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乌江亭作者想表达什么

《题乌江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赏析:首句言胜败乃兵家常事 。次句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 。三四句设想项羽假如回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 。
这句有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却是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 。项羽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含羞自刎,怎么算得上真的“男儿”呢?“男儿”二字,令人联想到自诩为力超过山河,气可盖世的西楚霸王,直到临死,还未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只是归咎于“时不利”而羞愤自杀,有愧于他的“英雄”称号 。
其实这恰好反映了他的刚愎自用,听不进亭长忠言 。他错过了韩信,气死了范增,确是愚蠢得可笑 。可惜的是项羽却不肯放下架子而自刎了 。叠题乌江亭 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这首诗开篇以史实扣题,指出项羽的失败实在是历史的必然 。项羽的霸业以“鸿门宴”为转折,此后逐渐从顶峰走向下坡,到了“垓(gāi)下一战”,已经陷入了众叛亲离的境地,彻底失败的命运已经无可挽回了 。
项羽失败的因素固然很多,但最根本的就是他刚愎自用,一意孤行,倒行逆施,表尽人心 。更为可悲的是,他毫无自知之明,至死不悟,“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他临死前的这番话,可为“壮士衰”作注脚,也可为“势难回”作证明 。所以,三、四句诗人进一步深入剖析:“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以辛辣的反问指出:即使项羽真的能重返江东,但对这么一个失尽人心而执迷不悟的人,江东子弟还肯为他拼死卖力吗?“卷土重来”实在是痴人说梦而已 。
这是针对杜牧的诗写的一首诗,表现了王安石对项羽失败的看法 。杜牧在他的《题乌江亭》中写到:“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意思是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如果项羽能够再回江东重整旗鼓的话,说不定还可以卷土重来 。
而王安石则根据自己的理解,认为项羽的失败已成定局,即便是江东子弟还在,项羽也不可能再带领江东子弟卷土重来,以为他们不一定再肯为战争卖命了 。
杜牧《题乌江亭》的主题思想《题乌江亭》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议论战争成败之理,提出自己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的假设性推想 。首句言胜败乃兵家常事 。次句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 。三四句设想项羽假如回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 。

题乌江亭作者想表达什么

文章插图
这首诗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却是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 。
《题乌江亭》原文:
唐代: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
译文:
胜败乃是兵家常事,难以事前预料 。能够忍受失败和耻辱的才是真正男儿 。江东子弟大多是才能出众的人,若能重整旗鼓卷土杀回,楚汉相争,谁输谁赢还很难说 。
扩展资料:
首句直截了当的指出胜败乃兵家常事这一普通常识,并暗示关键在于如何对待的问题,为以下做好铺垫 。“事不期”,是说胜败的事,不能预料 。此句强调指出只有“包羞忍辱”,才是“男儿” 。项羽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含羞自刎,怎么算得上真正的“男儿”呢?
“男儿”二字,令人联想到自诩为力能拔山,气可盖世的西楚霸王,直到临死,还未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只是归咎于“时不利”而羞愤自杀,实在有愧于他的“英雄”称号 。

第三句“江东子弟多才俊”,是对亭长建议“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的艺术概括 。人们历来欣赏“无面见江东父老”一语,认为表现了他的气节 。其实这恰好反映了他的刚愎自用,听不进亭长的忠言 。他错过了韩信,气死了范增,确是愚蠢得可笑 。
然而在这最后关头,如果他能面对现实,“包羞忍耻”,采纳忠言,重返江东,再整旗鼓,则胜负之数,或未易量 。这就又落脚到了末句 。

“卷土重来未可知”,是全诗最得力的句子 。它的意思是说,如果能做到这样,还是大有可为的;可惜的是项羽却不肯放下架子而自刎了 。这样就为上面一、二句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而这样急转直下,一气呵成,令人想见“江东子弟”“卷土从来”的情状,是颇有气势的 。
同时在惋惜、批评、讽刺之余,又表明了“败不馁”的道理,也是很有积极意义的 。此诗与《赤壁》诗一样,议论战争成败之理,提出自己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的假设性推想 。首句言胜败乃兵家常事 。次句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 。
三四句设想项羽假如回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 。这句有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却是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 。司马迁曾以史家眼光批评项羽“天亡我,非战之罪”的执迷不悟 。
杜牧则以兵家的眼光论成败由人之理 。二人都注重人事,但司马迁是总结已然之教训,强调其必败之原因;杜牧则是假想未然之机会,强调兵家须有远见卓识和不屈不挠的意志 。
【题乌江亭作者想表达什么】-题乌江亭
在杜牧的题乌江亭中诗人借这首诗想表达什么?胜败乃兵家常事,世事难预料 。能够荣辱负重的才是真男人 。江东子弟人才济济,如果当初项羽到了江东还可以卷土重来 。杜牧在此诗中批评项羽不能忍辱负重,不是真男人 。同时也批评他不善于用人,不懂得把握时机,不会听取他人意见,一意孤行,最后只有死亡 。
杜牧写题乌江亭时是什么情感李清照《夏日绝句》
楚汉争雄时的项羽,因为兵败,无颜面对自己的江东父老,宁肯自刎于乌江!这是何等的气概啊!
表达了对的项羽的敬佩之情
杜牧《题乌江亭》
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却是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 。
王安石《乌江亭》
这是针对杜牧的诗写的一首诗
王安石认为项羽的失败已成定局,即便是江东子弟还在,项羽也不可能再带领江东子弟卷土重来,以为他们不一定再肯为战争卖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