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仙芝是个怎样的人?高仙芝生平介绍高仙芝是唐朝名将,他曾击败吐蕃、攻灭石国,一生战功显赫 。值得一提的是,高仙芝是高句丽人,从小跟随父亲入唐,20岁便被封将军 。不过高仙芝最后是被诬陷导致被杀,下场令人唏嘘 。安史之乱爆发后,高仙芝被予以副统帅之职,率军讨伐安禄山,但前线战事受阻,只能退守潼关,期间不幸遭到小人陷害 。高仙芝的结局令人遗憾,这次就位大家简单介绍下高仙芝的生平,一起来了解下吧 。
高仙芝,是高句丽人,也是将门之后 。他的父亲名叫舍鸡,一开始在河西军办事,后来,因为立了战功,被升为四镇十将、诸卫将军 。高仙芝生得非常俊朗,能骑马涉猎,骁勇善战 。年少时,跟着父亲来到安西,因为父亲立功,他也被封为了游击将军 。
到了二十多岁的时候,高仙芝便成为了将军,跟自己的父亲属于同一个级别 。最开始,任职于他人手下,未得到重用,后来,被夫蒙灵詧发现了他的才能,开始一路提拔,平步青云 。
小勃律以前是唐朝的附属国,是通往吐蕃等地的交通要道 。吐蕃赞普把公主嫁给了小勃律王为妻,从此以后,小勃律便依附于吐蕃 。
而吐蕃也借此开始控制西北各国,国力逐渐增强,后来,直接断了向唐朝的进贡 。747年,唐玄宗李隆基任命高仙芝作为节度使,率兵一万来到小勃律 。高仙芝率军从安西出发,沿途经过疏勒、密川等地,最后,抵达了小勃律特勒曼满川 。高仙芝一路跋山涉水,利用三个多月的时间,才到达了目的地 。
他兵分三路,开始秘密部署攻克连云堡 。驻守连云堡的士兵怎么也没想到,唐朝兵马会从天而降 。没有防备的他们,被高仙芝率领的唐军打得落荒而逃,竟然依山拒战 。这次偷袭,可以说,唐军做的非常成功,而高仙芝想乘胜追击,直接深入小勃律的内地 。但是,因为监军边令诚有些畏惧,不敢前行 。
所以,高仙芝只好留下两千老弱伤兵,并命令边令诚守住城门,自己亲自率兵继续进军城内 。
高仙芝向南行进三日,来到了坦驹岭 。这里山峦叠嶂,地势险峻,下岭便是阿弩越城 。他已经猜到士兵们会因为害怕险峻的地势,不敢下岭,所以,暗中先派出二十名骑兵,穿上胡服,谎称自己是阿弩越城的人前来迎接,才将士兵们的恐惧心里消除 。
虽然,几经周折,但最后,他带领的士兵还是成功的下了岭,而刚下来不久便迎来了胡人 。第二天,他们顺利的进入到了阿弩越城 。高仙芝率领一千兵马打头阵,开始攻城 。经过一番斗智斗勇,高仙芝取得了初步胜利,甚至,把小勃律国的国王及吐蕃公主,都打得逃进了山洞 。
后来,高仙芝将其二人抓住,并押回了连云堡 。九月末,高仙芝命中使判官王廷芳进京传送捷报 。但是,由于事先没有告诉夫蒙灵詧,竟惹来了他的妒忌和怨恨 。三个月后,朝廷下令为高仙芝庆功 。
天宝八载十二月,由于石国没有向大唐行藩礼节,于是,高仙芝向皇帝请求对其进行讨伐 。征得朝廷同意之后,高仙芝率领士兵向石国进军 。高仙芝先假意与石国求和,然后,趁其不备出兵攻打,并将石国国王及其诸多部下俘虏 。此次战斗,高仙芝大获全胜,还把石国的老弱病残统统杀光 。
不仅如此,高仙芝生性贪婪,在交战的过程中,还抢走了石国十余斛碧珠,以及大量黄金,骆驼等 。到了751年正月,高仙芝从战场上返回,并将战争中俘虏的诸多重量级人物“献给”了皇帝 。唐玄宗非常高兴,下令对其功绩予以表彰 。没过多久,高仙芝就被任命为武威太守,后来,又改任为右羽临大将军 。
虽然,高仙芝攻破了石国城门,并大肆掠夺了金银财宝,但是,却运用了欺诈手段 。所以,后来石国的王子将这个事情告发了出来,竟引起了满朝臣子的愤慨 。之后,石国暗中联合大食国,一起进攻安西四镇 。高仙芝得知此事之后,立马率兵迎战 。
高仙芝带领的唐军,与大食国兵马在怛逻斯城相遇,并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这场仗打了五天五夜,也没有分出胜负 。直到唐军中出现了叛徒,并与大食国联合起来,夹击唐军 。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高仙芝大败,并连夜逃跑 。
