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净山的特色景点介绍梵净山的特色景点有红云金顶、蘑菇石、万米睡佛等等 。具体内容如下:

文章插图
1、红云金顶
山峰拔地而起,垂直高差达百米 。上半部分一分为二,由天桥链接,两边各建一庙,一边供奉释迦佛,一边供奉弥勒佛 。由此印证现代佛(释迦牟尼)向未来佛(弥勒佛)的交替 。晨间红云瑞气常饶四周,人称红云金顶 。
2、蘑菇石
其名字就如形象一样,上大下小,酷似蘑菇 。高约十米,亭亭玉立,看似一触即倾,其实岿然不动 。蘑菇石是造物主举世无双的一座魔幻现实主义经典雕塑,许多画家、摄影家都以它为题材,创作出了数不胜数的艺术杰作 。它如今作为梵净山的形象大使,走向了全国,走向了世界 。
3、万米睡佛
万米睡佛,仰卧在梵净山顶,长达10000米,为世界之最 。千百年来,各地百姓把梵净山当作大佛朝拜,山即一座佛,佛即一座山 。
梵净山
大自然造物的神奇力量,还使梵净山成为一个原始古朴的生态王国 。由于梵净山的山体庞大且垂直高差大,形成了一个生物多样性的原始基地 。
梵净山不仅生长着满山遍岭的各种植物和栖息着各类动物,而且拥有黔金丝猴、大鲵(娃娃鱼)、白颈长尾雉、云豹等珍稀动物和全球仅存的“贵州紫薇”以及中国鸽子花树(珙桐)等珍稀植物 。梵净山原始古朴的生物群体,成为了人类的一大财富,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和保护价值 。
贵州梵净山景点介绍贵州梵净山景点介绍如下:
梵净山,武陵山脉主峰,海拔2572米,位于贵州省铜仁市的江口、印江、松桃三县交界处,总面积为775.14平方千米,遗产地面积402.75平方千米,缓冲区面积372.39平方千米 。
梵净山是中国南方最早从海洋抬升为陆地的地方之一,距今约14亿年 。梵净山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保存了亚热带原生生态系统,并孑遗着7000万至200万年前的古老珍稀物种,繁衍着野生动植物7100多种,是黔金丝猴唯一的栖息地 。
梵净山是西南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山,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梵净山就属楚国“黔中地”,秦朝属“黔中郡”,汉代属“武陵郡”,以后一直是“武陵蛮”崇拜的神山、圣山 。
梵净山佛教开创于唐,鼎兴在明 。明万历所立《敇赐碑》将梵净佛山誉为“立天地而不毁,冠今而独隆”的“天下众名岳之宗” 。
主要山峰
1、凤凰山
凤凰山为梵净山主峰,海拔2572米 。
【梵净山景点介绍】2、老金顶
老金顶海拔2493米,是梵净山第二高峰 。因月光下石壁经常出现弥勒佛为众生说法的图像,又名“月镜山” 。老金顶上建有燃灯殿,供奉燃灯古佛 。燃灯古佛属过去佛之一,此佛出生之日,四方皆明,日月火珠复不为用 。
3、新金顶
新金顶海拔2336米,垂直高差达百米,是三座金顶中最险的一座 。晨间经常被红云瑞气围绕,因此也被称为红云金顶,谐音“鸿运金顶”,有鸿运当头的的寓意 。新金顶上半部分被“金刀峡”隔成两座孤峰——南面建有释迦殿,供奉释迦佛;北面建有弥勒殿,供奉弥勒佛 。
中间由天桥连接,状若飞龙 。红云金顶从不同角度观看,分别似佛手二指禅,也像生命的图腾,因此又被称为“天下第一峰” 。
