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的风俗特点简介

傣族的风俗和节日是什么?一 , 关门节

傣族的风俗特点简介

文章插图
傣语“毫瓦萨” , 时间固定在傣历9月15日(公历7月中旬)为期三个月 。
关门节历史悠久 , 相传佛祖在这一天去给自己的母亲讲经 , 后来大家就选这天做关门节 , 并传承了下来 。
40岁以上的人就可以进奘房诵经、参佛 , 在节日期间 , 村里人须轻声细语 , 走路不远看 , 不能相互打骂 , 还不能举行婚礼、不能建造新房 。
二 , 开门节
开门节 , 傣语称“翁瓦萨” , 时间固定在傣历12月15日(公历10月中旬) 。与关门节(入夏节)相对应 , 源于古代印度佛教雨季安居的习惯 。
开门节 , 象征着三个月以来的雨季已经结束 , 表示解除“关门节”以来男女间的婚忌 , 即日起 , 男女青年可以开始自由恋爱或举行婚礼 。节日这天 , 男女青年身着盛装去佛寺拜佛 , 以食物、鲜花、腊条、钱币敬献 。祭把完毕 , 举行盛大的文娱集会 , 庆祝从关门节以来的安居斋戒结束 。
主要内容有燃放火花和高升、点孔明灯、唱歌跳舞 。青年们还将舞着各种鸟、兽、鱼、虫等形状的灯笼环游村寨 。这时 , 正逢稻谷收割完毕 , 故也是庆祝丰收的节日 。
扩展资料:
傣族的服饰特点:男女不同 。
男子服饰:傣族男子一般不戴饰物 , 偶尔也会发现他们的手腕上有一只闪闪发亮的银镯 。镶金牙、银牙是他们的喜好 。各地傣族男子的服饰差别不大 , 一般都比较朴实大方 , 上身为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 , 下着宽腰无兜长裤 , 多用白色、青色布包头 , 有的戴毛呢礼帽 , 天寒时喜披毛毯 , 四季常赤足 。
女子服饰:傣族妇女讲究衣着 , 追求轻盈、秀丽、淡雅的装束 , 协调的服装色彩 , 极为出色 。
青年妇女将长发盘于头顶 , 是傣族服饰的一个显著的特点 。傣族女子上身着各色紧身内衣 , 外套浅色大襟或对襟窄袖衫 , 下身着花色筒裙 , 裙上织有各种图纹 , 傣族女子喜将长发挽髻 , 在发髻上斜插梳 , 簪或鲜花作装饰 。
傣族妇女都喜欢戴首饰 , 首饰通常用金银制作 , 空心居多 , 上面刻有精美的花纹和图案傣族妇女一般都长得身材苗条 , 面目清纯娇美 , 看上去亭亭玉立 , 仪态大方 , 因此素有“金孔雀”的美称 。
傣族的文化及风俗(你了解多少呢?(一)(傣族的风俗是什么)1、傣族的风俗介绍 。

2、傣族的风俗简单介绍 。

3、傣族的主要风俗 。

4、傣族的风俗是什么 。
1.傣族的风俗习惯简介如下:关门节、开门节:这两个节日当天 , 各村寨的男女老少都要到佛寺举行盛大的赕佛活动 , 向佛像佛爷敬献美食、鲜花和钱币 , 在佛爷佛像前念经、滴水 , 以求佛赐福于人 。

