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凤山的龙凤的传说龙凤山麓风景如画,雨后的空气清新湿润,在这样的意境中听刘老兴致勃勃地讲述远古传闻,也算是没有白来龙凤山一趟 。据采访人员所知,各地多有以龙和凤命名的山或者河流,那么关于武都这座龙凤山的命名又有什么样的传说渊源呢?
下山的途中,刘老娓娓道来,又向采访人员讲述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故事 。
传说凤凰产于秦岭大山之中,那里气候温和,风景优美,是凤凰聚居繁衍生息的地方 。在很早以前,一只凤凰飞出大山,坠于秦地,起飞困难 。恰遇秦王出游,发现地上有一只凤凰,便亲手抚摸,之后扶起 。并说:凤仙,你为何落于此地?现在好了,你可以飞向蓝天 。凤仙谢过秦王的扶救之恩,徐徐升空飞去 。秦王扶起凤凰的地方后被命名为扶凤,凤凰高翔之地命名为凤翔 。
凤凰一路飞来,留下许多遗迹,后来这一路与凤凰有关的地名,据说都与这只凤仙有关 。
话说凤仙飞越秦岭时,被那里的青龙发现,青龙随后跃起,尾追凤仙而来 。凤仙飞行到该地甘泉河源头,发现下面有许多奇石美景,有石莲、石船等 。它想,这可能就是观音菩萨曾经修行过的清净圣地 。便徐徐落地 。腾空而来的青龙,发现凤仙已落地休息,于是它也落到凤仙对面 。
青龙与凤仙相遇之后,突然被眼前凤仙产生的幻影所迷惑,心生一痴 。等它醒过神时,已被天庭太上老君察觉,天神一刀挥来砍伤青龙 。凤仙连忙上前,正欲说话之际,太上老君又用手指一划,龙凤立时化山为影,并把头置于东西两面,形成两个山巅,即西为龙头,东为凤头,故称龙凤山 。
从此以后,每当云雾罩定大山之后,云雾中便有龙凤飞舞 。龙与凤也着实常为百姓兴云降雨,剪恶驱邪,保一方清平 。
当地僧、道弟子和众百姓为念龙凤护佑之恩,便于龙头上建起一座寺院,于凤头上建起道观,自从寺院、道观建起之后,风调雨顺,百姓安宁 。每年三月三道观庙会日,四月初八佛寺庙会日,周围各村社的善男信女,就会扶老携幼,盛装上山祭祀 。
汉王寺访古
车沿着龙凤山南麓而下,到达花果山汉王寺门口 。花果山是龙凤山的支脉,汉王寺修建在花果山山头,距武都城东12公里 。
据刘老介绍,汉王寺与龙凤山佛寺道观建于同一时期,属于龙凤山脉主要文化遗存 。由于它名称独特,其来源便变得神秘,在当地民间说法不一,传闻颇多 。
新修建的汉王寺上为佛寺、中为道观、下为龙王庙,据说模仿旧寺形式而建,但规模不似从前 。
参观中刘老介绍,汉王寺始建于东汉,宋改福庆寺 。清光绪十二年编纂的《阶州直隶州续志》中记载:福庆寺,在州东三十里,宋建,明万历年间重修 。寺内现有明清碑刻记载亦为福庆寺 。因此原寺名应为福庆寺 。
原寺从街北拾级而上,山门前石雕雄狮蹲于两旁,走进山门,有前庭后院,有殿堂僧房膳舍,泥塑彩画,光耀多目,全寺共有石雕、塑像四十余尊,是一处规模较大的集寺院、道观、龙王庙为一体的古建筑群 。历经沧桑,风云变幻,原寺庙石佛塑像等已不存在 。
刘老认为,关于汉王寺名称来源的传说中,只有“先叫番王寺,后改汉王寺”的说法最有道理 。据刘老访问当地的老人后获悉,现在汉王街的老户王姓家族其祖上是藏族,按照当地群众口碑和有关史料记载,寺名初为甘丹寺 。
传说北宋杨家将征西时,武都吐番、白马、氐、羌首领,纠其人众边打边撤,杀贼桥一战便是白龙江沿岸较大的一次战役 。
当地老百姓在那个时候能躲即躲,能藏即藏 。此地王姓则不然,他们未跟首领走,而是由族长率全家族归汉 。归汉后将甘丹寺改名为福庆寺 。