文物古迹
1、护国寺
梵净山历代所修寺庙甚多,大小寺庙数百座,其中四大皇庵四十八脚庵最为著名,四大皇庵之一的护国寺占地就3000平方米,寺产遍及周围30多里 。
释迦殿、弥勒殿在金顶上,始建于明朝,左为释迦殿,右为弥勒殿,中为金刀峡,天桥横跨峡上以沟通两殿 。庙后各有一巨石,一名晒经台,一名说法台 。
2、承恩寺
承恩寺建筑地处梵净山绝顶,下临1000多米的深谷,举目四眺,百里风云尽收眼底,甚为壮观 。承恩寺(俗名上茶殿),在金顶左侧,正殿三间,门额阴镌“敕赐承恩寺”5字,两侧配殿8间,仅存部分残墙,全部建筑面积占地1250平方米 。
镇国寺(俗名下茶殿)在承恩寺下方,始建于明代,20世纪50年代倾塌 。金顶古庙较多,遗址尚有回香坪、老金顶、圆通殿等多处 。
3、梵净山敕赐碑
《敕赐碑》全称《敕赐梵净山重建金顶序碑》,为明朝万历帝赐封建立,位于梵净山老金顶下,碑高2.9米,碑心高1.85米,宽1.51米,碑额竖刻“敕赐”两个大字,左右饰以腾龙拱护纹,上罩彩云 。碑文悉为楷书,计1349字,其中序文838字,附文516字 。
4、弥勒菩萨
明清以来,弥勒与梵净山的传说在该地民间广为流传,古人在新金顶巅峰之上建释迦、弥勒两殿,作为梵净山佛教的最高象征 。明代《敕赐碑》中,对弥勒与梵净山作专门记载,并称梵净山是“无边法界,极乐天宫” 。梵净山弥勒道场有神奇的自然景观相印证 。
在新、老金顶附近,常常可以看见奇妙的“佛光”和“幻影”,古人认为“佛光”和“幻影”就是“弥勒显像” 。
从西路朝山古道的“拜佛台”远看,梵净山就呈现出三座弥勒像并列的景象:老金顶是弥勒坐像,新金顶是金猴朝拜弥勒像,三大主峰相连则是长达万米的弥勒卧像 。
以上内容参考-梵净山
梵净山景点介绍梵净山的景点有红云金顶、月镜山、万米睡佛、蘑菇石、承恩寺等 。
1、红云金顶
梵净山红云金顶石峰高达九十四米,挺拔峻峭,象一个巨大的擎天石柱拔地而起 。它与月镜山南北相望,形成两峰对峙之势,景致极其壮观 。金顶石峰下临深壑,百里以外遥望,如玉笋插天 。
2、月镜山
老金顶是梵净山第二高峰,海拔2493米 。因在月光下这里的石壁经常出现弥勒佛说法的图像,又名“月镜山” 。老金顶上建有燃灯殿,供奉燃灯古佛,又叫灯光如来 。
3、万米睡佛
万米睡佛,仰卧在梵净山顶,长达万米,为世界之最 。千百年来,各地百姓把梵净山当作大佛朝拜,山即一座佛,佛即一座山 。
4、蘑菇石
梵净山蘑菇石属于变质岩 。变质岩,由变质作用所形成的岩石 。变质作用就是在高温、高压和矿物质的混合等地球内力作用下一种岩石自然变质成的另一种岩石的过程 。蘑菇石是梵净山著名景点之一 。
5、承恩寺
承恩寺,位于贵州省江口县境内的梵净山上 。梵净山卓立于贵州东北,为武陵山脉主峰,海拔2570米,面积576平方公里 。承恩寺,是中国重点自然保护区之一,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原生态圈,在科研方面有重要价值 。梵净山,林海茫茫,山花处处,佛光云海,气象万千,旖旋风光,雄奇壮丽,是旅游观光的胜地 。
梵净山旅游景点介绍范静旅游景点介绍
每个人心中都有这样一个梦想,离开喧嚣的城市,去一个遥远的地方,听听蝴蝶与野花的对唱,猜猜树叶飘零的心事,或者什么都不想,只呼吸纯净的空气,体会淳朴的人情 。那么,跟我一起,去素有梵天净土之称的范静,感受金顶上的无限风光...在这里,一些人在范静山忘记了城市的喧嚣,看着范静山的美丽 。让我给你介绍一下范静的旅游景点吧!