2.丧葬:傣族通行土葬 , 但具有明显的阶级差别 , 贵族和贫民的葬地是严格分开的 。

3.和尚、佛爷死后 , 先行火葬 , 再用瓦罐盛骨灰埋于寺后 。

4.婚姻:傣族的家庭和婚姻在历史上最鲜明的特点是等级内婚 。

5.土司之间实行严格的等级内婚 , 盛行一夫多妻 。
傣族有什么风俗习惯?一、节日
傣族的节日 , 多与宗教活动有关 。主要节日有关门节、开门节、泼水节、花街节等 。
1、关门节、开门节
【傣族的风俗特点简介】关门节 , 傣语“毫瓦萨” , 时间固定在傣历9月15日(公历7月中旬) 。开门节 , 傣语称“翁瓦萨” , 时间固定在傣历12月15日(公历10月中旬) 。
2、泼水节
傣历年——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傣语称“桑勘比迈”或“楞贺桑勘” , 意为六月新年 。时间在傣历6月下旬或7月初(公历4月中旬) 。
3、花街节
花腰傣最隆重的节日要数农历正月十三的“花街节” 。这天 , 上千名青年男女从周围的村寨汇集到花街 。
二、婚姻
傣族家庭与婚姻在历史上的鲜明特点是等级内婚 。土司之间实行严格的等级内婚 , 盛行一夫多妻 。土司还凭借权势 , 随意凌辱农民妻女 。广大农民实行父权制的一夫一妻小家庭 , 家庭成员为父母与未婚子女 。于各地在社会发展上有所不同 , 因而在家庭婚姻形态上也有差异 。
三、丧葬
傣族通行土葬 , 但具有明显的阶级差别 , 贵族与贫民的葬地是严格分开的 。和尚、佛爷死后 , 先行火葬 , 再用瓦罐盛骨灰埋于寺后 。
扩展资料
傣族的历史沿革:
抗日战争期间 , 傣族人民与全国人民一道 , 投入了反对日本法西斯的武装斗争 , 为保卫祖国边疆神圣领土作出了贡献 。
日军占领滇西后 , 各民族的抗日游击队与敌人进行了顽强的斗争 , 其中有杨炳南为首的傣汉青年救国团、傣族土司刀京版领导的滇西边区自卫军、耿马土司罕裕卿组建的耿沧支队等 。
抗日战争中 , 滇缅公路是中国接受外援物资最重要的通道 , 被称为“中国抗日战争的大动脉” , 傣族人民多次参与对滇缅公路的抢修 , 保证了道路的通畅 。1944年 , 滇西抗战转入大反攻 , 终于在1945年1月20日 , 将日寇逐出国门畹町 , 最终夺取了滇西抗战的胜利 。
滇西抗战被誉为“创全歼守敌之典范 , 开收复国土之先河” , 为全国抗战的胜利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傣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 至今共成立了2个自治州、7个自治县 。
-傣族
傣族的特点和风俗傣族的特点是依水而居 , 傣族人爱洁净、常沐浴、妇女爱洗发 , 故有水的民族的美称 。傣族的风俗有花街节、关门节、开门节、泼水节、等级内婚等 。
1、花街节
花腰傣最隆重的节日要数农历正月十三的花街节 。这天 , 上千名青年男女从周围的村寨汇集到花街 。节日的花街热闹非凡 , 身着盛装的小卜少(少女)排成长队 , 款款走过花街 , 竞妆比美 , 风情无限 。小伙子们则瞪大眼睛寻找意中人 。
2、关门节
傣语称豪洼 , 意为入夏 。农历7月中旬开始举行 , 历时3个月 。相传 , 每年傣历9月 , 佛到西天去与其母讲经 , 3个月才能重返人间 。有一次 , 正当佛到西天讲经期内 , 佛徒数千人到乡下去传教 , 踏坏了百姓的庄稼 , 耽误他们的生产 , 百姓怨声载道 , 对佛徒十分不满 。
佛得知此事后 , 内心感到不安 。从此以后 , 每遇佛到西天讲经时 , 便把佛徒都集中起来 , 规定在这3个月内不许到任何地方去 , 只能忏悔 , 以赎前罪 。故人们称之为关门节 。
3、开门节
傣语称昂洼 , 意为出夏 , 源于古代佛教雨季安居的习惯 。时间在傣历12月15日(约在农历九月中) 。节日这天 , 男女青年身着盛装去佛寺拜佛 , 以食物、鲜花、腊条、钱币敬献 。祭拜完毕 , 举行盛大的文娱集会 , 庆祝从关门节以来的安居斋戒结束 。
