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何仙姑的简介何仙姑——八仙之一,八仙中唯一的女性,巧降及时雨 。因经常手持荷花,是故雅称:“何仙姑” 。相传,何仙姑于北宋时期聚仙会时应铁拐李之邀在石笋山位列八仙 。那么关于何仙姑成仙的传说也是众说纷纭 。
说法一,何仙姑,本名何秀姑,是广州增城县小楼区新桂乡人,唐武则天某年夏历三月初七出生 。是增城县以做豆腐为业的何泰之女儿,十三岁时在入山采茶时遇见一位道士 。道士给她吃了一个桃子,从此不饥不渴,洞知世事休咎,后于唐中宗景龙年间一白日登仙 。
何仙姑是什么神何仙姑是中国传统道教八仙之一

文章插图
中国传统道教的八仙有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何仙姑也是八仙里面唯一的一个女性神仙 。
何仙姑,本名何秀姑,是增城县以做豆腐为业的何泰之女,十三岁时遇见一位道士 。道士给她吃了一个桃子,从此不饥不渴,洞知世事休咎,后于唐中宗景龙年间白日登仙 。
何仙姑是“八仙”中唯一的以为女性神仙,而且还是富于人情的女仙 。因此,庙会活动“何仙姑诞”,各地庆者甚重,广州的增城庆祝诞期,是太阴历三月初七,西安八仙宫的庆祝诞期则以四月初九为准,因地点不同而庆祝日期略有差异 。
铁拐李:太上老君点化成仙
【增城何仙姑简介】铁拐李,本名李玄或李凝阳,巴国津琨人 。铁拐李早在幼年时期就闻名于巴国,道教的道祖老子骑着青牛云游到巴国时,发现李玄颇具道根,与道有缘,便决定收入门下 。
汉钟离:东华帝君授其道法成仙
八仙里的汉钟离头梳髽髻,红脸膛,手执芭蕉扇,一副和蔼的模样 。汉钟离其实叫钟离权,他面容慈善,身材魁梧,身长八尺 。在修行期间得到东华帝君的真传,授予先天道法,后来钟离权再次到晋州羊角山修行,最终在正阳洞飞升成仙 。
吕洞宾:钟离权“十试”点化
吕洞宾是八仙之中流传最广的一位神仙,他的形象风度翩翩,身负三尺青锋长剑,惩强扶弱,救助世间疾苦,被誉为道教的“形象代言人” 。吕洞宾,字洞宾,道号纯阳子,自称回道人 。由于吕洞宾对全真派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被奉为北五祖之一 。
张果老:尸解成仙
张果老是八仙之中年龄最大的一位,张果老原名叫张果,人们在他名字后缀了一个“老”字以表示对他的尊称 。张果老是自己修炼成仙的,张果老的成仙方式是道教的“尸解之法”,所谓尸解,根据葛洪所言的“先死后蜕,谓之尸解”说的是人先死了以后就可以如蝉蜕壳一般成仙 。
蓝采和:钟离权点化驾鹤飞升
蓝采和生性放荡不羁,每日纵情于游山玩水 。而且他常年身穿蓝衫破衣,腰系墨水腰带,一只脚穿着一只破靴子,另只脚则是赤足 。有一日蓝采和在酒肆饮酒放歌之时,听到一阵悦耳的笙萧之音,并有一只仙鹤从天而降,这只仙鹤是钟离权派来点化他成仙的,在众目睽睽之下,蓝采和乘坐仙鹤飞升成仙 。
韩湘子:钟吕祖师齐度化
韩湘子,字清夫,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侄孙 。韩湘子生性恬淡清幽,对官场之事不感兴趣,唯独喜欢修炼道法 。经过钟离权和吕洞宾两位仙人的点化之后,隐居于终南山刻苦修行,最终证道成仙 。
曹国舅:蝉蜕成仙
曹国舅名佾,字公伯或景休,性和易,美仪度,通音律,善弈射,喜为诗 。与其他七位仙人不同的是,曹国舅可以称得上是皇亲国戚,为了一心向道,曹国舅抛弃了荣华富贵 。在曹国舅得道成仙之后也还是身着官服,腰系玉带,手持笏板的官员形象 。曹国舅也是由钟离权、吕洞宾共同度化成仙的 。
何仙姑的故事1、吃桃成仙
何仙姑,本名何秀姑,是广州增城县小楼区新桂乡人,唐武则天某年夏历三月初 七出生 。是增城县以做豆腐为业的何泰之女儿,十三岁时在入山采茶时遇见一位道士 。道士给她吃了一个桃子,从此不饥不渴,洞知世事休咎,后于唐中宗景龙年间(707-710)白日登仙 。
2、吃云母成仙
何仙姑,本名何秀姑,唐武则天某年夏历三月初七出生 。是广州增城县小楼区新桂乡以做豆腐为业的何泰的女儿,秀姑自小聪明伶俐,十四岁时幸遇云游到此的吕洞宾 。吕给她吃了一些云母片,从此能知人间祸福,并常去罗浮山里访仙 。
后父母为她找了个姓冯的婆家,秀姑不肯嫁人,于中宗景龙某年八月初八自投家门前的水井 。投井时只穿着一只鞋,还有一只鞋留在井台上 。此后,她从福建莆田的江河里漂出来,原来那井与河是相通的 。在当时传为奇案,遂有秀姑已经“登仙”的传说 。
