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开国功臣

朱元璋的开国功臣排名明朝34个开国功臣有:
徐达:本位置第二 , 次于李善长 。李善长后坐罪 , 进位第一 , 初封信国公 。
常遇春:本位列第三 , 次于徐达 。李善长有罪 , 进位第二 。1370年 , 改封其子常茂为郑国公 。
李善长:1364年 , 封为宣国公 , 本位列第一 , 坐胡惟庸案被杀 , 爵除 。崇祯二年(1629年) , 裔孙李世选持明太祖手书进 , 为御史劾 , 免死为民 。
李文忠:1370年 , 封为曹国公 。
冯胜:洪武28年 ,  赐死 , 爵除 。
邓愈 :1380年 , 子邓镇嗣 , 改封申国公 , 坐李善长党死 , 弟子邓源嗣 。
汤和:1370年 , 封为信国公 。
唐胜宗 :坐为胡惟庸案被杀 , 爵除 。
陆仲亨:坐胡惟庸 案被杀 , 爵除 。
周德兴:以罪诛 , 爵除 。
华云龙:子华中坐胡惟庸案被杀 , 贬死 。
顾时:1370年 , 封为济宁侯 。
耿炳文:永乐二年自杀 , 爵除 。
陈德:洪武28年 , 陈镛战死 , 后涉胡惟庸案 , 爵除 。
郭兴:坐胡惟庸案 , 爵除 。
王志:洪武21年王威去世 , 追坐胡惟庸案 , 爵除 。
郑遇春:坐胡惟庸案被杀 。
费聚:坐胡惟庸案被杀 。
吴良:吴高洪武17年(1384年袭爵 , 永乐12年有罪 , 免 , 爵除 。
吴祯:坐追吴祯为胡惟庸党 , 吴忠被处死 , 爵除 。
赵庸:坐胡惟庸案被杀 。
廖永忠 :1370年 , 封为德庆侯 。
俞通源:坐党附胡惟庸 , 已死不予追究 , 爵除 。
华高:1370年 , 被封为广德侯 。
杨璟:坐追杨璟党附胡惟庸 , 爵除 。
康茂才:未及封而死 , 子康铎受封 。康铎去世 , 子康渊受谴 , 爵除 。
朱亮祖:有罪 , 被朱元亲自鞭打而死 。
傅友德:初封颖川侯 , 洪武17年进封 。洪武27年赐死 , 爵了除 。
胡美:初封颖川侯 , 洪武17年进封 。洪武17年赐死 , 爵了除 。
韩政:韩勋坐蓝玉案被杀 , 爵除 。
黄彬:坐胡惟庸案被杀 。
曹良臣:曹泰坐蓝玉案被杀 , 爵除 。
梅思祖 :坐胡惟庸案被杀 。
陆聚:坐胡惟庸案被杀 。
朱元璋的开国功臣1、刘基

