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鹅的饲养方法和疾病预防

小鹅的饲养方法及要点知识小鹅是一种比较难养的动物,那么小鹅怎么饲养呢?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小鹅的饲养方法,一起来看看 。
小鹅的饲养方法
1、小鹅禁忌油腻物,用洗净切细而鲜嫩的青绿饲料拌上碎米喂10一15天,青料比例要多 。

2、白天喂3—4次,晚上喂1—2次,并供给清洁饮水 。

3、15天以后可全喂青料,晚上补喂糠、麸和少量包谷粉等精料 。

4、气候温和的地方,雏鹅出壳后3—5天就可在附近草场上放养,吃食嫩草,减少喂饲,并可将小鹅放到户外能晒得到太阳的水里洗澡10多分钟,15—20天后可任其自由下水 。

5、冷水田、深水、积水阴沟及泥浆田均不宜放 。

6、40天以前小鹅,要谨防雨淋,晚上防止打堆,并勤换窝棚垫草保持厩舍干燥、清洁 。

7、60天的雏鹅,以放为主,一般不再补喂糠、麸 。如果天热可用细沙垫栏,以防过热 。如果用抱窝母鹅育雏,i00只左右雏鹅,放3一4只母鹅和一只公鹅 。公鹅能防敌害 。

雏鹅出壳后,待绒毛干时即从巢中取出 。青年母鹅所生的蛋孵出的雏鹅约36小时给食;成年母鹅所生的蛋孵出的雏鹅24小时给食 。小鹅禁忌油腻物,用洗净切细而鲜嫩的青绿饲料拌上碎米喂10一15天,青料比例要多 。白天喂3―4次,晚上喂1―2次,并供给清洁饮水 。15天以后可全喂青料,晚上补喂糠、麸和少量包谷粉等精料 。气候温和的地方,雏鹅出壳后3―5天就可在附近草场上放养,吃食嫩草,减少喂饲,并可将小鹅放到户外能晒得到太阳的水里洗澡10多分钟,15―20天后可任其自由下水 。冷水田、深水、积水阴沟及泥浆田均不宜放 。40天以前小鹅,要谨防雨淋,晚上防止打堆,并勤换窝棚垫草保持厩舍干燥、清洁 。60天的雏鹅,以放为主,一般不再补喂糠、麸 。如果天热可用细沙垫栏,以防过热 。如果用抱窝母鹅育雏,i00只左右雏鹅,放3一4只母鹅和一只公鹅 。公鹅能防敌害 。
饲养小鹅的要点
一、选好雏鹅 。健壮雏鹅表现为举止活泼,眼大有神,反应灵敏,卵黄收缩良好,毛干后能站稳,叫声有力,用手握住颈部提起来时,双脚迅速收缩 。对腹大、歪头等弱雏要淘汰 。

二、温度适宜 。1-5日龄为25-28℃,6-10日龄为23-26℃,11-20日龄为20-24℃,21日龄以后为17-2O℃ 。

三、精心饲喂 。应定时定量饲喂,宜采用少喂勤添八成饱的喂法 。雏鹅在出壳24小时后,要先喂水后开食,喂浸泡的碎米和丝状青菜 。开食后头两天喂 4-5次,4-10日龄喂次数增至5-7次,日粮精料占35%,青菜占65% 。11-20日龄时,以青料为主 。21日龄后,改为谷物类饲料,每天喂4-5 次 。

四、分开育雏 。每批雏鹅都有大、中、小或强弱之分,因此,必须合理分群,达到全群生长均匀,发育整齐的目的 。育雏应以小群为宜,每群50-80只,要做到白天、黑夜逐群检查,用手把小鹅操动4-5次,防止有雏鹅堆叠而造成上面冻、中间热、下面压的现象 。

