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霸先和刘裕谁厉害首先这个问题有点滑稽 , 我就来给对比一下 , 实际上有点关公战秦琼的意思 。在现实中没有任何意义 。先说结论 。刘裕可以完胜陈霸先 。
刘裕 , 字德舆 , 小名寄奴 。今天徐州人 。刘裕绝对是流氓无产者 , 与刘邦 , 朱元璋一样都是平民出身 。刘裕是刘牢之帐下普通士卒出身 。打仗勇敢 , 跟不命似的 , 历经磨难 , 血染征袍 。可以说凭着真本事战胜各路敌手 , 于东晋有再造之恩 。最终篡位登基 。登基为帝的时候已经是58岁了 。刘裕在位2年 。南朝刘宋立国59年
陈霸先 , 字兴国 。颍川人 。出身微末 。陈霸先虽然出身一般 , 但却是嫡系颍川士族出身 。南朝是士族门阀时代 , 国家是实际权力自西晋都迁以来就控制国家高层 。陈霸先作为颍川士族的代表最终从幕后走向台前 。平定侯景之乱 。而颍川士族终于建成了唯一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国家--陈朝 , 和刘裕一样 , 也是篡位登基 。登基时55岁 , 在位3年 。南陈立国33年 。
二人都是草莽出身 , 但陈霸先高于刘裕 , 陈霸先属于嫡系颍川氏族 。虽然陈霸先自己家族已经衰落 , 但底子相当的不错 。而刘裕是彻底的流氓无产者 。和朱元璋一样 。在出身这一点陈霸胜刘裕 。
二人都是大头兵起家 , 从普通一兵成为三军统帅 , 都是兵法大家 。陈霸先以梁武帝宗室吴兴太守萧英麾下中直兵参军的身份去在广州的驻守 , 陈霸先镇压当地暴乱有功 , 得以加封高要郡守 , 可谓平地一声雷 , 一下子就起来了 。后来梁朝新州刺史卢子熊征伐叛乱不利被梁武帝所杀 , 人家的儿子和部属不干了 , 立即起兵造反攻打广州 , 陈霸先带领3000士兵一战平定叛乱 , 梁武帝得知以后大喜 , 立即任命陈霸先为直阁将军 。一等子爵 。可以说 。陈霸先的官职是自己凭本事打出来了 , 可谓名至实归 。此后又平定李贲反叛 , 得以受封镇远将军 , 高要太守 , 总督七郡诸军事、得以掌控军权 , 最后平定侯景之乱 , 最终得天下 。
东晋邪教造反 。由于军卒数量不足 , 刘牢之四处征兵 , 刘裕有人命在身 , 只好加入军队躲避追捕 。在战斗中屡立战功 。后来逐步升迁 。战胜东晋权臣恒玄 , 于东晋有再造之恩 。迎接东晋安帝复位以后 , 朝廷加封刘裕为车骑将军 , 侍中 。都督中外诸军事 , 兼徐青二州刺史 , 刘裕数次推让 。朝廷不许 。刘裕推辞不掉以后 , 只好答应 。但刘裕屯兵丹徒 , 不在京师秉政 。这是刘裕自保的手段之一 。避免锋芒毕露 。刘裕指挥过许多的经典战役 , 灭后秦 , 灭后燕 。有灭两国之功 。然后先后平定卢循和徐道覆之乱 , 彻底统一南方 。
陈霸先有平定侯景之乱 , 但是许多人共同攻击侯景 , 只不过是陈霸先功劳最大 , 但仅此而已由于梁国内乱 , 北齐趁机进攻南梁 , 公元556年 , 北齐大将大将任悦领兵十万入侵 , 被陈霸先杀的大败 , 北齐不服 , 二次伐梁 。霸先亲自率领三千大军大败北齐 , 俘获齐军军粮数万斛 , 战船百艘 。一场大战活捉北齐主帅萧归和东方老总计四十六元员主将 , 其他军卒战死 , 淹死无数逃回齐国的寥寥无几 。经此大战 , 北齐再也不敢南侵梁朝 。但陈霸先主要依靠王僧变与萧摩诃两员大将的支持 。
刘裕秉正以后 , 起兵分四路平灭后秦 , 第一路由王镇恶与檀道济(又一个牛X人物)率领 , 进军许昌洛阳 , 第二路由沈田子与傅洪率领 , 攻取武关 , 第三路由刘尊考率领水军取荥阳 , 作为第一路军的策应 。刘裕本人亲统第四路由王仲德为先锋走泗水 。刘裕的灭后秦之战 , 被后世历代兵家所推崇 , 粟裕大将就就对刘裕的灭秦之战的布局十分钦佩 。王镇恶 , 檀道济皆是兵法大家 , 一路高歌猛进 , 所向无敌 , 望风而逃投降者无数 , 洛阳刺史姚光不战而降 , 东晋的故都光复 。
二人的功绩对比之下 。刘裕基本上完全靠自己的 。而陈霸先是依靠部属的帮助 。而且陈霸先的南陈的领土面积远远逊于刘裕 。二人登基以后的执政水平刘裕也高于陈霸先 。所以综合考虑 , 刘裕远胜陈霸先 。
