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中的法螺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这样的法器能镶金嵌银呢?藏教中的法螺有什么作用?

文章插图
法螺,来源于印度的 。译为商、珂贝,又称之为法赢、宝螺、金钢螺、蠡、蠡贝、螺贝等,是佛家祭奠仪式时演奏的一种唇振气鸣乐器,用同名的无脊椎动物“法螺”的珍珠贝做成,卷贝的尾部配有竹笛 。佛家中觉得螺音具备降魔、消除恐惧的法术,与此同时又代表了如来佛在讲经说法时的杀伤力 。在《妙法莲华经》中有如此的记述:“今佛世尊欲说秘笈,雨大法雨、吹大法螺 。”由此可见法螺有着传统乐器和佛教法器的“多重身份” 。
为何这样的道教法器能镶金嵌银呢?
这类法螺有装饰设计和不装饰二种,不装修的法螺,一般敬奉于配殿,放置荞麦上;装饰设计大海螺则用以佛事主题活动,到时候由司号僧奏响法螺,举办各种各样法事 。用以这类运动的法螺,一般全是镶金嵌银,绮丽极其,在其中最出名的是镶翅法螺 。在后金和明末清初阶段,大海螺号主要运用于战事,其功效就如当代部队中所采用的军号 。
到了清中后期,大海螺号基本上从竞技场上消失了只在部队出战和骏逸时礼仪知识性地吹一吹 。这阶段,它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祭天仪式和其它一些庄重的庆典上 。以后,大海螺号又从起初的军器、接着的西周青铜器,更新为武器,被敬称为“法螺” 。为了更好地与武器的高尚影响力相符合,法螺也不会再以质朴的原色观人,不仅被镶金嵌银,还会继续被嵌入上各种各样晶石以充分说明它的宝贵 。
【藏传法器上的点焊】也恰好是因而,法螺才变成当今收藏者的心爱之物 。乾隆年间的法螺无论材料或是技术的精致水平都做到了完美,因而最受收藏者的青睐 。在其中又以北京故宫博物院个人收藏的“明·镶翅法螺”、西藏博物馆收藏的清·铜八卦祥云纹大海螺”和西藏布达拉宫个人收藏的“清乾隆·御制诗大海螺”等更为宝贵 。
有人能讲一下西藏人骨法器的历史吗名词解释-----人骨法器是指制作原料中包含人类骨头的佛教法器,主要由藏传佛教中的密宗所制造及使用 。
密宗本身宣传称人骨法器的人骨原料来自被认为有很高修为的人,例如修为很高的喇嘛 。人骨原料提供者必须是自愿的,不可谋杀人而得 。西藏有天葬的传统,死尸被秃鹰吃光后,骨头就用来制人骨法器 。通常天葬的人的身体都会被鹰全部吃掉,但是如果死者生前发过愿 ,说希望自己的部分可以被制作成法器,而且还符合标准的话 ,一部分骨头就会被留下了 。人骨法器的制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生文革后基本消失 。藏族的这项传统已经淡化 。
--------题记
我国藏语系佛教开始于七世纪中叶 。当时的西藏松赞干布藏王,在他的两个妻子,唐文成公主和尼泊尔毗俱胝,藏名尺尊公主共同的影响下皈依了佛教 。他派遣大臣端美三菩提等十六人到印度学习梵文和佛经,回来后创造了藏语文字并开始翻译了一些佛经,到了八世纪中叶藏王持松德赞迎请莲华生由印度入藏,折服了原来盛行的本教,佛教于是得到了弘扬 。
法器是作法事时使用的器物 。藏传佛教法器大多以金、银、铜铸造为主,兼有木雕、骨雕、象牙雕、石雕、海贝壳雕以及布、丝织、锦缎等面料制品 。其质材各异,造型奇特,制作构思巧妙,数量巨大,是西藏佛教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种类繁多,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 。这些法器大体可以分为礼敬、称赞、供养、持验、护魔、劝导六大类 。袈裟、项珠、哈达等属于礼敬类;钟、鼓、骨笛、海螺、六弦琴、大号等属于称赞类;塔、坛城、八宝、七政、供台、华盖等属于供养类;念珠、木鱼、金刚杵、灌顶壶、嘎巴拉碗等属于持验类;护身佛、秘密符印等属于护魔类;刻有或者写有六字真言的玛尼轮、转经筒和幢、石等属于劝导类 。每件法器都有其不同的宗教含义,有的法器兼有数种用途 。