仙姑还在代宗大历年间(766-779)现形于故乡小楼,有人看见她在西园寺一棵荔枝树下乘凉,把绿绸腰带挂在树上 。如今此地称“挂绿园”,而这棵荔枝所结的果实均有一条绿色彩带,即增城著名的“挂绿荔枝” 。
3、罗浮山采杨梅
广州有何二娘,以织鞋为业,二十岁那年突然去罗浮山寺,常为寺众采杨梅充斋,但罗浮山并无杨梅,故僧众都不知这些杨梅从何而来 。
罗浮山北四百里外,有循州山寺,寺前有杨梅树,大数十围 。有一次循州寺僧来罗浮山,谈起某月某日有仙女到他们寺前采梅,罗浮寺僧一听,正是何二娘采梅充斋之日,于是远近都知道她是“仙女”了 。
唐开元(713-741)中,敕命黄门使往广州访求何二娘,得之,但她却在随黄门使赴京途中突然失踪,从此绝迹人间 。其后也有学者猜测这个何二娘就是增城的何仙姑 。
扩展资料:
何仙姑——八仙之一,八仙中唯一的女性,巧降及时雨 。歙南 覆船山,十道石门内,有座何仙姑庙,传承千年,坐落在倒挂荷花的龙穴里面,因为她在这个荷花形里面羽化登仙的,隐喻二层意思 。
一,倒挂,迎合 覆船 山的妙意(也称佛全山,山上全是佛),是佛光覆盖,普照的意思,二,荷花,佛的莲花座,佛生于莲,佛的空性,佛的根性 。所以她的形象是手持荷花,是故雅称:“荷仙姑” 。
相传,何仙姑于北宋时期聚仙会时应铁拐李之邀在石笋山位列八仙 。
-何仙姑
《八仙过海》中的何仙姑是什么神?何仙姑,原名何琼,盛唐时永州零陵人,一说广州增城人 。道教八仙之一,原型为一个容貌非凡的美女,经常手持荷花 。
其身世有多种说法,最早可见于戴孚《广异记·何二娘》,《太平广记》卷六二引《广异记》,称广州有何二娘,以织鞋子为业 。在流传比较多的传说中,何仙姑是何氏之女,十三岁时入山采茶,巧遇仙人(或指吕洞宾)收为女弟子,赐仙桃或仙枣、云母粉,食之成仙 。
在各类传说中,何仙姑兼具仙女、道姑和女巫三重身份 。何仙姑祠庙碑记中记载,万历年间两广总督刘继文平乱时向何仙姑问卦求签,得签“用兵勇往是良图,惧敌全身岂令谋,将相协心同赞事,何愁山寇不消除”,刘继文照此而行果然大胜 。
纪念地
广东省增城市有多处何仙姑庙,较著名的有小楼何仙姑家庙、正果何屋何仙姑祠、凤凰山仙姑庙 。
1、何仙姑家庙
家庙位于荔城的小楼仙源,始建于唐朝,明清两代都有过大规模的修缮 。每年三月初七仙姑诞、八月初八仙姑得道日,信众都会举行大规模的纪念活动,场面十分壮观 。现在的何仙姑家庙是增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当地八景之一 。
2、新加坡仙姑殿
仙姑殿成立于“壬申年”,位于新加坡东部,主要供奉八仙即主神“何仙姑” 。相传殿内住着活女仙何仙姑,仙姑殿成立之日便是仙姑下凡的日子 。八仙何仙姑得道日为农历八月初八日,每逢庆典,殿内更是人山人海 。
何仙姑究竟是什么来历据《罗浮志》《历代神仙通鉴》中记载,何仙姑原名何秀姑,是武则天时期广州增城何泰的女儿,一家以卖豆腐为生 。十四岁那年,她在云母溪畔遇见了一位白发苍苍的长胡子老翁,老翁向她询问了一些当地山水的情况,何琼都伶俐地一一作答,老翁非常高兴,从自己的背囊里取出一枚鲜灵灵的蟠桃送给何琼 ,何琼接过,谢了谢老翁,然后三下五除二地把蟠桃吃下了肚,老翁看着她吃完,满脸笑容地点点头,转身就不见了 。十八岁之后一天,何仙姑进入云母山密林深处采药,遇到两位神奇的人,他们中有一个瘸腿的老汉,手拄铁拐,身背硕大的酒葫芦,衣着褴楼,形似乞丐;另一个着一身整洁的蓝布衫,手持药锄,肩背药筐,神态甚是俊逸 。这两人在何仙姑前面不远的地方,一搭一唱,口中念念有词,不一会儿,竟腾空而去,倏忽不见踪影,这两人乃是八仙中的铁拐李和蓝采和 。何仙姑留意着他们的样子,念叨着偷学的口诀,想居然也能够象他们一样,凌风驾云,飞越山谷 。从此后,她常常一人悄悄来到深山中修练,身法愈来愈熟练,也越来越能飞得远 。她利用这种功 夫时常飞到遥远的大山中,朝去暮回,带回一些奇异的山果给家人品尝,家人吃了觉得香甜可口、精神倍增,但终究不知是何种果实 。从此她再也不觉饥饿,并能预卜未来,知人祸福 。乡亲们为她盖了一座小楼,要她住在那里,人们常来这里请她算命 。渐渐地,何秀姑的名字变成了何仙姑 。
唐中宗景龙元年的某一天,二十六岁的何仙姑坐在凤凰台上,仰望着苍远的天空出神,忽然看见铁拐李站在远处的云端、舞动着他的铁拐,似乎是在招呼她 。不知不觉中,何仙姑的身体象彩凤一般冉冉升起,凌空而上,追随着铁拐李而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