五、适时放牧 。自开食后,要每隔一小时起身一次,这样可调节温度,散发水汽 。7日龄后,选择在晴朗无风天气,可在清洁的浅水塘内进行放水,开始时间要短,路要近 。

六、防治疾病 。雏鹅抗病力弱,圈舍要常清扫,垫草要勤换勤晒,料槽每周用碱水刷1次,育雏阶段重点防治小鹅流感和小鹅瘟 。
喂养小鹅的方法
选好雏鹅

健壮雏鹅表现为举止活泼,眼大有神,反应灵敏,卵黄收缩良好,毛干后能站稳,叫声有力,用手握住颈部提起来时,双脚迅速收缩 。对腹大、歪头等弱雏要淘汰 。

温度适宜

1-5日龄为25-28℃,6-10日龄为23-26℃,11-20日龄为20-24℃,21日龄以后为17-2O℃ 。

精心饲喂

应定时定量饲喂,宜采用少喂勤添八成饱的喂法 。雏鹅在出壳24小时后,要先喂水后开食,喂浸泡的碎米和丝状青菜 。开食后头两天喂 4-5次,4-10日龄喂次数增至5-7次,日粮精料占35%,青菜占65% 。11-20日龄时,以青料为主 。21日龄后,改为谷物类饲料,每天喂4-5次 。

分开育雏

每批雏鹅都有大、中、小或强弱之分,因此,必须合理分群,达到全群生长均匀,发育整齐的目的 。育雏应以小群为宜,每群50-80只,要做到白天、黑夜逐群检查,用手把小鹅操动4-5次,防止有雏鹅堆叠而造成上面冻、中间热、下面压的现象 。

适时放牧

自开食后,要每隔一小时起身一次,这样可调节温度,散发水汽 。7日龄后,选择在晴朗无风天气,可在清洁的浅水塘内进行放水,开始时间要短,路要近 。

防治疾病

雏鹅抗病力弱,圈舍要常清扫,垫草要勤换勤晒,料槽每周用碱水刷1次,育雏阶段重点防治小鹅流感和小鹅瘟 。小鹅最易感染流感病,该病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传染,感染后传染快、死亡率高 。发病初期小鹅鼻、口腔流清水,呼吸急促、频频摇头、头脚抖动、精神萎靡、活动减少、食欲减退、羽毛松弛、蹲伏在地、不能站立、体温升高,死亡前出现下痢,病程3~5天

