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反应原理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反应原理:还原糖+斐林试剂(60-50度水加热约2min)=砖红色沉淀酒石酸合铜(II)离子可以简单理解为碱性环境下稳定存在的Cu2+离子,在酒石酸根保护下不会沉淀 。还原性糖基本就是含有酮基(烯醇化转化为醛基)或醛基(氧化为羧基)的糖 。碱性条件下的Cu2+离子氧化性足以将这些基团氧化,自身被还原成砖红色的Cu(I) 。
还原糖斐林试剂颜色变化用斐林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为: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 。

文章插图
斐林试剂(Fehling's solution)是一种可以鉴别还原性物质的试剂,一般由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溶液配成,由德国化学家赫尔曼·冯·斐林在1849年发明的 。斐林试剂常用于鉴定可溶性的还原性糖的存在,可与还原性糖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
1849年,德国化学家斐林发明了斐林试剂 。它是由氢氧化钠的含量为0.1 g/mL的溶液和硫酸铜的含量为0.05 g/mL的溶液,还有含量为0.2g/mL酒石酸钾钠配制而成的,其本质是铜离子和酒石酸形成的配合物——酒石酸合铜(高中认为是新制的氢氧化铜) 。
斐林试剂是二价铜离子的酒石酸钾钠配合物,可以被脂肪醛或还原性糖还原为氧化亚铜 。斐林试剂为深蓝色溶液,在与脂肪醛或还原性糖共热时,蓝色消失,析出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 。
在氧化亚铜析出过程中,反应液的颜色可能经过由蓝色→绿色→黄色→红色沉淀的逐渐变化,反应较快时,直接观察到红色沉淀 。
它与可溶性的还原性糖(葡萄糖、果糖和麦芽糖)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够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 。因此,斐林试剂常用于鉴定可溶性的还原性糖的存在与否 。
那些还原糖可以跟 菲林试剂 反应在糖类中,分子中含有游离醛基或酮基的单糖和含有游离醛基的二糖都具有还原性.
还原性糖包括葡萄糖、果糖、半乳糖、乳糖、麦芽糖等.
还原性糖都可以和菲林试剂反应,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
糖类与斐林试剂的显色反应过程显色反应过程:由浅蓝色——绿色——黄色——砖红色沉淀
1、斐林试剂为深蓝色溶液,在与脂肪醛或还原性糖共热时,蓝色消失,析出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 。在氧化亚铜析出过程中,反应液的颜色可能经过由蓝色→绿色→黄色→红色沉淀的逐渐变化,反应较快时,直接观察到红色沉淀 。
2、一般将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体积混合(或在2 mL甲液中滴4~5滴乙液),再将混合后的斐林试剂倒入待测液,水浴加热或直接加热 。如待测液中存在还原糖,则呈现砖红色沉淀;如待测液中不存在还原糖,则仍然呈蓝色 。
3、斐林试剂与可溶性的还原性糖(葡萄糖、果糖和麦芽糖)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够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 。因此,斐林试剂常用于鉴定可溶性的还原性糖的存在与否 。
扩展资料:
还原糖实验
1、配置斐林试剂:0.1 g/mINaOH(甲液)和0.05g/mICuSO4(乙液) 。甲液配制方法是将50g氢氧化钠和137g酒石酸钾钠溶于500mI蒸馏水中(贮于带橡皮塞的瓶中) 。乙液配制方法是将34.5g结晶硫酸铜溶于500ml水中,加0.5mI硫酸 。混合均匀 。
2、向试管内注入2ml待测组织样液 。
3、向试管内注入1ml斐林试剂(甲乙液混合均匀,甲液量较多,乙液只需少量 。然后再注入) 。
4、将试管放入盛有50~65℃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2min 。
5、观察试管中出现的颜色变化 。(应为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
6、核糖、麦芽糖、葡萄糖、果糖均为砖红色沉淀;蔗糖、淀粉无变化(因为蔗糖、淀粉为非还原性糖) 。
-斐林试剂
斐林试剂怎么配置?测试还原糖,极其原理1、斐林试剂配制方法:0.1 g/mI NaOH(甲液)和0.05 g/mI CuSO4(乙液) 。甲液配制方法是将125 g氢氧化钠和137 g酒石酸钾钠溶于500 mI,蒸馏水中(贮于带橡皮塞的瓶中) 。乙液配制方法是将34.5 g结晶硫酸铜溶于500 ml水中,加0.5 mI硫酸 。混合均匀 。
2、测试还原糖原理:斐林试剂是二价铜离子的酒石酸钾钠配合物,可以被脂肪醛或还原性糖还原为氧化亚铜 。斐林试剂为深蓝色溶液,与可溶性的还原性糖(葡萄糖、果糖和麦芽糖)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够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 。
3、斐林试剂的使用方法:一般将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体积混合(或在2 mL甲液中滴4~5滴乙液),再将混合后的斐林试剂倒入待测液,水浴加热或直接加热 。如待测液中存在还原糖,则呈现砖红色沉淀;如待测液中不存在还原糖,则仍然呈蓝色 。
扩展资料:
1、斐林试剂(Fehling's solution)是德国化学家赫尔曼·冯·斐林(Hermann von Fehling,1812年--1885年)在1849年发明的 。常用于鉴定可溶性的还原性糖的存在 。斐林试剂与单糖中的还原性糖(葡萄糖、果糖等)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
2、斐林试剂需要现配现用,新配置的Cu(OH)2溶液呈悬浊液,与还原糖反应最充分,砖红色的Cu2O生成也最多,均匀饱满的分布在溶液中 。放置后的Cu(OH)2溶液,一方面会发生沉淀,影响与还原糖的接触面,另一方面Cu(OH)2自身发生分解反应,生成CuO黑色沉淀,都会影响实验效果 。
【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反应】参考资料:斐林试剂_
- 小丑鱼可以淡水养吗
- 韩文字大全可复制繁体
- 韩国男女比例2023
- 十大垃圾食品排名表
- 桂花几月开花哪个季节
- 狗狗节日日期
- 寒武纪结局什么意思
- 王的康熙字典繁体字多少画 王的康熙字典繁体字多少画啊
- 一字水阀门垂直是开还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