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帽子王和亲王谁大

铁帽子王究竟是什么职位?和亲王、郡王有什么区别呢?铁帽子王是一种俗称,官方的名称是八旗旗主 。大清王朝就是靠着八旗兵打通了山海关,打败了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八旗兵曾经是大清王朝最强悍的战斗力,是大清王朝最倚重的军事力量,八旗制度也贯穿清王朝整个军事制度,八旗旗主就是八旗制度最高的军事长官 。他们都是皇亲国戚,在朝廷中拥有着极高的地位和身份,而且每个人在战场上都有着不可一世的军功,这八个人可以说是大清王朝除了君王之外最有权力的人 。

铁帽子王和亲王谁大

文章插图
亲王、郡王的地位在铁帽子王之下 。在雍正王朝这部电视剧当中,我们曾经看到过一副场景,八爷党一直不服从雍正的领导他们虽然表面上听从雍正的指挥,但是内心里一直都想夺取属于自己的皇位,背地里一直用一些阴谋诡计在和雍正进行对抗 。八爷党最后终于找到一个机会他们纠结了八大铁帽子王在朝廷之上公然和雍正翻脸,八爷党想利用八大铁帽子王手中的权力废除雍正的皇位,在清朝历史当中确实存在着这样制度,但是最后13爷的出现让局势出现了扭转,帮助雍正化险为夷,帮助他脱离了险境 。
从这个角度我们就可以看出来八大铁帽子王手中的权力有多大 。他们可以对皇权进行约束,他们的地位严重威胁到君王的地位,当然想让八大铁帽子王同心协力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八爷党能够让八大铁帽子王站在同一战线也证明了其政治手段非同一般,八大铁帽子王最令人忌惮的地方就是他们手中的军权 。
大清王朝统治者意识到问题严重性 。君王不断蚕食八大铁帽子王手中的权力,最后八大铁帽子王也只是一个荣誉称号 。
如何一眼看出古代王爷地位高低,一字并肩王是什么级别?要想一眼分辨出王爷的品阶高低,那就是看他们的服饰:亲王的服制朝冠和皇帝一样,有帝王所使用的冠冕,只是皇帝的冠冕是十二旒,而亲王的冠冕是九旒,郡王冠冕用七旒,还有就是服饰上的纹饰也不一样 。一字并肩王就是可以于皇上比肩的王爷,这个称呼并不是规定的品阶,大多出现在野史里 。


“王”在秦朝以前是对诸侯和周天子的称呼,而在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王就变成了一个爵位 。从西汉开始,封皇上的儿子和兄弟为王 。魏晋开始,王爵分为亲王和郡王两种,亲王专封皇子、皇帝的兄弟 。而郡王初为皇太子儿子的封号,后多用于分封节度使等武臣,文官也有受封郡王者 。


【铁帽子王和亲王谁大】像野史上说的一字并肩王,在真实历史上并没有这样的品阶,因为就算是在小说里,有这样称呼的王爷,大多是造反预备队 。想想也知道,作为一个王爷居然想跟皇上肩并肩,那么皇上肯定会送你上天 。而且清朝开始,有了铁帽子王的称呼 。铁帽子王就是比亲王更高的等级,就连太子见了这样的王爷,也得低头行礼 。


