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的七种形态

地貌的基本形态有哪七种我国的陆地地貌习惯上划分为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和盆地五大形态类型 。地貌形态类型,指根据地表形态划分的地貌类型 。目前世界各地的形态分类并不统一 。地貌成因类型指根据地貌成因划分的地貌类型 。由于地貌形成因素的复杂性,目前也没有统一的成因分类方案 。根据外营力,通常划分为流水地貌、湖成地貌、干燥地貌、风成地貌、黄土地貌、喀斯特地貌、冰川地貌、冰缘地貌、海岸地貌、风化与坡地重力地貌等 。外力地貌一般又可以划分为侵蚀的和堆积的两种类型 。根据内营力,通常划分为大地构造地貌、褶曲构造地貌、断层构造地貌、火山与熔岩流地貌等 。
更多关于地貌的基本形态有哪七种,进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40635d1616057157.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地貌类型有哪些一、山地
山地是我国最为常见的地貌类型,占全国地貌总面积的76.5%,其特征是地形多为山脉、山谷、山坳、山峰等山地形状,地势高低不平,山脉多为梯状、折线状或环状,主要分布在中国西部、南部和东部沿海地区 。
二、丘陵
丘陵是我国第二常见的地貌类型,占全国地貌总面积的13.9%,其特征是地形多为丘陵、山丘、丘脊、山谷、浅沟等,地势高低不平,多为梯状或折线状,主要分布在中国中部、东部沿海地区和西部地区 。
三、平原
平原是我国第三常见的地貌类型,占全国地貌总面积的9.6%,其特征是地形多为平坦的地势,地势变化不大,多为河流河谷或湖泊湖谷等,主要分布在中国中部、东部沿海地区和西部地区 。
四、河流
河流是我国第四常见的地貌类型,占全国地貌总面积的0.4%,其特征是地形多为河流河谷,地势以河流为主,多为折线状,主要分布在中国中部、东部沿海地区和西部地区 。
五、湖泊
湖泊是我国第五常见的地貌类型,占全国地貌总面积的0.1%,其特征是地形多为湖泊湖谷,地势以湖泊为主,多为折线状,主要分布在中国中部、东部沿海地区和西部地区 。
六、沙漠
沙漠是我国第六常见的地貌类型,占全国地貌总面积的0.1%,其特征是地形多为沙漠、沙丘、沙岭、沙洼等,地势多为折线状,主要分布在中国西部地区 。
七、冰川
冰川是我国第七常见的地貌类型,占全国地貌总面积的0.1%,其特征是地形多为冰川、冰河、冰谷、冰湖等,地势多为折线状,主要分布在中国西部地区 。
八、滩涂
滩涂是我国第八常见的地貌类型,占全国地貌总面积的0.1%,其特征是地形多为滩涂、滩洼、沙丘、沙岭等,地势多为折线状,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沿海地区 。
总之,我国的地貌类型主要有山地、丘陵、平原、河流、湖泊、沙漠、冰川和滩涂八种 。其中,山地和丘陵是我国最为常见的地貌类型,分布范围最广,占全国地貌总面积的90.4%,其余的地貌类型分布较少,占全国地貌总面积的9.6% 。
地貌类型有哪几种1、地貌类型(Landform characteristics)是地貌形态成因类型的简称 。指从形态成因上进行地貌分类 。自然界中地貌形态有大型、中型、小型或微型等,地貌成因类型 是相当复杂的 。例如,剥蚀地貌有河蚀、湖蚀、海蚀、溶蚀、冻蚀、风蚀;堆积地貌有冲积、洪积、湖积、海积、冰碛、风积;构造地貌有褶皱的、断块的;气候地貌有湿热气候地貌、干旱气候地貌等等 。

