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十将管多少人

唐朝建立武庙,武圣、十哲、七十二将都是哪些名将?古代那些有名将军共有七十二人,分为殿上十人及两庑六十二人两组,主位是武成王姜太公,他的旁边是侯张良,还有另外十人 。

唐末十将管多少人

文章插图
唐肃宗上元(760年)把太公望为武成王的祭典弄的与祭孔子一样 。太公尚父庙更名成武成王庙,简称武庙 。当时武庙的主神是太公望,以张良为副祀 。包含张良在内的历代名将十人坐像分坐左右 。左列:秦武安君白起、汉淮阴侯韩信、蜀汉丞相诸葛亮、唐尚书右仆射卫国公李靖、司空英国公李勣 。右列:汉太子少傅张良、齐大司马田穰苴、吴将军孙武、魏西河郡守吴起、燕昌国君乐毅 。
唐德宗建中782年的时候,武庙增加祭祀历史的名将共六十四人 。宋徽宗宣和的1123年,对武庙的祭祀名单又有调整,共有历代名将七十二人 。分成殿上十人及两庑六十二人两组,虽无十哲之名,仍有其实 。主祀:武成王姜太公(无考) 。配享:留侯张良(河南),陪伴在姜太公旁边 。配享于殿上:共十人 。东侧西向: 管仲(安徽)孙武(山东)乐毅(河北)诸葛亮(山东)李绩(山东)西侧东向: 田穰苴(山东)范蠡(河南)韩信(江苏)李靖(陕西)郭子仪(陕西)从祀于殿外庑间:共六十二人 。
武庙十哲七十二是唐宋时期对他的说法,按现在来讲还有特别的比这里有名的将领都没有在里面,比如霍去病,项羽,还有帝王也没有在里面,比如曹操(追封的王),刘秀 。中国五千年的文化有太多的名将,名相,唐宋时期的排名还是比较合理的 。
唐末十三杰排名一: 姓名 李崇,外号: 银枪太保;排名第二:郭恒,外号:小霸王;排名第三:邹旭,外号:胜仁贵;排名第四:王明、王杰、王强,外号分别是:胜云长、赛翼德、小杨戬;排名第五:李耀峰,外号:银锤太保;排名第六:白林,外号:神矮虎;排名第七:徐志豪,外号:铜锤将;排名第八:廖勇,外号:铁锤将;排名第九:李胜,外号:粉面二郎;排名第十:邹虎,外号:神刀大将;排名第十一:盖天鹏,外号:小成都;排名第十二:王广,外号:双枪将;排名第十三:周克江,外号:铁枪将 。。
唐朝末年有哪些名将,请简单介绍下,谢谢 。唐朝名将很多,中后期虽不如前期多,但称得上名将的也有几位 。
郭子仪(697-781),中唐名将,汉族,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爆发后,任朔方节度使,率军收复洛阳、长安两京,功居平乱之首,晋为中书令,封汾阳郡王 。代宗时,又平定仆固怀恩叛乱,并说服回纥酋长,共破吐蕃,朝廷赖以为安 。郭子仪戎马一生,屡建奇功,大唐因有他而获得安宁达20多年,史称“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举国上下,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声誉 。年八十五寿终,赐谥忠武,配飨代宗庙廷 。
李光弼(708年-764年),中国唐代营州柳城(今辽宁省朝阳)人,契丹族人 。李光弼于唐天宝十五年(756)初,经郭子仪推荐为河东节度副使,参与平定安史之乱 。乾元二年(759)七月,任天下兵马副元帅,曾参与镇压浙东袁晁领导的农民起义军 。广德二年,因受朝廷猜疑,抑郁而死 。
李晟(727-793),晚唐名将 。字良器 。洮州临潭(今属甘肃)人 。勇烈有才,善骑射 。贞元九年(793)八月李晟去世,终年六十七岁 。德宗亲临吊祭,废朝五日,举行了隆重的葬礼,追赠为太师 。
