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失败后,凡尔赛条约都有什么?《凡尔赛条约》或《凡尔赛和约》,全称《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 (协约国)对战败国 (同盟国)的和约 。协约国和同盟国于1918年11月11日宣布停火,经过巴黎和会长达6个月的谈判后,于1919年6月28日在巴黎的凡尔赛宫签署条约,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 。得到国际联盟的承认后,于1920年1月10日正式生效 。
【针对战败国签署的条约】

文章插图
禁止二战战败国拥有核武器,航空母舰军队的公约是什么?二战之后《(对日)旧金山和约》和《最终解决德国问题条约》是对两个主要轴心国的条约,《最终解决德国问题条约》中德国放弃核生化武器,限制军队人数;对日和约中,日本放弃了诉诸战争权 。两条约均未限制进攻性武器 。其他轴心国有意大利,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芬兰,签署有五国条约,对奥地利《奥地利国家条约》,对意大利、芬兰、奥地利有军备限制 。
以上国家均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签字国,也非条约规定的核国家,无权利发展核武器 。
联合国宪章第53条、第77条和第107条有关敌国条款规定可以被视为对二战战败国的主要限制条款,也就是二战战败国被视为侵略而被进攻,进攻方不需要获得联合国安理会授权 。
第53条规定
一、安全理事会对于职权内之执行行动,在适当情形下,应利用此项区域办法或区域机关 。如无安全理事会之授权,不得依区域办法或由区域机关采取任何执行行动;但关于依第一百零七条之规定对付本条第二项所指之任何敌国之步骤,或在区域办法内所取防备此等国家再施其侵略政策之步骤,截至本组织经各关系政府之请求,对于此等国家之再次侵略,能担负防止责任时为止,不在此限 。
二、本条第一项所称敌国系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本宪章任何签字国之敌国而言 。
第107条规定:“不取消或禁止负行动责任之政府对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本宪章任何签字国之敌国因该次战争而采取或受权执行之行动 。”
另外有争议的是《旧金山对日和约》签署方不包括苏联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苏均以对日联合公报形式结束战争状态而苏联及继承其地位的俄罗斯始终没有缔结对日和约,按波茨坦公告对日一致原则,《旧金山对日和约》有效性存在一定争议 。
巴黎和会还与哪些战败国签订了条约巴黎和会是一战结束后的1919年,胜利的协约国集团为解决战争所造成的问题以及奠定战后的和平而召开的会议 。这个和会是胜利国举行的和会,又是个大国操纵的和会,德国等战败国和苏俄被排斥在会议之外 。美国总统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主导了和会的进行 。和会上签订了处置德国的《凡尔赛和约》,同时还分别同奥、匈、土等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 。它们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一战后由美、英、法等主要战胜国主导的国际政治格局 。会议通过一系列措施来重塑现实政治格局,遏制德国等战败国以及苏俄,与此同时又通过筹组国际联盟来企图建立理想的国际外交规范 。
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的帝国主义分赃会议 。
1918年11月11日凌晨5时,巴黎东北贡比涅森林的雷通车站 。德国以外交大臣为首的代表团走上联军总司令、法国元帅福煦乘坐的火车,签订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战的条约 。停战的条约是十分苛刻的,它包括:
14天内德军撤出在这次战争中占领的法国、比利时、卢森堡的领土,还有在普法战争中所占领的阿尔萨斯—洛林地区;
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军队占领15年,东岸50千米以内德国不得设防;
德国废除普遍义务兵役制,陆军不得超过10万人;
交出巡洋舰、战斗舰、驱逐舰、潜水艇234舰,空军全部飞机,500门大炮和大量枪支弹药;
德国交出316.8亿美元的战争赔款(德国拿不出这么多,后一再削减,成为7.14亿美元);
德国要交出性能完好的火车头5000个,车厢15万个,卡车5000辆
德国交出全部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总的来说,德国失去了三分之一的领土,十分之一的人口(这些人的一部分后来成为纳粹的狂热支持者)
1919年1月18日,在法国巴黎的凡尔赛宫召开了分赃的丑剧——巴黎和会 。
参加巴黎和会的各国代表有1000多人,其中全权代表70人,后改为“四人会议”,即美国总统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和意大利首相奥兰多 。后因意大利在大战中作用不大,贡献几乎是负的,本国底子又薄,被英法冷落一边 。所以实际上又变为“三人会议”,他们是巴黎和会的三巨头,也是主宰者 。
在会议过程中,三巨头各怀鬼胎 。
英国:希望得到海上霸权,殖民霸权,而且希望欧洲大陆各国实力均等,即大陆均势 。
法国:希望得到欧陆霸权 。
美国:世界霸权 。
于是,很有意思的一幕出现了,每一个国家都会与另两个国家互为对手,而又都能与另两个国家的任意一个联手 。所以,这场会议足足开了5个多月 。
为了索取战败国的赔款,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和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吵得不可开交 。
“你们法国拿50%,我们英国得30%,怎么样?”“不行,绝对不行!这次大战,法国损失最大,我们应该得58% 。”
“太过份了,我们不同意 。”
“那我们也不同意 。”已经78岁的克里孟梭,虽已满头白发,但仍像只野兽般凶猛,真不愧他的“老虎总理”的外号 。而劳合·乔治也百般纠缠,一点儿都不牺牲自己的利益 。
美国总统威尔逊只好在英法之间周旋,忙着打圆场:“我们美国一分钱都不要 。你们两国都牺牲些,让别的国家也得点好处,法国得56%,英国得28%,这样可以吗?”
