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射的第一颗气象卫星叫什么名字?风云一号 。

文章插图
我国的第一颗气象卫星是1988年9月7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的“长征四号”火箭带到太空中的一颗试验性气象卫星——“风云一号”,这是中国自行研制和发射的第一颗极地轨道气象卫星,也是我国第一颗传输型极轨遥感卫星 。
它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达到新水平,在国内首次采用了不少先进的关键技术,而且经受了考验,与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气象卫星相比,其起点要高得多 。
气象卫星采用太阳同步轨道或地球静止卫星轨道 。为了保证云图的质量,气象卫星的太阳同步轨道呈圆形,偏心率要求小于千分之一,倾角大于90°,高度一般在800~1500公里,以便飞经地球各地区时获取的图像具有相同的光照条件 。
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对位置保持的精度要求不高,东西向为0.5°左右,南北向为1°左右,偏心率小于千分之一 。
姿态控制:为了保证云图的图片质量,气象卫星必须具有很高的姿态稳定性 。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要求姿态的变化率小于千分之几度每秒,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要求姿态的变化率小于0.0002度/秒和小于0.002度每半小时 。气象卫星对姿态的控制精度,要求一般为0.5°~1° 。
1988年9月7日中国发射的第一颗气象卫星是什么1988年9月7日中国发射的第一颗气象卫星是风云一号A星 。
“风云一号”是中国自行研制和发射的第一颗极地轨道气象卫星,也是我国第一颗传输型极轨遥感卫星 。这一成功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达到新水平,它提高了我国天气预报的时效性、准确性以及监测灾害性天气的能力 。
“风云一号”上装有两台甚高分辨率扫描辐射仪,共有5个探测通道,可探测白天和夜间的云图、地表图像、海洋水色图像、水体边界、海洋面温度、冰雪覆盖及植被生长情况 。
卫星的主要任务是获取国内外大气、云、陆地、海洋资料,进行有关数据收集,用于天气预报、气候预测、自然灾害和全球环境监测等 。
卫星可以向世界各地云图接收站发送实时的气象云图,还可以对海洋水色进行探测和对海温进行遥感研究;卫星上携带有空间粒子成分监测器,可对空间环境进行研究 。
“风云一号”成功发射有着重大意义 。
虽然“风云一号”只在太空遨游了39天,但它的成功发射却有着重大意义 。“风云一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已进入世界上少数几个有能力自己研制、发射和运行气象卫星国家的行列 。
从中国的空间技术发展和气象科学技术的发展来说,“风云一号”的成功发射都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风云一号”在国内首次采用了不少先进的关键技术,而且得到了考验,与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气象卫星相比,其起点要高得多 。
1988年9月7日中国发射的第一颗气象卫星是什么?1988年9月7日,中国发射的第一颗气象卫星是风云一号A星 。
风云一号A星是中国研制的第一代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是试验型气象卫星 。
1988年9月7日,北京时间凌晨4时30分19秒,我国第一颗气象卫星“风云一号”A星发射升空 。卫星准确进入901公里高度的太阳同步轨道,姿态控制系统仅用了122.6秒,就完成了对地球的初始捕获 。
随后,国内卫星首次使用的折叠伸展式太阳帆板按预定程序解锁、伸展,为整星提供能源 。按程序扫描辐射计的四个可见光通道顺利开通,探测信息经过卫星传输信道源源不断地发往全球气象卫星地面站 。至此,我国第一颗气象卫星发射成功 。
意义
1989年1月,国防科工委召开了“风云一号”气象卫星首次飞行试验技术总结会 。邹竞蒙意味深长地讲道:无论从中国的空间技术的发展,还是从中国的气象科学技术发展,‘风云一号’气象卫星的首次发射成功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
【中国第一颗气象卫星】第一,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第一次打成了太阳同步轨道卫星; 第二,‘风云一号’第一颗卫星在国内首次采用了不少先进的关键技术并首先得到了考核,例如可伸展的大面积折叠式太阳电池阵,反作用飞轮全数字的姿态控制系统,首次使用了磁带机记录云图信息,首次采用了五通道扫描辐射计,而且实现了辐射致冷技术; 第三,可见光云图质量很高,博得国内外的良好评价 。
- 煮饺子盖盖是煮皮还是煮馅
- 经济放缓房价怎么变 经济放缓对楼市的影响
- 小狗买卖交易市场
- 千人工伤事故率
- 兰州城关区天然气充值点地址
- 锦州必去景点攻略
- 济南哪里有充煤气的
- 女人梦到小火苗是什么意思
- 东西丢了客服说找不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