德新书》等书 。在艺术风格上 , 曹操的诗歌朴实无华、不尚藻饰 。建安文学能够在长期战乱、社会残破的背景下得以蓬勃发展、影响后世 , 与曹操的重视和推动是分不开的 。
曹丕自幼文武双全 , 博览经传 , 通晓诸子百家学说 。后受禅登基 , 以魏代汉 , 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的统治 , 建立了魏国 , 完成了北方的统一 。曹丕是三国时代杰出的诗人 , 其《燕歌行》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文人七言诗;他的五言和乐府清绮动人 , 现存诗约四十首 。
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 , 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 , 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 , 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 。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 。文学家王士祯评论曹植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 , 只有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而已 。
02眉山三苏父子三苏指北宋散文大家苏洵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 。苏家三父子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 他们与同时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以及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在古代散文上达到了最高水平 , 是我国古代文学的卓越代表 。
苏洵是北宋文学家 , 擅长散文 , 尤其擅长政论文 , 议论明畅 , 笔势雄健 , 在当世颇有影响 。三字经中“苏老泉 , 二十七 。始发愤 , 读书籍 。”讲的便是苏洵发愤读书的历史 。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 , 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他是古代文学、艺术、哲学的集大成者 。苏东坡是宋代最有名望的文学家、艺术家、学者 。他是历史上文学艺术领域里最为健全 , 最为圆融的一个人 。
苏东坡少年成名:20岁考中进士 , 皇帝殿试及第 , 至少相当于今天的博士生水平 。24岁考取制科 , 百年第一 , 无人企及 。苏轼为官清廉 , 政绩突出 。王安石、司马光等倍加赏识 。宰相王安石变法 , 苏轼认为变法中有诸多不妥 , 向皇帝上书反对 , 因得罪变法派被贬官 。数年后王安石罢相 , 司马光担任宰相 , 欲尽废王安石变法 , 苏轼认为变法中也有一些条款利于国家百姓 , 反对司马光全盘否定王安石变法 。因得罪反变法派被贬官 。
苏东坡晚年 , 贬官到天涯海角 , 当时的蛮荒之地 。他教那里人耕种 , 养殖 , 时刻没有忘记自己身为读书人——达则兼济天下的志向 。他自己却没有被这种流放压倒 , 认为这是人生境界的提升和再造 , 他修道参佛 , 继续文学艺术的创作 。
无论生活多么坎坷 , 他都没有放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他用自己的修养给养着自己 , 鼓舞着后人 , 超脱着现实而又回归现实 。
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 , 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 , 以散文著称 , 擅长政论和史论 , 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 , 有一唱三叹之声 , 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 。风格淳朴无华 , 文采少逊 。苏辙亦善书 , 其书法潇洒自如 , 工整有序 。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行于世 。元祐七年六月 , 苏辙任门下侍郎 , 拜相(任宰相) 。
03咸阳三班父子三班指汉朝的三位历史学家:父亲班彪 , 儿子班固 , 幼女班昭 。班彪的历史思想和史学思想 , 对班固和《汉书》有直接而深刻的影响 。
班固 , 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班固出身儒学世家 , 其父班彪、伯父班嗣 , 皆为当时著名学者 。在父祖的熏陶下 , 班固九岁即能属文 , 诵诗赋 , 十六岁入太学 , 博览群书 , 于儒家经典及历史无不精通 。
【历史上有那些牛逼的三父子 三父子指的是哪三父子】班昭字惠班 , 又名姬 , 家学渊源 , 尤擅文采 。因她的父亲班彪是当代的大文豪 , 班昭本人常被召入皇宫 , 教授皇后及诸贵人诵读经史 , 宫中尊之为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