克里孟梭厉声喊着:“可以 。但法德边界得以莱茵河为界:除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外,德国的萨尔区也归我们!”如果法国得到萨尔区,就意味着他控制了欧洲最重要的军事工业区,将来可以在欧洲大陆称王称霸 。对这点,英国和美国当然不同意 。他们从1月吵到4月,谁也不肯让步 。威尔逊和克里孟梭都以退出和会来要挟对方 。
三个人经过无数次的争执和讨价还价后,终于有了结果:英国得到了国际联盟所规定的委任统治制度下拥有1000万人口的领土,法国得到750万人口的地区,包括阿尔萨斯、洛林、萨尔(法国只许占有萨尔15年,之后归还德国),日本也得到了德国在太平洋上的属地,而美国的“门户开放”原则也得以通过,美国的商品与资本可以进入这些地区,实行机会均沾,大家都有好处分享 。
除分赃外,巴黎和会还有别的议程 。主要是:
密谋扼杀新生的苏维埃俄国,决定对苏俄实行经济封锁 。筹组国际联盟来反对列宁创建的共产国际 。国际联盟指挥各国反动派向革命人民进行血腥镇压,同时重新瓜分德国原有的殖民地 。
6月28日是巴黎和会的最后一天,也是全体战胜国在和约上签字的一天 。但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代表没有出席会议,拒绝签字 。
原因何在呢?
原来,巴黎和约里有三条是关于中国的 。即战前德国侵占的山东胶州湾的领土,以及那里的铁路、矿产、海底电缆等,统统归日本所有 。
本来中国当时参加了协约国,对同盟国作战,曾支援协约国大量粮食,还派出17.5万名劳工,牺牲了2000多人 。作为战胜国的中国,索回德国强占的山东半岛的主权,这是顺理成章的事 。但英美法却做主要送给日本 。经过讨论和利弊权衡后中国的北洋军阀政府准备签字承认这个条约 。
中国人民却对这种行为忍无可忍,爆发了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 。
在全国人民的支援和影响下,中国代表团向和会提出两项提案: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取消日本强迫中国承认的《二十一条》,收回山东的权益 。
提案当然被否决了,北洋军阀认为不签字对国家利益的损害更大,因而依旧命令中国代表团在和约上签字 。6月27日清晨,在巴黎的华工和中国留学生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抗议活动 。6月28日,三万多华人齐集在中国代表团的住所外面 。
“不能签字!”三万人发出了一个共同的呼声 。
“谁签字,就打死谁!”
中国代表团终于发表了一项声明:“山东问题不解决,我们决不在和约上签字!”
所谓的巴黎和会并没有解决帝国主义之间争夺殖民地的矛盾,对战败国德国的苛刻的勒索,也埋下了复仇的种子,法国元帅福煦事后说:“这不是和平,这是二十年休战 。”历史无情地嘲笑着巴黎和会 。1939年9月,希特勒再次在欧洲掀起大战,距巴黎和会正好是20年零两个月!世界人民再次陷入灾难和痛苦中 。
版本一
威尔逊总统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9年1月18日至6月28日在巴黎举行的讨论战后问题的国际会议 。参加的有英﹑法﹑美﹑日﹑意等二十七国,苏俄未参加 。会议名义上是拟定对德和约﹑建立战后世界和平,实际上是帝国主义宰割战败国﹑重新瓜分势力范围 。会上中国代表向会议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特权,取消中日“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归还大战期间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去的德国在山东占有的各项权利等要求 。但会议被英﹑美﹑法等国所操纵,不在乎中国的合理要求,只将山东问题列入会议讨论 。和会最后签定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其主要内容是战胜的帝国主义国家如何瓜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 。该约第156﹑157﹑158条中,规定把德国在山东侵占的全部权益“让与日本”,从而遭到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成为发生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