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化成的英勇作战的主要事迹鸦片战争中抗英名将 。字业章 , 号莲峰 。福建同安(今属厦门)人 。行伍出身 , 习水性 , 精武艺 , 累迁至总兵 。1830年(清道光十年)晋福建水师提督 , 驻守厦门 , 多次率水师战船缉拿、驱逐英国等国鸦片武装走私船 。1840年初 , 调任江南水陆提督 。不久 , 闻英国侵略军进犯定海 , 不入松江衙署 , 急赴江苏最重要之海口吴淞 , 积极备战 , 先后调集清军4000余名 , 调配各型火炮250余门 , 并沿黄浦江口西岸修筑防御阵地“土城”达5公里 , 上筑火炮掩体“土牛” , 加固东西炮台 。1842年6月 , 英军入长江口 。16日 , 吴淞之战爆发,英军以军舰7艘、轮船5艘(共载炮200余门)及陆军两团(不足额) , 分攻东、西土塘及江面清军船只 。陈化成不畏强敌 , 下令向英舰开炮轰击 , 击伤英舰4艘 。在西炮台遭英军水陆夹击、守军相继溃退之时 , 仍率数十亲兵坚守阵地,最后被炮弹击中,英勇捐躯 。吴淞要塞也随之失守 。
1830年提升福建水师提督 。这时东南沿海常有外国鸦片直径走私船出没 , 甚至明日张胆地进行武装走私 。清政府不少官员 , 不仅不敢攻击番(外国)舶 , 有的甚至包庇汉奸 , 阴享分肥之利 。陈化成到任后 , 督率水师 , 认真巡逻 , 严行堵截 。1839年全国禁烟运动开始后 , 他在抵抗派人物、闽浙总督邓廷桢的领导下 , 屡次击败英国侵略者 。10月 , 三艘英国武装船停泊在福建沿海水域 , 陈化成立即督率水师驱逐 , 英船抛泊示威 , 赖着不走 , 陈化成令各船整备炮火 , 联艘驶进 , 连环轰击 , 英船才一面开炮回击 , 一面逃走 。
南京控制着长江、运河两大水道 , 是江南的重镇 , 吴淞口又是长江的门户 。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后 , 清政府为了加强江南的防务 , 特派陈化成为江南提督 。陈化成到任后五天 , 即亲率兵士赶赴吴淞口视察 , 加紧部署吴淞防务 。英国侵略者攻陷定海 , 窜到长江口 , 见吴淞戒备森严 , 不敢贸然进攻 , 乃北犯天津 。在津得到投降派代表琦善的种种许诺 , 返回广东 。投降派于是散布“夷人就抚 , 海防可撤”的论调 , 陈化成一概不信 , 认为“犬羊有信哉?请留本镇兵弗去” , 反对撤防 。
陈化成任江南提督两年 , 枕戈海上 , 日夜戒备 。东南沿海一带自鸦片战争爆发后不时遭到英国侵略者的侵扰 , 士兵时常惶恐不安 。独宝山吴淞一带 , 倚陈化成坚吴淞要塞 , 军气胆壮 , “民独晏然” 。陈化成在吴淞口至上海城之间修筑了三道坚固的防御工事 , 每道工事都配备了雄厚的兵力和五百门以上大炮 。又择吴淞东西炮台要害处 , 沿海塘筑了二十六个土堡 。并在上海城内设立铸炮局和火药局 , 派人到各地购买“精铁” , 铸大炮和炮弹 , 先后铸成二、三千斤至八千斤大炮约三千门 。他日夜勤于军务 , 与士卒同甘苦 。1840年冬天江南大雪 , 数日夜平地积雪数尺 , 他经常踏雪到各营查看 , 发现兵士有穿得单薄的 , 马上添置棉衣 。有一次飓风大作 , 暴雨倾盆 , 潮水溢出塘面 , 部将劝他移帐 , 他拒绝说:“我撤到高而干燥的地方 , 士兵们住在低下窄小的地方 , 于心何忍?”军中都称他陈老佛 。他对军纪要求很严 , 为防守吴淞、宝山 , 调来了徐州总兵王志元部归陈化成指挥 , 王不听调度 , 部下纪律松弛 , 经常外去滋扰 。他召来王志元 , 惩治其部下违法者十余人 , 从此王部慑服 。陈化成办事总是身先士卒 , 挖壕沟他亲自率领 , 严冬巡海他不时驾着小舟往来海滨风浪中 。饮食亦不讲究 , 所食粗粝 。有病也不忽视巡防 , 认为“栉风沐雨 , 军营常事 。”他出入从简 , 不用仪仗和随从 。为人正直 , 不好私交和阿谀 。有一次他过生日 , 一个部将制了一面金字旗作为寿礼 , 他很生气 , 立令将金字旗撕裂 。