朱元璋开国功臣

文章插图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 , 字伯温 , 处州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温州市文成县)人 , 故称刘青田 , 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 , 明朝开国元勋 。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 , 故又称刘诚意 。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 , 谥号文成 , 后人称他刘文成、文成公 。
元至顺间举进士 。博通经史 , 尤精象纬之学 , 时人比之诸葛亮 。至正十九年(1359) , 朱元璋闻刘基及宋濂等名 , 礼聘而至 。他上书陈述时务十八策 , 倍受宠信 。
参与谋划平定张士诚、陈友谅与北伐中原等军事大计 。吴元年(1367)为太史令 , 进《戊申大统历》 。奏请立法定制 , 以止滥杀 。
朱元璋即皇帝位后 , 他奏请设立军卫法 , 又请肃正纪纲 。尝谏止建都于凤阳 。洪武三年(1370)十一月封诚意伯 , 岁禄240石 。四年 , 赐归 。刘基居乡隐形韬迹 , 惟饮酒弈棋 , 口不言功 。寻以旧憾为左丞相胡惟庸所讦而夺禄 。入京谢罪 , 留京不敢归 , 以忧愤疾作 , 胡惟庸曾派医生探视 。
八年 , 遣使护归 , 居一月而卒 。刘基精通天文、兵法、数理等 , 尤以诗文见长 。诗文古朴雄放 , 不乏抨击统治者腐朽、同情民间疾苦之作 。著作均收入《诚意伯文集》 。
刘基佐朱元璋平天下 , 论天下安危 , 义形于色 , 遇急难 , 勇气奋发 , 计划立定 , 人莫能测 。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 。”
在文学史上 , 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 , 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 , 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 。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 。
2、常茂
常茂( ?-1393) , 常遇春长子 , 明朝开国名将常遇春的儿子 , 其荫父功 , 继承郑国公爵位 。据《明宋文宪公濂奉敕撰开平王神道碑并序》中说道:妻定远蓝氏 , 封开平王夫人 。子男三人 , 曰茂、曰升、曰森 , 皆朱元璋所赐名 。
因为常茂与冯胜为子婿关系 , 在军营常茂多不受约束 。当时纳哈出投降 , 在酒宴时 , 因得知纳哈出欲逃跑 , 常茂上前捉捕 , 砍伤纳哈出 , 导致纳哈出部溃散 。冯胜因此上奏常茂激变 , 两人在南京城互相推委 。朱元璋收冯胜兵权 , 并安置常茂到龙州 , 四年后去世 。
3、冯胜
冯胜(?—1395) , 明朝开国名将 , 初名国胜 , 又名宗异 , 冯国用的弟弟 , 安徽定远人 , 喜欢读书 , 通晓兵法 , 元末结寨自保 。
洪武五年(1372年) , 征讨王保保 , 徐达、李文忠皆战不利 , 唯独冯胜斩获甚众 。洪武二十年(1387年) , 以冯胜为大将军 , 与傅友德、蓝玉等率兵二十万远征辽东 , 降伏纳哈出 , 肃清元朝在辽东的势力 。
因累积军功而受封宋国公 , “诏列勋臣望重者八人 , 胜居第三” , 女婿朱橚亦曾因秘密会见冯胜而被朱元璋严惩 。后来因“胜功最多” , 遭太祖猜忌 , 被赐死 , 所以没有进入功臣庙 。
崇祯十七年(1644年) , 追封宁陵王 , 谥号“武壮” 。
4、汤和
汤和(1326年―1395年) , 字鼎臣 , 濠州钟离人(今安徽凤阳) , 汉族 , 明朝开国功臣 , 军事将领 。
汤和为人谨慎 , 沉敏多智 。1352年(元至正十二年) , 参加郭子兴起义军 , 授千户 。在随朱元璋渡长江、占集庆(今南京)、取镇江诸战中 , 屡破元军 , 累功升统军元帅 。
1357年(元至正十七年) , 镇守常州 , 多次击败张士诚部 。1367年(元至正二十七年) , 为征南将军 , 在浙东击败方国珍部 。尔后率部由海道入福州 , 俘获占据延平(今福建南平)的陈友定 。又随徐达率军征今山西、甘肃、宁夏等地 。
1378年(明洪武十一年) , 封信国公 。1385(明洪武十七年) , 巡视海防 。1388(明洪武二十年) , 在浙江沿海先后设卫所城59处﹐使倭寇不得轻入 。1389年(明洪武二十二年) , 告老还乡 , 赐第凤阳 。
1395年(明洪武二十八年)农历八月因病去世 , 是少数明初开国功臣能得以善终者 。追封东瓯王 , 谥襄武 。
5、徐达
徐达 (1332年—1385年) , 字天德 , 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市)人 , 明朝开国军事统帅 , 淮西二十四将之一 。
徐达出身农家 , 元朝末年 , 徐达参加了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大败陈友谅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 , 朱元璋以为左相国 。
二十七年(1367年) , 率军消灭张士诚地方割据势力 。同年 , 任征虏大将军 , 与副将常遇春一同挥师北伐 , 推翻元朝的统治 。
洪武元年(1368年) , 攻入大都 , 灭亡元朝 。以后 , 连年出兵打击元朝残余势力 , 官至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兼太子少傅 , 封魏国公 。为人谨慎 , 善于治军 , 戎马一生 , 为明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
洪武十八年(1385年) , 徐达去世 , 追封中山王 , 谥号武宁 , 赐葬钟山之阴 , 御制神道碑文 。又配享太庙 , 肖像功臣庙 , 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 , 位列开国“六王”之首。
【朱元璋开国功臣】-明初功臣表
朱元璋的开国功臣都有哪些1.徐达:朱元璋时代武将中的第一名 , 若要说为明朝建国立下功劳最多的武将 , 那答案只能是徐达 。说来也是碰巧 , 徐达其实是朱元璋在濠州时抓得壮丁 , 善于谋略、指挥骑兵 , 智勇双全 , 沉着冷静 , 帮助朱元璋打张士诚、陈友谅和元朝军队 。明建国后被封为魏国公 。死因嘛 , 说法倒是不少 , 不太好说 。他还有一个争气但是没被重用的儿子-徐辉祖 。
2.刘基:原为一名隐士 , 后被朱元璋请出山 。朱元璋手下谋臣中的第一名 , 其智慧谋略不低于诸葛亮 。朱元璋好几次战役的胜利都要归功于刘基 , 明建国后被朱元璋借胡惟庸之手被杀 。
3.常遇春:毛遂自荐来到朱元璋帐下当先锋 , 明代第一先锋就是他 , 他在朱元璋帐下的第一场战役就痛击陈友谅 , 在后面打北元时为朱元璋立下汗马功劳 。打北元时暴死 , 享年40左右(我真的忘了) 。开国后被奉为开平王 。
4.李善长:明开国第一大臣 , 被朱元璋杀死 。
5.李文忠:仅次常、徐两位大将 , 打仗善于奔袭 , 常暴死后 , 李文忠替常遇春连续打击北元 , 终大获全胜 , 后被朱元璋杀害 。
6.冯胜 邓愈 善于使用火铳(chong第四声) 。互相配合打仗 , 名副其实的强人 , 后被朱元璋所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