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礼的规矩”有哪些?在当下,随礼成为很多人哭笑不得的事情,很多人一个月工资下来,有半数用来随礼,甚至入不敷出的情况也并非没有 。随礼成为了很多人的负担,但是这个负担又不得不背负 。尽管近些年,媒体不断探讨随礼的必要性,但是,随礼现象依旧存在 。而提起随礼,很多人会想起这句话:喜不送伞,寿不送烟,丧不后补 。
在过去,人们在做事之前都图个吉利,并且在这种观念的驱动下,产生了专门的、成体系的忌讳规矩:比如春节期间,忌讳说类似“死”这种不吉利的话 。这种文化在随礼方面也有一定的体现 。本文所说的俗语,其实就是这种文化的一种归纳和体现 。
先说“喜不送伞 。”在当代,随礼的概念很简单,基本上是给钱吃酒席,甚至随着移动支付的便利,有时候直接网络转账,连吃酒席都省了 。但是在古代,货币流通性不发达的时代里,随礼有时候不局限于送钱,还包括送一些日常用品 。比如说在过去结婚的喜事上,随礼送东西可以送锅碗瓢盆,可以送日用百货,但唯独不能送伞,因为伞的谐音是“散”,有“分散”、“离散”的联想 。为此,为了避免不吉利,传统喜事上,随礼是不能送伞的 。
再说“寿不送烟” 。在过去农村,老人遇到逢十大寿——比如六十大寿、七十大寿或者八十大寿等等,有条件的人家会举办寿宴 。寿宴也是要随礼的 。而在寿宴上,是不能送烟的 。因为“烟”的谐音是“咽”,会让人产生联想,想到“咽气” 。送这种礼物会让人感到自己受到诅咒,尤其是老年人,现代医学认为,老年人大多有一定程度的老年抑郁症,老年人在寿宴上如果收到“烟”,也会因为这个联想而产生胡思乱想的心理,因此传统习俗,在寿宴上不能送老人烟 。
最后说“丧不后补” 。在随礼的时候,很多人因为没能及时收到消息,而错过随礼——比如亲朋办事情当天,自己因为在外而错过赴宴,没能及时随礼 。不过,一般的这种情况,可以在事后补上礼金 。但是,有种事情,如果耽误了随礼,是万万不能补礼的 。那就是丧事 。丧事意味着亲朋家里有人故去 。而在事后补礼,给人不好的联想:会让人联想这种和死亡相关的礼金,会不会给家里人带来再度的损害,因此,补丧事的礼金,会让人有种被诅咒的感觉 。因此,传统习俗不主张补交丧事的礼金,这就是“丧不后补” 。
虽然中国社会在最近几十年,无论是科技还是生活都有了突飞猛进得发展,但是,随礼文化依旧具备顽强的生命力 。本文提到的送东西的习俗,在当下基本上不存在了,因为随礼都是随现金 。但是,“丧不后补”依旧存在着现实意义 。因此,本文所说的俗语,依旧有值得深思的地方 。
随礼钱有什么讲究1、首先要注意送礼的时间,正常情况下应该是在新人举办婚礼当天,将提前准备好的红包亲自送给新人,当然如果无法参加婚礼的话,正常情况下要在婚礼前一天或者当天将分子的钱送上去,并且也要给新人送祝福 。

文章插图
2、有些人可能不能亲自到现场给亲人送祝福,就算人不过去,也要记得将红包转过去,可以直接通过微信转账,还是挺方便的 。
3、另外准备份子钱的时候,对于选择数字要有讲究,正常选择吉利一些的,比如6、8、9这些数字很吉利,其中6代表六六大顺,8代表发的意思,9代表天长地久 。
【打死都要知道的随礼规矩】4、最后要注意一下你跟新人之间的关系,因为普通朋友关系,跟闺蜜还有亲戚准备的份子钱都会有一些差别,另外也要结合家里资金条件来决定 。
随份子钱客气话可以这样说:
1、当我第1次认识你们两个人的时候,那时候你们俩还并不是情侣 。你们俩还只是很好的朋友,事实上我们都觉得你们俩的关系十分健康,让我们看了都心生艳羡,希望自己也能找到这样的好朋友,然后你们俩就结婚了,可以说是,给我们当头一棒 。
2、一点小小的心意不成敬意,在这里我想祝你们俩幸福美满,百年好合,早生贵子,白头偕老,永结同心 。
3、其实有句话说的好叫礼轻情意重,但是,我却不这么觉得,礼轻情意那也亲,所以,我给出了向我们的友谊致敬的份子,希望你们喜欢 。祝你们俩永远幸福,开开心心的 。
