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用空城计对付谁的?诸葛亮妙施空城计【诸葛亮空城计针对的是谁】

文章插图
三国时, 蜀国丞相诸葛亮错用马谡, 失去街亭后, 只有2500 军士驻守在西城县.
忽然, 哨兵飞马来报: ”司马懿引大军15 万, 往西城蜂拥而来! ”
这时, 诸葛亮身边无一员大将, 只有一班文官.众官员听得这个消息, 个个大惊失色.诸葛亮登上城头, 果然尘土冲天, 魏军分路往西城县杀来.诸葛亮当即传令道: ”将旌旗全部隐藏起来, 军士们各守卫在城上巡哨的岗棚, 如有随便出入城门及高声讲话的, 杀! 大开四个城门, 每个城门用20个军兵, 扮作百姓, 打扫街道.魏兵到时, 不可乱动, 我自有计谋对付.”
传令下去后, 诸葛亮披鹤氅, 戴纶巾, 引两个少年携带一张琴, 来到城头上, 凭栏而坐, 焚香操琴演奏.
魏兵的前哨急忙将这个情况报告司马懿.司马懿立刻命令军队停止前进, 自己飞马向前观望.果然见诸葛亮在城楼上, 笑容可掬, 焚香弹琴, 左面一个少年, 手捧宝剑, 右面也有一个少年, 手执麈尾.城门内外, 仅有二十余名百姓, 低头打扫, 旁若无人.司马懿看后怀疑城中有重兵, 连忙指挥部队撤退.
他的儿子司马昭说: ”莫非诸葛亮没有多少兵力, 故意这样的?父亲为什么要退兵呢?”
司马懿板着脸说: ”诸葛亮平时一向十分谨慎, 从不冒险.今天大开城门, 必定有重兵埋伏.我们若是冲进去, 一定中计.你们懂得什么?还不快退! ”
诸葛亮见魏军远去, 哈哈大笑起来.
众官员问他说: ”司马懿是魏国的名将, 今统率15 万精兵来到这里, 见了丞相, 慌忙撤退, 这是什么原因呢?
诸葛亮说: ”他料定我平生谨慎, 从不冒险, 见我们这样镇定, 怀疑有重兵埋伏, 所以退去.我并非在冒险, 只因为不得不这样啊! ”
大家敬佩地说: ”丞相的计谋, 鬼神也不能预料啊.如果我们来指挥, 必定会弃城而走了.”
诸葛亮说: ”我们只有2500 人, 如果弃城而走, 必定走不远, 不是很快就会被敌人追上吗?”
空城计针对的是哪个人摆空城计的并不是诸葛亮,而是曹操 。
汉献帝兴平二年夏天,吕布反扑曹操,结果遇到了曹操的伏兵,被打的大败而归 。在撤退的过程中,吕布与陈宫部汇合,聚集了一万多人 。手里有人后,吕布腰杆又硬了,打算打曹操个措手不及 。在他带着军队攻到曹操城外时,发现城墙上站的都是女人 。
原来曹操的主力部队当时都被派出城收麦子去了,城中只有一千士兵 。为了迷惑吕布,曹操让随军家属都站到城头上站岗 。吕布看城墙上都是说说笑笑的女人,便怀疑曹操在城中设了埋伏 。
一回头,看到城外还有一个深不可测的树林子,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他以为曹操在树林中暗设伏兵,等自己一进城就进行合围,所以带着一万大军就撤走了 。吕布回去后,越想越不对,第二天又带人前来 。结果曹操真在树林设了埋伏,又把他打的大败而归 。
空城计对付的是谁空城计,这是一种心理战 。在己方无力守城的情况下,故意向敌人暴露我城内空虚,就是所谓“虚者虚之” 。敌方产生怀疑,更会犹豫不前,就是所谓“疑中生疑” 。敌人怕城内有埋伏,怕陷进埋伏圈内 。但这是悬而又悬的“险策” 。使用此计的关键,是要清楚地了解并掌握敌方将帅的心理状况和性格特征 。诸葛亮使用空城计解围,就是他充分地了解司马懿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才敢出此险策 。诸葛亮的空城计名闻天下 。此事虽是小说家演义,其实,早在春秋时期,真的出现过用空城计的出色战例 。
春秋时期,楚国的令尹公子元,在他哥哥楚文王死了之后,非常想占有漂亮的嫂子文夫人 。他用各种方法去讨好,文夫人却无动于衷 。于是他想建立功业,显显自己的能耐,以此讨得文夫人的欢心 。
公元前666年,公子元亲率兵车六百乘,浩浩荡荡,攻打郑国 。楚国大军一路连下几城,直逼郑国国都 。郑国国力较弱,都城内更是兵力空虚,无法抵挡楚军的进犯 。
郑国危在旦夕,群臣慌乱,有的主张纳款请和,有的主张拼一死战,有的主张固守待援 。这几种主张都难解国之危 。上卿叔詹说:“请和与决战都非上策 。固守待援,倒是可取的方案 。郑国和齐国订有盟约,而今有难,齐国会出兵相助 。只是空谈固守,恐怕也难守住 。公子元伐郑,实际上是想邀功图名讨好文夫人 。他—定急于求成,又特别害怕失败 。我有一计,可退楚军 。”
郑国按叔詹的计策,在城内作了安徘 。命令士兵全部埋伏起来,不让敌人看见一兵—卒 。令店铺照常开门,百姓往来如常,不准露一丝慌乱之色 。大开城门,放下吊桥,摆出完全不设防的样子 。