范静旅游景点介绍梵净山简介
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国际生物圈的一员,也是亚热带最完整的生物系统,是贵州金丝猴、珙桐、紫薇等珍稀动植物的家园 。是黄河以南地区10亿年以上的古地质台地;是世界著名的佛教岳之宗圣地,中国佛教五大名山的弥勒道场 。
棉絮岭
面须岭,西部范静上的公交终点站,西线徒步的起点,海拔2000米,眼前是新金顶、老金顶、凤凰山 。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范静的奇观之一——一座万米长的卧佛,也被称为佛中之佛 。有三个佛头和两个佛座,意思是“五福临门”,它有一万米长,是世界上最高的,很像大肚子的弥勒佛 。千百年来,当地人都称范静为“大佛山”,山是佛,佛是山 。
赐福片
天赐碑——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受宗申圣旨 。它是当时的家政学博士李治延写的,记录了范静的地理位置、山势地貌、名胜古迹、历史传说和佛教的兴衰 。碑文说,范静是一座古老的佛教寺庙,是世界上著名的岳教派,是上穹与下穹相接的沉重居住地,崔伟以五岳闻名,是贵州的极乐天堂,震惊了南京和北京,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王公大臣和人民 。
红金鼎
云金顶——峰顶高达100米,上部一分为二,两端由天桥相连 。两边各有一座寺庙,供奉释迦牟尼佛和弥勒佛 。红云常常围绕着我们,被称为红云金顶,被称为“吉祥金顶” 。
如果看起来像一条飞翔的游龙,那也像是指法佛手,更像是人类生命的图腾 。根据其形状,它也被称为“世界上最高的山峰” 。
爬铁索,四周悬崖绝壁,一路古刹悬崖,主要有明万历元年的道观和清康熙五十二年的天桥功德碑 。中途经过灵官殿、龙头石,到达观音洞 。观音洞是绝壁上的石洞,建石屋悬于山上 。石屋之下是供奉观音菩萨的深谷 。观音洞,又名“大耳洞”,相传是一个善良的男人和一个忠贞的女人,很久没有生孩子了 。她在金顶磕了三个头,然后在金顶的半山腰往这个洞里扔了一块小石头,这样她就会被佛祖赐予孩子,健康成长 。在观音洞外,有一块凭空伸出来的石头——报恩石,上面刻着“无德不报”四个字 。从观音洞到金刀峡,有一线天 。悬崖上有一个天然的泉水“定心水” 。
梵净山民族民俗
在范静山脚下,土家族居住着土家族、苗族、侗族、汉族、羌族等民族 。在这里,你可以领略多彩的民族风情,体会范静丰富而深厚的人文文化 。其中最难能可贵的是书法艺术 。
自称“比兹卡”的土家族,历史上曾被称为“武陵人”或“乌西曼”,是古巴人的后裔 。鄞县50%以上的人口是土家族 。民间歌舞有山歌、哭嫁歌、秧歌、摇摆舞、八宝钟舞、茅古斯、肉莲花等 。,配以独特的唢呐、木叶、冬冬葵乐器 。
苗族——支系众多复杂,文化丰富多彩 。雾灵山苗族先民曾被称为“黔中人”,史书记载“三苗战胜三危” 。当地苗族是三个苗族的后裔 。苗族会唱好的,比如跳舞,跳,踩芦笙,四面鼓舞,板凳舞,反丢木鼓舞等等 。
古道场
古人云:“天下名僧多 。”大自然创造了范静奇特的风景,而佛教徒则以其美丽的风景而闻名 。明代万历年间,范静作为“古佛场”早已闻名遐迩 。在范静滴水岩附近,有一块万历皇帝圣旨特别竖立的石碑 。碑文写道:“黔中此处有一古佛道馆,名曰山,亦是岳之名祖 。”明万历皇帝之所以颁布诏书重修范静金顶大雄宝殿(寺),是因为范静山曾经繁华一时的“古佛寺”因连年战乱而日渐衰败,即碑文所言:“天哀名山衰,万圣任命一僧妙宣重修金顶大雄宝殿足矣 。”碑文将范静山顶的“古代佛教道场”比作“极乐天宫” 。其中记载,自范静山佛教创立以来,香火一直兴盛,朝拜的信众如云涌至,连王公大人都趋之若鹜 。梵净山的名声早已传到南京、北京,更是惊动了十三省的地方诸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