后来王姓家族的人逢人便说,我们原先番王是,现在汉王是 。这是藏话汉说的倒装句,甘丹寺原为王姓所建,“原先番王是,现在汉王是”,此话说的年代久了,后人不解其意,流传为先为番王寺,后为汉王寺 。
吉林市四大名山都叫什么?龙潭山
在吉林省吉林市东部,与小白山、朱雀山及小团子山合称吉林四大名山 。风景幽美,是个度假胜地 。龙潭山是以位于西北角山麓一个称为龙潭的秀丽水池而得名 。龙潭约长五十三公尺,约宽二十六公尺,深九公尺 。叠石为堤,水清见底,每当皓月悬空,倒影荡漾湖心,那就是教人流连忘返的“龙潭印月” 。龙潭又名水牢,相传古时有条孽龙给锁在潭底,铁链系于潭边一棵大树上,有人拉动铁链,立刻就会风云变色,潭水翻腾 。潭东南有株古桦树,高三十公尺,两人不能合抱,轩昂挺直,清乾隆帝北巡至此,封为“神树” 。附近有龙王庙、关帝庙、龙凤寺等古建筑,可供游览 。龙潭山顶巅,有一座高句丽古城,城墙高十公尺,城基宽十公尺,周长二千四百公尺,形势雄伟,是古代的军事城堡 。居高临下,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入」之势 。古城四隅各有一平台,南平台地势最高,俗称南天门,置身其上,吉林全市景物尽收眼底 。高句丽是古国名,建国年代无可考 。
小白山
小白山坐落于吉林至丰满西线公路西1.2公里处,海拔314.6米,旧称白虎山,以其状如头北尾南的一只卧虎,且位于吉林城西,按后汉班固《白虎通义》“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之说,以白虎示西,故名 。为吉林市四大名山之一 。
小白山满语称“温德亨”或“温德赫恩”,意为“祭祀板”,源于此处曾是清王朝遥祭满族发祥地长白山的地方 。
朱雀山
朱雀山俗称“老母猪砬子” 。这是因为山上有一巨石,形似一头老母猪 。如果站在松花江北岸远远望去,在山的轮廓线上酷似一头猪正往山上狂奔 。
朱雀山是一座石头山,山上有山,石上有石,山势巍峨陡峭,怪石嶙峋 。由于千百年风雨剥蚀,山体层峦叠嶂,轮廓分明 。
朱雀山自古以来就是吉林市四大名山之首,有着神奇美丽的传说,积淀着浓厚的文化底蕴,随着吉林市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家级 旅游 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朱雀山的知名度在境外、埠外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公园内动植物资源丰富,现有动物8纲193种,森林覆盖率70%以上,是比较典型的森林氧吧 。园内山势挺拔,沟谷众多,自然景观绮丽 。山上建有庙宇群一处 。现开发人工湖一处、艺术长廊一处、人工攀岩墙一座、狩猎场一处、自然景观45处、人工景观30处 。园内建有大型滑雪场,雪场占地5万 ,有出、中、高级雪道及多条雪圈滑道,设有5条各式拖牵索道,并独家推出“浪摆雪圈”滑道 。娱乐 项目:登山、攀岩、骑马、狩猎、餐饮、住宿、篝火、 娱乐 、垂钓、游船、休闲、度假、滑冰、滑雪 。
玄天岭
玄天岭在吉林市区之北,海拔282米,山势蜿蜒,层峦叠翠 。清乾隆三年(1738年)在山上建玄帝观,又名真武庙 。有正殿三间,配庑三间,禅堂六间,斗姆阁三间 。前殿供奉真武大帝 。殿中有一梁悬空,一柱离地,人称“悬梁吊柱”是吉林市八景之一 。
