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洪中缅边境出境一日游

西双版纳中缅边境一日游值得去吗西双版纳中缅边境一日游值得去 。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中缅边境地区处昆洛公路距打洛口岸5公里 , 与缅甸掸邦第四特区的首府、著名的旅游城市--小勐拉遥相辉映 , 清澈的打洛江从寨子西侧流过 , 形成天然的国境线 , 江的对岸就是缅甸 , 因而有"中缅第yi寨"之称 。
如何从云南办理出境一日游?放开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云南接壤缅甸 , 老挝和越南 , 有多个陆路口岸 , 一级陆路口岸通常有比较成熟的一日游到两日游 , 价格便宜 , 可谓是最经济实惠的出境游了 。

景洪中缅边境出境一日游

文章插图
瑞丽是中缅边境上最大的陆路口岸 , 从昆明到瑞丽需要先坐动车到大理 , 在大理再转长途车到瑞丽 , 路途很远且周折 。从瑞丽口岸去缅甸可以说是非常方便 , 这里有到缅甸姐告的一日游 。在瑞丽的旅行社报名缴费 , 费用淡季时是350 , 旺季可能会有所涨幅 , 缴费后第二天就可以随团出境一日游 。一日游的线路比较固定 , 去看看缅甸的小街、服装市场和寺庙 , 如金鹿寺 。行程中还有自费看人妖表演的环节 , 费用大概是60元人民币 。不用担心语言问题 , 当地不少华侨 , 会说中文 。
云南的河口是中越边境上的陆路口岸 , 河口对面的城市是越南的老街 。从昆明到河口非常方便 , 火车几个小时就到了边境 。河口的越南一日游都是去越南的沙巴 , 沙巴位于越南北部的高山上 , 这里曾经是法国殖民地的度假区 , 整个小镇都是欧式建筑 , 保留了不少法国风情 , 直到今日 , 这个越南北部高山上的小镇也是欧洲游客的旅游胜地 。河口去沙巴的一日游价格在四五百 , 如果时间不紧张的话 , 建议可以报沙巴两日游 , 相比较于一日游 , 时间更宽裕 , 在山上古镇里住一晚 , 可以更好地感受到沙巴风情 , 两日游价格也很便宜 , 不过七八百块钱 。沙巴人由于常年与欧洲游客接触 , 一些人会说英语 , 不用太担心语言问题 。
【景洪中缅边境出境一日游】在西双版啊 , 有前往老挝磨丁的一日游 。从昆明乘坐飞机或大巴抵达西双版纳 , 可以在当地旅行社报名一日游 。这条线路通常前往老挝第一经济特区磨丁黄金城特区 , 参观磨丁市容 , 观看“男人花”的演出 , 后回国 。这条线路的报价一般在五六百 , 线路不是很常见 , 是否有团还需要咨询当地旅行社 。
一篇作文“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 傣族人民在这里生长 。密密的寨子紧紧相连 , 那弯弯的江水 , 碧波荡漾 。啊 , 一只孔雀……”优美的旋律响起 , 浓郁的民族风情也扑面而来 。这首老歌《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 相信很多人都珍藏在心里 。记得我读中学时 , 它就成了我的最爱 , 我还与同学把它编排成舞蹈 , 大大出了回风头 。从此 , 这个美丽的地方 , 就让我心驰神往 。
它,就是云南省西双版纳 , 金孔雀的美丽故乡 。那里居住着以傣族为主的十几个兄弟民族;那里有我国最大的热带雨林 , “植物王国”、“动物王国”、“药材王国”诸多桂冠 , 令它饮誉五湖四海 。
然而 , 它仿佛西南天边的绚丽彩霞 , 灿烂得让我热血沸腾 , 却又遥不可及 。
有渴望就会有动力 , 机会就会向我绽开笑脸——
四季如春的昆明 , 把清朗舒适的空气 , 渗透我全身的每一个细胞;花团锦簇的花博会 , 令我在激奋中迷醉 。可是 , 我的内心 , 因为渴望仍然躁动不安 。
“去西双版纳吧! 否则白来了一趟云南 。”昆明的朋友 , 从一大盘色泽鲜艳的热带水果里 , 拿出一个金黄色的大芒果 , 向我们传授一种卫生、快捷、艺术的吃法 , 一边鼓动我们 , 似乎看穿了我的心思 。
西双版纳 , 大学里教中文的马老师 , 曾经多少次绘声绘色地描绘过它的神奇与美丽 , 如今我终于触手可及了!走马中缅边界
昆明飞西双版纳 , 每天有20多个航班 。40分钟 , 不过在飞机上打个盹 , 我们就到了版纳的首府“黎明之城”景洪市 。
夜色里下了飞机 , 没有云贵高原六月天应有的凉爽 , 反而感觉一种从未体验过的闷热 。我想 , 这大约是雨水太过充沛的热带气候 , 给我们的见面礼吧 。
没想到 , 第二天导游的安排是出国——“中缅边境一日游” 。
其实出国不过是到中缅边境的勐拉 , 它属缅甸的第四特区 , 离景洪才140公里 。勐拉8年前也是遍地罂粟盛开 , 如今已被满眼水稻、茶树、甘蔗等绿色所取代 , 据说 , 其中饱含了西双版纳勐海县的浓厚友情 。
我们的面包车 , 从打洛边贸朝中缅界碑驰去 , 车窗外散见小巧玲珑的傣式竹楼 。一大片人工橡胶林 , 有如一道绵延的绿色屏障 , 又似节日里整齐壮观的阅兵部队 , 强烈地冲击着我们的视觉 。远处 , 有一丛浓绿向我们扑来 , “独树成林”已向我们频频招手!
