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质书的不可替代性

纸质书的不可替代性是什么纸质书的不可替代性:

纸质书的不可替代性

文章插图
当人们手捧一本书,可以真实感受它的厚度,享受写写画画的乐趣,还能翻来翻去跳跃来看,此时,文字本身就是一道风景 。这种沉浸其中的乐趣,最终深刻地烙进我们的记忆 。提起某本书,仿佛都能回想起阅读的场景和情绪 。
其实,阅读纸质书比电子书印象更为深刻,这是有科学依据的 。大概在公元前4000年以前,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大脑通过协调不同区域的神经组织,创作出一种全新的服务于阅读的电路 。所以,我们的大脑会将整个文本当作某种物理景观 。
当我们阅读时,会为文字构建心理表征,从而将文字的意思与结构挂钩,形成文本连贯的心理地图 。比如,我们往往很容易记得某段文字出现在哪里 。
【纸质书的不可替代性】技术进步,无疑为我们提供了更多契机和可能性 。至于电子阅读,如何作用于读者的眼睛、大脑,进而影响其阐释行为,这些都还有待各学科的专家深入研究 。
此外,微软也有研究表明,由于电子书的暂时性和无形,许多人对电子书的拥有感并不强 。这些人认为自己是在使用电子书而非拥有电子书,一旦这些人喜欢上一本电子书,他们往往就会去买上一本纸质的 。当然,我也是其中一份子,拥有一间书香四溢的书房,仍是我追求理想生活的一部分 。
为什么纸书是不可替代的作为信息的载体,电子阅读已经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它的廉价、便携和迅捷是传统纸质读物无法跨越的沟壑 。如今,印刷和纸张成本高昂,而且纸张的来源和消费后处理都不环保 。所以在移动互联网极度发达的未来,依托于移动互联终端的电子阅读,必将代替纸质读物成为最通行的文字载体 。
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来,纸质读物有五个特性是电子阅读不能取代的,这也是在电子阅读应用开发者必须要克服的五个问题 。
一、电子阅读不可“翻阅”
对于大多数热爱阅读的人来说,翻阅纸质读物是一个很随意的过程 。手拿一本书或杂志,我们可以很快翻到感兴趣的篇章并反复翻阅 。但是在电脑或平板电脑上的阅读器上,我们就很难获得这样的体验 。
笔者以苹果的iBooks为例 。虽然这款软件已经模拟出纸质书的外形与翻动效果,但是我们终究无法在一个平面显示屏上实现“翻书”的过程,更别提跳跃式地翻看作品的上下文内容了 。
此问题在字典类读物上体现得格外明显 。拿一本《新华字典》,我们按拼音顺序或者书籍侧面的提示条可以很快翻到大概的位置,然后再仔细看七八页就能找到要查的字 。但电子词典就不可能做到这一点,如果用户必须输入关键字后,才能完成搜索 。
总之,电子阅读的“直接跳转”并不能代替纸质书的翻阅体验 。想象一下,一位想查看书中细节的用户,由于不知道页码,所以只能在显示屏上一页一页地滑……这是多么悲剧的一件事啊!
二、电子阅读难做标记和注释
很多人读书时习惯动笔做笔记与标注,但这个习惯在电子阅读时就很难坚持下去了 。在电子阅读器上做标记与注释实在很不方便 。虽然iBooks曾推出了注释与标记的功能,但苹果的电容屏都靠手指触摸操作,用户很难点中屏幕上那并不大的文字 。
而且,电子阅读完全不支持画图功能 。对于很多书籍,我们需要用画图的方式来整理思路,这更能简明清晰地表示逻辑关系 。目前笔者尚未发现一款支持在电子书上任意圈画的软件 。
当然,目前软件开发商业也在努力解决这个问题,像印象笔记不久前曾推出了“剪藏”与“圈点” 。其中“剪藏”可以剪辑部分或全版网页上的文本、图像和链接;而“圈点”可以对手机中的图片做圈画式的标记 。
如果这些功能将来能延伸到每一个电子阅读应用中,或许才能真正解决标记、注释、摘抄困难的问题 。
三、电子阅读不精于排版
现在大部分阅读软件的排版方式属于“自行编辑” 。用户需要自行安排文字的颜色、疏密等等,而且这些电子文档中基本没有配图 。
而纸质书则不同,有专门的编辑来设计封面、编辑插图、调整页面颜色、调整文字的字体、大小与疏密等 。
所以,从版式设计的角度看,电子阅读的舒适度远不如传统纸质阅读 。
四、信息庞杂影响读者专注度
阅读是一个私密度较高的活动,它需要相对安静的环境,不能有太多的干扰 。而电子设备却容易带来干扰 。例如,笔者用iPad读书时,很容易想去点击别的应用程序,或者查看其他相关信息 。这些琐事时常让阅读中断 。读者很难静下心去看一些有深度或需要专注思考的书籍 。
从这一点看,电子阅读那庞杂的信息量其实并不能提升用户的阅读体验,反而会降低的读者专注度 。这一点也很大程度地局限了目前电子阅读器中的内容——人们只通过电子阅读来看碎片化的、娱乐性的、即时性的信息 。
五、快餐内容仅能满足消遣需求
正是前文所述的几种形式上的问题,导致了目前电子阅读在内容上的“快餐”化 。虽然有人会在电子阅读器上看名著,但这部分读者远少于网络小说的拥趸 。笔者认为,纸质读物与电子阅读在内容上的差别如下:
纸质读物有深度,电子阅读较快速;
纸质读物多经典,电子阅读多新奇;
纸质读物多完整,电子阅读多碎片 。
我们必须认识到,以娱乐、消遣为主要目的电子阅读只能传递信息,却无法传承知识,而这才是纸质读物最重要的功能 。
对于读者来说,完整、深入、客观、真实的内容是其永恒的需求(即使有时这种需求并不强烈) 。电子阅读想代替纸质读物满足这部分需求,尚需时日 。
电子书为什么不能取代纸质书电子书本身就有弱点,阅读不方便,打开纸质书就可以直接阅读了,阅读电子书是需要利用电子设备的,还需要有电,一旦电子设备有故障或者是停电了根本就没办法阅读 。
再加上电子书也会有辐射,对眼睛有损伤,电子书也不容易保存,特别容易丢失,u盘是可以存放很大的信息量,一旦被破坏什么都没有了,虽然现在是提倡办公无纸化,但是除了做成电子版,还是有必要做成纸质以便存档 。