李愬(773年—820年),唐临潭人,字符直 。名将李晟之子,有谋略,善骑射 。因家族背景当协律郎、累迁卫尉少卿 。李愬雪夜下蔡州,平定淮西吴元济叛乱,是中国古代极为经典的战例 。
韦皋(746年-806年),晚唐名将,字城武,唐朝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 。因祖先在北周朝和隋朝有过功勋,被任命为建陵挽郎 。并很快就被派往华州当参军,辅佐州刺史处理州务,又被升为使府的监察御史 。后因助德宗皇帝还都有功,韦皋被升为左金吾卫将军,迁大将军,又在贞元初任剑南西川节度使,成为封疆大吏 。韦皋在蜀地二十一年,共击破吐蕃军队四十八万,不但将蜀地治理得很好,而且辅佐太子登上皇位,最后得封南康郡王 。
李克用(公元856年—908年),生前称晋王,其子李存勖建后唐时,追尊为后唐太祖 。性格勇猛急躁 。唐末将领 。沙陀部人 。别号“李鸦儿” 。因一目失明,又号“独眼龙” 。其父朱邪赤心,唐懿宗赐姓名李国昌,李克用早年随父出兵镇压庞勋起义,常冲锋陷阵,军中称之为“飞虎子” 。李克用旗下十二义子,加上亲儿李存勋,合称十三太保,全是当时的名将,其中李存孝世称无敌 。
吴公约(约830~897年),字处仁,钱塘人,唐末天下纷争时的名将 。黄巢起义的时候,杭州八都已经形成,不久又分为十三都,吴公约占居其一 。年轻时,郡邑乡人就推崇他的英勇胆识和智慧谋略,朱直起兵造反时,他应募西讨,因战功而授西桂镇遏使,后跟从董昌在杭州西部边境抵御黄巢,因战功加封为御史中丞 。他每战披坚执锐,以勇猛威武而闻名,声誉日增,为杭州刺史钱镠奠定吴越立下大功 。后上奏设置都额,改硖石为训兵之地,训兵后被拜为千牛卫将军、肃政台长,不久因功授以散骑常侍 。后屡立战功而谦逊退让,使钱镠更加赞赏他的忠诚气节,任命他兼任援义和镇遏使,兼本军水陆都游奕使 。这年冬天,淮人进袭,吴公约聚合各军队保卫疆域,因战功而升职,稍后升兵部尚书,并迁左执法 。公约自始至终勇于进取,凡获得的财产一定分赏给众将士 。为将数十年,家无私财 。唐乾宁四年(897年)殁,墓庐在星桥桐扣山 。唐代著名诗人罗隐作题为《吴公约神道碑》的铭文记载他的事迹 。
朱温(852年-912年)曾被赐名朱全忠,称帝后改名朱晃 。后梁太祖 。
朱珍,徐州丰人也 。少与庞师古等俱从梁太祖为盗 。珍为将,善治军选士,太祖初镇宣武,珍为太祖创立军制,选将练兵甚有法 。太祖得诸将所募兵及佗降兵,皆以属珍,珍选将五十余人,皆可用 。梁败黄巢、破秦宗权、东并兖郓,未尝不在战中,而常勇出诸将 。太祖与晋王东逐黄巢,还过汴,馆之上源驿,太祖使珍夜以兵攻之,晋王亡去,珍悉杀其麾下兵 。义成军乱,逐安师儒,师儒奔梁 。太祖遣珍以兵趋滑州,道遇大雪,珍趣兵疾驰,一夕至城下,遂乘其城 。义成军以为方雪,不意梁兵来,不为备,遂下之 。
求古代军队的职位顺序.大将军管数十万至数万人
将军管数万人
校尉管一万人
军侯管数千人
二百五主管一千人
五百主管五百人
百主管一百人
屯长管五十人
五长管五人
整个唐朝有哪些番将?他们有何作为?1、李光弼
李光弼(708年-764年8月15日),营州柳城(今辽宁省朝阳)人,契丹族 。唐朝中期名将,左羽林大将军李楷洛第四子 。李光弼出身“柳城李氏”,初任左卫亲府左郎将,袭封蓟郡公 。天宝十五载(756年),经郭子仪推荐而任为河东节度副使,东出井陉,参与平定安史之乱 。
乾元二年(759年),任天下兵马副元帅、朔方节度使 。上元二年(761年),以河南副元帅、太尉兼侍中出镇临淮,震慑诸将,次年又命军镇压浙东袁晁起义,以功进封临淮郡王 。次年,安史之乱平定,李光弼“战功推为中兴第一”,获赐铁券,名藏太庙,绘像凌烟阁 。