俗话说“独木不成林” 。眼前这株大叶榕树 , 偏偏自我扩展地盘 , 蔚然成林 。你看它背靠青山 , 面对平坝 , 依傍清澈的打洛江 , 掩映在翠竹深处 , 相伴竹楼人家 , 28米高的主干 , 主干中段叉开两条粗支 , 粗枝上又并排生出许多气生根 , 无不生机勃勃 。那些粗细不一的气生根 , 细的难以计数 , 或顺直而下盘缠主干根部 , 或飘悠似神仙须发 , 或落定环绕石块 , 它们盘根错节交织成网 , 形成一道如帘似瀑的奇妙景致;粗的并排长有30多条 , 直径十几公分、三四十公分不等 , 它们垂直扎入泥土变成支柱根 , 根根都是形与色酷似母树的孩子 , 一家人相拥相守宛如一片树林 。于是 , 这浩浩然的庞大榕树家族 , 成了打洛镇内一道迷人的生态奇观 。令观者无不啧啧称奇 。
导游介绍 , 这株古榕已有200多年的树龄 。走上前去抚摸它那苍劲斑驳的树干 , 我似乎触摸到它体内澎湃奔涌的生命之流 。“好好活吧! 我相信 , 你再活几百年不成问题!”我在心里默默为它祈祷 。
一路上见到不少佛塔、佛亭 , 我益发相信缅甸“全民皆佛”这个传言不假 。最引人注目的 , 是勐海县内那座著名的景真八角亭 。它高居于山丘之颠 , 被当地傣族称为“波苏景真” , 意为景真莲花顶冠佛亭 。
站在山下仰视佛亭 , 21米的亭高显得瑰丽而气派 。亭子外墙镶嵌的玻璃与镜子 , 在阳光下闪烁着奇光异彩 , 雕有傣式太阳花和双龙绞尾图案的大门前 , 守立着威风凛凛的雄狮与神龙 。它与我所见过的亭塔结构截然不同:亭阁八角状 , 亭子的32个角 , 皆由人字形的屋宇组成 , 屋宇一共10层 , 呈伞形累叠而上 , 愈上愈小至顶 , 亭顶为一把铝质莲花华盖 。整个外形 , 像极了佛祖头顶的金纱台帽“卡钟罕” 。
我顺着台阶拾级登临 , 一边细细地观赏佛亭上栩栩如生的动物浮雕 , 以及壁面散发出浓郁民族特色的金色图案 。耳边 , 风铃的隐约脆声从楼阁随风而逸 , 似乎在娓娓地布道宗教的神圣与威严 。据说 , 这座结构巧妙、工艺精致、造型美观的砖木混合建筑物 , 修建时 , 曾聘请汉族匠人担任技术指导 , 并参与实地施工 , 所以 , 它是傣汉人民智慧和友谊的杰作 。
勐拉看来并不富裕 , 我们在街上的小商店浏览了一番 , 发现物价普遍低廉 。玉器店倒是让人眼花缭乱 。我虽然垂涎缅甸玉的名气 , 但“金银有价玉无价” , 因为不识货 , 最终不敢轻易掏腰包 。
有趣的是 , 在某玉器店 , 一个刀姓老板 , 自称是赣州市沙石镇人 , 和我们套起了近乎 。他甚至能说出赣州的八一四大道等等 , 越说越亲热 。然后 , 他拿出一对标价近二万元的玉镯 , 慷慨地说 , 照顾老乡情愿亏血本 , 贱卖了 , 给600块钱就行 。至此 , 我才恍然大悟 。原来是一出假戏! 不知是否另一批游客前来 , 他又改变了自己的籍贯?