阅读价值的本身并不在于书籍,而是在于交流和传播,读的书越多,学的知识也会越多,现在都非常流行读书分享会,图书馆共享阅读等等,共同阅读一本书是可以让读者相互交流的,而人们会更加注意对于阅读过程的分享 。

扩展资料
电子书的功能:可以订阅众多电子期刊、书和文档,从网上自动下载所订阅的最新新闻和期刊,显示整页文本和图形,通过搜索、注释和超链接等增强阅读体验,电子书是传统的印刷书籍的电子版本,它可以使用个人计算机或用电子书阅读器进行阅读 。
它流行的原因就是因为电子书允许进行类似纸张书本的操作,读者可以在某页做书签,记笔记,对某一段进行反选,并且保存所选的文章 。
纸质书会不会消失纸质书不会被崛起的电子书所替代 。
当今人们处在互联网,数字信息时代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人们享受着网络资源带来的便利和经济上的节约,电子书的崛起好像也是必然,它不断的压缩着传统出版业的市场,并且以迅猛的速度增长,也正是人们所处的时代不同,需求不同的结果 。
但是一部分读者也反应,传统纸质书是永远不可替代的,一些崇尚纸质书的人群会觉得纸质书会带来“更加的阅读体验”,的确,有时候在读纸质书的时候会带来更加深刻的印象,对有些喜欢做读书笔记的读者来说,纸质书是永远也不会被电子书所代替的,尽管电子书迅速崛起,但是传统的纸质书也永远不会消失,它也有他的人群,比如老人和小孩,就是传统纸质书市场的一部分 。
探寻纸质与数字化的结合,提升内容品质 。电子书迅速发展已经是不可改变的事实,那么传统出版业要做的也许不仅是接受,或许参与进来更好 。传统出版业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他们在内容上有很大的优势,这也是很重要的优势 。在产业链中,传统出版业有着电子书不可比拟的内容资源,如果传统出版业能结合数字化,发挥它内容优质的优势,传统出版业翻身也说不定,在网络时代,大量的信息涌入,当然谁的内容资源更有深度,就更有优势了 。希望电子书和纸质书能够和平共处共同发展,达到共赢,这也许对不同需求的读者来说,是最希望看到的结果了 。
传统出版业应探寻这新型的发展道路,提升品质,发挥自身优势,纸质书不会因为电子书的崛起儿成为历史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