亲戚之间关系再好,随礼时,要清楚哪几条规矩?亲戚之间关系再好,随礼时,要清楚哪几条规矩?向不如自己的亲戚随礼,要保持谦逊亲戚中间,最怕的就是拥有贫富悬殊以后的往来,尤其是给不如自己的亲戚随礼时,千万不要让对方觉得被得罪,一定要保持谦逊 。随礼本身就是一件尤其高兴的事情,不论是多随一点礼协助另一方,还是按照正常礼去随,都应不张扬且谦虚,别抢走了亲戚的风头 。
事实上,亲戚中间避免不了贫富悬殊,但要想维持这一份亲情,做为条件好的一方,需多大力支持,在随礼的时候一定要大气,也需要谦虚 。我的一个堂叔,家里条件就非常的好,堂弟结婚的时候,它就随了2万礼钱,并且帮着准备了很多事,忙完之后便做到了角落吃席,谦虚的态度让堂弟一家人非常感谢 。
虽然这一份礼未来也要还,但堂叔的做法毫无疑问让人佩服,彼此之间的亲情也会变得更深一点,更何况堂弟家自身标准就差,当时也是急用钱,堂叔用这种方式拯救了堂弟一家,可以说是应急了 。看似简单的随礼,却蕴含了许多规定,做为更优秀的一方,除开给予一定的协助以外,也应当保持谦逊,让亲情越来越更浓 。
过年或过节,别怠慢了任何一个亲戚过年或过节,是亲戚间行走最频繁情况下,都是促进感情最主要的连接点,此刻要遵守一个最主要的规定:别怠慢了任何一个亲戚 。
尤其是过年的时候,亲戚聚在一起要给孩子们送红包,不仅分到公平公正,也无法遗失下任何一个,更不要觉得这个家庭强大得多,另一个家中穷困潦倒就不给 。坦白说,亲戚中间都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也可以根据各家的状况挑选串门子的礼物,但切不可由于种种因素忽略掉任何一个亲戚,这样才能让彼此间的亲情越来越更浓 。
即使是亲戚间拥有分歧,也别带上有色的双眼去看待另一方,除开一定要解决矛盾以外,也需要放低姿态去行走,而非从此变成形同陌路,终究亲情就摆在那里,不能让别人看热闹 。过年或过节串门子送礼物是一份传统式,一定要保证不怠慢任何一个亲戚,把这份传统式传承下去,让子女还可以再次维持这一份亲情,这才是真正串门子走亲戚的重要意义 。
和亲戚平日的行走,要会吃亏俗话说得好“吃亏是福”,尤其是在与亲戚平日的行走上,学好吃亏会换得更多福气 。但是,好多人却总是挑选对外界的人很客套,与自己的亲戚却非常斤斤计较,例如在随礼这件事情上,会紧抓亲戚到底随了多少,自己就一定要还礼是多少,一点也不愿吃亏 。
实际上,随礼自身是一件不计得失的事,尤其是和亲戚间的行走,大可不必计较太多呢?更何况谁都不傻,此次你吃亏了,亲戚下一次自然就会找回来,如果大家都不愿吃亏,当然就没办法再次来往了 。要记住,亲戚之间以礼相待,总是会伴随不对等的态势,更何况往来自身就是为了亲情,这无须随的礼更具价值意义吗?学好吃亏,看淡得失,才算是提高亲情的好办法 。
死人随礼钱有什么讲究?一、丧事礼金随礼原则
原则一、根据民间说法单数比较好(比如100、300、500、700、900等等),避免偶数是因为“双”与“伤”是谐音,有“伤心”的意思 。当然,有些地方可能并无此忌讳,所以也不完全局限于此 。
原则二、尾数加1(如101、301),一方面寓意依依不舍的意思,表达对逝者的悼念之情 。另一方面因为按照中国传统习俗,亲友参加丧礼都会收到由亡者家属送出、内含一元硬币及糖果的吉仪 。一旦亲友送出的帛金是整数,扣除吉仪内的一元,尾数便为九,导致丧事“长长久久”不吉利之意 。因此,便要特别在帛金内加入一元,以便扣除吉仪内的一元后,不会以九字作结 。
原则三、钱不再多,根据双方的关系和自身的经济情况来定,一般几百元就足矣 。随着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也可以考虑扫描下方二维码,免费给逝者建立一个网上纪念馆,可免费贮存逝者生前影像资料,可邀亲朋好友一起献花敬供,可留言上文选,随时随地追思祭拜,这样更有新意,从长远来看,也更有意义!