饕餮在橄榄坝
直到今天 , 我依然无法形容橄榄坝馈赠的心灵感受 。
橄榄坝 , 在泰语中叫做“勐罕” , “罕”表示卷起来 。勐罕的地名来自一个传说:佛祖释迦牟尼到这里讲经 , 教徒们用棉布铺在地上 , 恭请佛祖行走 , 然后再把布卷起来 。
橄榄坝 , 在泰语中叫做“勐罕” , “罕”表示卷起来 。勐罕的地名来自一个传说:佛祖释迦牟尼到这里讲经 , 教徒们用棉布铺在地上 , 恭请佛祖行走 , 然后再把布卷起来 。
这块被佛祖垂青过的橄榄坝 , 宛如一颗50多平方公里的巨型青橄榄 , 澜沧江 , 则是嵌在它橄榄形边缘的一条华美的缎带 。530米的低海拔 , 赋予它得天独厚的秀美热带风光 。假如把西双版纳比作一只绿孔雀 , 橄榄坝就是孔雀开屏时绚丽多姿的尾羽 , 所以人们雅称它为“孔雀羽翎” 。而“不到橄榄坝 , 算不得到版纳”之说 , 也流传得愈加广远 。
我想 , 西双版纳也许把万千宠爱都集于橄榄坝一身了 。这里四季满目青翠、花香鸟语、果树飘香、风光旖旎 。别致的傣家传统竹楼隐约在椰林深处 , 身着艳丽筒裙的傣族妇女 , 肩担竹箩 , 在寨子与郁郁葱葱的树林之间穿梭 , 像随风摇曳的凤尾竹一般婀娜多姿 , 万般风韵 。难怪有人说 , 橄榄坝汇集了澜沧江风情的精华 。
在“花果寨”曼听 , 我跌入了五彩缤纷的水果市场 。
面对那些花花绿绿的热带水果 , 闻着空气中弥散的混合型水果浓香 , 我不禁眼迷心荡 , 一时间不知从何处开看 。除了香蕉、柚子、椰子、芒果、龙眼、菠萝蜜等少数眼熟的 , 绝大部分或者似曾相识 , 或者未曾谋面 。似曾相识的 , 如那些野生水果:野荔枝、山李子、野蒲桃、野柿子、树杨梅、番石榴等等 , 它们与一些同类的栽培果形状相似 , 味道也有点相近 , 但绝对是此果非彼果;至于那些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 , 如羊奶果、人心果、蛋黄果、五眼果、三桠果、木乃果、神秘果等等 , 则果形怪异、色泽诱人 。眼前的果市 , 色彩红黄绿白黑都有 , 体形圆的扁的腰果形的长条状的 , 甚至多面体的 , 看得你瞠目结舌 。尝一口 , 味道有甜、有酸、有异香 , 也有的无法言喻其滋味 。
听说仅野生果类 , 已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就达五六十种 , 至于历史传承的 , 外邦引进的“新生力量” , 可就要以百为计数单位了 。例如芒果和荔枝 , 还有甜瓜类 , 每一类中又分不同品种;其中又分早熟、中熟、晚熟 , 品种齐全 , 有机配置……总之 , 一年365天 , 不管哪天 , 西双版纳处处都有香甜可口的水果恭候着你 。插队此地的上海知青 , 曾编了句顺口溜形容水果的丰盈:
“头顶香蕉 , 脚碰菠萝 , 跌倒抓把花生果 。”虽略显夸张 , 却委实形象生动、诙谐有趣 。
我们走着看着 , 问着尝着 , 感兴趣的水果就买一个尝尝 。此时只恨爹妈给自己少生了眼睛和嘴巴 , 肚子也容量太小 。在一个芒果摊前 , 我为一只足足半公斤的金红色芒果惊呼 , 赶紧买来给大家分享 , 真是色香味俱全! 摊主却说 , 这算不了什么 , 还有重一公斤多的巨芒、二三公斤的柚子、巧如玉指的美人指香蕉等果中极品呢 , 保准叫你们大开眼界 。
我惊奇地发现 , 这里的菠萝不仅个头大得惊人 , 而且皮面无眼 。记得在赣州吃菠萝 , 一般是剜眼剔皮切成片后 , 再用淡盐水浸泡一会儿吃 , 方能除去涩味 。这儿却不必多此一举了 。削皮就能吃 , 扑鼻香气熏人欲醉 , 满口蜜汁甜得嘴巴发粘 , 我挑了个最小的狼吞虎咽 , 已经被水果大杂烩撑饱的肚皮 , 变得更加滚圆 。
要离开了 。贪心的我 , 真想每样水果都能捎一点回家 。这当然是大大的奢望 。只好择其二三 , 拎上几大袋 , 恋恋不舍地一步三回头 。
怡情绿石林雨林
在西双版纳近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 覆盖着莽莽苍苍的原始森林 , 其中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占地24万余公顷 。据说西双版纳地名的傣语含义 , 是“十二千块田” 。那这“十二千块田” , 又该是多少块晶莹剔透的“祖母绿”啊?
