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我旧时裳的正确读音

著我旧时裳的正确读音是什么?“著我旧时裳”的正确读音是zhuó wǒjiùshíchánɡ 。

著我旧时裳的正确读音

文章插图
“著”的声母是“zh”,韵母是“uo”,声调是阳平;
“我”的声母是“w”,韵母是“o”,声调是上声;
“旧”的声母是“j”,韵母是“iu”,声调是去声;
“时”的声母是“sh”,韵母是“i”,声调是阳平;
“裳”的声母是“ch”,韵母是“ang”,声调是阳平 。
扩展资料:
出自《木兰辞》,叙述了爱国女英雄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传奇故事 。故事的内容是,北魏年间,可汗大点兵,木兰因父老弟幼,乃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木兰驰骋疆场,转战12年,立下屡屡战功 。凯旋回师却不愿领取封赏,提出“还故乡”的请求 。
诗中塑造的这一热爱故乡而又不图荣华富贵的英雄形象,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颂,这首诗也就成了千古绝唱 。木兰荣归故里,恢复女性旧装后,伙伴“不知木兰是女郎”,这看似平凡之笔,很富有戏剧性,也是深刻表现木兰性格之所在 。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怎读?念“cháng” 。

“脱我战是袍,著我旧时裳”,是说“脱掉战时我穿的战袍,重新换上在家时的衣裙” 。

裳是一个汉字,读作cháng/shang,本义是指(夫君、君长穿着的)裙 。引申义是指男女穿着的下衣 。通常指代“衣服”,《楚辞·离骚》有记载 。
古籍释义——康熙字典:
《唐韵》市羊切《集韵》《韵会》辰羊切《正韵》陈羊切,音常 。《说文》下帬也 。《释名》下曰裳 。裳,障也,所以自障蔽也 。《诗·邶风》绿衣黄裳 。《礼·曲礼》暑无褰裳 。《扬子·方言》惜乎衣未成而转为裳也 。《集韵》本作常 。
著我旧时裳的正确读音● 裳
shang
◎ 〔衣~〕衣服.
● 裳
cháng
◎ 〕光明.
◎ 古代指下衣.
裳,在《说文》为“常”的异体字.“常,下裙也.裳,常或从衣.”“帬(裙)”下云“下裳也”.常、裙二字互训,说明裳就是裙.
所以个人认为你是正确的,应该读为cháng
在《木兰诗》中“著我旧时裳”中的“裳”怎么读?“著我旧时裳”中的“裳”读作cháng 。
古人是“上衣下裳”,即上身穿的服装叫“衣”,下身穿的叫“裳”,古人穿的遮蔽下体的衣裙,男女都穿,是裙的一种 。
“著我旧时裳”意思是重新换上在家时的衣裙 。

节选原文: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
译文: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出城去迎接 。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门梳妆打扮起来 。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 。
打开闺房东面的门,坐在闺房西面的床上,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重新换上在家时的衣裙,当着窗子整理像云一样柔美的鬓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花黄 。
出门去见同营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孩子 。
《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选自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 。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它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事和诗可能产生后魏,这诗产生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有经后代文人润色的痕迹,但基本上还是保存了民歌易记易诵的特色 。学者们大都认为,《木兰诗》产生于北朝后期 。
诗词赏析
《木兰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但求回家团聚的故事 。诗中热情赞扬了这位奇女子勤劳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英勇战斗的精神,以及端庄从容的风姿 。
它不仅反映出北方游牧民族普遍的尚武风气,更主要的是表现了北方人民憎恶长期割据战乱,渴望过和平、安定生活的意愿 。它对木兰的讴歌,也冲击了封建社会重男轻女的偏见 。它富有浪漫色彩,风格也比较刚健古朴,基本上保持了民歌特色 。
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方面,《木兰诗》很有特点,对后世也有深远影响 。诗中用拟问作答来刻画心理活动,细致深刻;用铺张排比来描述行为情态,神气跃然;而运用精练的口语,不仅道出一个女子口吻,也增强了叙事的气氛,更显民歌的本色 。
唐代大诗人杜甫《草堂》诗抒写迁居草堂的欢欣情景,明显汲取了《木兰诗》描述全家欢迎木兰归来的表现手法 。
【著我旧时裳的正确读音】木兰的故事深入人心,广为传颂 。据《太平寰宇记》载,黄州黄冈县(今湖北黄冈)有木兰山、木兰乡、木兰庙 。据地方志所载,在今安徽亳县、河南商丘、河北完县等地,都曾立庙奉祀木兰 。直到今天,舞台银幕上的木兰形象仍然激励人们的爱国情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