藏传佛教的法器虽然繁多,不外修息、增、怀、诛四法 。息为息灾;增为增益;怀即怀爱,也就是敬爱;诛为诛魔,又称降伏,也就是调伏 。按此四种法门,所用法器也有所别,息灾法多用白色,如银制之件;增益法多用黄色,如金质之品;敬爱多用红色,如铜器之类;调伏法多用黑色,如铁制法器 。四法之中,绝不随便 。藏传佛教法器其形式皆仿自印度,偶或稍加更变 。
为甚么藏传佛教常用以人骨制成之法器?佛法教示无常之理 。这些人骨法器,是为了让真正发心修行的人常常忆记生死无常,努力于佛法上之修持 。佛教的僧人,有些会发愿终生住在冢林中,这也是为了常常忆记生死无常而培养出离心及精进的缘故 。在传统的寺院中,在僧案浴室内也会涂绘骷髅图像,其目的也是令人常念生死无常 。在藏传佛教及印度的密法传承中,有一种称为为‘断’(chod)的施身法门 。这种法门要用人骨法器,如骨笛等,也要在冢间修持,是一种能迅速地切断我执的法门 。密宗用人骨做法器,最大的前提就是自然死亡,所有的人骨和人皮都是家人自愿捐赠的,也有出自得道的藏密上师有遗嘱后的遗体 。
忆记生死无常是精进修持的原动力 。它有六个殊胜益处:(一)它是最有利益的修持;(二)它令修持变得有大力量;(三)它引领行者发起真正修持的心;(四)它支持行者精进修持;(五)它推动行者达至最终成就;及(六)它令行者临终无悔及安乐 。一般的藏传佛教徒并不需要用到人骨法器 。大修行者所用的人骨法器,也并非随便买来或以残忍的方式得来的,必须是以其他修行人生前发愿在死后把骨头送赠作修行用途的才可采用 。
西藏人骨制品俗称嘎巴拉 。文殊仪轨经载: 说法颗数表是历代祖师为方便教化所说 。108 颗 表示求证百八三昧, 断除一百零八种烦恼, 一百零八种烦恼六根为: (眼, 耳, 鼻, 舌, 身, 意) 各有苦、乐、舍三受, 合为十八种, 六根各有好、恶、平三种, 合为十八种, 共三十六种, 再以前世,今世,来世三世合成一百零八种烦恼 。
金刚杵、降魔杵、金刚橛有什么区别?一、外观上的区别:
金刚杵:就是多吉,两头都是灯笼状 。
金刚撅:一头是佛像,一头是三棱尖 。
降魔杵:一头灯笼状,一头是三棱尖 。
二、概念上的区别:
金刚杵,梵名瓦支拉,藏语称“多吉”,原为古代印度之武器 。由于质地坚固,能击破各种物质,故称金刚杵 。
金刚橛,原是兵器,后来被藏传佛教吸收为法器,有铜、银、木、象牙等各种材料制成,外形上大同小异,都是有一尖刃头,但手把上因用途不同而装饰不同 。
降魔杵即金刚降魔杵,藏语音译普巴杵,又名羯磨杵,是藏传佛教中的一种法器,原也属于古印度兵器的一种,现在被佛教引用为法器之一 。
三、作用上的区别:
金刚橛是密教修法时于坛四隅所立之橛,用以结界,使道场之地坚固如金刚,诸障不能侵入 。
金刚杵,此杵象征如来金刚的智用,能破除愚痴妄想的内魔与外道诸魔障 。
降魔杵,因质地不一样,又因制作地域不同,因此,产生了不同形态 。有木制的、铁制的、铜制的等等 。
扩展资料:
佛教法器,广义而言,凡寺院内有关庄严佛坛,用于祈愿、修法、供养、法会等各类佛事,或佛子所携行的念珠、锡杖等修道之资具,统称为法器,又称佛器、佛具、道具等 。狭义言之,特指置于佛前之小型佛器,尤指密教修法所用之器物 。
法器之种类繁多,其用途、大小、形状互异;即以同一名称之法器,亦每因制作材料、手法,或宗派、时代之异,而于形式上有迥然之别 。一般所谓之佛教工艺美术,概不外乎以法器为其代表者 。若以用途分类之,则法器可大别为庄严具、供佛器、报时器、容置器、携行器,及密教专用法具等六种 。
—金刚橛
—金刚降魔杵
—金刚杵
-佛教法器
藏传法器肉莲什么样子肉莲法器顾名思义就是肉体莲花,器物看上去软中带韧,紫红油亮.中间有窄洞,洞口层层叠叠,表面还布满棕色的绒毛 。肉莲法器是藏传佛教密宗的一种法器,是僧侣们举行佛事活动和佛教仪式时所用的器物 。佛法赋予了它们特殊的作用,使它们不再是普通的器物,而变得更加神圣庄严 。藏传佛教法器的种类繁多,各种法器的用途、型制、大小也各不相同,如转经筒、念珠、海螺、金刚杵等 。
佛教法器的作用及其具体分类法器是作法事时使用的器物 。藏传佛教的法器类繁多,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 。这些法器大体可以分为礼敬、称赞、供养、持验、护魔、劝导六大类 。那么,我们一起来佛教法器看看它的作用及具体分类是什么?