1841年8月英国侵略者攻陷厦门 , 9月再次攻陷定海及镇海、宁波 。厦门陷落 , 陈化成家乡遭难 , 他叹道:“毁家不足忧 , 特恨未能速剿耳 。”定海失陷 , 葛云飞、王锡朋、郑国鸿三总兵为国捐躯 , 陈化成老泪纵横 , 他激励部下说:“武臣卫国 , 死于疆场 , 幸也 , 尔等勉之 。”
1842年英国侵略者进一步扩大战争 , 拟沿长江内犯 , 占领南京 。5月英军先攻陷江浙两省防重镇乍浦 , 然后企图利用汉奸引导同进攻占上海 , 见吴淞防备极严 , 未敢轻入 。陈化成自度敌人必攻吴淞 , 乃进一步固防 , 稽查汉奸 , 申明纪律 , 激励士卒 , 誓师抗战 , 宣告:“化成经历海洋 , 凡五十年 , 为国而死 , 死亦无妨 。我无畏死之心 , 则贼无不可灭矣 。”英国侵略者传言:“不畏江南百万兵 , 唯惧一人陈化成 。”为此 , 侵略者为进攻吴淞要塞 , 颇用心机 。他们先派奸细窥探吴淞炮台 , 6月又从印度派来援军 。侵略者先对吴淞炮台进行试探 , 恣意挑衅 。接着侵略者用木排浮来战书 , 陈化成不予回答 , 将战书掷于海塘之外 , 同时发布命令 , 准备抵抗 。当时清廷两江总督牛鉴被敌人的武力吓坏了 , 亲至陈化成兵营 , 说敌人船坚炮利 , 难以抵挡 , 不如迎接犒劳侵略者 , 缓和空气 , 延缓开战日期 , 企图逃避战斗 。陈化成愤然说:“某经历行阵 , 四十余年 , 今日见贼异议 , 是畏敌也 。且某奉命剿贼 , 有进无退 。”他对兵士们说:“我今日极力用兵 , 欲以死报国恩 , 汝等幸助我全忠节焉 。”兵士们更为感奋 。6月16日 , 英国侵略者以大小船只百余艘 , 陆军万余人 , 全力进攻吴淞要塞 , 六十七年的老将陈化成率官兵五千人把守吴淞炮台 , 麾令开炮抵抗 。激战几小时 , 打伤敌舰几艘 。战斗打响后 , 牛鉴排列着总督仪仗前来观战 , 被敌舰了见 , 开炮轰击 , 炮弹落在附近 , 牛鉴吓得魂不附体 , 慌忙脱掉纱帽朝靴 , 混在士兵中逃跑 。牛鉴一逃 , 把守吴淞东炮台的参将崔吉瑞、游击董永靖和防守宝山城西北的徐州总兵王志元也跟着溃逃 , 于是全军大乱 , 陈化成扼守的西炮台成了孤军 。敌人乘势猛攻西炮台 , 陈化成率士卒死战 , 身受七处重伤 , 血流至胫 , 犹自秉旗促战 , 大呼“毋畏!施炮……”陈化成声渐微弱 , 一直到壮烈牺牲 , 呼声不绝 。敌人登陆后 , 经过激烈肉搏 , 才占领西炮台 , 上海、宝山也随之失陷 。部将将陈化成的尸体匿于芦苇中 。送陈化成灵柩回籍的那天 , 宝山人民焚香道旁 , 无比痛悼
有没有关于抗英名将陈化成的故事?陈化成:一身抵得百万兵的“廉将”陈化成是清朝将领 , 曾任金门镇总兵、福建水师提督 。1840年 , 调任江南提督 。鸦片战争爆发后 , 率部防守吴淞口 , 积极备战 , 筑垒20余座 。1842年6月10日 , 英国舰队进攻吴淞口 , 陈化成率参将周世荣扼守西炮台 。13日 , 亲自挥旗督战 , 燃炮杀敌 , 击伤英舰数艘 , 致敌不敢进 。时两江总督牛鉴从宝山脱逃 , 致东炮台失陷 , 英军遂登陆抄袭西炮台 , 他率孤军血战 , 中弹7处 , 仍奋勇搏斗 , 与守备韦印福、千总钱金玉等官兵殉难 。道光二十一年(1841)八月 , 英舰攻占定海 , 镇海也紧跟着失守了 , 陈化成调兵遣将 , 决心誓死保卫吴淞口这个军事要塞 。初八日清晨6时 , 英国军舰开始进犯吴淞口 。