西双版纳没有四季的概念 , 只分旱季、雨季 。高温 , 多雨 , 终年潮湿 , 成为各种生物生长繁衍的天然佳境 。近6000种植物在这里随心所欲地长得千姿百态 , 形成一座热带植物的天然“基因库”;占全国百分之二十多的近800种野生动物 , 无拘无束地在这块乐土休养生息 。西双版纳 , 是珍稀植物、奇禽异兽的人间天堂 。
我们跟着导游走进位于勐仑镇的绿石林雨林公园 。与此一公里之隔的 , 是闻名世界的中科院热带植物园 。
绿石林公园属典型的热带雨林 , 森林覆盖率超过90% 。导游说它拥有多项世界之最 , 例如水能资源最丰富 , 生物多样性最丰富 , 属世界热带雨林气候分布的最北界等等 。这令我想起它的开拓者蔡希陶教授 。是他倡议与领导 , 按照保护、开发、利用的原则 , 才有了这个仙境般的热带植物人工群落大型园林 。
我们漫步在树影婆娑的蜿蜒小径 , 炎日的威力 , 被浓阴筛选为星星点点的亮片 , 温柔地散落在我们的脸上身上 。这里有笔挺参天的林中“伟岸丈夫”王棕、望天树 , 有纤纤细腰的“林中淑女”槟柳、省藤 , 也有直径0.25米的巨竹和佛肚竹 , 以及几个人才能合围的铁树王 , 还有“导弹树”、“绞杀树”、“难分难舍树”等;你可以在此观赏高雅幽香的兰圃 , 或去药用芳香树林神怡片刻 , 也可伫立珍稀濒危植物板根大王四薮木、乔木毒王箭毒木面前 , 惊羡它们的特异功能;还有那巨叶花卉王莲 , 它直径一二米的绿盘浮于水面 , 据说放置一个婴儿也安然无恙……
雨林的气候很是奇怪 , 明明是阳光灿烂 , 一会儿就阴云密布 , 雨点说来就来 , 不容半点商量 。等到你刚刚找到躲雨处 , 雨不见了 , 只见阳光又调皮地向你频频眨眼 。而且 , 又湿又沉的空气异常闷热 , 令初来乍到的我们一时还真不适应 。好在处处都有新鲜和惊喜的发现 , 快乐始终充盈心间 。
“快看! 这棵树上挂满了红色的鞭炮 。”同伴中有人叫了起来 。导游笑着说 , 它就叫鞭炮树呀 , 她又指着另外一棵高大坚实的树告诫我们 , 千万不能用利器割破它 , 否则小命难保 。啊 , 原来它就是那种让人心惊肉跳的“封喉树”! 至于那种所谓的“跳舞树” , 虽说并非真正意义的舞蹈 , 但它的细枝叶片 , 的确跟随音乐的旋律或急或缓地左右摇摆 , 煞是可爱 。还有一种树名曰“空中花园树” , 开花时节 , 树上百花争艳 , 原来除了风儿的帮忙 , 还有多事的鸟儿爱做红媒 , 衔来不少花草种子落于树干 。这些植物“寄生虫” , 也知投桃报李 , 回赠树上的满园春色 。
我发现 , 雨林中有许多植物 , 竟然生长在岩石上面 。它们纵横交错 , 藤缠树绕 , 不时布下天罗地网 , 有的地方壮观如深山飞瀑 , 令人叹为观止 。一问才知 , 这就是绿石林雨林公园“上有森林 , 下有石林”的特有奇观 。
在这个雨林 , 还栖息着白猴、熊猴、白唇鹿等上百种鸟兽 , 可惜我们行色匆匆 , 自然无缘见识 。
做客梦园傣家竹楼
茂林修竹掩映的竹楼 , 一直是旅途中的一幅美景 , 我不免萌生造访傣家的欲望 。幸好 , 游程恰有这一安排 。
导游领着我们走进一个寨子 。寨子周围林木葱茏 。据说其中种有许多铁刀木树 , 又叫挨刀树 , 这种树砍了又发 , 越砍越发 。傣民用此作为烧柴 , 以保护当地的森林资源 。我想 , 兴许就是他们传承至今的自然环境保护意识 , 才留住了版纳的不老春天 。
在做客傣家之前 , 导游就再三交待 , 进屋不能乱动、乱摸、乱看 , 一切行动跟她学 。于是 , 我们跟着上楼脱鞋进屋 , 然后在厅屋席地而坐 。
竹楼其实是竹木混合建筑 , 楼底离地一米左右 , 楼下未筑墙 , 用来堆物、养家畜 , 还可以进行舂米、织布等家务劳作 。楼上住人 , 但墙壁也并不密闭 , 整个格局通风透气、轻巧凉爽 , 确是适应湿热气候的居家良所 。厅屋的设备虽嫌简陋却很洁净 , 敬供着傣家祖圣的塑像 , 还有另一尊象头人身的恶魔塑像 , 我猜想可能是用来驱邪吧 , 就如同汉人请钟馗捉鬼一样 。但卧室光线较暗 , 似乎藏有某种秘密 。
绿阴丛中的小竹楼
主人热情好客 , 准备了清茶与点心款待我们 , 女主人很漂亮 , 她还大大方方地为我们唱了傣族民歌 , 后来又拿出一些自制的饰品 , 有点羞涩地向我们推销 , 并不漫天要价 。闲聊中 , 我得知了泼水节的来由:古时有一个掌管农时的天神 , 依仗法术弄得人间气候失调、雨旱紊乱 。他七个美丽善良的女儿 , 对父亲十分不满 , 在另一位天神的点拨下 , 决定大义灭亲 。她们把父亲灌得酩酊大醉后 , 拔下父亲一根头发 , 做成了能致父亲于死地的“弓塞宰”(心弦弓) , 用它射下了父亲头颅 。可那头颅落地便着火 , 为了灭火 , 七位姑娘便轮流抱着头颅 , 替换下来的姑娘 , 则不断用清水冲洗满身污臭 。为了纪念七个为民除害的姑娘 , 姑娘捧头颅的那个日子 , 成了傣历新年里的“腕脑” , 每年的这天都会举行场面浩大的泼水活动 。
看见主人家有个大约七八岁的光头小和尚 , 我很觉奇怪 , 又怕犯忌而不敢多问 。后来 , 许多不解都在导游那里找到了答案 。
原来西双版纳90%的人信仰小乘佛教 。小男孩长到七八岁 , 父母就要把他们送寺庙学习“经文” , 十七、八才能还俗 , 有的则终生为僧 。学佛期间必须遵守寺庙的戒律和规则 , 剃光头、披袈裟 , 但不禁止吃荤及恋爱、结婚 。不过男人不当一段时间和尚是不能娶亲的 。所以“小和尚可以恋爱” , 成了云南十八怪之一 。至于傣家卧室 , 则被傣民认为是珍藏灵魂的地方 , 外人自然是不能光顾的 , 否则灵魂失窃可担当不起;还有 , 厅屋一般没有板凳 , 即使有 , 客人也不能随便坐 , 如果坐错了 , 兴许就以为你有娶这家的姑娘之意 , 你就得在此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了 。
多么奇趣的民俗风情 , 多么美妙的村村寨寨 , 多么纯真善良的村民 。其间 , 又该藏匿着多少引人入胜的故事传说!
