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禁歌 《赤伶》背后的故事

关于《赤伶》背后的故事,和十大禁歌的相关内容,和小编一起看看吧
歌曲《赤伶》背后的故事 。也表达我对戏曲偏执的爱 。

十大禁歌 《赤伶》背后的故事

文章插图
我很喜欢一首歌——《赤伶》 。这首歌火了很久,深受喜爱 。这首歌背后有一个很凄凉的故事:
民国时期26年,日本入侵,中国安远县被日军包围,日军头领来到了县城里最有名的剧院,并指明‘裴晏之’为他们单独演唱,以慰问日军 。若不从,便火烧安远 。裴晏之没有拒绝 。夜晚降临,剧院恢复了热闹,台上唱着戏,台下坐的却是豺狼虎豹 。突然裴晏之大喊:“放火!”等日军反应过来,火势早已蔓延至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他们想逃出去,却发现大门已被封死,烈烈大火之中,台上戏子还在咿咿呀呀地唱着《桃花扇》 。因为有戏曲中有一个规矩,戏一旦起唱就必须唱完,不管台下有没有人 。
戏已开腔,八方开听,一方为人,三方为鬼,四方为神 。凡人不听不代表鬼神不听,这是老祖宗留下的规矩 。
我喜欢《赤伶》,因为这首歌有京剧的元素,而且让更多人了解了京剧 。
我从小就喜欢戏曲,是那种近乎于偏执的热爱 。如果让我放弃唱戏,我还不如离开 。我一直立誓要拯救戏曲,不能让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丢了 。戏曲见证了中国的历史,它是中国不可或缺的 。我不强迫别人喜欢戏曲,但绝不可侮辱它 。
我才开始学唱戏没多久,自学也才不到一年,没有多厉害 。但我有一颗热爱戏曲的心,只要我还活着,就一定会守护着戏曲 。
(多谢阅读,勿喷)
《赤伶》的故事原型是谁《赤伶》讲述的是在抗战时期,一群爱国的戏子,与日本鬼子同归于尽的英勇事迹 。
民国二十六年,七月七日夜,随着日军枪声响起,全国陷入一片水深火热之中,此时尚未受到战火波及的安远县城(江西某地)内一片祥和,戏院的戏台上仍咿咿呀呀的唱着悲欢离合《桃花扇》,你方唱罢我登场,只是不知这戏里戏外唱的是谁的悲欢谁的离合 。
裴晏之,便是这戏院的“角儿”,方寸戏台上,只见他水袖柔婉、昆腔曼妙,在一众叫好声中,生生演活了那敢爱敢恨、不惜血染桃花的李香君 。然家国破碎,山河飘零,孰能幸免 。
不久,战火便绵延到此,日本人包围住县城,并来到戏院要求给他们单独演一场,以慰问所有日本士兵,并指名裴晏之出场,若是胆敢拒绝,便烧了整个戏院乃至县城,所有人亦难逃一死 。裴晏之笑了笑,没有拒绝,答应了 。
是夜,小县城内一片寂静,映衬着戏院里灯火通明,日本人都坐在戏台下,喝着酒吃着肉,放肆谈笑 。锣鼓敲响,戏幕拉开,好戏开场 。台上唱的是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台下坐的是豺狼虎豹,恶鬼当道 。随着鼓声急切,唱腔愈发悲愤,台下那些豺狼竟似也怔住了,就在此刻,台上“李香君”大喝一声“点火 。”
直到敌人发觉,火势早已蔓延,想逃出去却发现已经绝路 。台上的戏还在唱着,正唱道: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 。
相关信息:
《赤伶》此曲在各大音乐平台以及诸多短视频和网红竞相传唱的热歌 。
悠扬的古声加上动情的节奏,使人能够感同身受,了解到那种主人公的感殇 。
经过了解,这背后的故事更加令人动容 。那种爱国情操、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大无畏精神值得我辈敬佩和褒扬 。
赤伶是什么意思民国二十六年七月七日夜,卢沟桥事变,日本正式发起了对中国的侵略,全国陷入一片水深火热之中 。安远县城内表面一片祥和,戏院内的台上咿咿呀呀的唱着悲欢离合,你方唱罢我登场,殊不知这戏里戏外唱的都是谁的悲欢离合 。
不久,战火绵延到了安远县城,日本人包围了县城,并来到戏院,以全县百姓性命威胁裴宴之出场唱戏,裴宴之没有拒绝……
方寸的戏台上,只见他水袖柔婉,昆腔曼妙,那一声声叫好声中,深情的演绎着敢爱敢恨不惜血染桃花的李香君 。这一夜,小县城内一片寂静,而戏院里却灯火通明 。日本人都坐在戏台下,喝酒、吃肉、放肆谈笑 。
台上唱的是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台下坐的是豺狼虎豹,恶鬼当道 。伴随着锣鼓声切,唱腔愈发悲愤 。台下那些豺狼似乎也怔住了 。就在此刻,台上“李香君”大喝一声“点火”!
等到敌人发现,火势早已蔓延,往外逃却发现门早已被堵得严严实实的,整座戏楼都在小鬼子不知不觉间被泼洒了油!
台上的裴宴之正唱道《桃花扇·哀江南》: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谢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风流觉,将五十年兴亡看饱……
楼塌了,戏却未终 。位卑未敢忘忧国,都道戏子无情,怎知戏子有心
赤伶的故事是什么樂【十大禁歌 《赤伶》背后的故事】是唱戏的演员扮演的角色叫李香君,所以有位卑未敢忘忧国,都说戏子无情,这里却是戏子也有爱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