2、契苾何力
契苾何力(?-677年),铁勒族契苾部人,契苾氏,名何力,唐朝名将 。契苾何力本是铁勒可汗,后率部归顺唐朝,授任左领军将军 。贞观九年(635年),随军大败吐谷浑,因功娶临洮县主为妻 。
贞观十四年(640年),跟随侯君集消灭高昌国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跟随阿史那社尔打败龟兹,俘虏龟兹王诃黎布失毕 。后因攻打西突厥之功,升任左骁卫大将军,封郕国公 。此后多次率军击败高句丽 。龙朔二年(662年),安抚铁勒九姓叛乱 。
乾封元年(666年),契苾何力奉命讨伐高句丽,攻克高句丽七城(一作八城) 。总章元年(668年),与李勣攻克大行、振辱夷二城,直抵平壤城下,擒获高句丽国王,灭亡高句丽 。
契苾何力因功升任镇军大将军等,改封凉国公 。仪凤二年(677年),契苾何力病逝,追赠辅国大将军、并州大都督,陪葬昭陵,谥号烈(一作毅) 。
3、安禄山
安禄山(703年—757年),营州(今辽宁朝阳)人,本姓康,名轧荦山 。其父可能是康姓胡人,母阿史德氏是个突厥族巫婆 。
【唐末十将管多少人】相传,其母多年不生育,便去祈祷扎荦山(突厥尊扎荦山为战斗之神),遂于长安三年(703)正月初一感应生子,故名扎荦山 。安禄山之父死得早,他从小随母在突厥人部族生活 。后其母改嫁于突厥将军安波注之兄延偃 。
开元初年,其族破落离散,他与将军安道买之子孝节,安波注子安思顺、安文贞一起逃离突厥,遂与安思顺等约为兄弟,从此即冒姓安氏,名禄山 。安禄山是唐代藩镇割据势力之一的最初建立者,也是安史之乱的祸首之一,并建立燕政权,年号圣武 。
4、哥舒翰
哥舒翰(?-757年),突骑施(西突厥别部)首领哥舒部落人,父亲为突厥人,母亲为胡人,唐朝名将,军事家 。天宝六载(747年),哥舒翰被王忠嗣提拔为大斗军副使,迁左卫郎将 。他与吐蕃战于苦拔海,屡破吐蕃,擢授右武卫员外将军 。
王忠嗣受宰相李林甫诬陷后,哥舒翰接替其职 。并极言王忠嗣无罪,最终感动唐玄宗,使其得免死罪 。天宝八载(749年),哥舒翰发动石堡城之战,率陇右、河西及突厥阿布思军,以死伤数万人的代价,攻占石堡城,俘虏吐蕃大将铁刃悉诺罗等人 。战后,以功拜特进、鸿胪员外卿 。
5、李克用
李克用(856年10月24日-908年2月24日),字翼圣,本姓朱邪(又作朱耶),被唐朝皇帝赐姓李氏,沙陀族,神武川新城人 。别号“李鸦儿” 。因一目失明,又号“独眼龙”,其父朱邪赤心(赐名李国昌) 。李克用早年随父出征,常冲锋陷阵,军中称之为“飞虎子” 。
李克用生于神武川之新城(今山西雁门北部) 。骁勇善骑射,15岁即从军 。唐僖宗中和元年(881年),李克用率沙陀军南下镇压黄巢 。中和二年(882年)李克用二次受敕勤王 。中和三年(883年),黄巢退出长安,由于李克用在长安收复战中功劳最大,因此被命为河东节度使 。
中和四年(884年),李克用再自河东南下大败齐军,最终使得黄巢自杀 。光启元年(885年),朝廷讨伐河中节度使王重荣 。李克用指责盘踞关中的静难节度使朱玫、凤翔节度使李昌符结交朱温欲灭己,因此进军关中击败二人,僖宗逃往凤翔 。
乾宁二年(895年),李茂贞、王行瑜及韩建三帅进京挟持唐昭宗,李克用再度率军勤王,败三帅,救出昭宗 。因功被封为晋王 。其后数年,李克用持续与朱温争战,相互间成为争夺天下的最大对手 。此后李克用长期割据河东,与占据汴州的朱温对峙 。
-李光弼
-契苾何力
-安禄山
-哥舒翰
-李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