楚军先锋到达郑国都城城下,见此情景,心里起了怀疑,莫非城中有了埋伏,诱我中计?不敢妄动,等待公子元 。公子元赶到城下,也觉得好生奇怪 。他率众将到城外高地眺望,见城中确实空虚,但又隐隐约约看到了郑国的旋旗甲士 。公子元认为其中有诈,不可贸然进攻,先进城探听虚实,于是按兵不动 。
这时,齐国接到郑国的求援信,已联合鲁、宋两国发兵救郑 。公子元闻报,知道三国兵到,楚军定不能胜 。好在也打了几个胜仗,还是赶快撤退为妙 。他害怕撤退时郑国军队会出城追击,于是下令全军连夜撤走,人衔枚,马裹蹄,不出一点声响 。所有营寨都不拆走,族旗照旧飘扬 。
第二天清晨,叔詹登城一望,说道:“楚军已经撤走 。”众人见敌营族旗招展,不信已经撤军 。叔詹说:“如果营中有人,怎会有那样多的飞鸟盘旋上下呢?他也用空城计欺骗了我,急忙撤兵了 。”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空城计的战例 。
西汉时期,北方匈奴势力逐渐强大,不断兴兵进犯中原 。飞将军李广任上郡太守,抵挡匈奴南进 。
一天,皇帝派到上郡的宦官带人外出打猎,遇到三个匈奴兵的袭击,宦官受伤逃回 。李广大怒,亲自率领一百名骑兵前去追击 。一直追了几十见地,终于追上,杀了两名,活捉一名,正准备回营时,忽然发现有数千名匈奴骑兵也向这里开来 。匈奴队伍也发现了李广,但看见李广只有百名骑兵,以为是为大部队诱敌的前锋,不敢贸然攻击,急忙上山摆开阵势,观察动静 。
李广的骑兵非常恐慌 。李广沉着地稳住队伍:“我们只有百余骑,离我们的大营有几十里远 。如果我们逃跑,匈奴肯会追杀我们 。如果我们按兵不动,敌人肯定会疑心我们有大部队行动,他们决不敢轻易进攻的 。现在,我们继续前进 。”到了离敌阵仅二里地光景的地方,李广下令:“全体下马休息 。”李广的士兵卸下马鞍,悠闲地躺在草地上休息,看着战马在一旁津津有味地吃草 。
匈奴部将感到十分奇怪,派了一名军官出阵观察形势 。李广立即上马,冲杀过去,一箭射死了那个军官 。然后又回到原地,继续休息 。
匈奴部将见此情形,更加恐慌,料定李广胸有成竹,附近定有伏兵 。天黑以后,李广的人马仍无动静 。匈奴部将怕遭到大部队的突袭,慌慌张张引兵逃跑了 。李广的百余骑安全返回大营 。
三国时期,诸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 。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 。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大惊失色 。诸葛亮登城楼观望后,对众人说:“大家不要惊慌,我略用计策,便可教司马懿退兵 。”
于是,诸葛亮传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来,士兵原地不动,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声喧哗的,立即斩首 。又叫士兵把四个城门打开,每个城门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 。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张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弹起琴来 。
司马懿的先头部队到达城下,见了这种气势,都不敢轻易入城,便急忙返回报告司马懿 。司马懿听后,笑着说:“这怎么可能呢”于是便令三军停下,自己飞马前去观看 。离城不远,他果然看见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弹琴 。左面一个书童,手捧宝剑;右面也有一个书童,手里拿着拂尘 。城门里外,20多个百姓模样的人在低头洒扫,旁若无人 。司马懿看后,疑惑不已,便来到中军,今后军充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撤退 。他的二子司马昭说:“莫非是诸葛亮家中无兵,所以故意弄出这个样子来父亲您为什么要退兵呢”司马懿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 。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计 。还是快快撤退吧!”于是各路兵马都退了回去 。
孙子兵法之三十六计之诸葛亮用空城计对付的谁司马懿啊,司马懿是个喜欢怀疑的人,诸葛亮正是知道这一点,才敢使出这一计,司马懿看诸葛亮焚香弹琴,旁边站着一个小书童,诸葛亮坐在城楼上,城楼下城门打开,只有数个士兵装扮成百姓在扫大街,司马怕有埋伏,退兵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