4、泼水节
是傣族最富民族特色的节日 。节期在傣历六月 , 相当于公历4月(德宏的泼水节每年4月11日-12日) 。
泼水节这一天人们要拜佛 , 姑娘们用漂着鲜花的清水为佛洗尘 , 然后彼此泼水嬉戏 , 相互祝愿 。泼水节期间 , 还要举行赛龙船、放高升、放飞灯等传统娱乐活动和各种歌舞晚会 。其大多数都与佛教有关 。
5、等级内婚
傣族家庭与婚姻在历史上的鲜明特点是等级内婚 。土司之间实行严格的等级内婚 , 盛行一夫多妻 。广大农民实行父权制的一夫一妻小家庭 , 家庭成员为父母与未婚子女 。于各地在社会发展上有所不同 , 因而在家庭婚姻形态上也有差异 。
傣族的风俗习惯简介100字内快~~~~~傣族常见的民俗有泼水节、开门节、拜月、花街节等 。
1、关门节、开门节
关门节 , 傣语“毫瓦萨” , 时间固定在傣历9月15日(公历7月中旬) 。开门节 , 傣语称“翁瓦萨” , 时间固定在傣历12月15日(公历10月中旬) 。
在这两个节日当天 , 各村寨的男女老少都要到佛寺举行盛大的赕佛活动 , 向佛像佛爷敬献美食、鲜花和钱币 , 在佛爷佛像前念经、滴水 , 以求佛赐福于人 。
晚上要放火花、爆竹、高升(孔明灯) , 举行“赶摆” 。关门期间 , 男女青年可以谈情说爱 , 但不能结婚 , 不能外出;待“开门”后方能结婚和外出 。
2、泼水节
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傣语称“桑勘比浴佛节迈”或“楞贺桑勘” , 意为六月新年 。时间在傣历6月下旬或7月初(公历4月中旬) 。约在农历清明后十日举行 , 它象征着“最美好的日子” 。节期一般是3天 。
头两天是送旧 , 最后一天是迎新 。节日清晨 , 傣族村寨的男女老幼沐浴盛装到佛寺赕佛 , 并在寺院中围塔而坐 , 聆听佛爷念经 。之后 , 妇女们各挑一担水为佛像“洗尘” 。佛寺礼毕 , 青年男女退出 , 相互泼水祝福 。
接着成群结队四处游行 , 泼洒行人以示祝福 。西双版纳每年过泼水节的时候 , 傣族群众都要在澜沧江举行声势浩大的龙舟赛 , 赛后就将龙船拆散放进佛寺的竹楼里保管 , 待第二年泼水节到来之前 , 再把拆散的龙船拼装起来 。
3、花街节
花腰傣最隆重的节日要数农历正月十三的“花街节” 。这天 , 上千名青年男女从周围的村寨汇集到花街 。节日的花街热闹非凡 , 身着盛装的少女排成长队 , 款款走过花街 , 竞妆比美 , 风情无限;小伙子们则瞪大眼睛寻找意中人 。
如果情投意合 , 两人就相约到凤尾竹下荔枝丛中 , 姑娘解下腰间的秧篾饭 , 掀开青翠的芭蕉叶 , 只见喷香的糯米饭用鲜花汁染成了一半金黄一半鲜红 , 以芭蕉叶相隔一层又一层盛满猪脊肉、油炸干黄鳝、腌鸭蛋等美食 。两人一起吃着 , 说着情话 。吃完秧蔑饭 , 提亲成婚的大事也就定下了。
4、拜月
云南傣族在中秋之夜 , 盛行“拜月”风俗 。傣族传说 , 月亮是天皇第三个儿子岩尖变的 。岩尖是个英勇刚强的青年 , 他曾率领傣族人民打败过敌人 , 赢得了傣族乡亲的爱戴 。后来 , 他不幸死后 , 变成了月亮 , 升向天空 , 继续发出柔和的月光 , 在黑暗中给傣族人民带来光明 。
5、婚姻
傣族家庭与婚姻在历史上的鲜明特点是等级内婚 。土司之间实行严格的等级内婚 , 盛行一夫多妻 。广大农民实行父权制的一夫一妻小家庭 , 家庭成员为父母与未婚子女 。于各地在社会发展上有所不同 , 因而在家庭婚姻形态上也有差异 。
傣族青年男女结婚 , 一般实行从妻居的习俗 , 即男到女方家上门 , 因此婚礼主要在女方家举行 。婚礼开始前 , 新郎新娘先要到佛寺去拜佛 , 祈求吉祥幸福 , 白头偕老 。
-傣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