这如诗似梦的村寨 , 有一个浪漫抒情的名字——梦园 。
三、四天的西双版纳之旅一晃而过 。我虽感慨其短暂 , 也庆幸其不失悠长 。短暂 , 是因为有太多自然与人文景观来不及品赏;悠长 , 是那些摄入眼底的奇景美色 , 留香口齿的傣式美食 , 朴实淳美的傣家情意 , 都成了心中隽永的记忆 。它们给我的精神享受和思想启迪 , 难道不是我的无价财富之一?
西双版纳
西双版纳简介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中国云南省南端 , 是中国大地上一块屈指可数的绿色宝地 , 境内保持完好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举世闻名 。以傣族为主的十多种世居民族 , 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灿烂的民族文化 , 与绿色世界浑然一体 , 构筑了蜚声海内外的自然人文景观 , 自八十年代初国家批准为对上开放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以来 , 西双版纳正向着建成“全国最大的热带森林公园”目标迈进 。
西双版纳东、西、南三面与老挝、缅甸接壤 , 与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邻近 , 6条公路通向境外 , 被誉为“东方多瑙河”的澜沧江——湄公河与老、缅、泰、越、柬水路相连 , 是我国进 入东南亚各国最便捷的水陆通道 , 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今天 , 西双版纳正以它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 旖旎神奇的热带、亚热带自然景光、浓郁多彩的民俗风情、璀璨悠久的民族文化、便捷顺当的跨境出国通道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
西双版纳是世界北回归线上仅存的一片绿洲 , 是中国唯一保存的一块热带森林区 。她美丽、富饶、神奇 , 犹如一颗璀灿的明珠镶嵌在祖国的西南边疆 。西双版纳有996公里的国境线分别与老挝、缅甸接壤 , 与泰国邻近 , 具有面临南亚的区位口岸优势 。现有磨憨、景洪两个国家级口岩和打洛省级口岸 。又有澜沧江-湄公河与老、缅、泰、越、柬水路相连 , 是打开南门、面向南亚的重要通道和基地 , 也是云南对外开放的窗口 。澜沧亚的重要通道和基地 , 也是云南对外开放的窗口 。澜沧江-湄公河被美誉为"东方多瑙河" , 是条经济贸易的黄金水道 , 地理优势、自然优势得天独厚 。
西双版纳 , 群山高耸 , 雄伟壮观 , 森林密布 , 山丘绵延 。全州总面积19112 。5平方公里 , 平坝面积仅占5% 。辖一市二县40多个乡镇 , 总人口82万余人 , 居住着傣、汉、哈尼、拉祜、彝、布朗、基诺、瑶等13个民族。傣族是主体民族 , 近30万人 。
西双版纳 , 历史悠久 , 古时称勐泐 , 汉代时期属永昌郡(今保山)管辖 , 到三国时设置过南涪县 , 到唐宋时期分归"南诏国"统治 , 元朝于公元1296年设置彻里路军民总管府 。1327年改置彻里军民宣抚司 。随后又改成车里军民府 , 车里宣慰使司 , 直到民国初年(1912)改置普思沿边行政总局 , 隶属普洱道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 于1953年1月23日成立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西双版纳有橡胶、茶叶、甘蔗、香料、南药、热带水果等具有本地特色的产品 , 旅游资源更富有特色 , 令人陶醉 , 目前 , 已开辟了""713原始森林公园、野象观察台、植物园、热带雨林奇观、民族旅游村等景点120多个 , 被国务院落列为我国旅游资源特别丰富的三个重点旅游开发区之一 , 是国家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 。现已与老、缅、泰等国开通了边境旅游 , 并即将开通国际航班 。西双版纳将成为与东南亚旅游市场接轨的中心枢纽 。