还没等敌人的军舰全部泊定 , 陈化成就发布了开炮的命令 , 英军的第二号战舰“布朗底”号被炮火打中 , 一名军官和几名水手当场毙命 。就这样 , 双方展开了两个半小时的激烈炮战 。清军在陈化成等的指挥下 , 士气十分高涨 , “火力不但猛烈 , 而且也很准确” , 英军旗舰“皋华丽”号被多次打中 , 后樯被击中3炮 , “布朗底”号更惨 , 一共中炮14处 , “西索斯梯斯”号中炮11处 , 其他的舰只也被炮火打得伤痕累累 , 连侵略军也不得不叹服:“自从和中国军队交手以来 , 中国人的炮火就属这次最猛烈了 。”战斗从天刚放亮打到中午 , 陈化成一直在帐外挥旗发炮 , 与侵略军对击,充分表达了人们对民族英雄陈化成的无限敬仰 , 对英国侵略者的无比憎恨!
陈化成血战吴淞的故事是怎样的?英国军舰驶进长江口的时候 , 吴淞口的两江总督(江苏、江西和安徽三省的最高官员)官邸里 , 正发生激烈的争吵 。

文章插图
70多岁的江南提督陈化成激动地说:“总督大人 , 如果我们不做好准备 , 洋人打过来怎么办?”
“洋人来了 , 我们也不能打 。”总督牛鉴怪声怪气地说 , “关天培和洋人打得多激烈 , 虎门还不是失守了 。”
陈化成见牛鉴是个贪生怕死的卖国贼 , 知道再劝他也没什么用了 , 便气愤愤地离开总督官邸 。临出大门时 , 他对牛鉴说:“既然总督大人不敢应战 , 我陈化成只好以死保卫吴淞口了!”
自从离开广州 , 英国军队一路上烧杀抢掠 , 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沉重的灾难 。尽管各地军民英勇抵抗 , 可是由于官府腐败 , 厦门、镇海和宁波都丢了 。现在英舰已经开到了吴淞口的长江水面上 。吴淞口炮台有东西两座 , 两炮台由陈化成亲自驻守 。
陈化成刚回到炮台 , 就听江面上传来了隆隆的炮声 。他向远处一望 , 只见无数只英国军舰正朝炮台扑来 。“马上准备 , 打跑洋鬼子 。”陈化成一边下命令 , 一边和炮手们调准大炮 , 瞄向远方江面 。
英国军舰越来越近 , 就连桅杆上的米字旗(英国国旗)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陈化成大吼一声:“放炮!”“轰轰——”随着一阵炮弹的轰鸣 , 前面的几艘军舰立刻冒了烟儿 , 船上高挂的米字旗也被打成碎片儿 , 在硝烟中飞散 。“轰轰——”又是一阵密集的炮弹打向江南 。前面那几艘军舰还没来得及逃跑 , 就沉进了江里 。
这时候东炮台的清兵深受鼓舞 , 也朝洋鬼子猛烈的开起火来 。炮弹雨点般地打向敌舰 , 璞鼎查不得不下令英国舰队迅速后撤 。牛鉴正要准备溜走 , 听说陈化成打退了洋人的进攻 , 也顿时来了精神 。不过 , 他想的并不是怎么样彻底地打垮洋鬼子 , 而是要赶快趁机抢点功劳 。他钻进八抬大轿 , 领着人急急忙忙地朝炮台奔来 。
牛鉴来到江边时 , 英国舰队发起了第二次进攻 。璞鼎查一见江岸上出现了大队人马 , 便下令朝岸上开炮 。随着炮弹爆炸的巨响 , 队伍里立刻乱了起来 。有一颗炮弹竟把牛鉴的轿子掀去了一半儿 。这家伙正洋洋得意地想着美事儿 , 却不料一下子被翻倒在地上 。他还以为是洋鬼子已经冲上岸了 , 便不顾浑身骨头摔得生疼 , 连滚带爬地钻进了乱嘈嘈的人群 。士兵们一见当官的都这副怕死的模样 , 也纷纷四处奔逃 。别看牛鉴这个蠢货打仗没本事 , 逃跑倒挺内行 。他甩掉朝服和顶戴花翎 , 将被炸死的一个清兵的衣服扒下来就披在了身上 。
镇守东炮台的清兵看见总督大人只顾自己逃命 , 便也没有抵抗洋人的劲头儿 。一个个争先恐后地逃下了炮台 。西炮台的一些清兵一见这情景转身想溜 。陈化成愤怒地挥刀砍死了其中一个 , 然后大声吼道:“谁敢逃跑 , 这就是下场!”