佛教的法器从用途来分有哪些种类
法器以用途来区分,一般大约可分为庄严具、供佛器、报时器、偕行器及密教法器六种,将禅宗藏密的法器单独提出,共为八种的分类法 。
1、庄严道场的佛具,包括佛坛、须弥坛、幡、盖、经幢等物 。
2、供养用的佛具,包括灯、花、香、香炉、衣裓、阏伽器等 。
3、梵呗赞颂用的法器,用于寺院日常行事或临时集会敲鸣用的器具,及唱诵、法会、各种仪式中领众之用,如木鱼、钟、鼓、磬、云板等 。
4、古代比丘生活用具,钵、三衣、澡豆、头巾、齿木、滤水囊、念珠等属于此类 。
5、禅门的法器,像拂子、如意、竹篦、蒲团等 。
6、收藏器物的法器:只可收藏或装置修行用的器具,如佛龛、舍利塔、经箱、戒体箱等 。
7、密教的法器:指密教修法是经常使用之法器,包括曼荼罗、金刚铃、法螺、护摩器具等
8、藏密特别的法器,如:唐卡、食子、摩尼轮、八吉祥、七宝、曼达、嘎乌等 。
佛教法器都有什么
法器是作法事时使用的器物 。藏传佛教的法器类繁多,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 。这些法器大体可以分为礼敬、称赞、供养、持验、护魔、劝导六大类 。袈裟、项珠、哈达等属于礼敬类;钟、鼓、骨笛、海螺、六弦琴、大号等属于称赞类;塔、坛城、八宝、七政、供台、华盖等属于供养类;念珠、木鱼、金刚杵、灌顶壶、嘎巴拉碗等属于持验类;护身佛、秘密符印等属于护魔类;刻有或者写有六字真言的玛尼轮、转经筒和幢、石等属于劝导类 。每件法器都有其不同的宗教含义,有的法器兼有数种用途 。
藏传佛教法器大多以金、银、铜铸造为主,兼有木雕、骨雕、象牙雕、石雕、海贝壳雕以及布、丝织、锦缎等面料制品 。其质材各异,造型奇特,制作构思巧妙,数量巨大,是西藏佛教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
随着藏传佛教的兴起,公元7世纪西藏出现了金铜佛造像和合金佛塔,以及油灯和供水杯等少数种类的法器 。公元8世纪中叶,吐蕃王朝第五代赞普赤松德赞时期,曾遣使赴克什米尔、天竺等国迎请了寂护和莲花生大师进藏传教弘法,修建了西藏第一座古刹桑耶寺,对于推动佛教西藏化起了积极的作用 。
金刚铃、杵等部分密宗法器,伴随着神秘的作法仪轨在桑耶寺首次面世 。公元842年,吐蕃末代赞普郎达玛大规模灭佛,西藏的佛教势力受到沉重的打击 。从松赞干布到郎达玛灭佛的时期被称为藏传佛教的前弘期,这个时期存世的宗教用具已很少见 。吐蕃时期可以称为是藏传佛教法器的滥觞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