防治方法:预防本病关键是注意环境消毒,饮食卫生和风寒保暖 。发病后及时隔离,对鹅舍、鹅身进行消毒,同时进行药物治疗,可用20%磺胺噻唑钠肌肉注射, 每只1~2毫升,每天2次,连用2~3天,或用青霉素加链霉素,每只肌肉注射3万~5万单位,每天2次,连用3天 。也可每50只雏鹅用生姜35克,杏仁 30克,桂枝、防风、麻黄各25克,加水2.5~3公斤煎汁,拌料饲喂,每天2次,连用3天;或用鱼腥草20克,桉树叶(鲜品)、蒲公英各25克,煎水拌 料,连用2~3天,也有很好的预防治疗作用 。
养鹅如何预防疾病?鹅常见病的预防及治疗
1.小鹅瘟 。由小鹅瘟病毒引起 。1-60日龄的小鹅均易发病,其中1—20日龄和30-40日龄是发病的高峰期 。该病发生有周期性,死亡率30%-40%,高达70%左右 。病鹅精神沉郁,吃草减少或衔草不吃,拉灰白色粪便,脱水消瘦,不能站立,滑冰样运动,一般5-8小时死亡 。慢性病鹅可见蜡肠粪 。
防治:①搞好孵坊和鹅舍的消毒 。②刚孵出的雏鹅每只注射高免血清1毫升免疫,治病时皮下注射1.5毫升;③母鹅注射鸭胚弱毒苗100倍稀释液1毫升,或鹅胚弱毒苗100倍稀释液给母鹅注射,500倍稀释液给小鹅滴鼻免疫 。④鸡鸭制备的卵黄抗体每只1毫升,腿部皮下注射,防治效果达90%以上 。
2.小鹅流行性感冒 。由鹅流行性感冒志贺氏杆菌引起 。主要危害30日龄左右的幼鹅,传染快,死亡率高 。病鹅食欲减退,流鼻涕,下痢,缩头嗜睡,伏卧怕冷,不断摇头,羽毛乱,两脚瘫软无力 。
防治:注意环境清洁卫生,防寒保暖 。病鹅按每公斤体重用青霉素4万单位或氯霉素12-15毫克,肌注,每天2次,连用2天 。磺胺嘧啶片每只每次0.25毫克,1次内服;敌菌灵按鹅每公斤体重30毫克,1次内服,每天2次 。
3.曲霉菌病 。由烟曲霉和黄曲霉引起,多发于雏鹅 。病鹅精神萎靡,缩头闭眼,减食口渴,气喘,流鼻液,消瘦,体温升高,后期下痢 。
防治:①不使用发霉垫料和饲料,鹅舍严格消毒,通风良好 。②多雨潮湿季节,每只雏鹅每天用制霉菌素2-3毫克,拌入料中饲喂,连用3天 。治疗病鹅用量加倍 。
4.鹅卵黄性腹膜炎 。由大肠杆菌引起 。病鹅精神沉郁,离群落后,减食,肛门外粘污物,粪便带蛋清或凝团的蛋白、发臭 。停止饮水,衰竭死亡 。病程2-6天 。
防治:搞好鹅舍卫生,及时隔离病鹅 。按鹅每公斤体重用链霉素50-200毫克,或氯霉素10-30毫克,卡那霉素10-15毫克,壮观霉素30-40毫克,1次肌注,每天2次 。也可用呋喃唑酮每只25毫克,拌入料中饲喂 。
5.鹅出败病 。由巴氏杆菌引起 。20日龄以内的小鹅不发生该病,主要见于成年鹅发病,每年5—6月是发病高峰期 。最急性型,鹅突然死亡,未见任何症状 。急、慢性型,病鹅体温升高43℃以上,食欲减退,离群,闭目,毛乱,口鼻流粘液,拉黄绿或灰白色稀粪,便中带血 。先兴奋不安,曲颈于背,后麻痹而死,死亡率50%—80% 。
防治:①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注射禽出败菌苗每次每只2毫升,每年3—4次 。②病鹅立即隔离,鹅舍用具彻底消毒 。③磺胺甲基嘧啶按每公斤体重O.2克,1次内服;0.15%土霉素或(20-30)x1O(负6次方)喹乙醇拌料喂服,每天2次 。
6.绦虫病 。由绦虫寄生于小肠所致,多发生于15-90日龄的鹅 。病鹅减食口渴,消化不良,拉绿色或灰白色稀粪,突然倒卧,起立困难,行走摇摆,伸颈张口,双脚乱刨,麻痹死亡 。
防治:①鹅群每年驱虫2次,粪便集中发酵处理 。②摈榔按每公斤体重用O.5—O.75克,水煎取汁喂服 。③南瓜子粉按每公斤体重用20-30克,1次拌料喂服 。
7.鹅口疮 。由白色念球菌引起 。病鹅生长不良,精神萎顿和羽毛松乱 。嗉囊粘膜增厚,呈灰白色,有圆形溃疡,常见伪膜性斑块 。口腔粘膜黄色,呈干酪样 。
防治:①搞好鹅舍卫生,种蛋严格消毒 。②口腔粘膜溃疡可以涂碘甘油,嗉囊中可以灌入2%硼酸 。饮用O.05%硫酸铜溶液 。③大群鹅按每公斤饲料中加制霉素50-100万单位,连用7—21天 。
8.鹅球虫病 。由鹅球虫引起 。多发于雏鹅 。每年5-8月是发病高峰期 。病鹅食欲减少,精神萎靡,缩颈甩头 。粪便红色粘稠,后期鲜红色 。
防治:①青霉素10万单位,1次肌注 。②磺胺嘧啶按每公斤体重30—40毫克或氯苯胍20毫克,氨丙林50毫克,1次拌料喂服 。③莫能霉素(70—120)x10(负6次方)混饲喂服 。
9.鹅裂口线虫病 。由鹅裂口线虫引起 。主要危害雏鹅 。病鹅食欲减退,甚至废绝,嗜睡,发育滞缓,下痢、消瘦,衰竭死亡 。
防治:①搞好环境卫生 。雏鹅与成鹅分开放养,5-6天更换牧地1次 。定期驱虫 。②左旋咪唑按每公斤体重25毫克或甲苯咪唑100毫克,饮水或拌料喂服 。
10.鹅链球菌病 。由链球菌引起 。病鹅精神沉郁,体温升高,粘膜发绀,闭目嗜睡,腹泻,运动障碍,转圈痉挛死亡 。
防治:①搞好卫生 。病鹅及时隔离诊治,严格消毒 。种蛋药物处理 。②毒霉素按每公斤体重5万单位,1次肌注,如配合庆大霉素效果更好 。
我养鹅的小鹅怎样预防疾病的根据当地的疫情发生情况和本场实际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并严格的执行免疫计划 。同时还要定期对鹅群进行全面的驱虫,选择广谱、高效、低价的药物进行驱虫 。做好环境的控制工作,加强日常环境卫生的清理工作,勤换垫草垫料,并做好鹅场内外环境的消毒工作 。