清兵们不敢乱动了 , 可是这时候炮弹又出了问题 。许多炮弹根本打不响 。英国军舰便趁机疯狂地向炮台扑来 。同时 , 一部分洋鬼子从没人看守的东炮台上了岸 , 从背后向陈化成包围过来 。
【陈化成的英雄事迹】陈化成见前后都是敌人 , 便鼓励士兵们说:“弟兄们 , 皇上把炮交给了我们 。如果我们活着 , 炮台却丢了 , 我们还有什么脸面去见皇上和乡亲父老们呢!今天 , 我们就是死 , 也要死在炮台上 。”说着 , 他拉开一名牺牲了的炮手 , 瞄准了一艘扑来的英舰 , 拉燃了大炮 。没想到这颗炮弹没有打出去 , 却在炮膛里爆炸了 。大炮一下子炸裂 , 陈化成的脸和前胸都被炸伤 , 就连眉毛和胡子都被血染成了紫红色 。
这时候 , 后面扑来的洋鬼子已经冲上了炮台 。他们哇哇怪叫着朝陈化成杀来 。陈化成不顾自身的伤痛 , 挥舞着大刀与敌人拼杀起来 。他一连劈死了3个洋鬼子 , 在他正在扑向第四个时 , 一颗炮弹突然在他面前爆炸了 。这位70多岁的老英雄倒在了血泊里 。
“为陈大人报仇——”清兵们见陈化成死得如此壮烈 , 群情激慨、义愤填膺 。最后 , 将士们全部英勇牺牲 。鲜红的血水染红了炮台 , 也染红了炮台周围的江南 。
鸦片战争的英雄人物,事迹鸦片战争一般指第一次鸦片战争 , 不用特指第一次 。
关天培——1841年1月 , 英军进攻虎门镇远、威远炮台 。关天培驻守此地 , 兵少无援 。最终 , 面对包围上来的英军 , 关天培嘱咐下属孙长庆将提督大印带出炮台后 , 自己凭借着“人在阵地在”的大无畏勇气 , 镇守炮台 , “不动如山” 。最后因为寡不敌众 , 被英军砍伤左臂 , 在忍痛杀了几个英军后又被子弹打中 , 不幸去世 。
陈化成——1842年 , 英军战舰入侵长江口 , 陈化成亲自指挥炮台开第一炮 。战斗开始两个半小时 , 陈化成指挥的部队击中英舰至少几十次 , 第二日由于侧翼守将叛逃 , 陈化成被英军包围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 , 陈化成依然指挥火力攻击 , 大炮震伤了他的手 。直到被英军第七发射中的子弹击中 , 陈化成将军才倒下 。
海龄——1842年吴淞失陷后 , 英军直逼镇江 。当时负责驻守镇江是满将海龄 。海龄率领守军英勇抗战 , 英军投入了2w兵力猛攻 。最终海龄的8000守军寡不敌众……自己身负重伤依然坚持战斗 , 生命的最后时刻 , 海龄还在高呼“宁可自杀 , 决不投降!”海龄最后自己跳入火坑 , 英勇殉国 。恩格斯评论有关镇江之战时这么说道:“如果他们到处遭到这样的抵抗 , 他们绝对到不了南京!”