陈霸先骁勇善战不亚于刘裕;且手下猛将如云;为何他建立的陈朝疆域如此狭小?北不过长江;西不过江陵死得早啊 , 建国才两年就死了 。
而在他这一生中 , 前半生穷比在讨生活和学习 , 然后二十年南征北讨 。等建立帝业之后 , 也不乏反对作乱的 , 还是在打仗 。如果等他把南方都安定下来 , 那完全有机会扩大疆土的 , 但可惜他没有时间了 。就像后来的周世宗柴荣的三个十年计划一样 , 如果能实现绝对是壮举 , 可惜也死得早 。
要是能和司马懿一样活到七十岁 , 那当时南北方形势会变成什么样真难说 。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武帝” , 你觉得哪个最厉害?在我的心目当中 , 我觉得汉朝的汉武帝最厉害 , 毕竟这个人可是把整个西汉的国力推向了一个巅峰 , 而且他的这一生在各个层面上可以说都建立了伟大的功绩 。

文章插图
在军事上面 , 重用卫青 , 霍去病北击匈奴 。打出了汉朝的天威 , 把匈奴赶出了汉朝的领土 , 让边疆的老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好日子 。并且在西域更是建立了西域都护府 , 加强了对西域的控制 。我甚至觉得这个是一个神迹 , 因为那个时候想要从西汉派兵到西域 , 是一个非常遥远的路途 , 但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 , 西汉硬生生地打通了这个道路 。
不仅如此 , 还建立了一套完备的管理手段 。比如说解决了那个地方的士兵就医难的问题 , 甚至还有一种家属陪同的措施 , 就是说你后方的家属有权利要求国家把你送到丈夫的身边 。
在重视军嫂的人权这方面也做得非常好 , 基本上跟现在没有区别 , 就是说你侵犯军人的权力是要坐牢的 , 那些军人在前方完全可以安心的打仗 , 所以在保护人权这方面也是做到了封建王朝的顶峰 。
在文化上面 , 汉武帝罢黜百家 , 独尊儒术 。可以说把我国的儒家文化推到了一个极致 。并且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 有才能的人得以发挥自己的能力 , 在各个岗位各司其职 , 所以那个时期涌现了很多的大学问家 , 比如说董仲舒 , 并且这种发展模式也被后来的朝代所模仿 , 进行借鉴和学习 。
侯安都杀死陈霸先唯一的儿子是不是无奈之选?公元557年8月 , 陈霸登基称帝 , 建立南陈;公元559年6月 , 陈霸先去世 , 满打满算也只做了一年零十个月的皇帝 。
看到陈武帝陈霸先 , 我总会想起宋武帝刘裕:同样的人望极高 , 同样的武力出众 , 同样的暮年天子 , 同样的壮志未酬 。
但刘裕显然比陈霸先幸运 , 因为刘裕建立的刘宋比南陈稳定 。因为当时的江南已经被刘裕统一 , 他更是通过两次北伐 , 把影响力推及中原地区 。
陈霸先建立的南陈则有些不足 , 他没能统一江南 , 东魏占据了淮南地区 , 西魏占据了雍州和巴蜀 。西梁占据了荆州、王琳占据了湘州 , 其他七七八八的小军阀数不胜数 。
尽管刘裕的成就比陈霸先高 , 但在一个问题上 , 刘裕和陈霸先是大哥别笑二哥 。那就是他们的接班人都死于非命 。刘裕接班人刘义符被辅政大臣徐羡之干掉了 , 这件事我之前说过 , 不再赘述 , 重点说说陈霸先的儿子陈昌 。
最初 , 陈霸先是西梁元帝萧绎的属下 , 所以他的儿子陈昌一直在萧绎那里当人质 。当西魏攻破江陵(荆州治所)的时候 , 陈昌被俘虏了 。
【陈霸先和刘裕谁厉害】陈霸先有六个儿子 , 但在他临终前 , 只有陈昌这一个儿子还活着 。在这种背景下 , 陈霸先联系北周(此时西魏已亡) , 希望能把自己唯一的儿子陈昌放回来 , 但北周一直没有答应 。
国不可一日无主 , 在陈霸先去世之后 , 他的侄子陈蒨趁机登上了皇位 。
陈蒨上位没有什么阴谋 , 因为在陈霸先去世之时 , 陈蒨还在会稽当太守 。是陈霸先的皇后章要儿与中书舍人蔡景历等定计秘不发丧 , 然后把陈蒨召回来继位 。
这里面有一个问题:皇后章要儿是陈昌的亲娘 , 她为什么不等亲儿子陈昌回来继位 , 反而要召回侄子陈蒨继位呢?
