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相隔遥远,但他们的所作所为却是那么一致 。

文章插图
周公不效法孔子,孔子也不效法周公 。言外之意是既照顾了对方的尊严,又保存了自己的体面,不卑不亢落落大方 。
出自《世说新语》,直接介绍陈元方言行的有九条,分布在《德行》、《言语》、《政事》、《方正》、《规箴》、《夙慧》六门 。
简介
封于曲阜,留朝执政,长子伯禽就封 。武王卒,成王幼,周公摄政 。管叔、蔡叔、霍叔等不服,联合殷贵族武庚和东夷反叛 。他率师东征,平定叛乱,灭奄(今山东曲阜东)后大举分封诸侯,营建成周洛邑(今河南洛阳) 。又制礼作乐,为西周典章制度的主要创制者,主张 “明德慎罚”,以“礼”治国,奠定了“成康之治”的基础 。
周公一生的功绩被《尚书大传》概括为:“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 。”言论见于《尚书》之《大诰》《康诰》《多士》《无逸》《立政》诸篇 。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言外之意言外之意就是:周公没有效仿孔子,孔子也没有效仿周公 。也就是说:“至于元方“周公不师孔子 孔子亦不师周公”其实是他的一个很聪明的随机
PS:事实上孔子非常尊崇周公之礼,是极力推崇和消防的,周公封于鲁国,而孔子出身于鲁国(孔子祖先本是宋国人,殷商的后代),这不是偶然的巧合,生活在周公的礼仪之邦,崇尚周公也是理所当然的,只不过后人为了捧高孔子而说了“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这句话罢了
你认为元方所说的“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出自南北朝刘义庆的《陈元方候袁公》
原文: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
译文:
陈元方十一岁时,去拜会袁公 。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在太丘做官,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事情?”元方说:“我父亲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安抚,让人们心安理得地做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更加敬重 。”袁公说:“我曾经也当过邺县县令,正是做这样的事情 。不知是你的父亲学我,还是我学你的父亲?”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时间相隔遥远,但他们的行为却是那么一致 。周公没有学孔子,孔子也没有学周公 。”
鉴赏:
袁公
比较自负,问题刁钻 。如「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这个问题很难回答,稍微不慎则颜面尽失,想是袁公并非真正想知道是谁学了谁,而是有意为难陈元方 。
元方
机智应变 。如「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 如此巧妙回答,既照顾了对方的尊严,又保住了自己的体面,不卑不亢落落大方,不损人也不损己,想袁公听了,定会暗暗点头称奇 。
创作背景:
《世说新语》是一部笔记小说集,此书不仅记载了自汉魏至东晋士族阶层言谈、轶事,反映了当时士大夫们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而且其语言简练,文字生动鲜活,因此自问世以来,便受到文人的喜爱和重视,戏剧、小说如关汉卿的杂剧《玉镜台》等也常常从中寻找素材 。
作者简介:
刘义庆(403年 - 444年),彭城郡彭城县(今江苏省徐州市)人,南朝宋宗室、文学家 。宋武帝刘裕的侄子 。袭封南郡公,永初元年(420年)封临川王,征为侍中 。文帝元嘉时,历仕秘书监、丹阳尹、尚书左仆射、中书令、荆州刺史等 。著有《徐州先贤传》《江左名士传》《世说新语》 。
周公不师孔子 孔子亦不师周公的意思意思是周公不效法孔子,孔子也不效法周公 。
这个话是有言外之意的,一定要结合前一句话来看,其实这只是一个类似玩笑的问答而已,并非历史上的实际情况,按照《世说新语》的记载,陈元方这个回答是很巧妙的,既照顾了对方的尊严,又保存了自己的体面,不卑不亢、落落大方 。
其实谁都知道,孔子一生最推崇的人就是周公,虽然孔子晚于周公几百年,但孔子一生的目标就是推行周公的政治主张和礼治,所以说孔子不效法周公那怎么可能?当然周公不效法孔子倒是真的 。
【原文】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了,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政事第三)
【译文】陈元方(纪)十一岁时,去拜会袁公(绍) 。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任太丘长,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元方说:“家父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体恤,让人们做心安理得的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越来越敬重 。”袁公说:“我从前曾当过邺县县令,正是这样做的 。不知是令尊学我,还是我学令尊?”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相隔遥远,但他们的所作所为却是那么一致 。周公不效法孔子,孔子也不效法周公 。”
其实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袁公是故意为难、傲慢无理,而元方则聪明机智、沉着大方,其实是答非所问!
《陈元方侯袁公》 元方说“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的言外之意周公和孔子是不同时代的人,但是谁也不是谁的老师.
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相隔遥远,但他们的所作所为却是那么一致.周公不效法孔子,孔子也不效法周公.言外之意是:既照顾了对方的尊严,又保存了自己的体面,不卑不亢落落大方.
- 中国拼音怎么写
- 主角体弱多病家族宠的小说
- 中考3加4的利弊
- 孩子考试成绩差家长怎样签字
- 病字头一个且
- 教师资格证报名时间2021年上半年
- 转笔教程6个基本动作慢动作教学
- 淘宝7天无理由退换货规则
- 太阳能路灯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