乾隆七年(1742年),大火烧毁吉林衙署、官民房屋数百间;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大火焚毁民房七百余间;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六月大火,毁房二百四十余间,物资被焚无数;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城内大火,烧民房甚多,永吉州文庙也被焚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四月二十日,吉林城又罹大火,灾后,吉林理事厅一个性王的幕友,自称识地理、辨风水,建议在城北产天岭上修“坎卦图石”,说是这样可以祈求于天来镇压船厂火灾 。后经吉林将军恒秀赞同,在玄天岭上修起了八卦形的“坎卦图石”,俗称“避火图” 。
分别是
左青龙——龙潭山
龙潭山是吉林市的四大名山之一,龙潭山公园依山而建,是吉林市最大的市区风景名胜公园,也是我国自然生态保护较好的城市森林公园之一,具有较高的保护、利用和开发价值 。
位于城市东部、松花江东岸,因山上有龙潭古池而得名,是一个以森林为主要景观的公园 。龙潭山山势绵延陡峭,是吉林市四大名山之一,山上有上百万株树木,其中仅百年以上的古树就有130多株 。此外,山顶上至今仍保存有1500多年前的高句丽遗址 。
看点
山势挺拔雄伟、巍峨壮观 。山上古树参天,草大葱郁,风影幽雅,是个理想的 旅游 胜地 。最高峰俗称“南天门”海拔388.3米,登峰远眺,江城尽收眼底 。山上有一座渤海时期的古城遗址,遗有山城城垣、“水牢”、“旱牢”,城墙凭借山势,沿山脊夯土碎石筑成,墙壁最高处10米,最矮仅1米余 。城垣上宽1至2米,基宽10米左右 。周长2396米 。山城的正南和正北各有一门,东西南北四面都有了望台 。“水牢”,亦称“龙潭”,位于山城西北隅最低处,呈长方形,东西长22.8米,南北宽125.75米,深9米多,四周用花岗岩石块砌成,“水牢”是当时山城的蓄水池 。“旱牢”,位于山城西南隅的较高处,呈正圆形 。“旱牢”直径10.6米,深3米左右,是山城内储备物资的仓库或囚禁犯人的囚牢 。山上还有清乾隆时建的观音堂、龙王庙、关帝庙等,统称龙凤寺 。
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八月初九,清高宗纯皇帝爱新觉罗·弘历,东巡吉林时,曾游览了龙凤寺,祭礼了龙潭,并为观音堂正殿书写了“福佑大东”匾额,封一棵28米多高,挺直无曲、枝叶翦齐的黄婆罗树为“神树” 。此后,每年春秋两季,清驻吉林的文武-在吉林将军率领下,都要到龙潭山祭礼“龙潭”与“神树” 。民国年间,“神树”萎残凋谢了山上有建于公元4—5世纪的古城遗址及水牢、旱牢,还有建于清代的龙凤寺、龙王庙、关帝庙等古建群,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右白虎——小白山
小白山坐落于吉林至丰满西线公路西1.2公里处,海拔314.6米,旧称白虎山,以其状如头北尾南的一只清代在吉林市修建的小白山望祭殿清代在吉林市修建的小白山望祭殿-卧虎,且位于吉林城西,按后汉班固《白虎通义》“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之说,以白虎示西,故名 。
小白山满语称“温德亨”或“温德赫恩”,意为“祭祀板”,源于此处曾是清王朝遥祭满族发祥地长白山的地方 。
清朝皇帝先世发祥于长白山开创基业,所以清王朝视长白山为圣山,历代皇帝都要祭拜长白山 。然而去长白山路途遥远,交通困难,遂于雍正十一年(1733年)在小白山上修建望祭殿正殿五楹,山麓建供主祭官驻跸的祭器楼二楹,山下建饲养供祭祀牲品的鹿囿一处,望祭殿设“长白山之神位,每年春秋两季由地方-代皇帝在此祭祀长白山 。