查找 钢琴家殷承宗 抗日英雄陈化成的事迹陈化成
陈化成(1776~1842. 6.16)
鸦片战争中抗英名将 。字业章 , 号莲峰 。福建同安(今属厦门)人 。行伍出身 , 习水性 , 精武艺 , 累迁至总兵 。1830年(清道光十年)晋福建水师提督 , 驻守厦门 , 多次率水师战船缉拿、驱逐英国等国鸦片武装走私船 。1840年初 , 调任江南水陆提督 。不久 , 闻英国侵略军进犯定海 , 不入松江衙署 , 急赴江苏最重要之海口吴淞 , 积极备战 , 先后调集清军4000余名 , 调配各型火炮250余门 , 并沿黄浦江口西岸修筑防御阵地“土城”达5公里 , 上筑火炮掩体“土牛” , 加固东西炮台 。1842年6月 , 英军入长江口 。16日 , 吴淞之战爆发,英军以军舰7艘、轮船5艘(共载炮200余门)及陆军两团(不足额) , 分攻东、西土塘及江面清军船只 。陈化成不畏强敌 , 下令向英舰开炮轰击 , 击伤英舰4艘 。在西炮台遭英军水陆夹击、守军相继溃退之时 , 仍率数十亲兵坚守阵地,最后被炮弹击中,英勇捐躯 。吴淞要塞也随之失守 。
1830年提升福建水师提督 。这时东南沿海常有外国鸦片直径走私船出没 , 甚至明日张胆地进行武装走私 。清政府不少官员 , 不仅不敢攻击番(外国)舶 , 有的甚至包庇汉奸 , 阴享分肥之利 。陈化成到任后 , 督率水师 , 认真巡逻 , 严行堵截 。1839年全国禁烟运动开始后 , 他在抵抗派人物、闽浙总督邓廷桢的领导下 , 屡次击败英国侵略者 。10月 , 三艘英国武装船停泊在福建沿海水域 , 陈化成立即督率水师驱逐 , 英船抛泊示威 , 赖着不走 , 陈化成令各船整备炮火 , 联艘驶进 , 连环轰击 , 英船才一面开炮回击 , 一面逃走 。
南京控制着长江、运河两大水道 , 是江南的重镇 , 吴淞口又是长江的门户 。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后 , 清政府为了加强江南的防务 , 特派陈化成为江南提督 。陈化成到任后五天 , 即亲率兵士赶赴吴淞口视察 , 加紧部署吴淞防务 。英国侵略者攻陷定海 , 窜到长江口 , 见吴淞戒备森严 , 不敢贸然进攻 , 乃北犯天津 。在津得到投降派代表琦善的种种许诺 , 返回广东 。投降派于是散布“夷人就抚 , 海防可撤”的论调 , 陈化成一概不信 , 认为“犬羊有信哉?请留本镇兵弗去” , 反对撤防 。
陈化成任江南提督两年 , 枕戈海上 , 日夜戒备 。东南沿海一带自鸦片战争爆发后不时遭到英国侵略者的侵扰 , 士兵时常惶恐不安 。独宝山吴淞一带 , 倚陈化成坚吴淞要塞 , 军气胆壮 , “民独晏然” 。陈化成在吴淞口至上海城之间修筑了三道坚固的防御工事 , 每道工事都配备了雄厚的兵力和五百门以上大炮 。又择吴淞东西炮台要害处 , 沿海塘筑了二十六个土堡 。并在上海城内设立铸炮局和火药局 , 派人到各地购买“精铁” , 铸大炮和炮弹 , 先后铸成二、三千斤至八千斤大炮约三千门 。他日夜勤于军务 , 与士卒同甘苦 。1840年冬天江南大雪 , 数日夜平地积雪数尺 , 他经常踏雪到各营查看 , 发现兵士有穿得单薄的 , 马上添置棉衣 。有一次飓风大作 , 暴雨倾盆 , 潮水溢出塘面 , 部将劝他移帐 , 他拒绝说:“我撤到高而干燥的地方 , 士兵们住在低下窄小的地方 , 于心何忍?”