755年,高仙芝被封为了密云郡公 。同年十一月,安禄山叛变,挥兵南下 。高仙芝被任命为副元帅,前去迎战 。同年的十二月一日,高仙芝从长安出发,率军进驻陕郡 。
由于,当时的唐朝国事平稳,多年没有发生战乱,使得很多士兵平日都疏于操练,兵不习战 。再加上,唐军对中原地区的防护本就不足,使得安禄山叛军一路打得非常畅快 。没几天就已经逼近东都,沿途的唐军都被打得溃不成军 。
潼关作为长安的东大门,易守难攻,唐军撤退至此,只要守住城门,基本上可以抵御叛军西进的步伐 。封常清意识到了叛军之势锐不可当,便建议高仙芝暂时撤军,然后,退到潼关,依靠险峻地形来阻止叛军西进 。后来,高仙芝听从了封常清的建议,仓皇撤退,不过,沿途还是被叛军追击,一触即溃 。
但是,由于监军边令诚平日与高仙芝关系不和,对其记恨于心,所以,他便向皇帝上奏,诬陷高仙芝盗取军粮,克扣士兵 。而昏庸无能的唐玄宗,竟然查也没查便听信了谗言甚是恼火,于是,更下令将高仙芝处死 。十二月十八日,边令诚拿着谕旨来到潼关,先是杀了封常清,又带着兵马擒住了高仙芝 。
在细数了高仙芝的种种罪状之后,高仙芝直呼冤枉,撤军实乃形势所逼,而且,盗取军粮更是子虚乌有的罪名 。不仅高仙芝喊冤,就连跟他一起出生入死的5万士兵们,都一起高呼冤枉 。但是,边令诚却依然只看重个人恩怨,不考虑国家大局,将高仙芝斩杀了 。
高仙芝作为唐朝时期出色的军事将领,其军事领导才能可见一斑 。他多年来镇守安西,为唐朝西部边陲的安全,贡献了巨大的力量,同时,与西域各国的关系相处融洽,对唐朝的外交起到了促进作用 。面对战事的不利情况,他及时做出撤军驻守潼关的决定,对于阻止叛军西进功不可没 。
但是,由于宦官的诬陷,唐玄宗昏庸至极,最终,使得这么一代名将,惨死在了贼人之手,不免让人心生可惜 。
大唐名将程务挺、高仙芝谁更厉害,结局有何相似之处呢?高仙芝是唐朝中期的名将,早期跟随父亲进入军营,也能算作子承父业 。史书记载高仙芝“姿容俊美,善于骑射,骁勇果敢,二十岁被授予将军之职,官至安西副都护、四镇都知兵马使等职,封密云郡公 。”这说明高仙芝是一位很会打仗的帅哥,不但在二十岁的时候成为将军,又凭借军功得到爵位,是“学成文武艺货卖帝王家”的典型 。

文章插图
安西副都护、四镇都知兵马使都是实权派要职,高仙芝能得到如此高位,主要战功都是在中亚战场上获得的,后人还赠与高仙芝“亚洲山地之王”的称呼 。他在中亚战场上指挥过两场大型战役,第一场发生在公元747年,他率领唐军穿过帕米尔高原,刀不血刃拿下小勃律(在今巴控克什米尔,即吉尔吉特地区) 。第二场战争是发生在公元751年的怛逻斯城之战,这是大唐帝国与阿拉伯帝国的正面交锋 。
我先来说说第一场 。吐蕃一直是大唐的边患之一,这场战争爆发之前,吐蕃已经攻下了大小勃律,而这两个国家的失守,代表着大唐连接中亚阿姆河流域诸国的唯一通道被堵 。接着吐蕃把公主嫁给小勃律国王为妻,小勃律国彻底依附吐蕃 。这件事意味着中亚诸国无法向唐朝进贡,而西域二十多个国家在吐蕃的武力威胁之下,不得不向其称臣 。唐朝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宗主地位彻底丧失 。
为了扳回一城,唐朝先后派出盖嘉运、田仁碗和夫蒙灵詧三位将领远征小勃律,但是都以失败告终,第四次高仙芝接过这只难度极大的接力棒,并且圆满的完成任务 。攻打小勃律的困难之处并非对方兵多将广,而是路途遥远、极端天气、高原反应以及城池坚固 。
要攻打小勃律,先要攻下吐蕃在这里修筑的军事要塞连云堡 。当时连云堡内有一千驻军,城堡南方十五里处还有八九千的守军 。此外还有一条正值汛期的大河守护,因此吐蕃认为唐军不可能来到面前 。但是高仙芝不信邪,“以三牲祭河”后高仙芝命令军队渡河,士兵本不敢轻易下水,但是将军下了死命令他们也只有执行 。可是令这些人没想到的是,看着凶猛异常的大河竟然让唐军“人不湿旗,马不湿鞯”的安全渡过 。