最主要的原因 , 还在于南陈的内忧外患太严重了 。整个江南四分五裂 , 北方又有两个强邻 , 亲儿子陈昌的回归之日又遥遥无期 。如果帝位长期空悬 , 随时会引发不测的 。
时皇子昌在长安 , 内无嫡嗣 , 外有强敌 , 宿将皆将兵在外 , 朝无重臣 , 唯中领军杜稜典宿卫兵在建康 。——《资治通鉴》·陈纪一
再者 , 此时陈昌还在北周当俘虏 , 如果南陈表示要让陈昌当皇帝 , 北周很可能拿着陈昌漫天要价、大做文章 。
基于这两个原因 , 重臣侯安都直接按剑上殿 , 要求皇后章要儿交出玉玺 。章要儿虽然极不情愿 , 却也不敢继续坚持 , 只得同意陈蒨继位 。
皇后以昌故 , 未肯下令 , 群臣犹豫不能决 。安都曰:“今四方未定 , 何暇及远!临川王有大功于天下 , 须共立之 。今日之事 , 后应者斩!”即按剑上殿 , 白皇后出玺 , 又手解蒨发 , 推就丧次 , 迁殡大行于太极西阶 。皇后乃下令 , 以茜纂承大统 。——《资治通鉴》·陈纪一
在我看来:侯安都的做法很正确 , 他的举动或许有些莽撞 , 但事急从权 , 解决南陈所受到的威胁才是最重要的 。
弱势的一方必须报团取暖 , 否则就有可能万劫不复 , 这个道理南侯安都非常明白 。陈霸先刚刚去世 , 正是最为衰弱之时 , 他们必须团结起来共抗外敌 。
陈蒨刚继位没多久 , 北周就把陈昌放了回去 , 试图扰乱南陈朝堂 。而湘州的王琳也趁着南陈国丧之期大举进攻 , 顺便把路过湘州的陈昌给扣留了 。北齐趁势派兵援助王琳 , 想趁机捞点便宜 , 顺便报前两次被陈霸先击败的仇 。
王琳闻高祖殂 , 乃以少府卿吴郡孙瑒为郢州刺史 , 总留任 , 奉梁永嘉王庄出屯濡须口 , 齐扬州道行台慕容俨帅众临江 , 为之声援 。——《资治通鉴》·陈纪一
高祖殂 , 周人乃遣昌还 , 以王琳之难 , 居于安陆 。——《资治通鉴》·陈纪二
面对王琳和北齐援军的进犯 , 陈蒨派侯瑱[zhèn]、侯安都和徐度率军抵御 。最终 , 侯瑱在芜湖大获全胜 , 王琳带着妻妾和十多个亲信逃往北齐 。
王琳至栅口 , 侯瑱督诸军出屯芜湖 , 相持百馀日……琳军大败 , 军士溺死者什二三 , 馀皆弃船登岸走 , 为陈军所杀殆尽……琳乘舴艋冒陈走 , 至湓城 , 欲收合离散 , 众无附者 , 乃与妻妾左右十馀人奔齐 。——《资治通鉴》·陈纪二
南陈打败王琳并夺回湘州之后 , 陈昌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国家 。但更尴尬的现实等着他:南陈已经有了新皇帝陈蒨 , 而且陈蒨刚在不久之前的战争中大获全胜 , 得到了朝臣的普遍认可 。
但陈昌显然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 , 他认为自己是先帝(陈霸先)唯一的儿子 , 比陈蒨更有资格继承皇位 。所以在写给陈蒨的信中 , 陈昌的用语非常没礼貌 , 显然是把陈蒨当做乱臣贼子来看待的 。
琳败 , 昌发安陆 , 将济江 , 致书于上 , 辞甚不逊 。——《资治通鉴》·陈纪二
陈蒨和陈昌谁该当皇帝?我相信双方都有大量理由证明自己继位的合法性与正当性 。但在博弈场中 , 说道理是没用的 , 还要看双方实力的对比 。
陈蒨和陈昌角力 , 关键点在侯安都身上 , 他是陈霸先的老部下 , 又是敢于按剑上殿威胁皇后的猛人 。此时外患暂时消除 , 如果侯安都一门心思要借着陈昌大做文章 , 陈蒨一定会很头痛 。
在这种背景下 , 陈蒨玩了一招“以退为进” , 表示自己愿意把皇位让给陈昌 , 用以试探侯安都的态度 。
上不怿 , 召侯安都从容谓曰:“太子将至 , 须别求一籓为归老之地 。”——《资治通鉴》·陈纪二
但侯安都没有任何犹豫 , 直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支持陈蒨继续当皇帝 , 陈昌可以另行安排 。
安都曰:“自古岂有被代天子!臣愚 , 不敢奉诏 。”因请自迎昌 。于是群臣上表 , 请加昌爵命 。庚戌 , 以昌为骠骑将军、湘州牧 , 封衡阳王 。——《资治通鉴》·陈纪二
对于侯安都这种军政大佬而言 , 扶持一个弱势皇帝 , 众多大佬共同执政 , 才是最他们最喜欢的政治格局 , 这也是博弈的常态 。侯安都为什么要放弃这种格局 , 反而坚定支持陈蒨呢?
事出反常必有妖 , 侯安都之所以不愿意扶持弱势皇帝 , 并不是不想 , 而是不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