军中都称他陈老佛 。他对军纪要求很严 , 为防守吴淞、宝山 , 调来了徐州总兵王志元部归陈化成指挥 , 王不听调度 , 部下纪律松弛 , 经常外去滋扰 。他召来王志元 , 惩治其部下违法者十余人 , 从此王部慑服 。陈化成办事总是身先士卒 , 挖壕沟他亲自率领 , 严冬巡海他不时驾着小舟往来海滨风浪中 。饮食亦不讲究 , 所食粗粝 。有病也不忽视巡防 , 认为“栉风沐雨 , 军营常事 。”他出入从简 , 不用仪仗和随从 。为人正直 , 不好私交和阿谀 。有一次他过生日 , 一个部将制了一面金字旗作为寿礼 , 他很生气 , 立令将金字旗撕裂 。
1841年8月英国侵略者攻陷厦门 , 9月再次攻陷定海及镇海、宁波 。厦门陷落 , 陈化成家乡遭难 , 他叹道:“毁家不足忧 , 特恨未能速剿耳 。”定海失陷 , 葛云飞、王锡朋、郑国鸿三总兵为国捐躯 , 陈化成老泪纵横 , 他激励部下说:“武臣卫国 , 死于疆场 , 幸也 , 尔等勉之 。”
1842年英国侵略者进一步扩大战争 , 拟沿长江内犯 , 占领南京 。5月英军先攻陷江浙两省防重镇乍浦 , 然后企图利用汉奸引导同进攻占上海 , 见吴淞防备极严 , 未敢轻入 。陈化成自度敌人必攻吴淞 , 乃进一步固防 , 稽查汉奸 , 申明纪律 , 激励士卒 , 誓师抗战 , 宣告:“化成经历海洋 , 凡五十年 , 为国而死 , 死亦无妨 。我无畏死之心 , 则贼无不可灭矣 。”英国侵略者传言:“不畏江南百万兵 , 唯惧一人陈化成 。”为此 , 侵略者为进攻吴淞要塞 , 颇用心机 。他们先派奸细窥探吴淞炮台 , 6月又从印度派来援军 。侵略者先对吴淞炮台进行试探 , 恣意挑衅 。接着侵略者用木排浮来战书 , 陈化成不予回答 , 将战书掷于海塘之外 , 同时发布命令 , 准备抵抗 。当时清廷两江总督牛鉴被敌人的武力吓坏了 , 亲至陈化成兵营 , 说敌人船坚炮利 , 难以抵挡 , 不如迎接犒劳侵略者 , 缓和空气 , 延缓开战日期 , 企图逃避战斗 。陈化成愤然说:“某经历行阵 , 四十余年 , 今日见贼异议 , 是畏敌也 。且某奉命剿贼 , 有进无退 。”他对兵士们说:“我今日极力用兵 , 欲以死报国恩 , 汝等幸助我全忠节焉 。”兵士们更为感奋 。6月16日 , 英国侵略者以大小船只百余艘 , 陆军万余人 , 全力进攻吴淞要塞 , 六十七年的老将陈化成率官兵五千人把守吴淞炮台 , 麾令开炮抵抗 。激战几小时 , 打伤敌舰几艘 。战斗打响后 , 牛鉴排列着总督仪仗前来观战 , 被敌舰了见 , 开炮轰击 , 炮弹落在附近 , 牛鉴吓得魂不附体 , 慌忙脱掉纱帽朝靴 , 混在士兵中逃跑 。牛鉴一逃 , 把守吴淞东炮台的参将崔吉瑞、游击董永靖和防守宝山城西北的徐州总兵王志元也跟着溃逃 , 于是全军大乱 , 陈化成扼守的西炮台成了孤军 。敌人乘势猛攻西炮台 , 陈化成率士卒死战 , 身受七处重伤 , 血流至胫 , 犹自秉旗促战 , 大呼“毋畏!施炮……”陈化成声渐微弱 , 一直到壮烈牺牲 , 呼声不绝 。敌人登陆后 , 经过激烈肉搏 , 才占领西炮台 , 上海、宝山也随之失陷 。部将将陈化成的尸体匿于芦苇中 。送陈化成灵柩回籍的那天 , 宝山人民焚香道旁 , 无比痛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