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帝朱祁钰是明君还是昏君?朱祁钰也是挺惨的一个皇帝,首先得位就得的比较尴尬,当时明朝分分钟要变成第二个南宋,不情不愿的接过这个烫手山芋,先是作为郕王监国,监了一段时间之后才正经当上皇帝,当了皇帝后日子也不好过,想立自己的亲儿子当太子也被百般阻挠,末了亲儿子夭折,自己在生重病的当口被政变搞下台,没活几天就死了,然后建好的陵寝被他哥刨了,帝号也被他哥削了,自个儿的实录也被他哥抢了……当了这么些年皇帝,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更何况还是有功劳的,结果到了最后结局还没他那个二逼哥哥强,憋屈,实在是憋屈的紧 。
其实明人对朱祁钰的评价还是蛮高的,比如沈德符就称其为“英主” 。首先上谈迁《国榷》中对他的评价,我个人认为还是比较客观的:
国家厄会,盖莫若乙巳矣 。闽浙疮痍,黔粤啸聚,天未厌乱,北狩随之 。阊阖罹白登之困(刘邦的白登山之围),象魏下阴山之悲,宗社丝髪,仅系景帝 。当时六师新丧,九塞气沮,南迁之议,独徐珵乎?乃舍姬旦(周公)小节,绍少康(夏朝的少康中兴)之旧勋,坐摄羣嚣,独制长策 。犬羊虽狺狺不休,我圻父是任,俾弭耳以退,皇灵遐畅,南北交捷 。曾不捐汉绘之尺寸,费宋缗之毫纤,而虞渊返照,事同揖让 。尤恤饥拯溺,纳谏信贤,嘉王竑,薄徐珵(就是徐有贞),具有神识 。而或以太上事过责之,斗粟尺布之谣,古人不免焉,政未可以紾臂论也 。
什么意思呢?翻译成白话就是:当时土木堡之变之后瓦剌直逼京师,国事已经万分危急了,这时朱祁钰出来,任用得人,力挽狂澜,这么大的功劳,而你们居然还在斤斤计较他苛待朱祁镇的一点小事,实在是舍本逐末!
我觉得谈迁说得很有道理,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当然要从大处着眼,苛待朱祁镇的这么点儿小事,值得黑吗?
而厚道人朱见深也给了他这个叔叔不错的评价:“朕叔郕王践阼,戡难保邦,奠安宗社,殆将八载 。弥留之际,奸臣贪功,妄兴谗构,请削帝号 。先帝旋知其枉,每用悔恨,以次抵诸奸于法,不幸上宾(就是挂了),未及举正 。朕敦念亲亲,用成先志,可仍皇帝之号,其议谥以闻 。”算是完完全全的否定他爹对朱祁钰的贬低和无视,正式给朱祁钰翻案了,只不过为了给他爹留面子,才搬出“奸臣贪功”之类的理由来挡枪,而且也没给朱祁钰上庙号 。所以说历史上对朱祁钰的评价一向还不错 。
至于我个人的观点,嘛,反正我也不是专业的,对朱祁钰这个人,大概就分政绩、人品、性格三方面谈吧 。
外政方面,成功解决北京之围,击退瓦剌,迎回被俘的朱祁镇,这之后没几年也先就死了,瓦剌内部分裂,北方大患消弭于无形 。无论如何,朱祁钰在位时算是把瓦剌这个大患解决了,之后瓦剌一直没什么能力挑起大的祸端,一直到达延汗那会儿才重新有实力正式挑战明朝,这些从头说起,自然都是朱祁钰任上的功劳 。当然你也可以说这明明都是于谦之功,关朱祁钰何事?但皇帝本来也不是非得事事亲力亲为的啊,能选贤举能,用人不疑,那就很够了 。
内政方面,景泰年间的朝廷文官阵容还是相当华丽的,于谦、王竑、彭时、商辂、陈循、王文、胡濙、萧镃……个顶个的都是能臣,特别是商辂同志,连中三元,一直到成化年间都被倚为心腹重臣,还有王越,明代罕见的文官封爵的牛人,也是在景泰年间初露头角的 。他在位时宦官权力也颇受抑制,唯一一个宠信的太监兴安跟于谦还关系不错 。能用人,用对人,对于一个皇帝来说就足够了 。不能说他的执政能力有多强吧,但是合格还是没问题的,怎么说也比朱祁镇强多了吧 。
《明史》上说“自正统中,刘球以忤王振冤死,鉴继下狱,中外莫敢言事者数年 。至景帝时,言路始开,争发愤上书 。”意思是之前正统朝由于王振用事,朝廷的言路颇不畅通,如刘球竟因上书言事而被杀害,而朱祁钰上台之后重开言路,部分恢复了御史想骂谁骂谁的传统 。确实,朱祁钰除了在建储问题上非常小心眼之外,大臣说啥他都是允许的,哪怕言事得罪,也顶多贬官或革职,并不会下重手惩罚 。此外在管控厂卫方面,朱祁钰也做的不错——《明史》:“景帝初,有言官校缉事之弊者,帝切责其长,令所缉送法司,有诬罔者重罪 。”