望祭殿建成后,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于乾隆十九年(1754年)亲临小白山祭祀 。当时的小白山古树繁茂,芳草铺地,山花烂漫,百鸟声喧,风景十分幽美 。“白山鹿囿”也成为吉林旧时八景之一 。
解放战争时期,小白山痛遭-军队破坏,仅存的祭器楼也毁于十年-之中,只留下遗址 。
交通
从吉林站乘19路 汽车 (西线丰满方向)到红旗冷饮下车,对个有一条水泥公路直通小白山,步行15分钟左右 。车票单程2元 。
前朱雀——朱雀山
朱雀山海拔817米,山势陡峭,怪石嶙峋,树木葱茏,风貌古朴 。东峰上有块10多米长的猪形巨石,名为“魔猪石”,有5头小石猪尾随其后 。石猪头向山顶,尾巴向下,好象在行走,因此朱雀山又名“猪山” 。
看点
夏季,到朱雀山可享受爬山的乐趣 。最主峰为刀尖峰,又名猪嘴砬子,其峰在群山掩映之中扶摇直上,临江而立 。站在山顶,极目远眺,丰满大坝依稀可见,山相抱,水相连,山情水意,使游人陶醉于自然之中 。冬季,要到朱雀山尽享滑雪、坐马爬犁、打雪橇的乐趣 。
朱雀山森林公署隶属于吉林市松花湖实验林场,是吉林市四大名山之一 。从市区的吉林大桥出发,南行8公里,即可到达 。
交通
可乘通往丰满水电站的专线小公共 汽车 前往景点
后玄武——玄天岭
玄天岭在吉林市区之北,山势蜿蜒,层峦叠翠 。因庙内奉礼真武大帝,亦叫真武庙 。这座寺庙建筑,在设计上别具匠心,殿中有一梁悬空,一柱离地,成为奇妙的“悬梁吊柱”,为吉林八景之一 。
玄天岭上建有避火图,用青砖砌成八卦形,直径约五丈,其中坎卦象,取坎卦为水之意,求助于水来熄火灾,以保吉林的林木,免受损失 。玄天岭上现有正殿三间,配庑三间,禅堂六间,斗姆阁三间 。前殿供奉真武大帝 。
“水色为黑,故曰玄天 。”玄天表征为水 。站在“坎卦图石”处,可以把吉林城尽收眼底,似乎是一块“风水宝地” 。然而,没有得力的消防措施,尽用迷信方式来防火,只能是自欺欺人而已 。吉林多火灾,尤以冬季气候干燥,居民生火取暖做饭,稍不注意,便酿成大火 。冬季江河封冻,除水井以外,无滴水可取 。
(编辑十七)
吉林市四大名山分别是朱雀山、龙潭山、玄天岭、小白山 。
一、朱雀山:
海拔817米,山势陡峭,怪石嶙峋,树木葱茏,风貌古朴 。东峰上有块10多米长的猪形巨石,名为“魔猪石”,有5头小石猪尾随其后 。石猪头向山顶,尾巴向下,好象在行走,因此朱雀山又名“猪山” 。
看点: 夏季,到朱雀山可享受爬山的乐趣 。最主峰为刀尖峰,又名猪嘴砬子,其峰在群山掩映之中扶摇直上,临江而立 。站在山顶,极目远眺,丰满大坝依稀可见,山相抱,水相连,山情水意,使游人陶醉于自然之中 。冬季,要到朱雀山尽享滑雪、坐马爬犁、打雪橇的乐趣 。
朱雀山森林公署隶属于吉林市松花湖实验林场,是吉林市四大名山之一 。从市区的吉林大桥出发,南行8公里,即可到达 。
交通:可乘通往丰满水电站的专线小公共 汽车 前往景点 。
二、龙潭山
潭四壁以花岗石条垒砌,呈长方型,东西长52.8米,南北25.7米,水深约10米,水深而碧,无涨无落,终年不涸,吉林八景中的龙潭印月即指此处 。与水牢相距250米处,有一圆形石砌深坑,俗称早牢,是高句丽时期古城堡储存军需物资的地窖 。山城顶峰,俗称"南天门",在此可一览江城全景 。位于城市东部、松花江东岸,因山上有龙潭古池而得名,是一个以森林为主要景观的公园 。龙潭山山势绵延陡峭,是吉林市四大名山之一,山上有上百万株树木,其中仅百年以上的古树就有130多株 。此外,山顶上至今仍保存有1500多年前的高句丽遗址 。