小鹅的饲养方法和疾病预防

文章插图
工作人员和车辆在进出鹅舍时要严格的消毒,以免将病原菌带入,引发疫病,有条件的鹅场要有配套的粪污处理系统,坚持做到无害化处理,防止污物污染周围环境,引发疫病 。




【小鹅的饲养方法和疾病预防】养鹅常见的传染病
1、小鹅瘟
鹅瘟是雏鹅最易感染的病毒,常是突然发病,死亡率较高,最多达90%,40日令发病率最高 。临床症状是精神差,沉郁、拒食 。粪便稀薄呈灰白色,消瘦,两腿直立、卷曲困难,一般发病持续5~8h多因脱水,衰竭死亡 。
2、病毒性肝炎
鹅的病毒性肝炎,发病日龄一周到3周龄比较明显主要症状是突然的不食,出现死亡,颈部羽毛蓬乱;眼出泪红肿,口流黏液,精神抑郁;腹部鼓胀,粪便稀薄灰色、黄白色 。死亡数量急剧上升,最高死亡率达80%,是当前危害雏鹅较重的传染病之一 。
以上内容参考-鹅
小鹅怎么养殖不生病先将育雏舍清理干净,铺上垫草进行第一次消毒,到进雏鹅前一天再用百毒杀消毒液喷洒消毒 。刚出壳的鹅温度是第一关,要根据气候环境的变化,仔细的调节温度,3天内要保持在28~32℃之间,以后每周要下降2~3℃,要保持在25~28℃,温暖季节也可以在地面舍饲加垫料自温育雏 。
定时饲喂5~6次/天,3周后可以自由采食堆饲,自由饮水 。
鹅瘟是雏鹅最易感染的病毒,常是突然发病,死亡率较高,最多达90%,40日令发病率最高 。预防方法是出壳24h内注射疫苗 。做好雏鹅的免疫接种是关键措施,保证有足够的母源抗体保护雏鹅的生长,是最简单的也是最好的效果 。
扩展资料
雏鹅饲养应注意的事项:
(1)饲喂做到定时、定量,少喂勤添 。由于雏鹅体重轻,身体弱小,食量少,消化机能未健全,故15日龄内以喂八成饱为宜,切忌时饥时饱,防止引起消化障碍 。初生雏鹅按饮水(用25℃温开水,忌用冷开水)~喂料一喂青料方式进行 。
精料变化必须由熟到生、由湿到干、由软到硬 。碎米由浸泡到浸水到不浸水,配合料由湿到干,米饭由熟到生,使鹅有一个锻炼适应的过程 。更换饲养场所最初几天内禁止更换饲料,待适应新的环境后可逐渐更换饲料 。
(2)开始饲喂青绿饲料时应细嫩多汁,以菜叶、莴苣叶最佳,洗净晾干后切成细丝状 。
(3)饲料必须清洁新鲜 。凡是腐败变质的饲料,不能用来喂鹅,否则会引起肠炎、消化不良或其他疾病,严重者会引起死亡 。
(4)潮口时间多在出壳后24h左右进行 。初产蛋所孵的雏鹅,以出壳后36h开食为宜,经产蛋所孵的雏鹅,可在出壳后24h内开食;体型大,健状的雏鹅,可适当提早开食;体型小,孱弱者,应适当延迟开食时间 。开食时间为1h 。
(5)注意补给矿物质 。矿物质对于雏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有助于骨骼的生长,防止软骨病发生,故应在饲料中加入2%~3%的骨粉或蛋壳粉、贝壳粉以及0.5%的食盐 。如舍饲时,还应在舍内设置沙盆放上沙粒,让其自由采食 。沙粒如同牙齿,起到机械磨碎食物的作用 。
(6)喂饲时注意采食情况,若个别体弱雏鹅采食较慢时,应分开饲养,以达到雏鹅生长发育的整齐 。
-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