二、丧事礼金如何封包
一般是用素色纸、白纸来封包,常用的是白色信封 。
白事活动中,遵循传统礼仪既对仙逝者的尊重,也是自身文化素养的体验 。丧事礼金信封上怎么写?丧事礼金信封的写法和注意事项 。
三、丧事礼金信封写法
按照古代的书写习惯,一定要竖着写,才能保持传统的风格 。这是汉民族的习俗,适用于大多数的地域 。大多数都以旧式中文书写法来写,其要点如下:
1、竖写;
2、从右至左,左边行与纸面顶部空两个字开始写,“痛悼(哀悼)世伯(父亲)大人x x x先生千古”;
3、正中行纸面上下空格近乎相当写上,写上“永垂不朽(英灵永存或与天地长存等)”等敬语;
4、末行从纸面底部估计空余两个字位置,写上“世侄(儿或世友)x x x敬挽 。即可 。
注意:从纸面看,三行是从右至左,右中左一行比一行位置低 。
四、丧事礼金、丧事封包注意事项:
1、白事送礼数额要单数,不能封双数的礼包 。单数表示不好的事情只此一回,如果是双数,则寓意祸不单行,就会得罪主人家了 。很多人习惯送礼包就封个大额的整数了事,可能不经意间就得罪人 。一般封丧事的礼包都带尾数,常用1做尾数,比如501、511等 。
2、现在一些年轻人都没有写封包的习惯了,一般都是购买现成的商业封包直接送礼包,因此,一些年轻人就容易误用封包,尤其是一些不懂人情世故和礼节的人,抓到一个就用,一旦用错,很容易得罪人 。白事封包不能用喜事的喜庆封包,市场上的那种现成封包,只能用大吉大利或是白事专用封包,千万不要用恭喜发财、双喜、贺等封包 。
3、白事礼包一般不具名和致辞,把礼包送给相关司礼人员即可 。有些人家亲友多,司礼登记往往忙不过来,那就很可能会漏记收礼,送礼往往讲究的是礼尚往来,如果你送礼了,主人家却没有登记,主人家可能会怪你,这样是付出了没好报,因此,对于这样的情况,也可以具名,具体做法是:现成的白事专用封包不需要致辞,只在封包正面左下角具名“XXX敬”;那种无致辞的空白封包,则在正面顶部居中竖排写上“牛眠之敬”,在左下角具名即可 。
4、办丧事的时候,主人家收到礼包时,很多地方的习俗是需要回礼的,也就是送一个小礼包给送礼者,这种礼包一般就是一块钱左右,象征着送礼者大吉利是 。这种回赠礼包,送礼者是要收下的,不能拒收 。
5、丧事送礼包的时间也是有讲究的 。亲人去世后,主人家一般都会派专人去给亲友报丧,白事礼包一般就是在使者报丧的时候送出去,让使者代收,这个使者往往也是兼任司礼人员,收到礼包后会登记在人情簿,然后回礼 。
6、对于一些亲友去世,有的人可能由于关系比较特殊,还要给逝者送花圈或是挽联,一般也是交代主人家代办了,在使者报丧的时候一并把这个代办款交给使者,注意,要交待清楚代物款和礼包数目,避免使者弄混出丑 。代物款不需要进礼包 。
当然,这习俗已流传多年,想要改变这种风俗是难如登天的,但是国人好面子的之风还是应当抑制的,丧事礼金的多少应依自己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