这一幕不仅让唐军欣喜若狂,也令连云堡上的吐蕃将士目瞪口呆 。他们迷迷糊糊的时候天险已失,并且没有在唐军渡河时发起攻击,进攻的最佳时机已经错过了 。这时他们唯有坚守城池等候援军,但是唐军士气高昂,又在将军李嗣业的带领下凭借过硬的军事素质和顽强的毅力爬上城堡,于是连云堡易主了 。
攻下难关的高仙芝并没有满足目前的成绩,他带着军队继续向小勃律国的都城奔去 。这时恶劣的地形成为唐军的巨大考验 。从连云堡到小勃律都城需要经过4688米的坦驹岭,1400年前的唐军没有飞机运送,也没有先进的登山装备,他们只能连续向下倒爬三天才“走”完这段几乎垂直的路 。正是凭借着这份向死而生的毅力,唐军顺利攻下小勃律,小勃律的国王和王后都成为高仙芝的俘虏 。唐朝再次打通连接西域的道路,拂菻、大食诸胡七十二国皆震慑降附 。
这场战争让高仙芝的声望达到顶峰,接着高仙芝又在中亚地区打了很多胜仗,可是在与阿拉伯帝国的怛逻斯城之战中却是大败 。但是很多战争不能但以胜败而论 。当时高仙芝带着三万唐军深入中亚七百余里,在兵力和士气都不如阿拉伯军队的情况下还能对战五天不落下风,可见高仙芝的领导才能和唐军高超的阵法、铁打的意志 。
高仙芝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唐朝的盟军西突厥葛逻禄部临阵倒戈并且切断唐朝步兵和骑兵之间的联系 。阿拉伯又在唐军阵型大乱之时果断进攻,唐军只能溃不成军 。这场战争后唐军逐渐失去对中亚的掌控力,更糟糕的是安史之乱爆发,高仙芝不但没有时间找回场子,还被宦官边令诚陷害,最终冤死军中 。
再来说说程务挺,与高仙芝一样,程务挺也出生在武将世家,从小他就随着父亲战场厮杀并且勇敢果断,年纪轻轻就成为将军 。程务挺首先平叛东突厥酋长阿史德温傅的叛乱,并且生擒了东突厥酋长,唐王朝北方边境得以平定 。后来程务挺又打败了进攻云州的突厥骑兵,同样生擒突厥将领 。但是这两场战争程务挺都是跟随裴行俭出征,因此成绩不能算作他一个人的 。
后来程务挺又平定了白铁余叛乱以及突厥的多次进攻,武则天当政后派程务挺驻扎边境威慑突厥,可见程务挺的能力 。但是这位边关大将却很不幸的卷入朝堂争斗,最后被武则天斩于军中,更悲哀的是程务挺全家都被杀了 。
【高仙芝算不算名将】程务挺和高仙芝谁厉害?他们都是唐朝名将,高仙芝知名度比程务挺大一些,排兵布阵攻城略地我认为也要高于程务挺 。但是他们的结局却是一样的悲壮,高仙芝和封常青已经为大唐筑起一道抵抗安史叛军的防线,但是却因为一个宦官的诬告而丧命 。程务挺为了大唐出生入死,却因为卷入宫廷斗争而被武则天杀了全家 。
飞鸟尽良弓藏是一种悲哀,但是破碎的山河还在风雨中飘摇,强大的敌人还在暗处伺机而动,这些国之良将就要被迫离开世间,是不是比韩信周亚夫等人还要悲凉 。我想他们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除了慨叹自身命运,一定还会忧心国家未来 。但是,当权者听不见他们的心声 。
如何评价唐朝名将高仙芝?高仙芝在名将辈出的唐朝并不是很出名,不是他的能力不行而是其他将领太过耀眼 。他最让人乐道的一场战争就是号称阻挡了阿拉伯帝国东进脚步的怛罗斯之战 。这场战争虽然以高仙芝退败收场,但是他虽败犹荣 。
天宝九年,高仙芝击破石国,石国请求投降高仙芝同意了 。但之后他又反悔了,抓住了石国国王和部众并将他们献给玄宗,之后将石国国王斩首 。石国国王的儿子侥幸逃脱之后向黑衣大食(阿拉伯阿拔斯王朝)求救 。高仙芝知道后决定先发制人率领大唐联军共计三万余人长途奔袭,深入七百余里,在怛罗斯与大食过相遇,并马上对怛罗斯发动了进攻 。由于大食早就在准备对安西四镇的攻击,到高仙芝到来的时候大食已经集结了十万大军,而高仙芝劳师远征兵力不足的情况下与大食军队不相上下相持了五天 。这个时候葛逻禄部众突然反叛与大食军队夹击高仙芝,高仙芝因此打败仅余千人逃了回去 。而大食军队也好不到哪去,虽然胜利了但伤亡近7万人 。