当你迈进西双版纳在域 的时候 , 首先感到是进入了一个绿色的世界 , 原始森林、橡胶林、果木林、香蕉林、茶山……构成了一幅幅绿海、渌浪的画面 , 绿涛将涌进你的心里;身材苗条的傣家少女 , 秀丽清纯 , 披着美丽的长发 , 风姿翩翩;还有那丰富独特的民族风俗 , 使外来游客啧啧赞美 。
"九五"期间 , 西双版纳将实施科教兴州和开放两大战略目标 , 积极争取昆明-曼谷的公路 , 铁路建设 , 尽快开通澜沧江-湄公河全年水运能力 , 做好资源利用 , 经济留易 , 跨国旅游等 , 跨入21世纪西双版纳将更加繁荣和美丽 。
橄榄坝
橄榄坝 , 在泰语中叫做“勐罕” , “罕”的意思是卷起来 。传说 , 佛祖释迦牟尼到这里讲经 , 教徒们就用棉布铺在地上 , 请佛祖从上面走过去 , 佛祖走过去后 , 教徒又把布卷起来 。勐罕就是这样的名的 。橄榄坝的海拔只有530米 , 是西双版纳海拔最低地方 , 也是气候最炎热的地方 , 炎热的气候给橄榄坝带来了丰富的物产 , 这里热带水果种类繁多 , 除鲜果外 , 橄榄法还出产大量的果脯 , 所以在橄榄把到处都看得到水果和果脯市场 。
自然、纯朴、宁静的橄榄坝素有“孔雀羽翎”、“绿孔誉尾巴”的雅称 。人们把橄榄坝比作开屏孔雀的尾巴——绚丽多彩 , 而橄榄坝上布满了美丽富饶的傣族寨子 , 就象装点在孔雀尾巴上闪亮的花斑 。橄榄坝两个比较大的寨子 , 一个是曼松满 , 也就是花园寨 , 另一个是曼听 , 也就是花果寨 。无论你走进哪一个寨子 , 都会看到典型的缅寺佛塔和传统的傣家竹楼 。寨子四周到处是铁刀木树 , 又叫挨刀树 , 这种树砍了又发 , 越砍越发 。傣族很注意保护自然环境 , 他们在寨子周围种上这种铁刀木树作为烧柴以保护当地的森林资源 。
不少反映西双版纳知青生活题材的文学作品、电影、电视剧都是以橄榄坝为历史、地理背景;许多摄影、美术精品也都取材于橄榄坝 。大家熟悉的电视连续剧《孽债》的部分镜头就是在橄榄坝拍摄的 。
古茶王
据专家们研究考证 , 西双版纳是世界茶叶的原产地 , 是人类种植茶叶最早的地方 , 这可以从两株古茶王得到证实 。这两株古茶王现已成了考察研究的活标本和旅游观光的新景点 , 特别是一些茶学家、植物学家对此十分感兴趣 。
一株位于勐海县城西南60公里的巴达乡贺松寨山谷 。原树高32.12米 , 1967年被风断 , 现高14.7米 , 直径0.9米 。此树属野生茶种 , 是人工种植茶树源种 , 树龄有1700余年 , 是植物考证的标本树之一 。另一株在勐海县南糯山乡的半坡寨山谷 。树高5.5米 , 直每项1.38米 , 覆盖面积20平方米 , 系人工栽培的云南大中茶树 , 树龄已达800余年 。现在 , 茶树仍然枝繁叶茂 , 四季花开 , 果实累累 。
迷人的热带雨林
西双版纳终年无雪 , 没有明显四季之分 , 高温、多雨、潮湿的天然环境 , 把这片土地装饰成一颗覆盖着莽莽苍苍原始森林的绿色明珠 。那一片片傣家竹楼 , 哈尼山寨 , 布朗村落 , 基诺长房…… , 就掩映在这苍翠欲滴的热带雨林之中 。
这里的树林与内地常风的森林不大一样 , 不论高大的乔木还矮小的灌木 , 树上树下 , 大都攀附着藤条 , 一缕缕垂吊着 , 在微风中徐徐摇曳 。走进热带雨林 , 那些错综交织的树木 , 让你怎么也分不清 , 这根树桠 , 那片树叶 , 到底都是哪棵树上长的 。只是见它们相互争着向天空生长 , 为多吸收一些阳光雨露;争着在地面生根 , 为多吸收一些养料水份 。在原始森林里 , 树木大体上可分三个类型 。第一层次:高大挺拔的乔木 , 最高的望天树可达六、七十米 , 还有白色、毛麻楝、榆树、龙脑香等高达四、五十米;第二层次为高约二十米左右的乔木 , 冠幅宽阔 , 婆娑多姿 , 由于吸收不到充分的阳光 , 枝桠自动脱落 , 生长很快 , 象团花树 , 又叫速生树 , 七、作年即可成材;第三层次就是森林中的“矮子”了 , 象栗树、棕榈、杉树等 , 一般不到5米 , 这类树在森林里遍处都是 。这里的自然保护区有360万亩 , 其中的70万亩是完好的原始森林 , 已列入国家第一批重点保护珍稀、濒危、渐危植物达5000种 , 如望天树、四薮木、树蕨等占全国重点保护植物的百分之十五 。进入自然保护区 , 人们可以看到热带雨林奇观 , 见识第三纪前后生成、发展起来 , 又经过沧桑巨变仍然幸存的孓遗种植物桫椤、云南苏铁等有“活化石”之称的古稀植物 。