2、当前流行的是形态成因分类,主要有构造地貌类型、气候地貌类型和动力地貌类型 。

3、地貌常以成因一形态的差异,划分成不同的类型 。同一类型具有相同或近似的特征 。如大的地貌类型中有构造类型、侵蚀类型和堆积类型等 。其中侵蚀类型和堆积类型又可分为河流、湖泊、海洋、冰川、风成、岩溶等,依次还可以分出更次一级类型 。
地貌的分类都有哪些?1:丹霞地貌
2:喀斯特地貌:
3:河流地貌
4:冻土地貌
5:黄土地貌
6:海岸地貌
7:火山地貌丹霞地貌和卡斯特地貌上面已经介绍的差不多了 。我简单补充一下其他的:
3:河流地貌 。广泛发育於河流经过的地区,对於流经不同的地质地貌河流地貌也会呈现不同的面貌 。它的动力来源和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一样,主要是水力侵蚀作用 。河流两岸经常呈现的是U型河谷以及V型河谷 。视乎流经的岩层岩石坚硬程度 。如雄伟壮丽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就是典型的V型河谷发育地貌 。至於U型河流地貌则随处可见,主要发育于平原以及丘陵地带 。
河流地貌中还有常见的是河心洲和河岸滩涂地貌,是河流地貌中重要的组成部份 。
4:冻土地貌 。主要发育于高原山地以及两极严寒地区 。由於温度很低所以土壤中的水分都凝结成冰,故称冻土 。植被难以在这种地貌中生长 。冬天土壤坚硬,夏天温度升高冰块融化容易形成沼泽型的土壤层 。这也是为什麽在冻土上施工难度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
5:黄土地貌 。主要发育于我国的黄土高原 。原因是植被破坏环境恶化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得地表受到雨水的严重侵蚀,呈现千沟万壑的形态 。黄河河水正是因为流经了黄土高原它的含沙量才异常增加起来 。
6:海岸地貌 。发育于沿海地带 。受到波浪侵蚀作用不同 。又分为丘陵海岸地貌和平原海岸地貌 。具体的资料请查阅专业资料书籍 。
7:火山地貌 。主要有锥形火山、盾形火山、玛珥火山三种火山地貌 。景观各异 。形成机制与当地的火山地质构造有很大关系 。
常见的地貌类型主要有哪些?常见的有: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海岸地貌,海底地貌,风积地貌,风蚀地貌,河流地貌,冰川地貌,冰缘地貌,湖泊地貌,黄土地貌等.

地貌的七种形态

文章插图
1.丹霞地貌:岩石地貌类型之一,是由巨厚的红色砂岩、砾岩组成的方山、奇峰、峭壁、岩洞和石柱等特殊地貌的总称 。主要发育于侏罗纪到第三纪,产状水平或缓倾斜的红色陆相地层中 。丹霞地貌区奇峰林立、景色瑰丽,旅游资源丰富,有的早已成为风景区,如丹霞山、金鸡岭、武夷山等,是研究、恢复红色盆地的古地理环境的最佳地区 。
2.喀特斯地貌: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 。又称岩溶地貌 。水对可溶性岩石所进行的作用,以溶蚀作用为主,还包括流水的冲蚀、 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 。
喀斯特地区有许多不利于生产的因素,需要克服和预防,也有大量有利于生产的因素可以开发利用 。喀斯特矿泉、温泉富含有益元素和气体,有医疗价值 。喀斯特洞穴和古喀斯特面上各种沉积矿产较为丰富,古喀斯特潜山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 。喀斯特地区的奇峰异洞、明暗相间的河流、清澈的喀斯特泉等,是很好的旅游资源 。
3.海岸地貌:海岸在构造运动、海水动力 、生物作用和气 候因素等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各种地貌的总称 。第四纪时期冰期和间冰期的更迭,引起海平面大幅度的升降和海进、海退,导致海岸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 。在海岸地貌的塑造过程中,构造运动奠定了基础 。在这基础上,波浪作用、潮汐作用、生物作用及气候因素等塑造出众多复杂的海岸形态 。波浪作用是塑造海岸地貌最活跃的动力因素 。
海岸带蕴藏有极为丰富的矿产、生物、能源、土地等自然资源,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地区,这里遍布工业城市和海港,不仅是国防前哨,而且是海陆交通的枢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地 。进行海岸地貌的研究,掌握海麻斑海豹岸的演变过程,预测海岸的变化趋势,对港口建设、围垦、养殖、旅游和海岸能源等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4.海底地貌:海水覆盖下的固体地球表面形态的总称 。海底有高耸的海山,起伏的海丘,绵延的海岭,深邃的海沟,也有坦荡的深海平原 。纵贯大洋中部的大洋中脊,绵延 8 万千米,宽数百至数千千米,总面 积堪与全球陆地相比 。
【地貌的七种形态】海底地貌与陆地地貌一样,是内营力和外营力作用的结果 。海底大地形通常是内力作用的直接产物,与海底扩张、板块构造活动息息相关 。海底峡谷是浊流侵蚀作用最壮观的表现,但除大陆边缘地区外,在塑造洋底地形过程中,侵蚀作用远不如陆上重要 。波浪、潮汐和海流对海岸和浅海区地形有深刻的影响 。
参考资料
各种地貌类型_图文_百度文库:https://wenku.baidu.com/view/974cef23c1c708a1294a441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