仙芝闻之,将蕃、汉三万众击大食,深入七百馀里,至恒罗斯城,与大食遇 。相持五日,葛罗禄部众叛,与大食夹攻唐军,仙芝大败,士卒死亡略尽,所馀才数千人 。
这场战役并没有降低唐朝对于西域诸国的影响力,高仙芝的官路也并没有受到影响 。到后来安史之乱爆发,高仙芝退守潼关,但受到诬陷被玄宗所杀 。
高仙芝作为玄宗时期的名将,镇守安西,维护了唐朝西部边陲的稳定 。但是他对石国的做法也略有不妥导致西域诸国心怀不满 。
九载,讨石国,其王车鼻施约降,仙芝为俘献阙下,斩之,由是西域不服 。其王子走大食,乞兵攻仙芝于怛逻斯城,以直其冤 。仙芝为人贪,破石,获瑟瑟十馀斛、黄金五六橐驼、良马宝玉甚众,家赀累钜万 。然亦不甚爱惜,人有求辄与,不问几何 。
安史之乱是唐朝有盛转衰的转折点,郭子仪就是因为平定安史之乱而名垂青史 。高仙芝的驻守潼关的策略是正确的,可以玄宗听信了谗言杀死了高仙芝,不然他一定可以在这乱世中建立不朽功勋 。
评价一下唐朝名将高仙芝高仙芝(?—756年1月24日),唐朝中期名将,高句丽人 。姿容俊美,善于骑射,骁勇果敢 。幼时随父入唐 。20岁时被授予将军 。官至安西副都护、四镇都知兵马使等职,封密云郡公 。吐蕃占领小勃律,唐王朝三次出兵不捷,遂于天宝六年(747年)命他为行营节度使 。率军出击,智取小勃律,升安西节度使 。天宝九载进攻石国(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一带),先约和,后突袭,生俘其国王和部众 。次年,石国引大食来攻,他出击大食败归 。后入朝,授开府仪同三司,任右羽林大将军 。天宝十四年(756年),安禄山叛乱时,高仙芝以副统帅之职出征讨叛逆,前线失利,退守潼关,为监军宦官边令诚诬陷杀害 。
唐朝名将高仙芝,是个怎样的人?提起高仙芝,我们首先要提的一句话就是他是高句丽的,高句丽就是如今的韩国,也就是说他其实是一个外国人 。那么就有很多人要好奇了,为什么一个外国人会成为大唐的一个名将呢?其实是这个样子的,他在年少的时候就跟着他的父亲在安西都护府,是在西域长大的 。他在20岁的时候就被授予了将军的头衔,跟他的父亲在官职上面平起平坐 。
在多年的时间里面,高仙芝为大唐立下了不少的汗马功劳,特别是在西域的时候,他简直就是战功卓著,威震西域 。他是一位非常优秀的人,但是这样的一个英雄却敌不过小人的谗言以及君王的猜忌,所以最后他死在了自己人的手下,真的是非常可悲的一件事情 。历史上有很多的英雄都是逃不过这样的命运,他们为国家付出了很多,但是最终却不能够善终 。
高仙芝最为令人称道的地方就是他长途跋涉,山地行军等这方面的军事才能和思想非常的优秀 。而且他的山地行军艺术可以媲美西方的拿破仑,苏沃洛夫等等 。我们可以看一下历史上面的那些名将能够在帕米尔高原那种环境特别恶劣的地方,统率大军两次完美的能够完成行军任务的,历史上只有他一个人 。从这一方面我们就能看得出来他有多么的厉害 。
这一位大唐名将的陨落,真的是让人觉得非常的心痛,他的死是军人的悲哀,也是百姓的悲哀,更加是那个朝代的悲哀,只不过很可惜的是,他虽然已经死了,但是唐玄宗却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有一些人觉得他最后的举动是祸害了大唐,但实际上并不是这个样子的,他真的是一心一意为大唐的 。在当时的环境之下,从军事角度来讲的话,退守潼关是一个最好的决定 。
- 政务服务便民热线
- 平叛安禄山的大将唐朝是谁
- 业委会候选人怎么确定
- 后驱电机改装自行车
- 兰汉高铁到底什么时候动工呀
- 成年狗狗断尾后会疼几天
- 国家支持与黑人结婚吗
- 金华西到温州的汽车票
- 沙雕富婆在恋综吃瓜爆红