在一些千年老树的身上 , 会无缘无故长出与自己毫无亲缘关系的新树 , 把老树缠绕在其中 , 使其慢慢变成朽木 , 这就是千年古树最惧怕的绞杀植物 。有些树木虽然不与望天树争高 , 全拼命伸展树杈 , 在主干上生长根须 , 于扎入泥土 , 使一棵树变成一片树林 , 形成“独树成林”奇观 。在阴暗潮湿的林一漫步 , 树型美观的棕榈科植物、蕨类植物、叶片大得像簸箕的海芋和名贵兰花、寄生花等奇花异卉会映入眼帘 , 让你赞叹热带观叶植物的丰富多彩 。如果走进热带雨林 , 你会感觉象进入了一个昏暗古老的幽堡 , 看不见天空 , 也见不到一缕阳光 , 偶尔传来一两声鸟的鸣叫 , 却不知鸟儿藏在何处 。多年积下来的落叶 , 松软而芬芳 , 脚踏上去 , 便是深深的陷窝 , 那难以行走的滋味 , 恐怕比沙漠好不了多少 。热带雨林是大自然精心描绘的一道天然风景 , 面对着毫无尘染的绿色幔帐 , 聆听着叮咚泉声和鸟鸣象吼 , 会使人顿生一种回归大自然之情 , 物我两忘 。
水井塔
傣族水井的建颇具匠心 , 井身造型和装饰 , 都采用傣族崇敬的大象、孔雀、塔等 。井身镶了许多小圆镜 , 壮重化贵 , 这是因为傣族喜水、敬水、用水表示爱情、表示祝福 , 凡是傣族村寨都有各种形状的水井塔 。曼金堡水井塔 , 就是典型的宝塔形水井 。
易武古镇
易武是一古镇 , 在西双版纳州勐腊县西北 , 距勐腊县城约110公里 , 距勐醒30余公里 , 位于西双版纳州勐腊县西北的山顶上 , 气候比勐腊和勐棒坝子清凉 。
过去 , 易武曾经是镇越县城所在地 , 但却异常凋蔽 , 只是一个几十户人家的小村镇 。如今易武有着新盖的商店、旅社、医院 , 簇新的建筑 , 都是小巧的瓦房掩映在绿树之中 , 成了边陲一座新镇 。根据历史记载 , 易武在清初时候“准以汉人伍善甫授易武土把总” 。“土把总”就是当地的土司 。伍善甫是抵御外侮捍卫边疆有功之臣 , 从而当了这里的土司 , 相沿世袭 , 直到1927年设置镇越县后 , 易武为第五区 。1930年时 , 将镇越县政府从勐腊迁到易武来 。1933年又以易武土司所属之地 , 划为第一区 , 辖易武镇 。易武很长时间以来就是边地一个重要小镇 。
距易武镇里许 , 有一座山 , 山并不高 , 却青翠秀丽 , 树木葱郁 , 山边有两个古山洞 , 一是水洞 , 一是旱洞 。水洞很深 , 弯弯曲曲 , 据说长达数里 , 人可进入 , 但进去后容易迷路 。距易武镇约5公里处 , 茅草地山边 , 磨者河畔 , 两岸山峰 , 悬岩绝壁 , 奇石连锁 , 呈现“一线天”峡谷 。一步似可跨越 , 因而叫作天生桥 。下面水流湍急 , 若风沙骤起 , 声似雷霆 。从天生桥上向下看 , 深达数十丈 , 大有长江巫峡气势 , 风景难得 。
西双版纳的旅游路线 , 从那到那 , 不走回头路能把西双版纳旅游的差不多1、景洪、野象谷一日游
线路特色:尽览景洪市内景点后到野象谷与野象邂逅 。
线路安排:上午:曼听公园→民族风情园→热带花卉园→曼景兰傣味一条街;下午:野象谷→结束愉快旅程 。
上午首先游览西双版纳最为古老的公园曼听公园 , 这里曾是"傣王御花园" , 是傣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 在原来领略傣族历史 。在游览完曼听公园后前往民族风情园体验西双版纳这里的民族风情 。之后前往热带花卉园饱览美丽的特色热带花卉 , 在游览完花卉园后前往曼景兰傣味一条街吃傣味午饭 。午饭后前往野象谷 , 这里是野生亚洲象交流汇聚的中心通道 , 是野象活动最密集最频繁的地方 。在野象谷不仅可以欣赏到热带雨林的秀美风光 , 更是能在这个国内唯一可以和野象安全更野象结缘的地方和野象来一次邂逅 。游览完野象谷后晚间可观赏"澜沧江-湄公河之夜"歌舞篝火晚会 。
2、西双版纳探秘二日游
线路特色: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探秘之旅 。
线路设计:
D1:上午早餐后前往热带花卉园 , 在园内观赏美丽生气的特色热带花卉 , 为热带雨林之旅预热 。游览完热带花卉园后前往原始森林公园 , 原始森林公园 , 是国内北回归线以南保存最好的热带雨林 , 有100多万年的天然古木 , 有高耸入云的望天树 , 有10多人合围的巨大板根 , 有两棵树缠在一起的"绞杀树" , 还有各种热带雨林的奇特现象; 满天飞舞的孔雀;神秘的原始森林之旅初露端倪 。下午前往野象谷 , 野象谷是西双版纳最令人神往的野象活动景区 , 在这里原始森林中现存亚洲象近300头 , 现驯养大象16头;园内设有游览步行道、专供游人观看野象活动的的高架走廊、大树旅馆 , 若是时机凑巧更能在黄昏时分与野象来一次邂逅 。入住:景洪 。