龙潭山是吉林市的四大名山之一,龙潭山公园依山而建,是吉林市最大的市区风景名胜公园,也是我国自然生态保护较好的城市森林公园之一,具有较高的保护、利用和开发价值 。
三、玄天岭
玄天岭在吉林市区之北,山势蜿蜒,层峦叠翠 。因庙内奉礼真武大帝,亦叫真武庙 。这座寺庙建筑,在设计上别具匠心,殿中有一梁悬空,一柱离地,成为奇妙的“悬梁吊柱”,为吉林八景之一 。
玄天岭上建有避火图,用青砖砌成八卦形,直径约五丈,其中坎卦象,取坎卦为水之意,求助于水来熄火灾,以保吉林的林木,免受损失 。玄天岭上现有正殿三间,配庑三间,禅堂六间,斗姆阁三间 。前殿供奉真武大帝 。
“水色为黑,故曰玄天 。”玄天表征为水 。站在“坎卦图石”处,可以把吉林城尽收眼底,似乎是一块“风水宝地” 。然而,没有得力的消防措施,尽用迷信方式来防火,只能是自欺欺人而已 。吉林多火灾,尤以冬季气候干燥,居民生火取暖做饭,稍不注意,便酿成大火 。冬季江河封冻,除水井以外,无滴水可取 。
四、小白山
小白山位于吉林至丰满西线公路西1.2公里处,海拔314.6米,旧称白虎山,以其状如头北尾南的一只清代在吉林市修建的小白山望祭殿清代在吉林市修建的小白山望祭殿-卧虎,且位于吉林城西,按后汉班固《白虎通义》“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之说,以白虎示西,故名 。为吉林市四大名山之一 。
去小白山的最佳路线:从吉林站乘19路 汽车 (西线丰满方向)到红旗冷饮下车,对个有一条水泥公路直通小白山,步行15分钟左右 。车票单程2元 。
以上,希望我的回答会对你有所帮助 。
诗云:漫转低回江自弯,丰姿满媚湖飘然 。四神拱卫环周势 。三教杂糅上北山 。庆岭活鱼占半壁,高梁烧酒对正酣 。凌霜挂雪三千丈,世间苍沧桑此境仙 。吉林市乃四胜之地 。左青龙龙潭山,右白虎小白山,上玄武北山,下朱雀朱雀山
前朱雀,朱雀山
后玄武,玄天岭
左青龙,龙潭山
右白虎,小白山
北山,朱雀山,望云山,龙台山 。
吉林龙潭山的由来是什么?

文章插图
龙潭山雄峙于吉林市区东北部松花江右岸,山势陡峻,临江突兀 。山上的高句丽山城遗址,是我国古代东北少数民族建筑的宏伟工程,曾经是一座军事城堡 。主峰南天门海拔388米,原为古城平台,登临远眺,吉林风光尽收眼底 。
【林州市龙凤山上有龙王庙吗】山上的一组寺庙建筑总称龙凤寺,包括龙王庙、观音庙和关帝庙,为清初所建 。乾隆皇帝1754年到吉林遥祭长白山后,特意游览了龙潭山,亲笔为观音殿书写了福佑大东的匾额 。龙潭山得名,是因为山城西北角的山洼里,有一方潭水,称为龙潭 。民间传说,玉皇大帝殿前的盘柱青龙,因触犯天规,被玉帝罚下此山潭中 。这孽龙却恶性不改,经常发大水来祸害老百姓 。玉帝知道后大怒,派天兵天将来镇住它,用铁链把它锁在潭底,将铁链的另一头扣在潭边的大树上 。早年间,这水牢旁曾有铁链系于潭边树干,好事者拽链则黑云翻滚,狂风大作,潭水涌浪 。其实这传说锁龙的水牢,是山城一座人工建造的大贮水池,池壁的东西北三面都是方形花岗石垒砌,南面为自然石壁 。距水牢不远的山坡上,还有一座旱牢,牢壁为花岗石垒砌,呈圆形,深3米左右,从不积水 。经考证,一说为古代拘押罪犯的牢狱,一说为储存粮食的地方 。当年有坚固的城墙,加上水牢和旱牢这样的配套工程,守卫山城的高句丽将士或许可以高枕无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