古代王爷其实也算是个高危职业:混得不好,自己过得差就算了,还有容易被兄弟们收拾掉 。混得太好,就不止兄弟们动手了,估计连亲爹都不放心,所以容易被亲爹收拾掉 。要说当个长寿又过得好的王爷,这可真是个技术活儿,毕竟不是每个王爷都有好日子过 。
在清朝,王爷大还是贵妃大?亲王和王爷,谁大?在清朝,贵妃的等级比王爷要大,亲王比王爷大,具体分析如下:
在清朝,王爷和贵妃的管辖范围不同,互不隶属,不好分大小 。但是可以类比,清朝关于皇室品级,后宫嫔妃次序是皇后,皇贵妃,皇贵嫔,然后是普通妃,嫔 。
王爷是对受封王爵的统称 。可以是普通郡王,可以是铁帽子亲王,可以是和硕亲王 。
王爷:皇上的哥哥弟弟或者叔叔大爷,泛指有爵位的郡王 贝勒 贝子等贵族,如克勤郡王岳托 顺承郡王勒克德浑等,当然王爷不是官方称谓 。
贵妃:皇上的小妾中比较靠前的,皇帝妃嫔封号之一,后宫之中,地位仅次于皇后与皇贵妃 。
王爷代表是臣,贵妃代表是君,所以不能二者大小相提并论,如果硬要分出大小,贵妃比王爷更高一些 。
而亲王和王爷,亲王的等级更高些,皇帝的儿子封亲王,而亲王的儿子封郡王,从通常,爵位是世降一级,亲王的儿子降为郡王,郡王的儿子降为贝勒,不过有所谓“铁帽子王”世袭罔替,永不降级 。亲王是中国爵位制度中王爵的第一等 。
扩展资料嫔妃等级
嫡:皇后 X 1 (可分宫女10人)
正一品:皇贵妃 X 1 (可分宫女 8人)
正二品:贵妃 X 2 (可分宫女 8人)
正三品:妃 X 4 (可分宫女 6人)
正四品:嫔 X 6 (可分宫女 6人)
正五品:贵人 X 不限 (可分宫女 4人)
正六品:常在 X 不限 (可分宫女 3人)
正七品:答应 X 不限 (可分宫女 2人)
亲王等级
正一品:监国尊圣亲王
从一品: 镇国尊亲王
正二品:御国尊亲王
从二品:御国奉亲王
正三品:兴国御亲王
从三品:辅国皇亲王
正四品:皇固伦恭亲王
从四品:固伦廉亲王
正五品:和硕亲王
从五品:xx亲王
清朝的王爷共有240多位,在乾隆十三年(1748年)将宗室封爵定为十四等级即和硕亲王、贝勒、世子、多罗郡王、长子、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恩将军 。和硕、多罗、固山都是满语,和硕意为:一方,那么和硕亲王是王爷等级中最高的一等 。
清朝封爵方式有两种:一是因军功受封,为功封;一种因皇帝之后而受封,为恩封 。按照制度,恩封的后代在承袭前人的爵位时要降一级,降至最后一个等级再袭 。但清朝共有十二位王的后人,在继承爵位时无需降级,作为皇帝对其功劳的赏赐,俗称:铁帽子王,即:世袭罔替,配享太庙 。
参考资料:
--清朝官员等级
-王爷
-贵妃

-亲王

清朝的“铁帽子王”是个什么官衔?有多大权力?清朝的“铁帽子王”并不是一个官衔,只是对世袭罔替的亲王爵位的一种尊称而已,虽然“铁帽子王”的称呼看似非常霸气,但实际上“铁帽子王”并不能带来什么权力,只不过能让拥有“铁帽子王”的亲王能够享受到比普通亲王更优厚的生活待遇而已 。在清朝的十几位“铁帽子王”中,早期的七八位”铁帽子王“确实拥有很大的权力,但那是他们用开国时期立下的汗马功劳赢来的,并不是因为得封“铁帽子王”才有了很大的权力 。
一、“铁帽子王”真的铁么“铁帽子王”是努尔哈赤分封给自己的几个儿子和至亲的,因为在清朝初期创立的过程中,这些人都出了不少力,可以说居功至伟 。虽然努尔哈赤的意思是希望这些“铁帽子王”的爵位能够代代相传下去,能够和大清的江山一样永远稳固不倒 。但是事与愿违,随着皇权想要集中,”铁帽子王“成了一种阻碍,渐渐地”铁帽子王“失去了原来的性质,变成了一种荣誉而已,而且还随时可以被皇帝剥夺,实际上”铁帽子王“和普通亲王也就没太大区别了,一点也不铁 。
二、”铁帽子王“有什么用处”铁帽子王“的第一代持有者确实有很大的权力,清朝初期的8位”铁帽子王“都手握大权,可以说是真真正正的”铁帽子王“,不过那也不是因为”铁帽子王“的尊称为他们带来的无上权力,而且从第一代以后,”铁帽子王“就只剩下一个荣誉的头衔了 。不过”铁帽子王“享有的生活待遇还是令普通亲王羡慕不已,不仅俸禄优厚,而且还可以死后安享太庙,受后代皇室子孙祭拜,仅如此已经让很多皇室子弟向往了 。
简而言之,”铁帽子王“只不过仍是拥有更高生活待遇的亲王而已,段位比亲王高了许多,但对皇帝来说,依然只是一个比亲王高级些的奴才而已,拥有”铁帽子王“并不代表拥有了权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