楼下有人说朱祁钰在位时经常蠲免税收,嘛,这个还是要客观一点的,随手翻翻明史,无论之后的天顺成化等朝还是之前的仁宣时代,蠲免各地税收的记载都不少,应该说作为守成的皇帝这一点他做的合格了,但也不用夸的太厉害,没错我就是这么客观~~
至于人品方面,苛待朱祁镇确实算个黑点啦,废立自家皇后的事似乎也有点薄情,但是他对朱祁镇真的有那么苛刻吗?我看也不一定 。据《弇山堂别集》载,朱祁镇的儿子中,在南宫出生的就有三个,分别是秀王见澍、崇王见泽、吉王见浚 。公主的情况我没细查,不过按照男女出生比率推算,大概也有几个吧 。要是南宫的条件真的那么坑,朱祁镇又哪有精力生儿子养儿子呢? ——明代的皇子成活率可并不高啊 。所以不要苛责朱祁钰,他虽然有点小心眼,在这件事上也没有做得太过火 。
况且若非朱祁钰,朱祁镇估计还回不来呢 。http://www.xuzhi.net/d15/13007261.html参考文献
朱祁钰和朱祁镇哪个是昏君首先肯定的是朱祁镇是个铁杆大昏君,宠信宦官,发动了土木堡之战,使得明朝的主力军消失殆尽,消亡了几代先帝精心培养的心血 。反观景泰帝朱祁钰,他对大臣不错,尤其是于谦,景泰皇帝可以为于谦砍竹取汁,可不是阴阳怪气随便打大臣的人 。

文章插图
电视剧里二人的概括
然而就是这两个天差地别性格的两位皇帝在这部电视剧里被写得很容易让大家产生误解,电视剧中的朱祁镇并没有那么差,至少在后期还是很有作为的,甚至洗白了之前的种种残暴行为,而朱祁钰则显得很懦弱,你在这部剧里看到的朱祁钰除了囚禁他哥哥,废了太子以外,其他的都是虚构的事件 。
历史上朱祁钰是个明君,他上位是于谦王直等众大臣劝孙太后共同推举的,他上位裁撤改革明朝军队,使明朝军队战斗力大幅度提升,重用于谦抗击瓦刺,他力排众议坚决不同意南迁,清除王振余党,他在任内提拔了很多有才干的人,景泰一朝政治清明,言路大开,忠臣敢谏敢言 。
【朱祁钰是明君还是昏君】他在任内做出了很多事,改革,使明朝恢复了元气,他可不像剧里一样,剧里很多他的事没演,于谦病了他亲自给于谦砍竹子喂药,后世对他评价很高,最后景泰帝是病死,不是吃丹药死,皇后太子也不是自杀,他是因为重病才被夺门,可不是因为什么不得人心 。
为什么说历史对明代宗朱祁钰很不公平?朱祁钰是昏君?朱祁钰并不是昏君,也正是因为他不是昏君却因英宗复辟而被冠以“戾”这一恶谥,此外还被多番抹黑,故而才说历史对朱祁钰不公平 。朱祁钰与英宗本是一对关系不错的兄弟,也正是因为如此英宗在御驾出征之时才会放心将监国大权交给朱祁钰 。但是谁也没有料想到英宗之后会遭遇敌军俘虏,明朝则在听闻这个消息之后陷入慌乱 。
明朝朝臣在听闻英宗被抓的消息之后,其中有不少朝臣因为担心瓦剌敌军会进攻京师而提议迁都 。但是于谦却对此十分反对,他主张留在京师与瓦剌抗击到底 。但是不管是迁都还是镇守京师,国都不可无君,所以朝中一位名叫王文的大臣率先上书请求朱祁钰继任大统以主持大局 。其实当时朝中是有储君的,但是这位储君年仅两岁,根本无法执政 。
继王文之后于谦以及王直等大臣也纷纷联名上书,请求皇太后应允朱祁钰登基一事 。待皇太后答应之后朱祁钰正式继位,被俘的英宗则就此成为太上皇 。之后朱祁钰听从于谦等人的建议留守北京,后来瓦剌虽果真出兵攻伐北京却并未讨得太多好处,反而是明朝借由这场京师保卫战的胜利成功安抚民心 。待明朝度过此次危机之后被“赶鸭子上架”的朱祁钰开始整顿明朝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弊端,经过一番变革之后明朝开始呈现中兴之态 。
然而明英宗在遭遇俘虏之后并未遭遇杀害,反而在一年之后又被送了回来 。朱祁钰在他归国之后便将他软禁了起来,二人的兄弟关系也就此破裂 。这之后又过了七年左右的时间朱祁钰身患重病,英宗抓住这个机会顺利复位 。不久之后朱祁钰病故 。英宗因记恨朱祁钰夺他皇位并将其软禁,故而他在朱祁钰死后不仅废黜了其帝号,还另给他取了一个恶谥 。此外,英宗还下诏指责朱祁钰不仁不义 。最后在英宗的授意下朱祁钰只能以亲王礼节下葬至景泰陵 ,而非帝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