D2:上午前往望天树景区 , 望天树景区是自然与与原生态浓缩的象征 。与西双版纳望天树来一次亲密接触实则是与自然的最真实得全心碰触 , 让身心最真切地感受雨林的魅力 , 从中还原本真的自我 , 全方位的的感官体验到雨林的魅力之余游客可尽情体验中国第一的树冠走廊 。午饭后前往橄榄坝傣族园 , 傣族园南临热情奔放的澜沧江 , 北依宁静、秀丽的龙得湖 。自古以来 , 环绕的江湖孕育了园内村寨壮观而又极尽秀丽的孔雀的尾巴 , 傣族园则是孔雀尾巴上最靓丽、最夺目的羽翎 。在下午16:30在傣族园参加泼水狂欢 , 到傣家走访 , 到满春满佛寺敬香祈福之后返回景洪结束 。
3、西双版纳风情四日游
线路特色:西双版纳风情体验之旅 。
线路设计:
D1:市区精华游曼听公园→民族风情园→热带花卉园→曼景兰傣味一条街;入住:景洪 。
D2:前往中国唯一的亚洲野象集中地-野象谷景区参观 , 沿途参观基诺山寨景区 , 了解西双版纳独有的民族一基诺族的民风民俗 , 观看已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基诺族大鼓舞;往野象谷景区观看民族歌舞表演 , 游览蝴蝶园、蛇蜥园、猴园、百鸟园、树上高架走廊 , 观赏独具特色的大象表演:返回景洪参观西双版纳热带花卉园 , 欣赏各种热带植物、花卉的多姿多彩 , 真切感受到人与自然、绿色、生命融为一体的和谐韵味 。入住:景洪 。
D3:清早前往人间仙境般的世外桃源-勐景来景区(中缅第一寨) , 在中缅边境打洛口岸远眺缅甸东部第四特区小勐拉的风光 , 前往世界奇观-独树成林景区游览 , 感悟大自然造物的神奇 , 可自费参加神秘的中缅界河漂流活动 , 进入古朴的傣家自然村寨勐景来 , 参观中缅第229号界碑 , 了解傣族人民传统的纺织、造纸、制陶、打铁、榨糖、竹编等手工艺 , 进入到傣族老百姓家中进行家访 , 参观傣族佛寺及神树百塔:乘车返回景洪市区;入住:景洪 。
D4:游览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公园 , 观看诙谐幽默的动物表演 , 精彩不断的孔雀放飞 , 在爱尼小阿布的歌声中游览爱尼民俗山寨 , 进入热带雨林内腹地区欣赏风景绝佳、浑然天成的热带沟谷 。结束愉您的旅行 。
4、西双版纳休闲四日游
线路特色:在西双版纳美景与风情中尽情放松 。
线路设计:
D1:市区精华游曼听公园→民族风情园→热带花卉园→曼景兰傣味一条街 , 晚饭感受傣族美食精华 。晚餐后观看被誉为西双版纳第三只金孔雀的勐巴拉纳西超级歌舞秀 。入住:景洪 。
D2:原始森林公园一日游 。原始森林公园位于澜沧江以北 , 距离景洪8公里 , 是距离景洪最近的一块原始森林 。在这块森林里 , 流淌着水银般明净的莱阳河 。河谷两岸生长着茫茫苍苍的原始热带鱼林 。那里有繁衍了100多万年的天然木 , 有高耸入云的望天树 , 有10多人合围的巨大板根 , 有两棵树缠在一起的"绞杀树" , 还有各种寄生在树干上的小花 , 与树的绿叶相辉映 。公元里还栖息着上千种动物 , 在密林深处 , 可以看到奔跑的鹿、悠闲的鹤 , 在古藤上荡悠的猴 , 偶尔也能一睹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野牛和犀鸟的身影 。入住:景洪 。
D3:橄榄坝-傣族园一日游 。傣族园南临热情奔放的澜沧江 , 北依宁静、秀丽的龙得湖 。自古以来 , 环绕的江湖孕育了园内村寨壮观而又极尽秀丽的孔雀的尾巴 , 而傣族园则是孔雀尾巴上最靓丽、最夺目的羽翎 。下午16:30在傣族园参加泼水狂欢 , 到傣家走访 , 到满春满佛寺敬香祈福之后返回景洪 。入住:景洪 。
D4:野象谷→基诺山寨寻找之旅;上午前往处于西双版纳勐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西两片的结合部的野象谷 , 这里是野生亚洲象交流汇聚的中心通道 , 成为野象活动最集中、最频繁的地方;步行道旁的森林中 , 处处可见野象出没和活动的痕迹 , 野象谷是中国唯一可以安全跟野象结缘的地方 。下午参观基诺山寨景区 , 了解西双版纳独有的民族一基诺族的民风民俗 , 观看已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基诺族大鼓舞 , 探访中国最后一个"民族" 。结束愉快行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